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过滤论文-孟忠伟,杜雨恒,李鉴松,秦源,蒋渊

模拟过滤论文-孟忠伟,杜雨恒,李鉴松,秦源,蒋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过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碳黑沉积,过滤压降,颗粒沉积厚度

模拟过滤论文文献综述

孟忠伟,杜雨恒,李鉴松,秦源,蒋渊[1](2019)在《模拟碳烟在DPF过滤壁面上沉积特性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视化单通道试验台架,采用固体颗粒发生器产生来流颗粒使颗粒均匀沉积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过滤壁面上,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在线测量过滤壁面上颗粒层厚度和电镜离线观测颗粒层形貌与结构,对碳黑颗粒特性和灰沉积量在DPF过滤壁面上的沉积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颗粒层厚度曲线,沉积过程可分为深床期、长树期、搭桥期及颗粒层期;而针对过滤压降曲线分为深床期、过渡期和颗粒层期.随壁面过滤速度增大,过滤压降增大,颗粒层厚度增大,形成的颗粒层越致密,且厚度曲线进入颗粒层期的厚度从15μm增加至约30μm.在固定的壁面过滤速度工况下,由于碳黑颗粒特性存在差异,颗粒自身团聚程度越高(SB4A>FW200>PU),对应的最终过滤压降和堆积密度越大.在有灰沉积的工况下,随着灰沉积量从0 g/L增加至6 g/L,沉积碳黑颗粒时,DPF的初始压降增大,但最终过滤压降和碳黑颗粒层的堆积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尤其在灰沉积量为2 g/L时同时达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潘岱立[2](2019)在《黄土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降雨径流调控效应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通常沿坡线垂直方向分段布设。不仅可阻止坡面径流、泥沙、污染物下移,且其生物量还可作为饲料、燃料、生物质能源等原材料,是一种兼顾生态与经济双重功能的水土保持措施。揭示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降雨调控效应及其机理,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施该项措施的理论基础,对提升其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黄绵土为供试土壤,选取黄土高原四种典型牧草品种(白叁叶、鸡脚草、小冠花和百脉根),构建牧草植被过滤带,采用土箱人工降雨—放水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取得以下进展:(1)阐明了牧草植被过滤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牧草植被过滤带对其土壤物理性质有显着影响,牧草品种及其生长阶段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生长3年的牧草植被过滤带(2014-2016年)为例,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土壤持水性能均有所改善,土壤有效水含量提高1.7-2.4%;土壤残余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均无规律性变化;白叁叶、鸡脚草和小冠花处理土壤容重降低2.9-4.4%,百脉根处理土壤容重提高0.7%。叁年内百脉根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连续下降,幅度达1.3 cm h~(-1),白叁叶和小冠花处理则连续提高,幅度分别达1.8 cm h~(-1)和1.1 cm h~(-1),鸡脚草处理在2016年返青期(5月份)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为4.3 cm h~(-1)。(2)考虑土壤物理参数,对植被过滤带物质迁移模型(VFSMOD)进行了修正,模型可信度较高。以往植被过滤带坡面减流减沙效益研究多从植被形态和植被过滤带几何尺寸角度展开,未考虑植被过滤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本文基于试验观测,修改模型参数,构建了考虑土壤物理性质的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减流减沙数值模拟新方法。模拟结果可信,决定系数在0.80以上,纳什系数在0.85以上。PAWN和EET敏感性分析一致表明牧草植被过滤带坡面减流主要受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初始含水量和牧草植被过滤带宽度影响,敏感性系数为0.67、0.31和0.17;坡面减沙主要受土壤饱和导水率,植被茎秆间距和牧草植被过滤带宽度影响,敏感性系数为0.16、0.17和0.84。饱和导水率等土壤物理性质参数对坡面径流、泥沙输出有显着影响。(3)初步揭示了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降雨径流调控效应机理,发展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提出将一定时段内,降雨径流调控后土壤储水下降量减去调控前(裸地)土壤储水下降量作为土壤储水损失量(Ws)。以调控后泥沙输出减少量(Sr)为分母,以调控后蒸散增量(Wet)、截留增量(Wint)、径流减少量(Wr)和土壤储水损失量(Ws)为分子,分别得到蒸散增量减沙比(WSet)、截留增量减沙比(WSint)、用水减沙比(WSr)和储水损失减沙比(WSs)。相较以往WSr等指标,WSs考虑了降雨间隔时期降雨径流调控效应。WSs将调控前后土壤储水变化和减沙效益结合起来,其土壤储水变化由土壤水补给变化和消耗变化共同决定,即:WSs=WSet+WSint-WSr,为同步缓解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提供了新评价指标。基于模拟试验得出:2016年生长季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和裸地土壤储水量均下降。相对裸地,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2016年生长季径流减少88.2-144.9 mm,其幅度小于蒸散增量与截留增量之和,导致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处理土壤储水下降量大于裸地土壤储水下降量16.0-50.8 mm。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WSs为9.4-36.5 m~3 t~(-1),即相比裸地,牧草植被过滤带每拦蓄1 t泥沙需多消耗9.4-36.5 m~3土壤水,不同牧草品种WSs值差异明显。(4)建立了综合考虑生态与经济指标的牧草植被过滤带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014-2016年生长季内牧草植被过滤带植被叶片净光合速率在6-24μmol CO_2 m~(-2) s~(-1)之间波动,鸡脚草平均值最大,为17.4μmol CO_2 m~(-2) s~(-1)。随土壤水分降低,白叁叶光合作用受胁迫最为明显且发生非气孔胁迫,这主要与根系分布和土壤水利用来源有关。鸡脚草、百脉根、小冠花和白叁叶植被过滤带2014-2016年生长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88、0.39、0.35和0.30 kg m~(-2)。在结合牧草植被过滤带植被生理生态特征基础上,综合考虑坡面减流量、坡面减沙量、土壤蓄水量、生物量及光合作用等5类观测指标,以牧草植被过滤带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构建多目标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白叁叶、鸡脚草和小冠花综合效益为“良”,百脉根为“差”,4种牧草品种中,白叁叶生态效益最优,鸡脚草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黄土坡面构建牧草植被过滤带时优先考虑白叁叶、鸡脚草和小冠花叁个牧草品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昌江,闫祥,徐毓亚[3](2019)在《单纤维和随机多纤维过滤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纤维过滤介质的微观分布形态,分别建立了单纤维和随机多纤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固体粉尘颗粒物和气体在两种模型中的运动、碰撞以及沉积过滤过程,分析了两种纤维过滤介质模型的过滤特性。结果表明:OpenFOAM模拟单纤维和随机多纤维气固两相流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可靠;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分级效率是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随着单位面积沉积量的增加纤维过滤介质的过滤效率增加,单纤维过滤效率最大增长36. 71%,随机多纤维最大增长17. 96%,低于单纤维效率增长量。(本文来源于《纺织科技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贾晓林,刘林远,谈文虎,胡锦,黄翼翔[4](2019)在《新型天然气过滤分离器内部流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过滤分离器结构及内部流场对过滤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天然气过滤分离器结构。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通过设置合理的物理模型、网格类型、守恒方程、湍流模型、初始及边界条件,建立分离器过渡段、分离器内部流场模拟的数值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分离器过渡段和分离器内部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过滤分离器管束过渡段的设置对进入分离器的气体起到了很好的粗滤和再分配作用;每根滤芯的天然气流量较为均匀,但对气体的过滤不均匀,越靠近分离器过渡段,通过的气体流量越大;滤芯的有效过滤面积远小于滤芯的实际过滤面积。因实际使用滤芯数量远大于工艺计算数量,在过滤分离器设计时应适当考虑设计裕量,以达到过滤分离器滤芯寿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王志华,李杰训,周楠,柏晔,许云飞[5](2019)在《含聚污水深度过滤过程模拟及技术界限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田清水资源宝贵、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水源不足背景下地面系统注采水量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含聚污水在普通处理后进行"双层级配滤料+叁层级配滤料"两级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考虑水质含聚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过滤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深度过滤流场中油珠及悬浮物粒子的聚集分布特征,确定了深度过滤出水水质中含油与悬浮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过滤而实现油含量、悬浮物含量均控制在5.00 mg/L以内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优化建立的含聚污水深度过滤技术界限关系图版可为提升含聚污水处理指标和效率、保障含聚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的负荷与平稳性提供有益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于雪莹[6](2018)在《含聚污水压力式级配过滤工艺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多元化采油方式的推广应用,采出污水不仅在规模上显着攀升,其水质特性也变得更为复杂。以含聚污水为代表,其粘度增加、还原性物质含量增多、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乳化油比例上升、油珠粒径变小,处理过程中表现出自然沉降时间延长、滤料易污染、反冲洗周期缩短、处理站淤泥沉积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薄差油层挖潜开发对回注水质指标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对含聚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提效面临着诸多需求与挑战。为此,本文针对沉降后压力式过滤处理单元,通过对含聚污水水质特性的测试分析,从过滤罐布水工艺优化出发,数值模拟研究过滤层滤料填设模式及含聚污水水质特性对过滤流场特征及过滤效果的影响,进而优化含聚污水压力式过滤工艺模式,以为实现油田含聚污水的提效处理及其作为潜在深度水源提供有益途径和依据。含聚污水压力式过滤罐布水单元采用“筛管式”布水可获得更为稳定的过滤性能,来水不同处理量下的过滤轴线压降较“条缝式”布水平均低出30.56%,且优化确定适合于直径为4m规格的“筛管式”布水模式过滤罐的筛管布设数量为“9”。含聚浓度增大,过滤流场压降增大,油珠及悬浮物粒子的分布均匀性下降,过滤流场趋向不稳定特征,且粒料的截污性能随之变差。然而,滤料层填设从均质模式改变为级配模式时,不同含聚污水的过滤流场均向着稳定特征方向演变,污水的过滤性能随之改善,模拟结果表明,含聚浓度增大至820mg/L时,双层级配滤料模式下的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提高15.58%和18.08%。另外,对普通处理后的含聚污水进行两级深度过滤可依靠水力、界面效应实现进一步的截污,使滤后水质的含油、悬浮物指标均可控制在5mg/L以内。优化确定含聚污水进行两级过滤的工艺模式为“双层级配滤料+叁层级配滤料”,模拟结果显示其综合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7.78%和87.11%,是含聚污水经普通处理后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的潜在工艺模式。(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6)

高宗杰[7](2018)在《喷雾荷电振弦纤维栅过滤除尘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工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诸如“雾霾”等空气污染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日益突出,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等观念深入人心。其中,针对由微细粉尘(粒径小于2.5μm)引发的“雾霾”等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及净化治理难度问题,研究如何高效净化大气中的微细粉尘成为了广大科研学者的一项研究热点。本文在喷雾荷电振弦纤维栅除尘特性试验研究及振弦栅过滤部分最优配置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先进成熟的Fluent计算机软件模拟技术,分析研究喷雾荷电振弦纤维栅除尘器的净化过滤除尘工作过程。通过建立控制方程组及湍流模型来对整个流动过程进行描述,确定基于压力基的求解方式和一阶迎风格式的离散方法,选择合适的模型代替不同实验装置的作用,并计算出模拟过程所需设定的参数值;按照拟定的模拟研究流程进行仿真几何模型的建立、网格的合适划分及工作状态下边界条件的确定,利用Fluent软件依次模拟除尘器的气相单相流场、气-固两相流场及气-固-液叁相流场的流动状况,并针对除尘器捕集颗粒的最适粒径进行了讨论;然后对电场荷电过程进行电场模拟,对比加入不同数值电场电压下的电场分布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所得规律;模拟探究风速、纤维栅板层数、电极结构叁个外设条件影响因素对内流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除尘器部分装置的改进建议。模拟结果表明:气流的稳定和处理粉尘量的多少对内流场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加入喷淋装置之后,纤维栅板对粉尘捕集效果提高,除尘器对粉尘的净化效率明显提升;加入荷电装置之后,含尘水雾颗粒荷电后被纤维栅板捕集沉降下来,除尘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分析评估得出该模拟工作状态下除尘器最适工作风速为8.25m/s,最适工作电压为35kV。不同入口风速下模拟除尘器内流体运动得知入口风速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除尘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对比单层和叁层纤维栅板结果可知纤维栅板数量的增加对稳定气流有一定帮助,正常工作状态下配置3层纤维栅的除尘效果最好;通过设置不同电极结构模拟结果得出十字交叉芒刺电极较为适合该除尘器模型的电极。(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6)

陈港,孟巧荣,王然风,李先送[8](2018)在《常规矿井水处理石英砂过滤池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CFD软件fluent建立多孔介质的石英砂过滤池模型,并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内部流场进行单相流动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入口速度、滤层厚度对滤层流场静压分布、速度分布、过滤压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顾虎,杨军军,王凡,王浩,刘冠颖[9](2018)在《烧结金属微孔材料及脉冲过滤技术对核动力堆溶解液过滤的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过滤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如石化、冶金、环保等)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在核工业中的应用却有待进一步拓展。以316L与304L不锈钢烧结金属微孔材料为过滤介质,以Sr(NO3)2溶液与Al2O3颗粒作为模拟实验料液,考察了脉冲过滤技术对核动力堆溶解液中细小不溶物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模拟料液,脉冲过滤具有较高的过滤速度,可达3.50 m3/(m2·h);滤液中不溶物含量仅为0.1~1.5 mg/L,质量较高;实验所用的316L与304L不锈钢烧结管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武辉[10](2018)在《插层熔喷气流场模拟及其过滤材料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废气等造成全球空气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及到人们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大气污染状况越发严重,固体颗粒物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每年全球有多达几百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调查发现,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会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恶化,降低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进而加速人体的衰老,同时也是某些癌病产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对空气进行净化显得尤为重要。熔喷非织造材料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是一种良好的空气过滤材料,其过滤效果好、透过阻力小、重量轻、容量大、环保、价格适中等特点代表了未来过滤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将PBT卷曲短纤维与传统聚丙烯熔喷非织造纤维通过插层的方式复合,将PBT纤维刚度大、弹性好等独特优势引入传统熔喷过滤材料中,可以获得孔隙率高、结构蓬松、纤维叁维交错杂乱排列、密度低、抗压缩性和弹性回复性能高的新型空气过滤材料。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熔喷的热气流、插层气流、网底吸风气流进行仿真模拟,观察了高速热空气在气流场中速度及温度的衰减情况及横向室温气流和网底吸风对气流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热空气压力及温度的配置对熔体牵伸的影响。通过仿真模拟对部分实验参数进行指导,减少了实验的工作量。本文探讨了接收距离和热空气压力这两个主要工艺参数对纤维细度、厚度、压缩回弹性、产品强度、透气性、过滤效率及阻力的影响,初步探究了插层风压力和网底吸风压力及热风温度对过滤性能的影响。插层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制不仅会对当下的空气污染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同时也将有力促进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品种的丰富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19)

模拟过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通常沿坡线垂直方向分段布设。不仅可阻止坡面径流、泥沙、污染物下移,且其生物量还可作为饲料、燃料、生物质能源等原材料,是一种兼顾生态与经济双重功能的水土保持措施。揭示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降雨调控效应及其机理,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施该项措施的理论基础,对提升其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黄绵土为供试土壤,选取黄土高原四种典型牧草品种(白叁叶、鸡脚草、小冠花和百脉根),构建牧草植被过滤带,采用土箱人工降雨—放水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取得以下进展:(1)阐明了牧草植被过滤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牧草植被过滤带对其土壤物理性质有显着影响,牧草品种及其生长阶段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生长3年的牧草植被过滤带(2014-2016年)为例,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土壤持水性能均有所改善,土壤有效水含量提高1.7-2.4%;土壤残余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均无规律性变化;白叁叶、鸡脚草和小冠花处理土壤容重降低2.9-4.4%,百脉根处理土壤容重提高0.7%。叁年内百脉根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连续下降,幅度达1.3 cm h~(-1),白叁叶和小冠花处理则连续提高,幅度分别达1.8 cm h~(-1)和1.1 cm h~(-1),鸡脚草处理在2016年返青期(5月份)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为4.3 cm h~(-1)。(2)考虑土壤物理参数,对植被过滤带物质迁移模型(VFSMOD)进行了修正,模型可信度较高。以往植被过滤带坡面减流减沙效益研究多从植被形态和植被过滤带几何尺寸角度展开,未考虑植被过滤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本文基于试验观测,修改模型参数,构建了考虑土壤物理性质的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减流减沙数值模拟新方法。模拟结果可信,决定系数在0.80以上,纳什系数在0.85以上。PAWN和EET敏感性分析一致表明牧草植被过滤带坡面减流主要受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初始含水量和牧草植被过滤带宽度影响,敏感性系数为0.67、0.31和0.17;坡面减沙主要受土壤饱和导水率,植被茎秆间距和牧草植被过滤带宽度影响,敏感性系数为0.16、0.17和0.84。饱和导水率等土壤物理性质参数对坡面径流、泥沙输出有显着影响。(3)初步揭示了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降雨径流调控效应机理,发展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提出将一定时段内,降雨径流调控后土壤储水下降量减去调控前(裸地)土壤储水下降量作为土壤储水损失量(Ws)。以调控后泥沙输出减少量(Sr)为分母,以调控后蒸散增量(Wet)、截留增量(Wint)、径流减少量(Wr)和土壤储水损失量(Ws)为分子,分别得到蒸散增量减沙比(WSet)、截留增量减沙比(WSint)、用水减沙比(WSr)和储水损失减沙比(WSs)。相较以往WSr等指标,WSs考虑了降雨间隔时期降雨径流调控效应。WSs将调控前后土壤储水变化和减沙效益结合起来,其土壤储水变化由土壤水补给变化和消耗变化共同决定,即:WSs=WSet+WSint-WSr,为同步缓解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提供了新评价指标。基于模拟试验得出:2016年生长季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和裸地土壤储水量均下降。相对裸地,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2016年生长季径流减少88.2-144.9 mm,其幅度小于蒸散增量与截留增量之和,导致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处理土壤储水下降量大于裸地土壤储水下降量16.0-50.8 mm。4种牧草植被过滤带WSs为9.4-36.5 m~3 t~(-1),即相比裸地,牧草植被过滤带每拦蓄1 t泥沙需多消耗9.4-36.5 m~3土壤水,不同牧草品种WSs值差异明显。(4)建立了综合考虑生态与经济指标的牧草植被过滤带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014-2016年生长季内牧草植被过滤带植被叶片净光合速率在6-24μmol CO_2 m~(-2) s~(-1)之间波动,鸡脚草平均值最大,为17.4μmol CO_2 m~(-2) s~(-1)。随土壤水分降低,白叁叶光合作用受胁迫最为明显且发生非气孔胁迫,这主要与根系分布和土壤水利用来源有关。鸡脚草、百脉根、小冠花和白叁叶植被过滤带2014-2016年生长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88、0.39、0.35和0.30 kg m~(-2)。在结合牧草植被过滤带植被生理生态特征基础上,综合考虑坡面减流量、坡面减沙量、土壤蓄水量、生物量及光合作用等5类观测指标,以牧草植被过滤带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构建多目标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白叁叶、鸡脚草和小冠花综合效益为“良”,百脉根为“差”,4种牧草品种中,白叁叶生态效益最优,鸡脚草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黄土坡面构建牧草植被过滤带时优先考虑白叁叶、鸡脚草和小冠花叁个牧草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过滤论文参考文献

[1].孟忠伟,杜雨恒,李鉴松,秦源,蒋渊.模拟碳烟在DPF过滤壁面上沉积特性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9

[2].潘岱立.黄土坡面牧草植被过滤带降雨径流调控效应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陈昌江,闫祥,徐毓亚.单纤维和随机多纤维过滤特性模拟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19

[4].贾晓林,刘林远,谈文虎,胡锦,黄翼翔.新型天然气过滤分离器内部流场模拟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5].王志华,李杰训,周楠,柏晔,许云飞.含聚污水深度过滤过程模拟及技术界限优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于雪莹.含聚污水压力式级配过滤工艺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7].高宗杰.喷雾荷电振弦纤维栅过滤除尘数值模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8].陈港,孟巧荣,王然风,李先送.常规矿井水处理石英砂过滤池研究与数值模拟[J].煤炭技术.2018

[9].顾虎,杨军军,王凡,王浩,刘冠颖.烧结金属微孔材料及脉冲过滤技术对核动力堆溶解液过滤的模拟实验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8

[10].武辉.插层熔喷气流场模拟及其过滤材料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

标签:;  ;  ;  ;  

模拟过滤论文-孟忠伟,杜雨恒,李鉴松,秦源,蒋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