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论文-柴红,方芳,宋双双,关玉,尚清

痉挛性脑瘫论文-柴红,方芳,宋双双,关玉,尚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痉挛性脑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痉挛性脑瘫,引导式康复训练,家长参与,常规康复护理

痉挛性脑瘫论文文献综述

柴红,方芳,宋双双,关玉,尚清[1](2019)在《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干预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盖什尔(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评估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3个月,两组Gesell、GMFM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Gesell、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性脑瘫采用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患儿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徐金霞[2](2019)在《FCC模式的延伸护理服务在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FCC)模式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痉挛性脑瘫患儿96例,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FCC模式延伸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PALCI评分、下肢肌张力(MAS)评分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GMFM-88、M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ALC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FCC模式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坐姿位置、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张力,有利于促进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8期)

张新宇,张园园,吕涛,徐学君,周涌海[3](2019)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腰骶段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103例痉挛性脑瘫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采用Held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评估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痉挛程度(Held评分)缓解率分别为97.1%(100/103)、99.1%(102/103)、96.8%(99/103),术后1年分别为93.4%(96/103)、95.1%(98/103)、92.1%(95/103)。术后1周、1年,双下肢髋、膝、踝各肌群肌MRS分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术后1年GMFCS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未见顽固疼痛、大小便失禁、尿潴留,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无椎体畸形等并发症。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脑瘫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康复训练可显着提升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董建鹏,宋少峰,张静,杨琳[4](2019)在《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组)、Ⅱ组(盐酸苯海索治疗组)、Ⅲ组(氯硝西泮治疗组),对比各组治疗效果、肌张力缓解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Ⅰ组治疗效果显着优于Ⅱ组和Ⅲ组(P <0. 05);治疗前,3组肌张力水平无显着差异(P> 0. 05),治疗后,3组患儿肌张力均有所好转,但Ⅰ组和Ⅲ组的肌张力评分显着低于Ⅱ组(P <0. 05);治疗期间,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组间差异显着(P <0. 05)。结论采用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效果佳,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肌张力障碍,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韩小改,杨波,单泓,别立莉,王姣杰[5](2019)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20例分为对照组(12例,Vojta运动疗法)和治疗组(8例,UCMSCs移植疗法)。脐血采集前经产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各项检测指标均为阴性。分离后的细胞经过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免疫表型,治疗组患儿经静脉途径分次注射UCMSCs,7 d注射1次,4次为1疗程。分别对2组治疗前、后对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2种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经UCMSCs移植疗法14 d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2.07±0.45 vs 2.96±0.79),对照组经Vojta运动疗法治疗60 d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1.95±0.43 vs 2.92±0.64);组间比较,治疗14 d后对照组M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2.07±0.45 vs 2.83±0.68)(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脑性瘫痪综合功能评分(18.87±8.22vs 32.42±5.36,26.25±6.39 vs 33.62±5.96)和GMFM评分(37.45±8.14 vs 55.79±10.13,45.33±8.34vs 56.05±9.17)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脑性瘫痪综合功能评分和GMFM评分(18.87±8.22 vs 26.25±6.39,37.45±8.14 vs 45.33±8.34)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患者UCMSCs移植后为出现发热(体温为38.6℃);Vojta运动疗法不良反应暂未发现。结论 UCMSCs移植治疗痉挛性脑瘫与Vojta比较,疗效快,可显着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何彪[6](2019)在《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可行走脑瘫患儿痉挛性扁平足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行对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可行走脑瘫患儿痉挛性扁平足术前、术后的足功能评分和足部影像学指数的改变,探讨采用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可行走脑瘫患儿痉挛性扁平足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骨科2013年07月~2016年10月接受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的可行走脑瘫痉挛性扁平足患儿10例(18足),于术前、术后3月和术后12月份别进行踝-后足功能评分,X线片前后位距骨-第一跖骨角、距跟角和距舟覆盖角测量,X线片负重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距跟角和跟骨倾斜角测量。研究结果:1、1名患儿因左足跗骨窦区出现疼痛,取出内置物后疼痛消失。其他患儿均无跗骨窦区疼痛。2、与术前相比,患儿接受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术术后1年前后位片距骨-第一跖骨角由术前的34.89±3.40减小到28.89±2.79(P<0.05)、距跟角由术前的36.37±4.18°减小到30.16±2.93(P<0.05)和距舟覆盖角由术前的35.47±4.44°减小到29.58±2.78°(p<0.05)。侧位片距骨-第一跖骨角由术前的34.26±4.65°减小到27.11±4.32(P<0.05)、距跟角由术前的37.74±4.05°减小到30.74±3.33(P<0.05)和跟骨倾斜角由术前的7.74±2.02°增加到13.11±1.52°(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脑瘫可行走痉挛性扁平足患儿接受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Maryland足部评分术后12月显着增加。术前58.32±6.80分提高到术后86.35±5.72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可行走脑瘫患儿痉挛性扁平足的疗效肯定,是可行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毛洁[7](2019)在《追踪随访联合家庭参与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追踪随访联合家庭参与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痉挛性脑瘫患儿77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3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追踪随访联合家庭参与式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GMFM-88)评分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MFM-88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78.95%高(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采取追踪随访联合家庭参与式康复训练,能显着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8期)

王加宽,王玉欢,王树,盛春勇,李俊[8](2019)在《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与早期干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方法及其相关性,评估对高危患儿实施股骨头骨骺生长控制手术的疗效。[方法] 6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与雷蒙迁移指数(MP)进行动态评估,分析GMFCS分级与MP的相关性。1年后对MP 2级及3级的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9例(12髋)接受生长控制手术同期行软组织松解,对照组17例(23髋)接受单纯软组织松解。采用MP、头干角(HSA)进行评估髋发育状态。[结果] GMFCS分级越高,MP越大,两者呈显着正相关(P<0.05),康复治疗后髋关节MP比康复治疗前减少,康复治疗后GMFCS分级比康复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的患儿术后再随访至少2年,观察组术后MP与HAS较术前显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前与术后MP和H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FCS分级可以很好地预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针对性康复训练能改善髋臼发育,对MP为2级或3级的髋关节采用股骨头骨骺生长控制术可以明显改善髋臼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国旗,高成香,朱海燕[9](2019)在《“脑、腹四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叁维步态时空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腹四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儿表面肌电、叁维步态时空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8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患儿入院后均予以神经康复训练、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使用"脑、腹四针"。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患儿表面肌电(腓肠肌、胫骨前肌)及叁维步态时空指数(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步幅),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腓肠肌表面肌电被动活动状态下,观察组iEMC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胫骨前肌被动活动状态下,两组iEMC、MF无显着差异(P>0.05);腓肠肌及胫骨前肌屈伸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观察组iEMC、MF均显着高于常规组,CR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支撑相、摆动相、步长、步幅显着高于常规组,双支撑相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9%,与常规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脑、腹四针"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及叁维步态时空各参数,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3期)

盛春勇,王加宽,王玉欢,陈智博,李俊[10](2019)在《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针对性康复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康复科就诊并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56髋,对照组32例64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予以针对脑瘫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训练满1年后,复查摄髋关节X线片,比较各组间髋关节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变化,探讨加入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后MP值变化,以及与普通康复训练比较有无优势。结果康复前两组MP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1年后观察组M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能更好的降低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痉挛性脑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FCC)模式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痉挛性脑瘫患儿96例,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FCC模式延伸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PALCI评分、下肢肌张力(MAS)评分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GMFM-88、M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ALC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FCC模式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坐姿位置、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张力,有利于促进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痉挛性脑瘫论文参考文献

[1].柴红,方芳,宋双双,关玉,尚清.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

[2].徐金霞.FCC模式的延伸护理服务在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3].张新宇,张园园,吕涛,徐学君,周涌海.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4].董建鹏,宋少峰,张静,杨琳.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5].韩小改,杨波,单泓,别立莉,王姣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9

[6].何彪.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可行走脑瘫患儿痉挛性扁平足的疗效分析[D].南华大学.2019

[7].毛洁.追踪随访联合家庭参与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8].王加宽,王玉欢,王树,盛春勇,李俊.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与早期干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9].陈国旗,高成香,朱海燕.“脑、腹四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叁维步态时空指标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10].盛春勇,王加宽,王玉欢,陈智博,李俊.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针对性康复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

标签:;  ;  ;  ;  

痉挛性脑瘫论文-柴红,方芳,宋双双,关玉,尚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