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答疑网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格,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相似度计算
答疑网格论文文献综述
杨剀,黄玲玲,阳小华[1](2011)在《基于网格的精品课程答疑资源跨校共建共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精品课程答疑环节薄弱且高校之间课程资源共享利用较差的现状,提出基于网格跨校构建精品课程答疑资源的思想,各高校作为网格节点按课程采用问题—答案对的方式构建答疑资源,各节点之间基于网格技术实现答疑资源共建共享.文中给出跨校答疑资源共建共享模型、资源组织和描述及答疑流程.设计并开发基于网格的自动答疑系统,实现各节点间答疑资源共建共享.模拟系统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支持各高校节点资源共建共享.(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黄玲玲,阳小华,杨剀[2](2010)在《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答疑系统隶属于某个教育平台各自开发,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各个系统之间也不能有效互操作导致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和统一协调管理.本文从资源共享和易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文中给出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阐述答疑流程,探讨了关键技术及算法,并分析系统特点及优势.(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黄玲玲[3](2008)在《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将教师和学生分离开来,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解释,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网上答疑系统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在加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网上答疑系统的研究对于推动远程教育乃至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网上自动答疑系统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较低的自然语言处理水平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网上答疑系统的智能水平。现有的答疑系统主要是通过Email、留言板、BBS或是聊天室等方式进行提问与解答,虽然有些系统也采用关键字匹配和分词搜索等技术,但是由于语义理解不足,使得对于问答案匹配的准确度比较低,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现有的答疑系统的答疑资源局限于本地库,资源的共享性差,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和管理。鉴于以上情况,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精品课程建设,我们提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系统中利用网格技术将分散分布各地的答疑网格节点连在一起构成整个答疑网格系统,网格技术屏蔽了各网格节点的硬件和软件异构性,各网格节点遵照OGSA规范描述节点的资源并发布成功,实现各网格节点资源共享。同时,系统基于两级分布式本体模型利用本体的技术来构建领域本体库,这种领域本体能提供完整的关于某一特定领域中概念以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包含了该领域的比较完整的知识和丰富的语义关系。把领域本体应用到答疑网格系统中,使得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答疑系统中语义的理解不足的问题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网格技术基础和本体建模理论,在此研究上提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系统答疑流程及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论述系统关键实现技术;然后以南华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内容分支为例,详细讲述系统两级分布式本体的构建;最后是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08-06-01)
黄玲玲,阳小华,杨剀[4](2008)在《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答疑系统模型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中文答疑系统答疑资源库仅局限于本地知识库的现状及答疑系统中的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知识网格(Knowledge Grid)的智能答疑系统模型,将答疑系统的答疑资源库拓展到互联网上,通过基于知识网格的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Internet信息资源来完成答疑任务并补充和完善本地知识资源,解决答疑资源不足问题。(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8年07期)
孙玉强,陈继光,李玉萍,王海燕[5](2007)在《基于网格的智能答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网格和网格体系结构OGSA,并提出了构建基于网格的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由于互联网的异构性,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散和答疑系统的各自独立.而网格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透明共享,网格门户则提供了统一访问网格资源的手段,透明地访问来自不同地域的各种异构资源.(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孙妍姑[6](2007)在《数据库网格研究及其在自动答疑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库网格是对现有数据库的网格化,是基于OGSA提供网格数据库服务,使网格用户或其他网格服务可通过数据库网格服务访问网格中的各种异构数据库。文章在数据库网格的基础上,对远程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自动答疑系统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进行研究,构建基于数据库网格的自动答疑系统。(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答疑网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答疑系统隶属于某个教育平台各自开发,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各个系统之间也不能有效互操作导致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和统一协调管理.本文从资源共享和易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文中给出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阐述答疑流程,探讨了关键技术及算法,并分析系统特点及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答疑网格论文参考文献
[1].杨剀,黄玲玲,阳小华.基于网格的精品课程答疑资源跨校共建共享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黄玲玲,阳小华,杨剀.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黄玲玲.基于领域本体的答疑网格系统研究[D].南华大学.2008
[4].黄玲玲,阳小华,杨剀.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答疑系统模型研究与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
[5].孙玉强,陈继光,李玉萍,王海燕.基于网格的智能答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孙妍姑.数据库网格研究及其在自动答疑系统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