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兰,“道德焦虑电影”,安杰伊-瓦伊达,扎努西
道德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王庚怡[1](2019)在《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诞生背景及其特征研究(1976-1981)》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6年开始到1981年结束,波兰电影出现了一股新潮流,这股潮流被称为波兰"道德焦虑电影"。该潮流的出现与不幸的波兰历史息息相关,该时期创作的电影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对历史和对真实的探求,代表导演是安杰伊-瓦伊达,第二个是对社会现实和道德认知的揭示,代表导演是扎努西。虽然该潮流存在了不过短短5年时间,但创作出的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大奖,在波兰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3期)
陈旭光[2](2019)在《“电影工业美学”的“伦理承诺”:从“伦理至上”到“道德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上看,"电影工业美学"似乎非常强调工业、市场、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因此有学者,如徐洲赤先生,曾真诚地撰文提醒——建构电影工业美学不能忘了诗性之维。但实际上,电影工业美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从来都是源自现实,力求"接地气""研以致用"的,它关注诗性、人生、社会、"常人"即受众的接受和反应及文化认同等。同样,我也主张电影工业美学应该葆有伦理的底线。无论怎么(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单杰[3](2019)在《互联网视域下转型社会中的大学生道德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带来机遇与希望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带来大量的危机与挑战,"人人焦虑"的时代标签已成为当下转型社会中的一个非典型性特征,大学生的"道德焦虑"便是这一特征的伦理化、具象化、情景化表达,也是当前道德建设所无法回避的时代议题和现实语境。如何科学研判、准确界定、合理剖析与有效化解转型社会中,由于大学生的道德焦虑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本文思考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和路径依赖。文章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高度,尝试以此来凝聚社会道德共识、化解大学生的道德焦虑风险。(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4期)
祝大鹏[4](2019)在《体育道德焦虑量表编制与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根据访谈结果和前人文献分析,编制了《体育道德焦虑量表》,该量表包括躯体体育道德焦虑和认知体育道德焦虑2个维度共13个条目。以550名来自于中国、英国和土耳其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和俱乐部运动员为被试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70。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χ~2=272.74, df=143,χ~2/df=1.91, RMSEA=0.06,NFI=0.87,CFI=0.90,IFI=0.91,GFI=0.86)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道德焦虑量表》可以作为有效测量个体体育道德焦虑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何思平[5](2018)在《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社会互联网与社会生产活动高度融合,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网络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较大冲击,因此,产生了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焦虑。(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期刊2018年12期)
姜姝[6](2018)在《乡风文明中的道德焦虑难题及其制度化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于转型期的乡村社会正在出现和亟待解决的特定选择困境和社会现象——道德焦虑。以库尔特·韦兰制度变迁理论的制度供给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江苏农村典型观测点的实地调研,考察乡村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政治参与和乡情中呈现的道德焦虑问题。并以制度文化供给为路径,对乡风文明进行制度重构:一是改善制度环境以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增强政治参与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叁是创建新乡情以实现道德均衡。以此在新的社会群体中形成共有的情感认同、道德认同和制度认同,培育具有现代性内涵的乡风文明。(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祝大鹏,李爱玲[7](2018)在《运动员体育道德焦虑:概念、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运动员体育道德焦虑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运动环境和运动员个人因素都会诱发体育道德焦虑的产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要辩证认识和积极利用体育道德焦虑的约束作用,使运动员通过体育运动培养良好道德行为。(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谭建平,张玉静[8](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焦虑及缓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进步带来的网络信息爆炸等衍生出西化甚至异化的价值观念,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信念等也受到一定影响,极易产生道德焦虑。以"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为契机,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焦虑的特性、表现类型着手,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德育及社会监管和网络立法叁个方面对大学生道德焦虑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5期)
韦耀阳,谢志斌,江建华[9](2018)在《大学生道德焦虑量表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编制中国大学生道德焦虑量表(CSMAS)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为目的,选取大学生670人,随机分为两个样本。对其中一个样本(n=339)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另一个样本(n=331)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道德焦虑量表包含18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因子负荷在0.48~0.75之间,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7.25%;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各因子的α系数为0.67~0.83。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道德焦虑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适宜用于测量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焦虑状况。(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泳[10](2018)在《大学生道德焦虑及缓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身处社会转型期,受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趋势的影响,道德环境剧烈变化,大学生表现出道德认知焦虑、道德责任焦虑、道德惩罚焦虑、人生价值焦虑等道德困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本文以霍夫兰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叙事工具,分析了高校德育场域中道德焦虑未解难纾的问题所在,并提出通过改善德育环境、增强道德信奉、促进道德移情、优化道德目标等缓解道德焦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2期)
道德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上看,"电影工业美学"似乎非常强调工业、市场、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因此有学者,如徐洲赤先生,曾真诚地撰文提醒——建构电影工业美学不能忘了诗性之维。但实际上,电影工业美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从来都是源自现实,力求"接地气""研以致用"的,它关注诗性、人生、社会、"常人"即受众的接受和反应及文化认同等。同样,我也主张电影工业美学应该葆有伦理的底线。无论怎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庚怡.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诞生背景及其特征研究(1976-1981)[J].艺术评鉴.2019
[2].陈旭光.“电影工业美学”的“伦理承诺”:从“伦理至上”到“道德焦虑”[J].现代视听.2019
[3].单杰.互联网视域下转型社会中的大学生道德焦虑[J].时代报告.2019
[4].祝大鹏.体育道德焦虑量表编制与检验[J].山东体育科技.2019
[5].何思平.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焦虑[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
[6].姜姝.乡风文明中的道德焦虑难题及其制度化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祝大鹏,李爱玲.运动员体育道德焦虑:概念、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8
[8].谭建平,张玉静.“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焦虑及缓解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9].韦耀阳,谢志斌,江建华.大学生道德焦虑量表的编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0].李泳.大学生道德焦虑及缓解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