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郝长祥

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郝长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各向异性导电胶,环氧树脂改性,微胶囊,邦定工艺

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文献综述

郝长祥[1](2019)在《新型各向异性导电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钎焊工艺在一些领域上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从事电子封装领域的人们越来越对非焊接的工艺技术感兴趣,以取代一直使用多年的锡基钎焊工艺。非焊接以粘接工艺的研究最为广泛。各向异性导电胶(ACF)是一种替代现在使用的传统钎焊工艺的非焊接粘接技术。各向异性导电胶作为新型的粘接技术,在显示领域已经有广泛的使用。和传统的钎焊工艺比较,各向异性导电胶具有粘接工艺简单、粘接温度低、可实现细间距的连接、并且环保等优点。但各向异性导电胶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韧性不足、导电率低、对材料有腐蚀性、制备工艺复杂、以及成本高等。本文从如何制备新型各向异性导电胶出发,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获得更高导电性能的新型各向异性导电胶为目标,为实现高性能国产电子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做出贡献。本课题从制备性能优良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出发,以获得粘接性能好、韧性强、保质期长的导电薄膜为目的。本文对新型各向异性导电胶的研制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首先对环氧树脂基进行增韧补强,对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进行官能团分析,并对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且对所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环氧树脂基制备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储存时间短的问题,对固化剂进行微胶囊包覆,对制备的固化剂微胶囊进行包覆率测试,并与传统的固化剂进行对比,得出一种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固化剂微胶囊;最后对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制备和影响粘接过程的参数,进行了系统的优化,通过对导电粒子含量、邦定压力、绑定温度和邦定时间的控制,进行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得出最佳的粘接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端羧基丁腈橡胶和聚氨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树脂的韧性得到了有效提升;采用蒸发溶剂的方式对二甲基咪唑、二苯基咪唑、叁氟化硼乙胺络合物、十七烷基咪唑进行固化剂微胶囊的处理,得到可长时间和环氧树脂共混保存的固化剂微胶囊;使用改性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微胶囊进行了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制备,通过多种参数优化得出导电粒子含量20wt.%、邦定压力在0.3MPa、邦定温度在170℃、邦定时间在12s时ACF的粘接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宇,徐晶[2](2018)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已成为国内外研发热点。通过对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分析,对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专利申请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得到未来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技术趋势和技术热点。(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5期)

李浩[3](2018)在《有序交联的各向异性导电纳米复合离子凝胶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取代传统碳酸酯类增塑剂添加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的一种新型凝胶电解质,较传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稳定性,且不挥发不易燃易爆,机械性能良好,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但是,使离子凝胶兼具高机械性能和高离子电导率是目前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加入不仅可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纳米颗粒还可以构筑特殊离子通道,大大提高凝胶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因此,本文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加入具有各向异性的纳米颗粒(埃洛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和硅酸镁锂),在离子液体中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高各向异性离子电导率的液晶纳米复合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并对其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质、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详尽的表征。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紫外光原位引发聚合的方法,以双键离子液体为单体,离子液体为溶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交联剂,加入埃洛石纳米管作为填料,进行原位光照交联,制备出一种具有明显液晶性和各向异性的叁维网络结构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流变实验证明离子凝胶电解质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且随着交联剂和HNT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动态模量能达到10~5 Pa。即使在200 ~oC时依然能保持稳定结构不被破坏,由于加入的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各向异性,所以样品具有明显的导电率上的各向异性。(2)利用氧化石墨烯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及热稳定性,以PEGD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压膜成型,制备出了新型的氧化石墨烯/BMIMBF_4各向异性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0×10~(-3) S/cm,同时样品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在温度达到200 ~oC时,施加外力样品不会发生破坏,且仍能保持在10~6 Pa左右。(3)在离子液体中加入硅酸镁锂和交联剂,通过采用光照辐射原位交联的方式制备了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各向异性离子凝胶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电化学性能、液晶性等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凝胶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样品在300 ~oC以上时才发生分解,锂藻土的加入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样品的机械强度,且随其含量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增大,经过宏观剪切处理后的样品具有明显的电导率上的各向异性和显着的液晶相。(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靖宇[4](2018)在《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的组装及磁光功能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向异性导电膜(ACFs)由于具有优异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型多功能ACFs在未来的先进电子器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发新型多功能ACFs是一个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中构筑了四种新型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分别是由[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绿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由[PANI/PMMA]//[Eu(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红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上层膜由[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并且下层膜由[PANI/PMMA]//[Eu(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双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以及由[Fe_3O_4/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磁光功能化的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它们均被定义为IV型ACFs。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的这四种柔性阵列复合膜中的Janus纳米带都以高度定向排列的方式作为结构和导电的基本单元。四种复合膜中的Janus纳米带均由两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由导电侧PANI/PMMA和绝缘绿色荧光侧Tb(BA)_3phen/PMMA、导电侧PANI/PMMA和绝缘红色荧光侧Eu(BA)_3phen/PMMA、导电侧PANI/PMMA与绝缘红绿双荧光侧Tb(BA)_3phen/PMMA和Eu(BA)_3phen/PMMA以及电磁侧Fe_3O_4/PANI/PMMA和绝缘绿色荧光侧Tb(BA)_3phen/PMMA组成。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具有两层(称为A面和B面),且两层紧密结合形成上下结构。在复合膜中,Janus纳米带在两层中的长度方向(即导电方向)是垂直的,从而实现了双各向异性导电。另外,通过分别改变PANI和Fe_3O_4纳米颗粒(Fe_3O_4 NPs)的含量,可以调控复合膜每层各向异性导电性和磁性,且导电方向的电导比绝缘方向的电导高约10~8倍。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也具有可调以及增强的荧光性质,因此所制备的复合膜均具有双各向异性导电,发光和磁性双功能或叁功能特性。此外,所提出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技术将为新型多功能ACFs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晓冰[5](2018)在《双各向异性导电Janus型结构膜的构筑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各向异性导电膜(ACFs)在高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因其众多优点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沿膜厚度方向导电而沿膜面方向绝缘,进一步发展的I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沿膜面两个垂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导电性。研发新型多功能各向异性导电膜对纳米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是一个重要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中基于I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我们首次提出、设计并构筑了II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即双各向异性导电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利用Janus纳米带成功构筑了具有光电磁多功能的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Janus型结构膜(II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并且这种膜是左右结构。包括[Eu(BA)_3phen/PMMA]//[PANI/PMMA](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I:聚苯胺)双各向异性导电红色荧光柔性Janus型结构膜,[Tb(BA)_3phen/PMMA]//[PANI/PMMA]各向异性导电绿色荧光柔性Janus型结构膜,{[Eu(BA)_3phen/PMMA]//[PANI/PMMA]}//{[Tb(BA)_3phen/PMMA]//[PANI/PMMA]}双各向异性导电红绿双色荧光柔性Janus型结构膜和{[Eu(BA)_3phen/PMMA]//[PANI/PMMA]}//{[Fe_3O_4/PMMA]//[PANI/PMMA]}双各向异性导电红色荧光磁性柔性Janus型结构膜,并且采用了一系列的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具有明显的双各向异性导电性能。膜的各向异性导电性能,荧光性能以及磁性均强于对比样。此外,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荧光性能,各向异性导电强度以及磁性均可通过改变稀土配合物,聚苯胺和Fe_3O_4纳米颗粒的加入量达到可调的目的。论文所取得的结果为以后双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董相廷,马千里,奚雪,田娇,李丹[6](2017)在《磁光功能化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膜的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利用电纺技术构筑了Janus纳米纤维、Janus纳米带和叁色旗型纳米带叁种特殊一维纳米结构,在保证导电聚苯胺PANI在基体中连续分布的基础上,实现了PANI和磁性Fe_3O_4纳米晶与发光稀土化合物的有效分离,显着提高了稀土化合物的发光强度,实现了导电、磁性和发光叁功能特性的高度集成。利用这叁种特殊一维纳米结构作为导电结构单元,构筑了磁光功能化的有序柔性阵列膜,由于在纳米纤维径向和纳米带宽度绝缘方向增加了不导电单元,绝缘性显着提高,使阵列膜导电和绝缘方向的电导比值达八个数量级。通过调控PANI和Fe_3O_4纳米晶的含量以及稀土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实现了阵列膜的各向异性导电、磁性和光色可调及其高度集成。这些新颖的纳米结构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期刊2017-10-21)

石玉东,陈艺夫,王明[7](2017)在《各向异性导电网络在复合材料中的构建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各项异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能源、信息、电子、传感器、电磁屏蔽以及金属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研究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将聚己内酯(PCL)与纳米镍颗粒(Ni)熔融共混,然后将其在100℃下包裹在聚乳酸/碳纳米管(PLLA/MWCNT)颗粒表面,再将包裹有Ni/PCL的PLLA/MWCNT颗粒在190℃下热压形成隔离结构;最后将具有隔离结构复合材料在磁场(~47 mT)中80℃下处理20 min获得各向异性导电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后,不同方向的导电性能展现出有很大的差异,如当加入4.5wt%的纳米镍时,平行方向电导率为1.28x10~(-3)S/m,而垂直方向电导率为4.76x10~(-9) S/m,相差约6个数量级。对于非隔离的体系,在相同镍含量和磁场处理条件下,未表现出导电各向异性,说明导电各向异性与隔离结构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11-15》期刊2017-10-21)

赵玉媛[8](2016)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组成及技术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的主要组成和技术指标。(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4期)

张栋[9](2014)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棘轮变形及粘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产品的小型化集中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封装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封装技术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因此这种粘接技术受到了电子工业和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对这种粘接技术的粘接工艺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促进了这项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不同程度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工业生产中一些极端环境的影响,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还不充分。COG(Chip on Glass)器件是通过ACF来进行封装粘接的,所以ACF的力学性能对COG的可靠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湿热老化对ACF棘轮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研究了湿热老化和温度循环试验对COG器件粘接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ACF经过高温高湿老化试验后棘轮应变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湿热老化的作用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ACF材料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加,棘轮应变先增加后降低;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和加载率对ACF棘轮应变的影响降低;材料的循环应变稳定性增加。通过湿热老化试验研究了热-电-力耦合载荷对COG器件粘接可靠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加载率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测定了湿热老化过程中COG器件电阻随老化时间的实时变化。之后,通过剪切试验研究了湿热老化对器件的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0-70μm/s加载率范围内,剪切强度随加载率先增加后降低;随湿热老化时间的增加,COG器件电阻不断增加,剪切强度不断降低;建立了剪切强度随湿热老化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通过温度循环试验研究了热-电-力耦合载荷对COG器件粘接可靠性的影响。包括温度循环试验过程中COG器件电阻随老化时间的实时变化和温度循环对器件剪切强度的影响,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断面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在循环温度的作用下,COG器件的电阻随温度在512Ω~560Ω之间循环变化;当循环温度升高时,电阻也随之增加,但是在整个的老化过程中电阻波动变化不大,在3%左右。剪切强度随老化时间先增加后迅速降低,未老化试样剪切断裂发生在胶体内部,老化后断裂发生在粘接面处。温度循环老化造成粘接强度降低,但是对电阻的不可逆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05-01)

朱钦淼[10](2014)在《各向异性导电胶互连界面接触电阻计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封装领域中,倒装键合技术发展迅猛,已逐渐适应高密度封装需求。对于高密度的研究在凸点形态方面可分为线阵列和面阵列,在芯片结构方面可分为2D和3D。线阵列是指在芯片四边分布引脚,从而达到高密度的目的;面阵列(球栅阵列封装)是指球状引脚排列成类似格子图案,从而达到高密度的目的。2D是通过缩小凸点的尺寸和间距以达到在同样的键合面积内布置尽可能多的凸点使单位面积内I/O密度增大;3D是通过减薄芯片和基板、减小凸点和焊盘高度等方式减小Z向尺寸并运用硅通孔封装技术等方式以达到Z向单位长度内布置尽可能多的芯片、基板的目的。本论文研究的是2D型线阵列芯片。首先,本论文通过COMSOL软件实现了对导电粒子受压变形情况的仿真,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求出键合过程中不同被挤压量下单个导电粒子的体电阻阻值,并拟合出变化规律函数,同时结合实验的观察结果,将实际导电粒子按挤压变形程度分为四类粒子。其次,本论文设置了不同工艺参数的交叉试验,通过显微镜观察键合面凸点导电粒子捕捉/变形情况及四点探针测出的实际阻值,根据单个导电粒子受压导电的仿真分析及实验实际观测所得的四类导电粒子,建立了互连界面接触电阻模型R(N1,N2,N3,N4),并得到实验所用的芯片与基板键合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本论文探讨了凸点特征尺寸的变化对导电粒子捕捉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凸点和间隙中分布的导电粒子数均与其面积呈正比,且相同面积下间隙中的导电粒子数多于凸点上的导电粒子数;凸点和间隙的面积比与凸点和间距中导电粒子数比成幂函数关系。同时,本论文还发现热压后凸点之间导电粒子的“逃逸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12)

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已成为国内外研发热点。通过对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分析,对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专利申请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得到未来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技术趋势和技术热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参考文献

[1].郝长祥.新型各向异性导电胶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杨宇,徐晶.各向异性导电胶膜专利技术综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8

[3].李浩.有序交联的各向异性导电纳米复合离子凝胶的制备及性能[D].河北大学.2018

[4].刘靖宇.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的组装及磁光功能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

[5].李晓冰.双各向异性导电Janus型结构膜的构筑与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

[6].董相廷,马千里,奚雪,田娇,李丹.磁光功能化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膜的构筑[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2017

[7].石玉东,陈艺夫,王明.各向异性导电网络在复合材料中的构建新策略[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11-15.2017

[8].赵玉媛.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组成及技术要求[J].电子世界.2016

[9].张栋.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棘轮变形及粘接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0].朱钦淼.各向异性导电胶互连界面接触电阻计算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标签:;  ;  ;  ;  

各向异性导电膜论文-郝长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