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黔中喀斯特山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顺,斑块,景观格局,粒度效应
黔中喀斯特山地论文文献综述
任梅,王志杰,王志泰,曾雨静,何立影[1](2018)在《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格局指数粒度效应——以安顺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尺度的合理确定是决定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关键。以黔中喀斯特典型山地城市安顺市为对象,在GIS与RS技术的支持下,从类型和景观两个层次分析景观格局的空间粒度效应,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粗的变化特征,进而探明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适宜空间粒度。结果表明:除SIDI、SIEI、TA外其余景观格局指数受空间粒度的影响显着,随粒度变粗,各指数随粒度变粗的响应可分为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先上升后下降及基本稳定类型;大部分景观格局指数在20或100 m粒度下出现明显跃变,存在"临界阈"现象;对于安顺市中心规划区而言,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尺度范围为5~20 m,适宜粒度为20 m;山体绿地在喀斯特山地城市绿地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其CA、TE、DE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响应曲线相似。综上,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适宜粒度为20 m。(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张喜,崔迎春,朱军,潘德权,杨春华[2](2011)在《火烧对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林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地比较法在黔中喀斯特山地上覆第四纪粘土的马尾松人工次生林内,研究了林火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火马尾松林不同部位的受害率为树皮(95.51%)>树枝(71.49%)>树冠(62.95%),不同层片的植物死亡率为草本层(100.00%)>灌木层(30.43%)>乔木层(29.09%)。马尾松树皮受害率不因径级而变化、树枝和树冠受害率及植株死亡率随径级增高而降低,灌木层物种或全部死亡、或部分死亡、或全部存活,草本层物种或死亡、或萌生。过火马尾松林地生物量的潜在损失量(68.7755 t/hm2)>直接损失量(12.1818 t/hm2)、直接损失率22.41%,直接损失量中乔木层(6.9382 t/hm2)>枯物层(3.3441 t/hm2)>灌木层(2.4964 t/hm2)>草本层(0.8861 t/hm2),直接损失率中草本层或枯物层(100.00%)>灌木层(33.36%)>乔木层(23.59%)。过火马尾松林不同层片的Patrick指数、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和Hurlbert指数损失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潜在损失量>直接损失量,直接损失率中乔木层的相应值为14.29%、14.29%、17.85%、-11.29%,灌木层的相应值为26.76%、26.76%、37.63%、-18.53%,草本层为100.00%。(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21期)
张喜,朱军,崔迎春,霍达,王莉莉[3](2011)在《火烧对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人工次生林内取样分析火烧和对照样地间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火烧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火烧林地表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升高、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密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全N量、全P量、全K量,水解N量、有效P量、速效K量、交换性盐基量和pH值增大,阳离子交换量降低。林火对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影响的趋势为或表层土壤影响率大于剖面影响率、或表层土壤影响率小于剖面影响率,不同指标在土壤剖面的变化趋势或增加、或降低,对数或幂函数拟合曲线均达相关显着性水平。火烧和对照样地间的表层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主要反映了林火影响,近岩层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主要是成土母质在空间上的分异,也受生物的影响。乔木层植株死亡率同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有机质量和全N量的正相关性显着,同土壤密度的负相关性显着;灌木层植株死亡率同表层土壤密度正相关性显着,同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有机质量、全N量、全P量和速效K量的负相关性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灌木层生物损失量同表层土壤密度和有机质量正相关显着,同速效K量的负相关性显着,枯物层生物损失量同pH值的正相关性显着。火烧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同表层土壤密度正相关性显着,同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有机质量的负相关性显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19期)
胡方彩,罗庆莲,孙云[4](2011)在《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孤岛生境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黔中喀斯特山地孤岛生境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采用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型孤岛进行样方调查,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地孤岛生境植被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的进展,群落高度逐渐增大,阴性植物逐渐迁入,每个阶段木本植物都有不同的优势种。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在灌草丛阶段最大,然后逐渐减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在灌木林阶段最大。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递减,均匀度指数在灌木林阶段最大;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在灌草丛阶段最小,其次是乔木林阶段,在灌木林阶段最高,均匀度指数在灌草丛最高;灌木层的生态优势度在乔木林最大,乔木林中乔木层的优势度约为灌木层的3倍。(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崔迎春,张喜,潘德权,陈骏,吴鹏[5](2011)在《林火对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幼林植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过火和对照样地及样地过火前后比较法,在黔中喀斯特山地上覆第四纪粘土的不同幼林内,研究了林火对不同幼林的影响及其对林火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幼林过火样地目的(乔木)层树皮、树枝和树冠受害率为100.00%,死亡率中鹅掌楸和马尾松为100.00%、香樟为50.00%、杉木为0.00%;灌木层树枝和树冠受害率为100.00%,死亡率变幅0.00~70.07%、平均22.76%;草本层死亡率为100.00%,这种现象反映了不同幼林层片间组成物种的抗火性差异,过火物种或全死、或全活或部分死亡,地表死亡个体或地下根萌生、或地表根基萌生、或茎枝萌生、或死亡。不同幼林生物量直接损失率为鹅掌楸林(100.00%)>马尾松林(51.83%)>杉木林(42.43%)>香樟林(20.76%)。不同幼林乔木层不同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直接损失率中马尾松为100.00%、其它幼林为0.00%,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直接损失率中Patrick指数为杉木幼林>鹅掌楸幼林>香樟幼林>马尾松幼林,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和Hurlbert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草本层不同植物多样性指数直接损失率为100.00%。(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1年01期)
李苇洁,易朝阳,龙秀琴,陈训[6](2009)在《黔中喀斯特山地白刺花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白刺花种子、花、叶内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白刺花叶是一种优良的饲料,种子和花中富含多种营养药用保健成分,可以食药两用,开发为保健食品和婴儿食品。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开发利用白刺花,可获得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3期)
李克之[7](2008)在《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灌木层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灌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外业调查和内业研究、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灌木层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温带区系与热带区系并重的特点。根据灌木层物种组成,55个样地被分为15种群落类型,在类型基础上根据乔木层物种组成划分亚类。灌木层群落的外貌主妻是由小型和中型落叶草质及常绿革质、非全缘单叶的高位芽植物组成。灌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针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次之,针叶林最低,种多样性指数(2.7975)、种丰富度指数(0.6261)、生态优势度指数(0.2023)、种间机遇率(0.8089)、多样性指数(2.1304)、均匀度指数(0.7753)在各群落类型中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灌木层片主要由白栎、香叶树、茅栗、杜鹃、铁仔、川榛、金佛山荚蒾等组成,重要值分别为8.7748、4.7059、3.8524、3.2543、3.1876、2.4199、2.0879,盖度60%左右,平均高1.65m,平均胸径1.25cm,密度32625株/ha,叶量1.5663T/ha,生物量7.0386T/ha。试验区主要元素中Ca、N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37.5362Kg/hm~2、17.2046Kg/hm~2,K、Mg次之,分别为3.8024Kg/hm~2、2.686Kg/hm~2,P平均含量最低,为0.9289Kg/hm~2。马尾松-枫香+铁仔+白栎群落的平均高度、平均胸径及生物量最小,密度、叶量及元素含量最大,珊瑚树+复羽栾树-珊瑚树群落的平均高度、平均胸径最大,杨梅+白栎-满山红群落的生物量最大,马尾松+杉木+白杨+白栎-白栎群落的叶量最小,枫香+杉木+马尾松-香叶树群落的密度及元素含量最小。试验区乔木层植物共42科72属106种,灌木层植物共67科148属292种,在乔、灌层同时出现的有28科47属55种。灌木层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和生物量分别比乔木层小6.5m、10.201cm和106.572T/ha、密度比乔木层大31439株/ha。乔灌层的N、P、K、Ca、Mg含量分别为412.6231kg/ha、39.8209kg/ha、264.4192kg/ha、926.0364kg/ha、225.3816kg/ha,其中,灌木层含量分别占4.17%、2.33%、1.44%、4.05%、1.19%。灌木层平均高度比草本层大1.38m、密度比草本层小135748株/ha。灌草层的N、P、K、Ca、Mg含量分别为32.5051kg/ha、2.0916kg/ha、14.1965kg/ha、45.3259kg/ha、5.8252kg/ha,其中,灌木层含量分别占52.92%、44.43%、28.78%、82.81%、46.11%。灌木层的高度随着乔木层高度、胸径、密度增大而减小、生物量增大而增大,森林群落处于发育-恢复期,随着草本层高度增加而增加、密度及生物量增加而减小。灌木层的地径随着乔木层高度、胸径、密度及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小。灌木层的密度随着乔木层高度、胸径、密度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草本层高度及生物量增加而减小、密度增加而增加。灌木层的生物量随乔木层高度、密度及生物量增加而增加、胸径增加而减小,随草本层高度及生物量增加而减小、密度增加而增加。灌木层的元素含量随草本层元素含量增加而增加。黔中喀斯特山地海拔在602m至1610m之间,分布有较多陡峻山岭,相对高差可达400~500m,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灌木层群落较为稳定,灌木层植物在中等海拔高度、东、南坡向、坡度较小和大的坡下部发育较好。本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灌木层的结构与功能,可以为黔中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资源管理、植被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卢晓强,方升佐[8](2008)在《黔中喀斯特山地8种树种早期生长和叶片养分动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地8个3年生树种生长特性、叶片养分含量以及落叶前后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对该立地的适应性,从而为喀斯特困难立地造林适生树种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1)3年生冰脆李的生长量明显优于其他树种,其高生长比香椿、核桃分别大139·1%和153·7%;植株胸径大于等于1·0cm株数的百分比以冰脆李最高达到91·9%,其次是榆树和青檀,分别是49·5%和48·8%;(2)8个树种落叶的全N、全P和全K的总含量变动为1·36%~2·52%,其中全N、全P含量以滇楸最高,全K含量以冰脆李最大;(3)从各树种落叶前后各元素含量及其转移情况看,冰脆李、青檀表现出对大部分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养分或保持养分的能力,而香椿及刺槐相对较弱。综合生长状况、落叶对土壤的改良以及养分内循环率等方面的因素认为,冰脆李、青檀、榆树等树种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良好适应性,是喀斯特山地造林绿化较适宜的树种。(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张喜,薛建辉,李克之,代朝霞,崔迎春[9](2007)在《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乔灌层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黔中喀斯特山地鱼梁河流域为代表,流域路线踏查和典型地段森林植被调查相结合,分析了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乔灌层植物的区系特征,比较了乔木层与灌木层植物在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方面的异同。所调查森林乔灌层中共有植物74科161属341种。乔木层植物共42科72属106种,分别占总数的57%、45%、31%。灌木层植物共67科148属292种,分别占总数的90%、93%、86%。在乔、灌层同时出现的有28科47属55种,分别占总数的38%、29%、16%。只含1种的有22科、占总科数的30%;含2~10种的有45科、占总科数的61%。11~20种的有6科、占总科数的8%。单型属94个、2~5种属57个、6~9种属8个、>10种属1个。5个植物属分布型中,温带性质属占51.92%,大于热带亚热带性质属。灌木层植物的科、属、种数和分布类型均高于乔木层,二者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和趋异性。灌木层植物与乔灌层植物在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等方面更加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07年06期)
张喜,薛建辉,许效天,连宾,李克之[10](2007)在《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地表径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方法,于2001-2005年研究了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年地表径流量均值为11.108mm、林分类型间变幅为1.765-22.934mm、年际间变幅为10.553-11.699mm,退耕还林幼林(22.934mm)>针叶林(17.236mm)>针阔混交林(10.770mm)>阔叶林(8.876mm)。不同森林类型年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与同生物气候带、不同生物气候带森林相近类型的径流量规律相似,反映出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与其它森林地表径流量规律的相似性。其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中灌木林地表径流量与其它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森林中灌木林地表径流量变化的相异性又反映出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地表径流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成土母岩造成的。地表径流系数的季节变化趋势中,退耕还林幼林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灌木林和阔叶林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这种差异与不同林分类型组成树种的生活型有关。旬地表径流量与反映温度和水分的气象指标间的单相关性达显着水平,多元回归方程模拟表明衡量温度的相关指标对地表径流量的贡献率高于降水,这反映了温度对近地气团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区域降水和林地径流量。森林不同层片特征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和抑制性,受森林群落组成、结构和发育的共同影响。年地表径流量受小生境和林地表层土壤特性的综合影响,地表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负相关性达显着水平,多元回归方程模拟发现容重的贡献率达-96.54%。(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黔中喀斯特山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样地比较法在黔中喀斯特山地上覆第四纪粘土的马尾松人工次生林内,研究了林火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火马尾松林不同部位的受害率为树皮(95.51%)>树枝(71.49%)>树冠(62.95%),不同层片的植物死亡率为草本层(100.00%)>灌木层(30.43%)>乔木层(29.09%)。马尾松树皮受害率不因径级而变化、树枝和树冠受害率及植株死亡率随径级增高而降低,灌木层物种或全部死亡、或部分死亡、或全部存活,草本层物种或死亡、或萌生。过火马尾松林地生物量的潜在损失量(68.7755 t/hm2)>直接损失量(12.1818 t/hm2)、直接损失率22.41%,直接损失量中乔木层(6.9382 t/hm2)>枯物层(3.3441 t/hm2)>灌木层(2.4964 t/hm2)>草本层(0.8861 t/hm2),直接损失率中草本层或枯物层(100.00%)>灌木层(33.36%)>乔木层(23.59%)。过火马尾松林不同层片的Patrick指数、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和Hurlbert指数损失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潜在损失量>直接损失量,直接损失率中乔木层的相应值为14.29%、14.29%、17.85%、-11.29%,灌木层的相应值为26.76%、26.76%、37.63%、-18.53%,草本层为100.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黔中喀斯特山地论文参考文献
[1].任梅,王志杰,王志泰,曾雨静,何立影.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格局指数粒度效应——以安顺市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8
[2].张喜,崔迎春,朱军,潘德权,杨春华.火烧对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林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
[3].张喜,朱军,崔迎春,霍达,王莉莉.火烧对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
[4].胡方彩,罗庆莲,孙云.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孤岛生境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贵州科学.2011
[5].崔迎春,张喜,潘德权,陈骏,吴鹏.林火对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幼林植被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1
[6].李苇洁,易朝阳,龙秀琴,陈训.黔中喀斯特山地白刺花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
[7].李克之.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灌木层结构与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8
[8].卢晓强,方升佐.黔中喀斯特山地8种树种早期生长和叶片养分动态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张喜,薛建辉,李克之,代朝霞,崔迎春.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乔灌层植物区系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7
[10].张喜,薛建辉,许效天,连宾,李克之.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地表径流及影响因素[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