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徐通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学纲要,修订,修订版
徐通锵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秀[1](2018)在《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研究的回顾和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的基本情况、研究概况、修订版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梳理和探讨,为从事语言学教学或科研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8年06期)
陈卫恒[2](2017)在《纪念徐通锵先生逝世十周年“字本位理论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纪念徐通锵先生逝世十周年,"字本位理论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徐先生弟子及再传弟子约5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洪君教授致简短开幕词,说明会议缅怀徐师、继续其志之宗旨。之后,大家共同向徐师遗像行鞠躬礼。会议主体为学术发言和讨论。发言人及题目(按先后顺序):靳光瑾《怀念徐老师再读字本位》;叶文曦《缩略现象和汉语的字词分析问题》;杨立权《〈语言论〉修订过程及余思》;赵果《基于空间认知的构词法研究》;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形成与字本位》;陈卫恒《音义跨层(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周孟战,张永发[3](2016)在《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指瑕——以“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内容上有所扩充,使之尽可能地反映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尽管如此,新增部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以第五章第叁节的第四小节"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在蕴涵关系和预设关系的推导过程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以及否定验证法的适用范围两个方面还存在可商榷之处,建议修订版本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上还存在欠缺;二是否定验证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周孟战,张永发[4](2016)在《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指瑕——以第五章第叁节的第四小节“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内容上有所扩充,使之尽可能地反映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尽管如此,新增部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以第五章第叁节的第四小节"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从蕴涵关系和预设关系的推导过程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和否定验证法的适用范围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认为修订版本在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上还存在欠缺;二是否定验证法还需进一步完善。的目的在于以供修订者下次修订时参考。(本文来源于《萍乡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苗娇[5](2015)在《以徐通锵、潘文国、鲁川为代表的字本位理论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总结了字本位理论的相关资料,将在这一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加以汇总,为读者们解决字本位的疑惑。文章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徐通锵、潘文国、鲁川的字本位理论体系及观点。第二部分为字本位理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叁部分为字本位理论问题的解决策略与发展空间。徐通锵是字本位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他明确提出"一个音节·一个概念·一个词"的对应格局变成了"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意义单位)"。随着字本位理论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日趋系统和完善。其中,主要以潘文国和鲁川的体系较为显着。自字本位理论产生以来,学界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它也经常被学者用来与"词本位"比较,体现与时俱进的新观点。字本位理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李欣[6](2014)在《简论徐通锵《语言论》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氏文通》之后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基本上都是根据印欧语的理论框架,以"词"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探索"词"与"句"的关系。由于这种思路远离汉语的"字"这一基本结构单位,成效一直不大。虽然经过若干次的论争,但没有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徐通锵先生的《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以下称《语言论》)是以汉语的研究为基础而写成的理论语言学着作。此书有突破有创新,不因袭前人的研究思路,并试图摆脱印欧语的束缚。它将汉语定义为语义型语言,立足于汉语事实,认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是"字",建立了独特的语义句法的框架,给汉语研究寻求了一条新的出路。(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12期)
王思思[7](2011)在《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有待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论在叁个方面含混不清:"字"和"本位"的概念界定不清晰;用字组取代汉语中"词",但又没有证明这种汉语语言单位划分方式更具优势;片面强调语义,缺乏控制语法的形式化标准。(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宋颖桃[8](2011)在《关于叶蜚声、徐通锵编着《语言学纲要》2010年修订版的几点质疑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蜚声、徐通锵编着《语言学纲要》长期以来深受高校师生欢迎,2010年王洪君、李娟对其进行了再次修订,修订版从内容和体例上更加趋于完善。笔者仅就《纲要》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相关内容与论点提出几点质疑与思考,以求教于编者和大方之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媛媛[9](2010)在《字组理论探析——兼谈徐通锵的字本位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了徐通锵先生的"字组"理论,它立足汉语的特点和本质,从汉语的基本单位"字"出发,由字组配成字组,从字组的结构特点中抽象出语法规则,因此,"字组"理论涉及从汉语的字到句子的不同层面,对汉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田志军,彭有明[10](2010)在《徐通锵“字”本位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评述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观并据此形成的汉语语义句法思想,从"字"和汉语基本结构单位,"字"本位和汉语语义句法两方面入手简要揭示了徐通锵"字"本位说的主要内容,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因素,最后指出徐通锵先生提出、创立字本位说,对于汉语研究摆脱机械模仿,走上独立研究、自主创新的道路,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徐通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纪念徐通锵先生逝世十周年,"字本位理论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徐先生弟子及再传弟子约5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洪君教授致简短开幕词,说明会议缅怀徐师、继续其志之宗旨。之后,大家共同向徐师遗像行鞠躬礼。会议主体为学术发言和讨论。发言人及题目(按先后顺序):靳光瑾《怀念徐老师再读字本位》;叶文曦《缩略现象和汉语的字词分析问题》;杨立权《〈语言论〉修订过程及余思》;赵果《基于空间认知的构词法研究》;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形成与字本位》;陈卫恒《音义跨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徐通锵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秀.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研究的回顾和探索[J].现代语文.2018
[2].陈卫恒.纪念徐通锵先生逝世十周年“字本位理论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
[3].周孟战,张永发.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指瑕——以“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
[4].周孟战,张永发.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指瑕——以第五章第叁节的第四小节“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6
[5].苗娇.以徐通锵、潘文国、鲁川为代表的字本位理论发展综述[J].艺术科技.2015
[6].李欣.简论徐通锵《语言论》的意义[J].语文学刊.2014
[7].王思思.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有待完善[J].宜宾学院学报.2011
[8].宋颖桃.关于叶蜚声、徐通锵编着《语言学纲要》2010年修订版的几点质疑与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
[9].王媛媛.字组理论探析——兼谈徐通锵的字本位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田志军,彭有明.徐通锵“字”本位思想探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