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英(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274-02
【关键词】脑出血观察护理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在高血压基础上发病。这是由于血管顺应性差,加上长期高血压,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后20~30分钟内易形成血肿,并产生免疫机制作用。颅内压增高可导致各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加强护理可减少病死率。现将临床护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2009年统计病人106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年龄52岁。
2.治疗观察
急性期一般应当地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脑疝形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短时间内快速使用脱水剂,可能诱发脑、心肺功能衰竭、肾衰而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降低高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所以在急性期应适度降压、脱水和维持有效血容量。快速加压静滴或推注20%甘露醇25g加地塞米松5mg,6~8小时一次或复方甘油250ml静滴,每分钟不超过2ml,1~2次/日;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3.3kPa为宜,收缩压超过26.6kPa时,可适当降压;液量1500~2000ml为宜。早期给氧及给予西咪替丁,预防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尤为重要,准确记录出入量。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3.瞳孔观察及卧位护理
深昏迷、鼾声呼吸、反复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为出血侧瞳孔扩大),可见于内囊内侧型或混合型出血;昏迷、双侧瞳孔极度缩小“针尖样”,持续高热、呼吸障碍、为脑桥出血,多数24~48小时内死亡;瞳孔一大一小,说明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脑缺氧时,瞳孔可扩大,如持续扩大,预后不良。轻症及中度昏迷者,最初12~24小时取出血灶向上之侧卧位,同时头置冰帽,床头垫高15°~20°,可以防止出血灶周围瘀血、水肿及血压升高;巨大血肿,为减轻地心引力性压迫,可采取头卧于病灶侧;舌后坠可取头后仰侧卧位。头部固定一侧不能太久,适时注意变换体位,以免形成褥疮。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4.高热和颅内高压观察护理
早期控制高热,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中枢性高热,主要以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用冰袋置于枕部,可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中等发热,头部冷湿敷,勤换毛巾,对保护脑细胞,防止水肿、坏死有重要作用;寒冷或体温不升给予保暖,同时严防烫伤。体温每下降1℃,脑代谢率就降低5%,低体温能减少兴奋性神经介质的释放,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体温一天波动较大,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温时高时低,波动很大,易在1~2天内死亡;1天内4~6次体温呈线性上升,表明病情恶化。颅内高压可有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是调节机制代偿作用,以维持脑血液供应;呼吸慢则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生命体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征兆,要警惕脑疝发生。
5.饮食护理
昏迷病人24~48小时可禁食,以静脉补液维持生命需要。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无呕吐及胃出血,可鼻饲。开始因禁食2天以上,应少食多餐,清淡为主,每日5次,每次200ml缓慢注入,2日后可改为每日4次,每次400~600ml可加肉汤、鱼汤、骨头汤,分次加入,每日热卡1500J左右,食盐5g分次进入。长期鼻饲者,不易单纯绐混合奶或各种汤类及果汁,一是营养不够垒面,缺乏元素,二是易腹泻。可给各种米糊加菜汤、鱼汤、骨头汤、鸡汤或菜末,增加营养素和元素量,保证热量及营养的全面供给。
老年患者因神经反射活动退化,吞咽肌群不协调,易造成吞咽障碍,唾液分泌不足而影响食欲,应结合病人临床饮食反应采取多样化。长期卧床患者,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吞咽困难,进食不畅,需细嚼慢咽,且忌大口吞咽。进食时要让病人注意力集中,不要思考与进食无关的问题,否则影响食欲。生活不能自理者要亲自喂食。同时克服心理的急躁,体贴患者。
因中枢性舌瘫和面瘫,食物易从瘫痪侧流出或潜留在颊部,因此喂食时,卧床患者健侧卧位病人应头偏向健侧,可使咀嚼减少外流或残留。进食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
6.防止便秘
急性期的脑水肿、发热、肺部感染等与大便关系密切,有很多病人大便一通,上述诸症可随之改善。急性1~2天,使病人自主或不自主大便一次,并经常保持大便通畅,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处。长期卧床患者应多食带纤维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泻药,以防用力排便,而再次脑出血。
7.手部肿胀护理
大多数人入院3~7天出现思侧手部肿胀,部分伴胀痛,皮肤温度升高,机理不明。可用温热疗法,使组织温度升高后再降低,以促进炎症产物的代谢或废物的溶解吸收,增加局部血管神经的营养,并对痛觉异常者有缓解作用。并能消除肌痉挛。方法:先将手浸于38~40℃温水中8~10分钟,再浸入15~18℃冷水中8~10秒,反复3次,以温开水开始,冷水结束,每日2次。
8.心理护理
70%~80%患者有不程度的精神负担,50%左右出现焦虑和抑郁症。针对性做好疏导工作,避免刺激,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体贴患者,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细心照顾.并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9.康复活动
患者病情稳定可开始被动活动,随着病情的改善及时恰当地开始主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难度。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上后下,循序渐进”原则而做好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陈清霞.脑出血病人再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
[2]蒙金兰,贾彩团.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出院前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现代医药卫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