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高承刚,苏敏,李卫东,杨晓蕾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高承刚,苏敏,李卫东,杨晓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灰质炎,Sabin,IPV病毒,纯化,凝胶层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高承刚,苏敏,李卫东,杨晓蕾[1](2019)在《Sabin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病毒纯化层析柱柱效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浓缩液(s IPV)纯化层析柱柱效。方法:连续对3个批次Sabin s IPV病毒的纯化工艺的凝胶层析柱和离子层析柱的柱效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柱效值,检测两种层析获得的病毒纯化液的D抗原、总蛋白含量、比活性及纯度。结果:通过对连续3个批次的s IPV病毒纯化工艺的监测,建立凝胶层析柱的柱效不低于3 605 N/m,离子层析柱的柱效不低于2 222 N/m,凝胶柱效值>离子柱的柱效值,连续3批检测D抗原和总蛋白含量稳定,比活性为78~86 DU/μg,纯度为100%。结论:建立的层析柱柱效获得的病毒纯化液质量稳定。(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邓燕[2](2016)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毒种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及Sabin株病毒深度测序方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 PV)感染引起、危害极大的急性传染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疫苗预防。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 OPV)因接种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而一度被广泛使用,但可能引起脊灰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VAPP)和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病例,灭活脊灰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IPV)能有效避免VAPP和VDPV,采用IPV取代OPV是《全球消灭脊灰战略终结计划》的要求。而在全世界消灭脊灰后,采用野毒株(Salk)生产IPV对生物安全水平要求更加严格,因此WHO鼓励疫苗厂家研发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Sabin strain, sIPV)o在研发sIPV过程中,Sabin株毒种的遗传稳定性极其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PV感染性滴度、D抗原含量以及PV全基因组Sanger测序的方法来检测制备的工作种子和疫苗代次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此外,生产中在对疫苗质量进行监测时,需区别通过和未通过猴体神经毒力试验(Monkeys Neurovirulence Test, MNVT)的疫苗之间的差别;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作突变分析(Mutant Analysis by PCR and Restriction Enzyme Cleavage, MAPREC)虽然可以准确地测定出一个碱基位点突变的量,但无法实现对基因组每个核苷酸的序列变化都进行监测。随着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出现,使得基因检测效率不断提高,从分子水平来监测疫苗质量更容易实现。本研究通过对Sabin株病毒NGS模板制备方法的讨论,探讨了如何去除背景核酸的干扰、低浓度样品的扩增方法选择、样品的纯化定量筛选以及质量鉴定,以及测序平台的选择等问题。目的1.分析sIPV毒种(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4)、SO+5、SO+6的遗传稳定性;2.初步建立Sabin株病毒NGS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扩增方法、纯化筛选方法以及测序平台选择等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Sabin株的遗传稳定性构建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方法1.比较疫苗株Sabin Ⅰ、Ⅱ型及PfizerⅢ型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5、SO+6的感染性滴度及D抗原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2.采用常用的NGS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扩增方法、纯化等方法制备Sabin株病毒NGS测序模板,比较筛选适用Sabin株病毒NGS的最佳组合,并对制备的模板进行定量和质量鉴定。结果1.各代次Sabin株病毒滴度均维持在7.62~8.62 1gCCID50/ml,D抗原含量均维持在30~128 DU/ml.与GenBank上登录的Sabin Ⅰ (AY184219.1)、Ⅱ型(AY184220.1)及Sabin Ⅲ型(AY184221.1)减毒株原始种子(SO)基因序列相比,Sabin株亚主种子(S0+2)、工作种子(S0+3)及疫苗代次病毒(S0+4)、SO+5、SO+6均未出现碱基突变;2. Sabin株病毒NGS模板制备的样品预处理是必要的,选用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效果最好,优化了磁珠纯化法的磁珠用量,且采用Qubit定量系统定量更精确。结论1.sIPV毒种及疫苗代次病毒、SO+5、SO+6的病毒全基因序列与原始种子相比,均未发生变化,毒力均一,遗传性状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2.初步建立了Sabin株病毒NGS的模板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了Sabin株病毒NGS模板。(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6-05-01)

英志芳,王剑锋,李娟,李艳萍,李荣成[3](2011)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幼儿中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用于中国幼儿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方法对176例经过2、3、4月龄3剂IPV基础免疫的婴儿,18月龄时进行1剂IPV加强免疫。采集加强免疫前、后血样,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滴度,进行血清学效果评价。结果加强免疫前,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88.1%、82.9%、81.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37.6、1∶37.5、1∶36.2;加强免疫后1个月,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均为100%,GMT分别达到1∶2051.6、1∶1518.5、1∶4482.3。加强免疫后,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4倍增长率分别为92.6%、83.0%、88.6%。基础免疫前血清NA阴性者和阳性者在加强免疫后比较,脊灰3个型NA阳性率都达到了100%,两组间抗体GMT(tⅠ=0.539,PⅠ=0.588;tⅡ=0.592,PⅡ=0.552;tⅢ=-1.054,PⅢ=0.282)及≥4倍增长率(χ2Ⅰ=1.044,PⅠ=0.307;χ2Ⅱ=3.574,PⅡ=0.059;χ2Ⅲ=0.042,PⅢ=0.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V基础免疫后,18月龄幼儿加强免疫一剂IPV,血清学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1年04期)

王白燕[4](2010)在《二乙烯亚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灭活效果以及灭活疫苗添加佐剂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的临近,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VAPP)的发生等对无脊灰状态成果的巩固威胁很大。在消灭脊灰的最后阶段,应尽快消灭脊灰野毒株,并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 OPV)来维持无脊灰状态,消除自然界的活病毒。考虑到疫苗生产的生物安全性等因素,WHO鼓励研制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PV)。本论文旨在针对Sabin II型病毒,寻找一种与传统灭活剂-甲醛相比较,对病毒的抗原破坏更小,且更安全的病毒灭活剂;并进一步探索Sabin IPV中添加佐剂对免疫效果产生的影响,探讨Sabin IPV最适剂量和佐剂应用的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进行了二乙烯亚胺(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观察。通过在不同温度下采用4种浓度的BEI及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进行灭活,测定活病毒含量和D抗原含量,并进行病毒灭活验证试验。结果在37℃条件下,0.002 mol/L浓度的BEI能在48h内完全灭活病毒,灭活后的病毒液D抗原含量回收率为90.6%,显着高于甲醛灭活的回收率(60.6%)。经验证灭活彻底,无活病毒存在。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D抗原破坏小,能较好的保持疫苗的有效成分。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四组不同剂量的Sabin IPV疫苗与佐剂Al(OH)3配伍后免疫Wistar大鼠,通过检测各组大鼠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IFN-γ的产生情况以及免疫后各组大鼠CD3/CD4/CD8分子表达的差异,以确定使用Al(OH)3佐剂时Sabin IPV的最适剂量。通过微量中和实验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特异性中和抗体发现,疫苗不同剂量产生的中和抗体GMT水平基本是抗原含量高的组高于抗原含量低的组,添加Al(OH)3佐剂组的中和抗体水平也是高于未添加佐剂组的中和抗体水平。ELISPOT测定针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IFN-γ的结果显示,添加佐剂实验组产生的斑点要多于未添加佐剂组,2-①实验组叁个型别所产生的斑点数都最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CD3/CD4/CD8分子表达差异的结果显示,1-①实验组CD3+CD4+/CD3+CD8+比值最高。综上所述,添加佐剂对叁个型别的SabinIPV的免疫反应有增强的效果;综合实验结果可认为Ⅰ型采用30 DU/dose,Ⅱ型采用16 DU/dose,Ⅲ型22.5 DU/dose剂量时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10-05-01)

蔡玮[5](2009)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中佐剂应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的临近,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VAPP)的发生等对无脊灰状态成果的巩固威胁很大。在消灭脊灰的最后阶段,应尽快消灭脊灰野毒株,并使用灭活疫苗(Inactivatedpoliovirus vaccine,IPV)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vaccine,OPV)来维持无脊灰状态,消除自然界的活病毒。对于新的生产厂家考虑到疫苗生产的生物安全性等因素,WHO鼓励研制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PV)。目前尚无成品Sabin IPV上市,于是Sabin IPV的定量检测、质量指标和免疫剂量等都还没有统一标准。前期研究显示,Sabin IPV与野毒株IPV(WT-IPV)在抗原性、稳定性等方面均有差别,于是建立在WT-IPV基础上的定量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并不适用于Sabin IPV。另外,Sabin IPV与WT-IPV抗原性也有差异,Sabin2型的免疫原性只是野毒株MEF-1株的1/10。为解决疫苗免疫原性不佳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即添加疫苗佐剂。本论文旨在于建立适用于Sabin IPV的D抗原定量方法及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完善Sabin IPV检定和质量控制体系;并进一步探索SabinIPV中添加佐剂对免疫效果产生的影响,探讨Sabin IPV中佐剂应用的意义和最适剂量等。本研究第一部分即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Sabin IPV)中D抗原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摸索各步骤反应条件,优化本实验室建立的多抗ELISA法测定Sabin IPV中D抗原含量的体系,对3个批次的样品进行5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另外,利用蛋白质遇叁氯乙酸产生沉淀的特点,对Lowry法进行改良,建立了能够准确测定Sabin IPV中微量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排除Sabin IPV中的游离氨基酸、多肽和酚红指示剂等物质的干扰,线性范围为2.5~40ug/ml,r=0.9998,最佳条件下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5.32%,精密度试验结果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研究的第二部分通过将Al(OH)_3、DC-Chol和Al(OH)_3+DC-Chol 3种不同疫苗佐剂按不同剂量与Sabin IPV(每剂含D抗原Ⅰ型15DU、Ⅱ型16 DU和Ⅲ型22.5 DU)配伍后分别免疫Wistar大鼠,主要检测各组大鼠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IFN-γ的产生情况以及免疫后各组大鼠CD3/CD4/CD8分子表达的差异。综合上述结果评价在Sabin IPV中添加Al(OH)_3或/和DC-Chol对大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通过微量中和实验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特异性中和抗体发现,在Sabin IPV中添加佐剂,普遍于第1针免疫后提高了大鼠血清中3个型特异性中和抗体阳转率;而且3种佐剂还在第2针免疫后提高了Ⅱ型中和抗体的阳转率;Sabin IPV中添加佐剂后,对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Al(OH)_3或DC-Chol在第2针免疫后就产生了高效价的Ⅰ型中和抗体,如添加0.5mgDC-Chol第2针免疫后Ⅰ型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均数(GMT)达到未添加佐剂组的3倍以上,显着提高了早期Ⅰ型中和抗体的水平;添加0.1mgAl(OH)_3组与未添加佐剂组相比,第3针免疫后Ⅱ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效价的几何均数增长2倍以上;添加Al(OH)_3或DC-Chol或Al(OH)_3+DC-Chol联合佐剂在第2针免疫后就获得了高水平的Ⅲ型特异性中和抗体,GMT比未添加佐剂组增长15倍和12倍,即大大提高了早期Ⅲ型中和抗体的水平。ELISPOT测定针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IFN-γ的结果显示,注射不含佐剂Sabin IPV的大鼠未产生特异性IFN-γ斑点,注射添加了Al(OH)_3或DC-Chol佐剂Sabin IPV的大鼠产生了少量特异性IFN-γ斑点,其中添加0.25mgDC-Chol组效果最好,Ⅰ、Ⅱ、Ⅲ型各产生特异性IFN-γ斑点22.25±6.24、13.75±3.77和22.50±5.92 SFC/10~6cell提示添加Al(OH)_3或DC-Chol佐剂可能对大鼠针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少许增强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CD3/CD4/CD8分子表达的差异的结果显示,Al(OH)_3或DC-Chol佐剂的应用能提高大鼠CD3~+CD4~+/CD3~+CD8~+值,提示2种佐剂的应用均能增强大鼠的免疫功能,但这种增强作用在佐剂的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别不显着。综上所述,Al(OH)_3或DC-Chol能够增强Sabin IPV的体液免疫效果,对细胞免疫也有一定增强作用,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使Wistar大鼠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9-05-01)

Stanley,Plotkin,杨俊峰[6](2009)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控制脊髓灰质炎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 Live Vaccine,OPV),在控制脊灰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脊灰发病大幅度下降,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有脊灰野病毒循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09年02期)

杨俊峰[7](2009)在《全球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Attenuate Live Vaccine,OPV)是全球消灭脊灰的战略,OPV已大幅度降低全球脊灰的发病率。然而,由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09年01期)

朱萍[8](1998)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保护转基因小鼠抵抗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攻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用5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接种7~8周龄的表达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VR)的转基因(Tg)小鼠(TgPVR21).IPV A、B和C分别为单价3型Saukett株、Sabin-Pfizer株和Saukett株疫苗.A与B的制备方法及大鼠试验免疫原性相同,C与A、B生产技术细节不同.IPV D和E为叁价疫苗(1型Mahoney,2型MEF-1,3型Saukett(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98年01期)

廖伏[9](1990)在《免疫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后鼻咽部抗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颗粒蛋白的分泌性抗体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比较了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EP)或两者联合免疫后,婴儿鼻咽部抗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颗粒蛋白、抗完整病毒和抗胰蛋白酶处理后的病毒抗原的分泌性抗体应答.研究对象为纽约某儿童医院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接种的4组婴儿.第1组接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90年03期)

赵树栋[10](1985)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诱发的免疫力与病毒排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59年美国发生的两次Ⅰ型脊髓灰质炎大流行中,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最高发病率都出现在下层社会经济地区的缺乏免疫接种的学龄前儿童中,而在免疫接种率高的上层社会经济地区1,600名未免疫的儿童中,无(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85年04期)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 PV)感染引起、危害极大的急性传染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疫苗预防。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 OPV)因接种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而一度被广泛使用,但可能引起脊灰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VAPP)和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病例,灭活脊灰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IPV)能有效避免VAPP和VDPV,采用IPV取代OPV是《全球消灭脊灰战略终结计划》的要求。而在全世界消灭脊灰后,采用野毒株(Salk)生产IPV对生物安全水平要求更加严格,因此WHO鼓励疫苗厂家研发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Sabin strain, sIPV)o在研发sIPV过程中,Sabin株毒种的遗传稳定性极其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PV感染性滴度、D抗原含量以及PV全基因组Sanger测序的方法来检测制备的工作种子和疫苗代次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此外,生产中在对疫苗质量进行监测时,需区别通过和未通过猴体神经毒力试验(Monkeys Neurovirulence Test, MNVT)的疫苗之间的差别;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作突变分析(Mutant Analysis by PCR and Restriction Enzyme Cleavage, MAPREC)虽然可以准确地测定出一个碱基位点突变的量,但无法实现对基因组每个核苷酸的序列变化都进行监测。随着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出现,使得基因检测效率不断提高,从分子水平来监测疫苗质量更容易实现。本研究通过对Sabin株病毒NGS模板制备方法的讨论,探讨了如何去除背景核酸的干扰、低浓度样品的扩增方法选择、样品的纯化定量筛选以及质量鉴定,以及测序平台的选择等问题。目的1.分析sIPV毒种(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4)、SO+5、SO+6的遗传稳定性;2.初步建立Sabin株病毒NGS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扩增方法、纯化筛选方法以及测序平台选择等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Sabin株的遗传稳定性构建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方法1.比较疫苗株Sabin Ⅰ、Ⅱ型及PfizerⅢ型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5、SO+6的感染性滴度及D抗原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2.采用常用的NGS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扩增方法、纯化等方法制备Sabin株病毒NGS测序模板,比较筛选适用Sabin株病毒NGS的最佳组合,并对制备的模板进行定量和质量鉴定。结果1.各代次Sabin株病毒滴度均维持在7.62~8.62 1gCCID50/ml,D抗原含量均维持在30~128 DU/ml.与GenBank上登录的Sabin Ⅰ (AY184219.1)、Ⅱ型(AY184220.1)及Sabin Ⅲ型(AY184221.1)减毒株原始种子(SO)基因序列相比,Sabin株亚主种子(S0+2)、工作种子(S0+3)及疫苗代次病毒(S0+4)、SO+5、SO+6均未出现碱基突变;2. Sabin株病毒NGS模板制备的样品预处理是必要的,选用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效果最好,优化了磁珠纯化法的磁珠用量,且采用Qubit定量系统定量更精确。结论1.sIPV毒种及疫苗代次病毒、SO+5、SO+6的病毒全基因序列与原始种子相比,均未发生变化,毒力均一,遗传性状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2.初步建立了Sabin株病毒NGS的模板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了Sabin株病毒NGS模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高承刚,苏敏,李卫东,杨晓蕾.Sabin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病毒纯化层析柱柱效的建立[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邓燕.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毒种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及Sabin株病毒深度测序方法的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3].英志芳,王剑锋,李娟,李艳萍,李荣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幼儿中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

[4].王白燕.二乙烯亚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灭活效果以及灭活疫苗添加佐剂的效果观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5].蔡玮.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中佐剂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6].Stanley,Plotkin,杨俊峰.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控制脊髓灰质炎中的作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

[7].杨俊峰.全球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的经验[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

[8].朱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保护转基因小鼠抵抗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攻击[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8

[9].廖伏.免疫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后鼻咽部抗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颗粒蛋白的分泌性抗体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0

[10].赵树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诱发的免疫力与病毒排出[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85

标签:;  ;  ;  ;  ;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论文-高承刚,苏敏,李卫东,杨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