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查

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查

一、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1](2020)在《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浙江省典型地区县域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的影响,总结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和融入医共体各种方式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内容:了解调研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的方式、做法及其不同参与情况下的发展现状;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依赖关系、发展态势的影响;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总结和明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影响分析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维度;通过现场调研,以浙江省东阳市、桐乡市、余姚市和德清县作为调研地区,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等关键问题收集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发展状况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主题框架法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1.四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发展及融入医共体上不尽相同。发展特色方面,东阳市、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兼有临床、保健服务,前者多年来以中医药为特色,后者2018年开始较为特殊,即集中区域孕产期健康服务资源;德清县妇幼保健院长期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所于2019年与综合医院合并转型为临床与保健结合的妇幼保健院。融入医共体方式方面,东阳市、余姚市、桐乡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牵头单位或成员单位角色直接参与医共体,而且四家妇幼保健机构加入医共体妇幼健康或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其中德清县妇幼保健院尚未被纳入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中,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指导团队中的力量较弱。2.资源依赖关系体现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在客户资源上呈现不同竞争程度的竞争型依赖关系、与医共体各单位之间在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以存在一致性差异的共生型依赖关系为主。客户资源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以高度竞争型依赖为主,桐乡市、德清县妇幼保健院以低度竞争型依赖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机构经历低度到高度竞争型的转变。妇幼健康管理资源方面,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各单位的共生型依赖关系呈现更明显的一致性,其余三家的一致性较弱。3.调研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服务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资源要素分析发展态势得到,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拥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德清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型资源优势最弱;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服务层面的资源结果最优,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管理层面优势最强。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妇幼健康资源整合政策和县域医共体政策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类资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项整合的作用强于医共体;技术资源及其衍生的关系资源更有助于机构实现管理功能,医共体妇幼保健工作指导团队政策也有一定辅助性效果。结论: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妇幼健康水平、县域医共体政策节点与方向等先决条件相似,但其妇幼保健机构在竞争环境、发展历程、融入医共体状况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医共体下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服务人群基础弱化、指导管理功能受限等问题,同时因参与医共体或整合措施在稳固部分服务人群基础和改善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机遇。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各地政府在关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重视妇幼保健机构及其工作的作用方面存在不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落实服务、管理功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应充分考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情况,保障其与医共体协调发展;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刘晓艳[2](2019)在《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其回收网络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无论是在政策法规方面,还是在创设循环回收处理模式和回收网络规划的运作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虽然目前各省市建立了医疗废弃物回收和循环网络,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仍然存在问题,且多以收益为第一目标,势必会造成回收运输中的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居民健康风险。因此考虑到二次利用医疗废弃物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建立科学的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体系,合理规划回收网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和调研分析,总结了我国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的优化框架。(2)结合医疗机构分布特点提出了城市医疗废弃物暂存处置中心选址模型,确定了最佳暂存处置中心的位置和数量。同时,考虑到医疗废弃物回收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加入了人员、环境与财产的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城市道路网络的拥堵情况,将所有指标量化,建立回收运输车辆路径优化风险与成本双层规划模型。(3)针对所建模型的特点设计两阶段算法,第一阶段确定暂存处置中心的选址,第二阶段用遗传算法求解双层规划模型。最后,以金华市为例,进行了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网络路径规划模型的参数赋值,利用MATLAB优化软件解决了该问题,借助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陆义萍[3](2017)在《海安县2013-2016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海安县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状况,比较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情况,不同地点、不同物体等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该县医疗机构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也为今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中的消毒对象分类以及监测方法,以医疗机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紫外线灯照度、医疗器械作为监测对象,监测地点包括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治疗室等,通过检测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紫外线强度、生物监测等内容,分析评价其消毒灭菌效果。【结果】(1)2013年海安县医疗机构各类监测对象中,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抽检合格率最高,为100%;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抽检合格率最低,为96.23%。2014年海安县医疗机构各类监测对象中,III类环境的空气和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的抽检合格率最低,为95.70%。2015年海安县医疗机构各监测对象中,III类环境的空气和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的抽检合格率最低,仅为91.84%。2016年海安县医疗机构各监测对象中,III类环境空气和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抽检合格率均为100%;II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抽检合格率最低,为96.82%。(2)该县医疗机构每年度的总抽检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x2=4.980,P>0.05)。(3)使用中的紫外线灯4年的总抽检合格率(95.71%)最低,与其余监测项目的总抽检合格率(98.59%)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极显着性差异(x2=10.164,P<0.01)。(4)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未分级医院4年的总抽检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8,P>0.05)。【结论】(1)海安县57家医疗机构整体消毒质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年度与年度之间的抽检合格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相对比较稳定。(2)监测的三种类型医疗机构之间抽检合格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3)该县57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为使用中的紫外线灯以及环境物体表面,这是今后需要着力改善的地方。

唐文熙[4](2015)在《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农村慢病服务纵向整合模式及效果研究 ——重庆黔江干预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整合服务已被证明是帮助改善患者健康和提高服务连续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卫生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农村贫困地区,其切实可行的行为模式和激励方式尚不明确。为探索农村慢病患者整合服务的模式和论证其效果,本课题于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中国重庆黔江的农村地区进行了一项综合干预研究,尝试通过跨学科团队、多机构服务路径和基于绩效的集团总额预付三种干预措施的配合,改变区乡两级高血压、糖尿病服务与管理人员的行为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课题收集了来自患者和供方不同方面的研究数据,结合统计实证和过程分析,对干预效果进行影响评估;并通过进一步和国内外类似研究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干预的作用机制与前提条件,为农村卫生体系领域的整合改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实验采取基于社区的干预实验方法,通过建立前瞻性动态队列对于预过程和效果进行观察,并通过组间对照的方法获得实证结果。实验设组为:单干预组,采取团队+路径措施;双干预组,采取团队+路径+集团预付制措施:对照组,采取空白措施,对实验结果采取两两比较。从样本地区24个乡镇中随机选取6个,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地理可及性和机构能力情况,对乡镇进行A、B分型,然后将各类型乡镇随机分配到3个实验组中,以保证每实验组均包含一个A型乡镇,一个B型乡镇。干预对象为乡镇所有慢病患者,包括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合并患者。根据性别、年龄(35~64,65~)和危险因素等级(高血压:1、2、3级;糖尿病:常规、强化),对6乡镇患者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考虑20%的失访率,扩充抽样数量,最终确定高血压样本量1640,糖尿病样本量327。2012年7月基线实际调查高血压1425,糖尿病327;随访跟踪1245名高血压和全部糖尿病患者;末线对同一样本进行调查,实际调查数量高血压1245人,糖尿病269人。实际失访率为:高血压12.5%,糖尿病17.8%。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双重差分回归模型、三重差分回归模型、多元回归、秩和检验、分层卡方检验等。研究首要预期为:相比对照组,单干预组和双干预组患者健康和患者行为改善,供方协作水平和服务连续性提高;第二预期为:双干预组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单干预组。[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后乡镇入口、人均收入、覆盖范围、乡镇卫生院收入水平、床位使用率等因素,发现3个实验组背景指标总体水平基本无差异。通过对比患者年龄、性别、家庭结构、教育水平、距城/乡镇/村医疗机构距离等指标发现,教育水平、距乡镇/村医疗机构三个指标在基线时有差异,因此作为协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增强解释。干预效果主要分为健康、患者行为、供方协作三个方面。主要结果指标为:血压/血压控制率、生命质量、服药行为、生活方式、首诊机构选择、疾病负担、满意度、临床服务连续性、团队整合度、医生协作度等指标。数据资料来源:患者调查表、随访表、机构调查表、医生调查问卷及跨级住院病历。主要结果如下(以高血压为例):(1)血压值和血压控制率。共测量16次血压值,其中干预前4次,干预后12次。经对照,干预后双干预组血压值平均下降7.6%(P<0.001),单干预组平均下降6.7%(P<0.001),对照组基本无改变(P=0.229)。相比对照组,双干预组血压控制率相对上升36.9%(P<0.001),单干预组相对上升27.6%(P<0.001);其中,双干预组相对单干预组上升9.3%(P=0.001)。(2)生命质量。干预前后,相比对照组,单干预生命质量得分上升15.5%(P<0.001),双干预组生命质量上升8.2%(P=0.032);两个干预组之间相对变化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P=0.083)。其他指标如自感健康水平、知晓度、自我效能、疾病负担、转诊满意度、基层医生信任度等见正文。(3)患者行为。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和干预后,三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4);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比,单干预组从41.2%上升到45.1%(P=0.380);双干预组从40.5%下降到39.2%(P=0.741);对照组从52.5%下降到51.3%(P=0.791),但相对变化没有显着性差异。生活方式:干预前,各实验组间不存在差异:控盐行为(P=0.538),控油行为(P=-0.775);干预后,在控盐、控油行为上,相比对照组,单干预组和双干预组有显着性改善;但两干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首诊选择:干预前,对照组首诊结构高于两个干预组(P<0.001),单干预组和双干预组首诊结构不存在差异(P=0.508);干预后,单干预组首诊结构有显着性下沉(P<0.001)。(4)供方行为。临床诊疗连续性:相对对照组,两个干预组干预后总体连续性上升19.2%(P<0.001);相对单干预组,双干预组干预后总体连续性上升33.8%(P<0.001)。干预组内连续性上转患者相对非连续性上转患者,其总体连续性上升11.0%(P=0.037);在问询、下转和总体连续行为上,双干预组表现水平显着性高于单干预组,显着性水平分别为P=0.037,P=0.034,P=0.005;单干预组显着性高于对照组,显着性水平分别为P=0.042,P<0.001,P=0.039。团队协作行为:三组差异结果:乡内上转人次数(P<0.001)、乡内下转人次数(P<0.001)、区内上转人次数(P=0.003)、区内下转人次数(P=0.016)、区乡两级医生沟通人次数(P<0.001)、卫生院内部医防人员沟通人次数(P=0.015)、医患沟通人次数(P=0.965)、陪同转诊人次数(P=0.003)。各指标两两比较,除“医患沟通次数”外,双干预组水平显着性高于单干预组:而单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团队整合度:总体上,对照组为潜在型整合组织,单干预组为发展型整合组织,双干预组为积极型整合组织;在团队运行,目标愿景,内在认同,业务规范、共同激励各维度上,指标水平高低为:对照组<单干预组<双干预组,显着性水平均为P<0.001;医生身份类型对整合度也有显着性影响,其中区级临床医生相对乡级临床医生和乡级慢病人员整合度水平要偏低,前二者显着性水平为P=0.019。医生协作度:对医生协作意愿、协作动机、信任度、熟悉度、协作能力、协作强度进行调查,发现:指标总体得分以低水平和中水平为主,高水平占比较少;干预后水平显着性高于干预前,双干预组水平相对最高,对照组相对最低;医生身份不同亦有差异,但产生差异的维度各有不同。(5)过程分析。干预实际执行度:通过暴露、招募、可达和跟踪进行执行度分析发现:患者可达性为100%,医生可达性为72%,机构可达性为85%,因此实际执行度仅为61%;组间污染:从项目人力成本和开支经费来看,单干预组水平均比双干预组高,因此推测存在John Henry效应,导致单干预组阳性污染的可能。[结论](1)团队+路径的整合服务方式对血压控制率、诊疗服务连续性、团队协作行为、团队整合度和医生协作度有显着性改善;配合以集团预付制改革则效果更显着;(2)团队+路径的整合服务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自感健康改善、服药行为、生活方式、就诊行为有显着改善,对知晓度、患者自我效能、疾病负担、转诊满意度等有一定作用;而预付制改革在上述方面不存在显着性边际改善效果。综上可认为:(1)纵向整合中,供方的协作行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整合服务提供方式有助于提高多级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务质量;(2)配合以支付方式改革有助于加强多机构协作效果,但作用于患者身上的边际改善效果尚需要时间体现。[创新与不足]创新:第一,卫生政策决策往往缺乏有说服力社会实践的充分证据,本项目是同类试验中第一次用于证明整合服务的效果和效率的研究。第二,本研究通过跨学科多机构服务团队、多机构连续性服务路径和集团总额预付和基于绩效的支付方式,作为整体的解决方案,经证明有助于服务效果的改善;同时,通过引入支付系统改革,为供方协作提供经济激励,鼓励服务提供者协作,最大程度上帮助供给和支付系统的整合。第三,本研究通过控制较严格的实验设计,论证了上述结论,得到较充分的证据。不足:第一,干预实际操作过程执行度不高、质量控制不理想;第二,指标选取特异性不足;第三,联合评估方法难以突破。虽然在实验干预假设中采用了TOC理论以提出“系统-结构-过程-结果”的作用路径,但是供方行为、患者行为和系统效率仍然只能独立分析,其因果关系只能通过理论构建,实证方法上未有突破。

郭礼梁,陈隼,李榴,马国梅,王建明[5](2014)在《丹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丹阳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消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验的方法,对丹阳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各种消毒标本13 759份,平均合格率为80.04%。以室内空气和透析用水消毒质量合格率最低,为51.32%和50.30%。级别较高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合格率最低。结论丹阳市医疗机构整体消毒质量不高,空气、透析用水(透析液)、紫外线杀菌灯等是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

张丽颖[6](2013)在《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临床研究文献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设计等进行总结概述,分析目前优势及不足,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对中医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进行系统评价,了解目前治疗现状;对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Hp根除率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贯穿理论与临床研究进行讨论及展望。[方法]系统评价:确定严格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充分检索中药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Hp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筛选,纳入最终符合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对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按入组顺序申请中心随机号码,并给予相应治疗,A组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每日2次(Bid),持续10天,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给予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散剂2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4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2周,Bid,停用西药后1个月为疗后访视点,复查Hp、安全性检查项目,填写症状量表、SF-36量表、PRO量表,对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评价: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7篇,全部纳入的病例总数为1115例,试验组669例,对照组446例。完成治疗1058例,退出研究57例,其中拒绝复查失访45例,未按医嘱服药6例,因不良反应中止6例。各研究均报告了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具有基线可比性。Hp根除率方面,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Hp和单独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RR=1.12,95%Cl [1.03,1.21]),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消化性溃疡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 RR=1.13,95%Cl [1.02,1.25]);慢性胃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9,RR=1.22,95%Cl [0.78,1.91]);疗程7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RR=1.09,95%Cl [1.00,1.18]);疗程14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RR=1.35,95%Cl [1.08,1.70]);中成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 RR=1.07,95%Cl [0.95,1.22]),而汤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9, RR=1.17,95%Cl [1.07,1.29])。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4,0R=0.47,95%Cl [0.17,1.27])。亚组分析,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 OR=0.27,95%Cl [0.11,0.66])。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46, RR=1.16,95%Cl [0.79,1.70])。临床研究:共入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68例,其中61例因无任何治疗后疗效记录不纳入FAS分析,FAS分析707例;有21例因依从性低不纳入PPS分析,PPS分析686例;SS集分析714例。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与合并疾病、合并用药情况在四组中分布均衡,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基线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四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Hp根除率(FAS)方面:A组为67.6%,B组为76.0%,C组为78.9%,D组为81.1%;Hp根除率(PPS):A组为67.6%,B组为76.6%,C组为78.1%,D组为80.4%。FA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489<0.05,四组不完全相同;PP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750>0.05,无统计学差异。对FAS进行两两比较,按照校正水准修正值α=0.0083,得到A组和C组之间(P=0.0081<0.0083)、A组和D组之间(P=0.0065<0.0083),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C、D组的Hp根除率比A组高。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显着,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B、C、D三组症状积分改善值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各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一致。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组内比较,P<0.05,各组治疗后均有改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但组间比较,仅有身体疼痛维度评分四组不完全相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身体疼痛维度做两两比较,只A组和D组维度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D组对身体疼痛的改善明显比A组好。受试者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在四个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四个组组间比较,仅有反流、消化不良维度的改善情况,P<0.05,四个组不完全相同;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反流维度的改善情况,只有A组与D组比较,P<0.05,D组改善较A组改善明显。消化不良维度,A组与C组、D组比较,P<0.05,C、D组对消化不良的改善都比A组明显。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记录为不良事件,如肝损害等,未发现其它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23例,其中A组11例(6%),B组7例(4%),C组2例(1.1%),D组3例(1.7%),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多组间比较,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全相同;再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只有A组和C组、D组之间比较,P<0.0083,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A组。[结论]系统评价: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Hp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亚组分析结论: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除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胃炎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疗程为7天还是14天,中西医结合组根除率均优于单独西药组;中成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间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间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独西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西药组间。临床研究:辨证应用中药汤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PRO改善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李秀明[7](2013)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技创新的产物,曾一度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中药品种之一,解决了中药起效慢、某些疾病不便口服给药等难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药传统剂型和西药注射剂的不足。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与信用逐渐显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加之某些复方中药注射剂作用机理研究不明,临床使用不合理等现象的存在,使得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不良事件激增,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主要来自中药注射剂产业链从研发到监管等五大环节,各个环节的监管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产生。从整体上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其监管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中药注射剂本身确实存在成分不完全清晰、机理不明等问题,研制水平仍亟需提升;其二,中药注射剂法律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原则性的指导依据,现存的办法、指导原则也大多是零零散散地针对中药注射剂研制、再评价而言,且当前药品监管体制存在硬伤,不仅局限于中药注射剂,主要是监管者自身的被监管问题,如何充分地发挥监管者的监管作用,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处理好民众的用药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课题。笔者围绕中药注射剂产业链的“五环一链”及药品监管体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发现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不良事件的发生多是由于非药品自身原因所致,而是各个环节的监管不力造成的。尽量确保合格、性质稳定的中药注射剂通过正规的流通渠道最终合理正确的使用,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的方向所在。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对各环节找原因、提对策,并结合域外代表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方法,给出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的总体建议,为完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制度提供些许思路。

李斌[8](2013)在《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或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一环。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是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而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正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公立医院的“公立”二字决定了其公益性特点,但这并不是它存在的全部理由。通过对公立医院本质和社会责任的研究以及对医院利益和价值创造规律、利益保护与影响因素的探讨,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能够激励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投入更多资源、创造更多价值,让国家和公众得到更大利益。同时,也能够解释目前中国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障碍,以及从医疗体制弊端引出的社会问题,如: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有助于改善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公立医院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为社会尽义务,为其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出资人、患者、医务人员和社区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然而,有关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定义和内涵不一、缺乏系统和实证研究。本论文从最根本的问题着手,重点研究了:第一、为什么公立医院要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对象是谁?第三、公立医院如何实现其社会责任?第四、如何评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本论文在充分研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新加坡公立医院改革经验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创见是:1、建立了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本论文首先明确了公立医院是利益创造体的本质,该利益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公益)和赖以发展的经济利益。其次,构造了由利益创造、利益分配和利益保护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公立医院利益链。公立医院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与付出,为社会创造利益和价值;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为各利益相关者合理分配这些利益,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得利益的保护。这将使得各利益相关者有动机创造更大的利益,促进医院价值创造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合理化及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责任。最后,本论文以严谨的递进式逻辑,建立并论证了“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2、利用科学方法确定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本文认为,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是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对象或受益方,也是医院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角色。医院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也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本文从资源依赖和资源结构理论出发,分析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特殊性,明确了掌握知识和智慧资源的医院高级管理者与医生的核心地位,突破了政府或投资人主宰医院的传统观点。另外,将政府所有职能部门划分为“出资人”和“行业监管部门”两个利益相关者,为医院管办分离打下理论基础。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米切尔属性分析法确定了公立医院的四个核心利益相关者、五个预期利益相关者和两个潜在利益相关者。3、设计出完善的公立医院利益分配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本文通过建立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数学模型得出:公立医院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合作博弈才能够保证医院和自己的最大利益。同时,通过医方与患方博弈模型,确定了医方发出正确信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型,以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该模型内部要素包括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有公众代表参与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结构以及医生群体的参与方式。外部要素的重点是是政府监管与补偿行为、有管制的市场行为和有导向的患者就医行为。本文也通过作者亲自调查访问得到的四个真实案例,研究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合理监管方式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4、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概念做了最新界定并设计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定义和内涵是:公立医院通过透明、守法和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及活动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之影响所承担的责任。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效益、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本文也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包括专家咨询、样本调查和实际测量,以及规范的多元统计学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出完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三级共50个项目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5、对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做了大样本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利用自行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作了大样本调查,对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深入探讨,也论证了中国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涉及到的医院内部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公立医院在完成政府所规定的任务方面较为突出,但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改革、医生权益保护以及医院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引起相应利益相关者不满,转嫁的结果加剧了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文在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快组建代表政府的医院出资人机构、统一政府医院出资人制度。(2)加快制定《公立医疗机构法》,明确公立医院的法人权利、地位和责任,完善治理结构。(3)重组公立医院现有组织制度,突出医生在医院的地位和利益。(4)将社会责任融入公立医院核心工作和战略中。(5)加强公民教育、改善医患关系。(6)采取措施加大公立医院的信息透明度。

杜娟[9](2012)在《宁夏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人群免疫水平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现阶段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周岁内儿童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评价健康人群的免疫状况,并且最终对我区的麻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疫情监测系统上报的2006~2010年麻疹监测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探讨周岁内儿童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宁夏麻疹疫苗接种率的监测(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接种率调查及抗体水平监测)了解我区健康人群血清麻疹抗体的真实水平,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2010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3.52/10万,低于前5年年平均发病率22.77/10万;石嘴山市和银川市麻疹发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麻疹发病以1岁以下儿童为多,成人亦有发生;麻疹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四季均有发生;麻疹发病常见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极少部分病例曾有过麻疹疫苗接种史。病例对照研究中对影响周岁内儿童麻疹发病的因素经卡方检验,医院暴露史,麻疹病人接触史是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5和9.867;免疫史,母亲患麻疹史,母亲麻疹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2006~2010年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的调查显示,宁夏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且逐年略有上升接近95%的接种率标准。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率的显着提高,健康人群麻疹血清学抗体水平测定显示,2010年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达到了97.85%,保护率达到了90.98%,能够较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区0岁组儿童和20-24岁成人麻疹抗体保护率相对较低,低于总体人群的90.98%。结论我区近5年来的麻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为:麻疹的发病模式是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麻疹患者中周岁内儿童有升高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是以春夏季较为多见,四季均有发生。在可能影响周岁内儿童麻疹发病的因素中,除了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以外,要尽可能关注医院感染对其发病的影响。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显示:育龄期女性麻疹抗体水平相对较低也正是造成小月龄婴儿的胎传抗体水平低的原因。为此,宁夏需要保持高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控制医院内感染等措施来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

游祖平[10](2011)在《浦江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在五种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严重。乙肝的感染流行,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乙肝感染率较前几年虽有所下降,但人群HBsAg携带率仍达7.18%。在严格控制血源和医源性传播的情况下,浦江县近年乙肝报告发病率也是稳中有升,推测必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在起作用。而从业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虽然目前取消了岗前乙肝检测,但他们的感染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影响却不能因此而忽视。目的:了解浦江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状况及感染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检验传统的危险因素,探索从业人员是否有特殊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取消从业人员乙肝体检后的人群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浦江县2009年从业人员体检资料进行整理,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掌握体检总人数、HBsAg阳性数、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人数、小三阳(HBsA、HBeAb、HBcAb阳性)人数和乙肝三系(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全阴人数等指标;以HBsAg阳性作为乙肝感染的指标,从感染者中按系统抽样法随机选取200名作为病例,以200名乙肝三系五项全阴人员作为对照,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性别、年龄等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进行个人社会学特征、免疫史、家庭感染情况、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调查表当场收回,失访对象由系统抽样200名以外对象补足。所有个案统一编码,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先将每一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与乙肝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变量,然后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用Forward:Wald法得出最佳拟合模型。结果:浦江县2009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体检6878人,HBsAg阳性435人,阳性率为6.32%,其中男性3398人,阳性率为6.95%,女性3480人,阳性率为5.72%,男女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8,P<0.05)。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划分,30岁-感染率最高,但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显着性。435名乙肝感染者中,小三阳人数最多,共258人,占所有感染者的59.31%,其次为大三阳感染者,占15.63%,感染者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60岁。病例组家庭成员乙肝感染以母亲为主,占43.8%,对照组则以父亲为主,占37.1%。经单因素分析,家庭成员有乙肝感染、牙科手术史、在外就餐、共用牙刷等生活用品、创伤性美容、经常流动成为乙肝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饮用白酒P值临界(P=0.052),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χ2=28.108,P<0.01)。将单因素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接种疫苗及饮用白酒,采用Forward:Wald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成员有乙肝感染、牙科手术史、在外就餐、经常流动、接种疫苗进入方程,其OR值分别为3.548、2.978、4.675、4.492、0.143。结论:浦江县2009年共计体检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6878人,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为6.32%,低于金华市区不同人群乙肝感染率(浦江县为金华下属县),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各年龄段HBV感染率差异无显着性。单因素分析表明,浦江县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家庭成员乙肝感染、牙科手术、共用水杯等生活用品、经常在外就餐、创伤性美容、经常流动。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成员乙肝感染、牙科手术、经常流动和在外就餐是我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

二、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研究背景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专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力量
        2. 当前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3.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4.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亟待理顺
    (二) 研究现状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研究
        2. 组织生存发展与环境关系理论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1. 梳理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与融入县域医共体做法
        2. 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的影响
        3. 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理论基础
    (二) 资料收集方法
        1. 文献检索
        2. 现场调研
    (三) 资料分析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 主题框架法
        3. 比较分析法
    (四) 技术路线
四、研究结果
    (一)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1. 社会经济条件
        2. 妇幼健康状况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二)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类型与融入医共体状况
        1.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
        2. 余姚市妇幼保健院
        3.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4. 德清县妇幼保健院
    (三) 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变化
        1. 经济运行状况
        2. 人力资源配置
        3. 基本诊疗服务量
        4. 接收下级机构转诊量
        5. 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效率
        6. 妇幼健康培训指导情况
        7. 辖区妇幼健康管理情况
    (四)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之间重要资源依赖关系分析
        1. 客户资源上的竞争型依赖关系
        2. 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的共生型依赖关系
        3. 医共体内人力、技术资源的转换方式
    (五)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整合下特殊资源问题分析
        1. 符号资源上的诉求
        2. 资金资源上的矛盾
        3. 管理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平衡
    (六)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态势中资源要素条件与结果分析
        1.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条件型资源比较
        2.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结果型资源比较
        3. 条件型资源对结果型资源的主要影响
五、讨论
    (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妇幼保健机构需应对更多外部环境问题
    (二) 推进医共体后县域资源布局不均衡化是制约妇幼保健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逐利性很大程度上弱化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的稳定联系
    (四) 临床与保健结合型模式是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有利保障
六、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1. 根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医共体方式,保障二者协调发展
        2. 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
        4. 明确机构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
        5. 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 本研究的价值及创新性
    (二)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初级妇幼保健服务专业提供机构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场调研工具
    附件1 调查问卷
    附件2 访谈提纲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其回收网络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国内外研究
        1.3.2 逆向物流设施选址国内外研究
        1.3.3 回收运输车辆路径优化国内外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论文框架
        1.4.3 创新点
2.相关理论研究
    2.1 医疗废弃物相关理论
        2.1.1 医疗废弃物的概念
        2.1.2 医疗废弃物的分类
        2.1.3 医疗废弃物的危害
    2.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2.2.2 医疗废弃物循环经济
    2.3 医疗废物逆向物流相关理论
        2.3.1 医疗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概念
        2.3.2 医疗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特点
        2.3.3 医疗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类型
    2.4 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2.4.1 风险的概念
        2.4.2 风险评价的模型
3.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分析及优化设计
    3.1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现状
    3.2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理分析——以金华市为例
        3.2.1 发生源及回收点回收问题分析
        3.2.2 收运方式问题分析
        3.2.3 处理方式问题分析
        3.2.4 城市医疗废物逆向物流回收网络存在的问题
    3.3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系统优化设计
        3.3.1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3.3.2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系统的发展目标
        3.3.3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的相关主体
        3.3.4 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系统优化框架
    3.4 本章小结
4.基于风险分析的城市医疗废物回收网络规划模型构建
    4.1 问题描述
    4.2 医疗废物暂存处置中心选址模型的构建
    4.3 回收车辆路径优化模型运输风险分析
        4.3.1 医疗废物回收运输事故发生率计算
        4.3.2 环境风险分析
        4.3.3 人口风险分析
        4.3.4 财产风险分析
    4.4 回收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回收成本分析
        4.4.1 车辆成本分析
        4.4.2 惩罚成本分析
        4.4.3 车辆制冷成本分析
    4.5 双层规划模型概述
        4.5.1 双层规划模型的思想
        4.5.2 双层规划模型的特点
        4.5.3 双层规划模型的数学结构
    4.6 考虑风险的城市医疗废物回收路径优化双层规划模型构建
        4.6.1 上层风险分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4.6.2 下层成本分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4.7 本章小结
5.城市医疗废物回收网络规划模型求解与应用分析
    5.1 求解模型算法的分类与比较
    5.2 遗传算法概述
        5.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5.2.2 遗传算法的步骤
    5.3 暂存处置中心选址模型算法设计
        5.3.1 基因编码与种群初始化
        5.3.2 适应度函数
        5.3.3 遗传操作
    5.4 双层规划模型算法设计
        5.4.1 基因编码与种群初始化
        5.4.2 适应度函数
        5.4.3 遗传操作
    5.5 模型验证与应用分析
        5.5.1 算例概述
        5.5.2 算例数据准备
        5.5.3 分析与结果
    5.6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3)海安县2013-2016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材料和方法
    (一)监测对象
    (二)监测时间
    (三)采样和检测方法
    (四)结果判定
    (五)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
    (一) 各年度医疗机构各类监测对象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各类监测对象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现况及对策
    参考文献
附件:纳入监测的57家医疗机构名录及其类型
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农村慢病服务纵向整合模式及效果研究 ——重庆黔江干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为什么要研究“整合”?
    1.2 研究意义:农村慢病服务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整合服务与纵向服务整合的概念
        1.3.2 纵向服务整合研究进展
        1.3.3 农村地区纵向服务整合研究进展
        1.3.4 支付方式与纵向整合的关系
        1.3.5 整合策略:多学科团队与多机构服务路径
        1.3.6 复杂系统理论在卫生领域的研究进展
        1.3.7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2 慢病纵向整合模式的理论设计与实验方法
    2.1 研究设计的理论依据
        2.1.1 干预传导过程——TOC模型
        2.1.2 系统干预模型——复杂系统基本模块及SSPO模型
        2.1.3 干预内容设计——四/六维度整合模式
        2.1.4 干预评价框架——全面影响分析
    2.2 实验方法
        2.2.1 前瞻动态队列
        2.2.2 研究假设和论证思路
    2.3 干预措施
        2.3.1 跨机构多学科服务团队——MDT
        2.3.2 多机构连续性服务路径——MIP
        2.3.3 基于绩效的集团总额预付——SGB-P4P
3 实证研究方案
    3.1 样本地区背景介绍
        3.1.1 地理和经济可及性低
        3.1.2 慢病患病率高,控制率和服务连续性不佳
        3.1.3 卫生人力资源短缺,上下协作乏力
        3.1.4 就医费用激增,患者负担加重
    3.2 抽样策略及结果
        3.2.1 乡镇抽样与分组结果
        3.2.2 患者样本量确定
        3.2.3 抽样标准
        3.2.4 抽样方法
        3.2.5 知情同意
    3.3 研究指标
        3.3.1 指标选择原则
        3.3.2 控制指标
        3.3.3 评估指标
    3.4 数据收集方案
        3.4.1 研究数据
        3.4.2 项目数据
    3.5 分析方案
        3.5.1 统计分析
        3.5.2 过程分析
4 实证结果(一):患者健康及行为
    4.1 患者健康
        4.1.1 主要结果:血压值和血压控制率
        4.1.2 主要结果:生命质量
        4.1.3 次要结果:自感健康水平及改善
    4.2 患者行为
        4.2.1 健康行为
        4.2.2 就诊行为
    4.3 疾病负担及转诊满意度
        4.3.1 疾病负担
        4.3.2 转诊服务满意度
5 实证结果(二):供方行为
    5.1 诊疗服务连续性
    5.2 团队协作行为
        5.2.1 纵向协作与沟通
        5.2.2 团队整合度
    5.3 医生协作行为
6 实证结果(三):过程分析
    6.1 设计期:干预方案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6.2 预实验:干预方案真实性和灵活性
    6.3 培训/配套期:干预方案完整性
    6.4 干预期:暴露、招募、可达、随访
    6.5 监测期:监测、反馈、调整
    6.6 慢病管理能力变化情况
    6.7 典型案例:连续性服务对患者的作用
7 相关问题讨论
    7.1 有关方法学的讨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设计效力
        7.1.1 实验设计效力问题的比较
        7.1.2 分组可对照性假设前提论证
    7.2 有关方法学的讨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控制有效性
        7.2.1 背景因素的控制:乡镇、患者与机构协作
        7.2.2 纳入协变量的DID回归方程
        7.2.3 干预实际执行度分析
        7.2.4 组间污染问题推测
    7.3 主要实验结论与缺陷
    7.4 有关实验结论的讨论:实验外部效度之“国内外比较”
        7.4.1 国内纵向协作形式的评价与比较
        7.4.2 国内外协作配套支付方式的评价与比较
        7.4.3 支付方式与纵向整合服务的关系总结
    7.5 有关实验结论的讨论:实验外部效度之“可推广性”
        7.5.1 样本地区代表性分析
        7.5.2 项目运行关键因素分析
    7.6 有关理论层面的讨论
        7.6.1 整合服务研究在研究体系中的位置
        7.6.2 复杂系统理论对于卫生系统的适用性
        7.6.3 新假设下的卫生决策模式
        7.6.4 整合的前提条件
        7.6.5 服务体系的整合机制
8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情况
附件2 黔江慢病整合服务干预研究主要调查工具
附件3 多机构连续性诊疗与管理路径方案

(5)丹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采样与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2 监测结果变化趋势
    2.3 不同医疗机构监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6)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Hp感染的治疗文献综述
    综述一 Hp感染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系统评价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数据提取
        1.4 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 总结
        3.1 结论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讨论
        4.1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文献质量评价
        4.2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RCT展望
        4.3 Hp根除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5 研究设计
        2.6 干预方案
        2.7 观测指标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5 讨论
        5.1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评价
        5.2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的安全性评价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医药根除Hp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及展望
    前言
    1 Hp感染现代医学治疗存在问题
    2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分析
        2.1 Hp感染的中医药认识
        2.2 中医药治疗Hp的机制探讨
    3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疗效
        3.1 文献综述疗效
        3.2 系统评价疗效
        3.3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疗效
    4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
        4.1 临床研究设计
        4.2 临床研究实施
        4.3 临床研究结果报告
    5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展望
        5.1 理论愿景
        5.2 临床研究展望
        5.3 总结
    参考文献
论文小结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及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疗效评价量表
    附录1-1、症状量表
    附录1-2、PRO量表
    附录1-3、SF-36量表
附录2、查新报告

(7)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典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事件回顾
        1.2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文献分析
        1.3 中药注射剂监管历年规范性文件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分析
        5.2 案例分析
        5.3 比较分析
    6 技术路线
    7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其监管概述
    1 中药注射剂概述
        1.1 中药注射剂的概念
        1.2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1.3 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历史沿革
    2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概述
        2.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用药历史背景
        2.2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概念及特点
    3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概述
        3.1 药品安全性监管相关概念
        3.2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的特殊性
第三章 中药注射剂产业链不同阶段安全性监管问题研究
    1 典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不良事件分析
        1.1 研发环节
        1.2 生产环节
        1.3 流通环节
        1.4 使用环节
        1.5 监管环节
    2 药品安全性监管体制问题分析
        2.1 监管机构
        2.2 法律规制
        2.3 监管方法
        2.4 补偿机制
        2.5 中药注射剂救济机制建立构想
第四章 国外药品监管的启示与借鉴
    1 国外药品监管现状概述
        1.1 基于国外注射剂监管角度
        1.2 基于国外植物药监管角度
    2 国外药品监管对我国中药注射剂监管的启示与借鉴
        2.1 国际注射剂监管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2.2 美国植物药监管对中药注射剂研发及生产环节的启示与借鉴
        2.3 日本汉方药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及监管环节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完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制度的思考
    1 建立健全“五环一链”法制体系
        1.1 修缮《药品管理法》
        1.2 制定贯穿中药注射剂产业链的法律依据
        1.3 完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标准
        1.4 创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管理条例的构想
    2 完善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体系
    3 健全我国中药注射剂注册审批制度
        3.1 完善中药注射剂注册审批队伍
        3.2 多种手段加大注册审查力度
        3.3 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行业自律
    4 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5 完善中药注射剂安全监管体系
        5.1 加大政府对中药注射剂产业支持力度
        5.2 强化各地方政府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作用
        5.3 加强药品监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协调合作
        5.4 重视社区力量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各章表格索引
各章图形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源自理论的挑战
        1.1.2 来自社会现实的呼声
        1.1.3 来自体制改革的需要
        1.1.4 来自实践的反思
        1.1.5 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结构安排
2 社会责任文献综述与内涵界定
    2.1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相关概念
        2.1.1 企业社会责任
        2.1.2 企业利益创造与分配
        2.1.3 管理伦理与道德
        2.1.4 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与公司治理
        2.1.5 利益相关者学说
        2.1.6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关系
    2.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2.2.1 公立医院的定义
        2.2.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源流
        2.2.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的各种观点
        2.2.4 社会责任实践
    2.3 公立医院利益分配与治理结构
        2.3.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及相关实践
        2.3.2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改革及实践
    2.4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整合研究
        2.4.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2.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
    2.5 本文对公立医院相关概念及内涵的界定
        2.5.1 公立医院的本质
        2.5.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定义
        2.5.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的解释
    2.6 本章小结
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源头--利益创造
    3.1 医疗服务行业及其产品的特点
    3.2 公立医院利益创造的本质
        3.2.1 产权、委托代理与利益创造
        3.2.2 利益创造需要团队合作
        3.2.3 个人决策与公共选择
        3.2.4 社会契约与利益相关者诉求
    3.3 利益创造需要依靠资源的整合
        3.3.1 资源的广泛性
        3.3.2 资源的依赖性
        3.3.3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及其地位
    3.4 公立医院资源、核心能力与竞争力
        3.4.1 公立医院的资源整合问题
        3.4.2 医院管理者、医生与公立医院的核心能力
        3.4.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社会责任的对象--利益相关者
    4.1 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创造中的核心地位与权利
    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界定
        4.3.1 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4.3.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属性划分
    4.4 公立医院核心、预期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解释
        4.4.1 核心利益相关者
        4.4.2 预期利益相关者
        4.4.3 潜在利益相关者
    4.5 公立医院核心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主张
        4.5.1 从资源结构角度思考核心利益相关者
        4.5.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
    4.6 案例一: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改制的启示
    4.7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利益分配与社会责任实现机制
    5.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合作
        5.1.1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5.1.2 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基础
    5.2 公立医院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5.2.1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贡献率与剩余权分配
        5.2.2 内部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权配置博弈
        5.2.3 就医前后医生与患者的博弈
    5.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总体框架
    5.4 外部环境治理之政府行为
        5.4.1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5.4.2 政府的行业监管行为
    5.5 外部环境治理之市场行为
        5.5.1 有管制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
        5.5.2 培育生产要素投入市场
    5.6 公立医院外部环境治理之患者行为
    5.7 政府的“办”医院职能与问责制度
        5.7.1 建立出资人制度
        5.7.2 案例二:山东荷泽市卫生局公立医院改制教训
    5.8 公立医院产权问题
        5.8.1 公立医院的产权
        5.8.2 公立医院的法人
    5.9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
        5.9.1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设计
        5.9.2 案例三: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法人治理案例
    5.10 新加坡医疗体制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
    5.11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6.1 建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6.3 确保内容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3.1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调查
        6.3.2 利用文献分析法初步确定各项指标
        6.3.3 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
        6.3.4 专家第二轮咨询及最后定案
    6.4 评价指标体系信度评鉴
        6.4.1 项目描述统计
        6.4.2 题项相关分析
        6.4.3 内部一致性效标检验
    6.5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效度评鉴
        6.5.1 KMO和 Bartlett 球度检验
        6.5.2 52个指标所对应题项的因素分析
        6.5.3 检验结果分析
    6.6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所对应的四项责任
        6.6.1 通过调查确认责任归类
        6.6.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对应的四项责任具体内容
    6.7 本章小结
7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1 研究目标
    7.2 研究的出发点
    7.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7.3.1 问卷设计
        7.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7.4 调查表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7.5 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呈现
    7.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7.6.1 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综述
        7.6.2 调查数据中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讨论
    7.7 调查及研究结论
8 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8.1 论文特点
    8.2 论文研究难度
    8.3 主要学术贡献
    8.4 研究的现实意义
    8.5 对策建议
    8.6 研究局限
    8.7 后续研究建议
    8.8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调查问卷一: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附件 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件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函
    附件 4:调查问卷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附件 5: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 T 检验结果
    附件 6: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整体解释的变异数
    附件 7: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因素矩阵图
    附件 8:前 26 个核心利益相关者题项因素转换矩阵
    附件 9:后 24 个预期和潜在利益相关者题项因素转换矩阵
    附件 10:调查问卷三: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问卷调查
    附件 11:调查问卷四:中国医疗行业与公立医院改革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宁夏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人群免疫水平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10)浦江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附表清单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现况
    3.2 病例对照人口社会学特征
    3.3 乙肝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率分析
    4.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乙肝感染率差异分析
    4.3 乙肝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刘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2]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其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 刘晓艳.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3]海安县2013-2016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D]. 陆义萍. 苏州大学, 2017(05)
  • [4]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农村慢病服务纵向整合模式及效果研究 ——重庆黔江干预实证[D]. 唐文熙.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5]丹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J]. 郭礼梁,陈隼,李榴,马国梅,王建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10)
  • [6]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张丽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11)
  • [7]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问题研究[D]. 李秀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8]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D]. 李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9]宁夏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人群免疫水平现状研究[D]. 杜娟. 宁夏医科大学, 2012(08)
  • [10]浦江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 游祖平. 浙江大学, 2011(01)

标签:;  ;  

东阳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检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