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升机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配平
直升机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董鹰,李攀,石祥坤,成奕东[1](2019)在《某共轴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作为其飞控系统设计的基础,在直升机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设计参数,对某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进行了分析,引入气动力相互干扰因子,将单旋翼直升机的一阶谐波形式的Pitt-Peters静态非均匀入流模型应用到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中,从部件到全机逐步建立了该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完成了配平和前飞计算,获得了不同悬停高度和速度前飞状态下的操纵量和状态量,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飞行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特性分析,并为进一步研究飞控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胡磊,岳巍[2](2019)在《直升机无轴承尾桨有限元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无轴承尾桨结构简洁,具有良好的维护性与可靠性,是直升机尾桨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以结构刚度突变区和柔性梁大变形段为主要研究目标,应用ABAQUS软件,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无轴承尾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典型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文章建立了一个满足工程应用的有限元模型,为无轴承尾桨的强度分析工作提供了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贺强,马尧,杨晓强[3](2019)在《直升机事故案例建模与检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积累和重用直升机事故案例蕴含的宝贵知识,从而提升通用航空安全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直升机事故案例建模与检索方法.首先基于运营决策支持和安全信息应用这一目标建立了直升机事故案例建模与检索的系统框架结构;然后分析了直升机事故案例特征,进而设计了基于本体的直升机事故案例表示;在此基础上,面向不同应用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检索索引,并提出了语义属性和数值属性的相似性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多尺度的案例检索.开发的原型系统及其应用表明,直升机事故案例建模与检索实现了案例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为通用航空安全信息处理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1期)
郑磊[4](2019)在《基于UPDM的直升机平台协同作战建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UPDM提供的建模方法,使用rapsody工具构建了直升机平台的协同作战的运行视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型号早期设计的需求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王帅,辛冀[5](2019)在《直升机保障资源建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评估直升机保障性定性和定量要求的必要性,构建了基于活动网络图的保障效能评估仿真系统,保障资源作为影响活动网络图执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资源调度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定义活动网络图执行过程中活动的优先级出发,提出了资源冲突、资源不足以及资源替换等保障资源建模策略,为直升机保障效能评估仿真系统的准确高效运行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07期)
陈文辉[6](2019)在《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与鲁棒飞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无人直升机是一种高度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各种高难度任务的飞行器,具有体型小、隐蔽性强、机动灵活等特点,在民用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型无人直升机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着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和鲁棒飞行控制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的内容以及成果如下:首先,建立了小型无人直升机的非线性与线性化模型。对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各个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力矩与小型无人直升机运动的关系,建立小型无人直升机的非线性模型;利用小扰动线性化的方法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并通过测量和计算,给出了线性模型中的部分参数。然后,搭建了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辨识平台,并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完成了对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数据的采集,滤波,计算,传输等;设计了地面站系统,接收采集到的姿态数据并记录;利用记录的姿态数据,采用幅频特性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小型无人直升机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其次,考虑到小型无人直升机所受到的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H_∞鲁棒跟踪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轨迹跟踪控制器的设计。该方法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状态和所受到的干扰进行观测,并结合H_∞鲁棒控制的方法,对小型无人直升机所受到的干扰进行抑制,从而完成对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角速率进行跟踪控制,在角速率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又结合传统的PID的控制方法,完成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轨迹跟踪控制,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接着,针对系统建模的不确定性以及镇定过程中的振荡问题,设计了闭环极点虚部受限的镇定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限制闭环极点的虚部的范围,在保证镇定时间不能太长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小了镇定过程中小型无人直升机机体的振荡,并通过仿真进行了方法有效性的验证。最后,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受到的外界干扰以及跟踪过程中的振荡问题,设计了基于闭环极点虚部受限的H_∞鲁棒跟踪控制器。为了让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跟踪参考系统,本文采用闭环极点虚部受限以及H_∞鲁棒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设计姿态跟踪控制器,从而达到在保证跟踪时间足够短的基础上,减小跟踪过程中振荡,并且保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的鲁棒性,并通过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吴益超[7](2019)在《复合式共轴高速直升机建模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式共轴高速直升机兼具高速飞行、垂直起降等诸多优势,在多个领域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亦存在动力学模型复杂,操纵冗余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高速直升机动力学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全包线飞行控制律。首先,本文针对复合式共轴高速直升机的特殊构型,在分析其复杂的气动布局和交叉耦合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共轴高速直升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包括机体各部件气动模型、共轴双翼桨叶的挥舞运动方程以及共轴直升机非线性全量运动方程。其次,针对共轴高速直升机两套操纵机构的不同特点,将其操纵模式划分为悬停/小速度模式、过渡模式和高速模式等叁种模式,设计了基于操稳性和最优推进功率的过渡模式及高速模式操纵分配策略,对共轴高速直升机不同前飞速度下进行了模型配平和分析,并通过配平结果对高速直升机模型进行了小扰动线性化分析和处理。再次,深入研究了共轴高速直升机两套操纵机构舵效分配机制,分别设计了悬停/小速度模式、过渡模式以及高速模式的控制律,并结合L1制导法设计了高速直升机高速模式轨迹跟踪制导律。最后,针对控制模式切换产生的控制量突变问题,采用惯性环节模式切换方法,实现全包线叁模式自动平滑切换。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能有效稳定地实现高速直升机全包线飞行控制。最后,针对高速直升机低空悬停/小速度飞行任务,设计了悬停/小速度段的鲁棒H∞双回路抗扰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能有效抑制低空悬停/小速度飞行过程中的扰动。并针对高速贴地飞行过程中障碍物规避问题,设计了以响应速度为控制目标的大机动飞行控制器,并形成了以航路重规划技术和大机动导引角避障技术为核心的贴地飞行避障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避障策略效果良好,实用性较高,保证了共轴高速直升机的安全飞行。(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唐宏清[8](2019)在《某型无人直升机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研究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在舰船上起降的飞行动力学特性。首先,应用流体仿真软件Star-CCM+建立了SFS2舰船流场的CFD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风况下的舰船尾部气流环境,形成了该舰的流场数据库。然后,采用矢量法建立了计入舰船尾流影响的直升机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将该模型转化为了对应的Simulink模型。在此基础上,以SFS2舰船流场数据库作为舰面流场环境,使用Simulink线性分析工具箱对某型无人直升机进行舰面悬停配平计算,获得了该型无人直升机的舰面悬停平衡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舰面悬停时该机的滚转角和尾桨总距对风向、风速变化较为敏感。随后,基于直升机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Simulink模型,引入关于操纵量、姿态角和功率的判据,建立了风限图计算模型,并通过配平计算获得了某型无人直升机与SFS2舰船配合的舰面悬停风限图。最后,根据风限图选取一安全风况下的舰船尾流作为舰面仿真流场环境,将PID控制模型引入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Simulink模型,对某型无人直升机进行了舰面悬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PID控制模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能够使该型无人直升机在紊乱的舰船尾流中稳定悬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宋弘毅[9](2019)在《共轴旋翼风扇无人直升机建模与飞行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轴旋翼风扇无人直升机是一种新构型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相较于旋翼尾桨结构的常规无人直升机,具有结构体积小、悬停及小速度飞行时气动效率高等优异的性能,尤其适合于信号中继、战术侦查以及目标指示等任务。本文以共轴旋翼风扇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对该构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建模以及飞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首先,介绍了共轴旋翼风扇无人直升机的气动结构特点及操纵特性,结合飞行动力学原理以及吹风试验数据建立了样例无人直升机的全量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及起降阶段地面效应的气动耦合模型,并基于小扰动线性化理论分析了样例无人直升机典型飞行模式下的运动模态特征,操纵耦合以及稳定特性。其次,针对样例无人直升机飞行模态变化而引起的执行机构饱和问题,提出将指令信号幅值作为约束条件引入非线性控制算法的求解过程,设计了具有抗饱和性能的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姿态控制器,并对所提出控制算法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姿态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抑止执行机构饱和现象,同时具有更快速的姿态指令跟踪性能,能够满足姿态回路的控制要求。最后,针对样例无人直升机起降过程中因地面效应引起的飞行模态突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系统理论的自动起降控制算法,通过以飞行高度为切换信号实现非线性控制器在不同模态间的自动切换,并以多Lyapunov函数理论证明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稳定性。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切换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改善无人直升机起降过程的飞行性能,满足着陆触地状态下姿态和速度约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学雷,王晓欣,谭伦[10](2018)在《直升机液压系统温度特性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液压系统分布广泛、结构复杂、功能需求多,导致其难以通过试验进行温度特性验证的难题,建立了直升机液压系统典型液压元件的发热及散热模型。以直升机执行某飞行任务为例,对液压系统的温度变化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飞数据对比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建立的模型正确可信,可为直升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22期)
直升机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升机无轴承尾桨结构简洁,具有良好的维护性与可靠性,是直升机尾桨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以结构刚度突变区和柔性梁大变形段为主要研究目标,应用ABAQUS软件,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无轴承尾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典型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文章建立了一个满足工程应用的有限元模型,为无轴承尾桨的强度分析工作提供了改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升机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董鹰,李攀,石祥坤,成奕东.某共轴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研究[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2].胡磊,岳巍.直升机无轴承尾桨有限元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
[3].贺强,马尧,杨晓强.直升机事故案例建模与检索[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4].郑磊.基于UPDM的直升机平台协同作战建模与验证[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王帅,辛冀.直升机保障资源建模策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6].陈文辉.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与鲁棒飞行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7].吴益超.复合式共轴高速直升机建模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唐宏清.某型无人直升机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9].宋弘毅.共轴旋翼风扇无人直升机建模与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0].张学雷,王晓欣,谭伦.直升机液压系统温度特性建模与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