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缩跟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压式止血带,收缩压,止血压力,单片机
收缩跟踪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运,李开元,张政波,郭俊艳,王卫东[1](2012)在《一种跟踪收缩压的智能气压式止血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健康受试者的止血压力实验获取受试者上/下肢止血压力与其收缩压、舒张压、肢体周径、体重指数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相关程度建立回归方程。基于C8051F340单片机研制可跟踪收缩压的智能气压式止血装置,并对其的功能及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智能气压式止血装置可根据收缩压实时调整止血袖带压力,阻断血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殷明慧,张小莲,叶星,邹云[2](2012)在《一种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改进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基于转矩调整的改进方法存在难以获取最优调整状态的问题,该文针对传统功率曲线法提出收缩风机转速的跟踪区间、减小跟踪路程的改进思路,以优化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根据平均风速,周期性的调整起始发电转速的改进功率曲线法。其设计机理在于风速平均值恰好反映了风速及风能量集中分布的区间。因此,最优转速跟踪区间与平均风速存在数量上的直接关系而变得容易预估,且无需迭代搜索。与目前基于调整转矩的改进方法相比,该文所提方法不仅提高了风能捕获效率,且简单易行。最后,通过对模拟风速序列的仿真计算与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27期)
刘昕,李月明[3](2012)在《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不同病理状态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扩张性心肌病患者(DCM组)和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LVH组)各2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应用STI技术测定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角度(LVtw);同时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肌应变和扭转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各检测参数,对照组与DC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L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与L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73、0.49、-0.52及0.60),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0.67、-0.34(P<0.01);DCM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78、0.66、-0.74、0.75。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52、-0.43(P<0.01);LVH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75、0.40、-0.65、0.64,GCs、LVtw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42、0.49(P<0.01)。结论 STI技术能全面了解心脏不同病理状态下心功能的变化情况,为评价左室整体运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王建华,刘昕[4](2010)在《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测量叁尖瓣环位移评价右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叁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并分析其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右室收缩功能评价寻找一种便捷、实用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DCM组),记录心尖四腔观二维图像,输入Qlab 6.0工作站,自动测算出右室游离壁处叁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Dl)、叁尖瓣环连线中点处收缩期峰值位移(TADm)。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VEF),并分析TAD参数与RVEF之间的关系。结果①40例受检者TADl均值为(19.3±5.9)mm,范围7.8~28.4 mm,TADm均值为(15.3±4.6)mm,范围7.2~22.2 mm。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各参数均显着降低(P<0.01)。②TADl、TADm与RVEF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1,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RVEF=2.2TADl+9.9;RVEF=3.0TADm+7.1。③TADl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7.2 mm,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TADm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3.1 mm,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叁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和R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准确、快捷及图像质量非依赖性等特点有望使其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期刊2010-10-28)
王建华,刘昕[5](2010)在《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测量叁尖瓣环位移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叁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并分析其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相关性,旨在为右心室收缩功能评价寻找一种便捷、实用的新方法。方法选择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DCM组)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记录心尖四腔心二维图像,输入QLab 6.0工作站,自动测算出右心室游离壁处叁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Dl)、叁尖瓣环连线中点处收缩期峰值位移(TADm)。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计算RVEF,并分析TAD参数与RVEF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TADl均值为(19.3±5.9)mm,范围7.8~28.4 mm,TADm均值为(15.3±4.6)mm,范围7.2~22.2 mm。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各参数均显着降低(P均<0.01)。TADl、TADm与RVEF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1,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RVEF=2.2TADl+9.9、RVEF=3.0TADm+7.1。TADl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7.2 mm,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93%;TADm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3.1 mm,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100%。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TAD和R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准确、快捷及图像质量非依赖性等特点有望使其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换届会论文集》期刊2010-09-24)
刘昕,王建华,丁桂春[6](2010)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当左心室构型改变时,以二尖瓣环位移(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左心室构型正常(LVN)20例,左心室重构(LVR)20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名。应用STI计算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扭转(LVtw)、MAD,并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LVN组、LVR组和对照组在心肌不同方向上应变的规律,并分析左心室GLs、GCs、GRs、LVtw与MDA和LVEF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LVN及LVR组的LVtw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LVN组参数除无明显变化,LVR组均明显减低(P<0.05)。②LVN组、LVR组和对照组的MAD与LVEF显着相关,r值分别为0.83、0.76和0.84。③LVR组的GCs、LVtw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40、0.47(P<0.05)。④LVR组的GLs、GRs、GCs及LVtw与MAD显着相关,GLs是MA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TI可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发生构型改变时的整体功能变化。评价MAD有望成为临床观察高血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快捷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0年07期)
刘昕[7](2010)在《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预后的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一直是日常临床工作中最常用和被普遍接受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但某些病理状态,如左室扩大、室壁增厚,会影响其对左室收缩功能评价的准确性。有研究表明,在慢性心衰患者,超声测定的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之间的相关性差,而且传统的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很大程度上依赖图象质量。寻找非图像依赖、准确、便捷地评价左室功能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更准确地定量分析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已有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RT3DE对心脏的解剖结构能够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信息,对心脏大小和功能的评价与金标准MRI接近。但是此方法仍然依赖与图像的质量,并且操作费时,不能适用于临床日常应用。左室心肌的运动包括长轴和短轴方向的运动以及旋转运动,其与心肌纤维的复杂走行有关。其中,长轴方向上的运动在心室的收缩中起主要作用,所以临床上通过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以往的研究主要应用M型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issum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存在费时、角度依赖、可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瓣环位移时,只要标记瓣环及心尖部的叁个位点,STI技术能自动给出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不仅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基本不依赖于患者的图像质量,因此,更适宜临床常规应用。新近发展的STI技术,通过识别二维图像的心肌回声斑点来追踪心肌的运动轨迹。在二维超声图像的基础上,在室壁中选定一定范围的感兴趣区,随着心动周期,分析软件根据组织灰阶自动追踪上述感兴趣区内不同像素的心肌组织在每一帧图像中的位置,并与上一帧图像中的位置相比较,计算整个感兴趣区内各节段心肌的变形。由于斑点追踪技术与组织多普勒频移无关,因此不受声束方向与室壁运动方向间夹角的影响,没有角度依赖性,故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更准确反映心肌的运动。有研究表明,此技术测量结果与超声微测仪及心肌加标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所得结果高度相关,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差异也较小,提示重复性较好,可靠性较高。STI技术是评价局部心肌运动的新方法,不仅能够判断局部心肌纵向,轴向,径向的变形能力而且能评价左心室整体扭转运动,为全面评价心肌运动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应用此项技术评价左室心肌叁个方向上的整体应变,左室整体扭转及二尖瓣环收缩期最大位移与传统指数LVEF的关系,探讨LVEF与心肌自身运动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寻找更快捷、准确地评价左室整体功能的新方法。本研究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应用STI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左室心肌叁个方向上的整体应变,左室整体扭转及收缩期二尖瓣环最大位移(Mitral annulus displacement,MAD)与传统指数LVEF的关系,进一步验证S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第二、叁部分分别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以及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特点与LVEF及二尖瓣环位移的关系及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病理状态下,左室心肌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的改变及与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超声手段。第一部分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目的:应用STI技术获取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38.4±15.4岁。PHILIPS公司生产的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取左侧卧位,连续采集叁个心动周期。采用X3-1矩阵型实时叁维探头,于心尖区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将采集好的全容积动态叁维数据传输到Qlab6.0工作站,脱机进行定量分析。分别于心尖四腔、两腔切面二尖瓣环处及心尖处描记五点进行心内膜自动勾画,系统自动算出LVEF。采用S5-1超声探头,记录并存储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以及瓣环、乳头肌和心尖部左室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6.0工作站对所有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心尖位的切面共分18个节段,短轴切面共分18个节段。在短轴上可同时测量最大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 Radial st rain,Rs)、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和旋转角度( Rotation angle,Rot)。心尖位图像上可测最大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心尖位上18个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平均值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短轴切面18个节段的应变平均收缩期峰值为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测量心底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Rotation base,Rot-B)、心尖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Rotation apex,Rot-A)。LVtw定义为:LVtw=Rot-A-Rot-B。采用心尖四腔图像,分别于二尖瓣瓣环左室侧壁、后室间隔与心尖处描记叁点,系统自动算出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最大位移。结果:(1)可重复性检验:LVEF观察者内的变异系数为9.0%,观察着间的变异系数为12.1%;MAD观察者内的变异系数为8.1%,观察着间的变异系数为10.4%;(2)左室整体心肌应变及扭转与LVEF的关系:GLs、GRs、GCs及LVtw与LVEF均显着相关,r值分别为-0.75、0.52、-0.51和0.61(P<0.01)。其中,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66、-0.35,回归方程为LVEF=23.74-1.12GLS-0.85GCs (P<0.01)。(3)左室整体心肌应变及扭转与MAD的关系:MAD与GLs、GRs、LVtw均显着相关,r值分别为-0.73、0.47和0.46(P<0.01);GCs与MAD的相关性较差,r值为-0.35(P<0.05)。GLs是MAD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方程为MAD=3.35-0.55GLs(P<0.01)。(4)MAD与LVEF的关系:36例志愿者MAD的均值为14.77±1.97(mm),范围(11.2mm~18.1mm);MAD与LVEF显着相关,r值为0.84,二者的直线相关方程为LVEF=39.05+1.88MAD(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定量新工具,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和无创性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第二部分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目的:应用STI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Dilatedncardiomyopathy,DCM)的左室心肌力学特性,探讨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DCM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3~65岁,平均(40±15)岁。全部病例符合WHO关于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正常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38.4±15.4)岁。PHILIPS公司生产的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采用X3-1矩阵型实时叁维探头,患者取左侧卧位,于心尖区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将采集好的全容积动态叁维数据传输到Qlab6.0工作站,脱机进行定量分析。分别于心尖四腔、两腔切面二尖瓣环处及心尖处描记五点进行心内膜自动勾画,系统自动算出LVEF。采用S5-1超声探头,记录并存储标准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6.0工作站对所有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测量心底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Rot-B)、心尖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Rot-A)。LVtw定义为:LVtw=Rot-A-Rot-B。采用心尖四腔图像,分别于二尖瓣瓣环左室侧壁、后室间隔与心尖处描记叁点,系统自动算出MAD。结果:(1)DCM组纵向、轴向及径向应变曲线形态紊乱,其应变峰值失去对照组的变化规律,心底及心尖部旋转角度明显减低,二尖瓣环运动幅度明显减低。(2)对照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均显着相关(P<0.01)。其中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66、-0.35(P<0.01),回归方程为LVEF=23.7-1.1GLS-0.85GCs。DCM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亦显着相关(P<0.01)。其中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53、-0.43(P<0.01),回归方程为LVEF=2.0-1.7GLS-1.3GCs。(3)对照组MAD与GLs、GRs、GCs、LVtw显着相关(P<0.01)。GLs是MAD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方程为MAD=3.4-0.6GLs。DCM组MAD与GLs、GRs、GCs、及LVtw显着相关(P<0.01)。GLs及LVtw是MAD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52、-0.42(P<0.01)。回归方程为MAD=0.6-0.3GLs+0.6LVtw。(4)对照组MAD与LVEF显着相关(r=0.84,P<0.01),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LVEF=39.1+1.9MAD;DCM组MAD与LVEF显着相关(r=0.91,P<0.01),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LVEF=0.05+4.5MAD。以MAD为8.9mm作为诊断LVEF≤50%的截断点,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结论:应用STI技术评价DCM患者左室整体功能,表明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不仅仅反映了心肌纵向的运动,而且是反映左室整体运动的参数。为临床应用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指标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MAD和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评DCM患者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新方法。第叁部分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目的:应用STI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探讨当左室构型改变时,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0.9±15.3岁。年龄和性别与高血压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4±17.3岁。按Ganau分型法,即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其分为两组:①左室正常构型(left ventricle normal geometric, LVN)组,即LVMI和RWT均在正常范围[LVMI≤116g/m2(男)或LVMI≤109g/m2(女),RWT≤0.42,20例];②左室重构(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 ,LVR)组,包括向心性重构(LVMI在正常范围,RWT>0.42,10例)、向心性肥厚(LVMI与RWT均超出正常范围,8例)和离心性肥厚(LVMI超过正常高限,RWT≤0.42,2例)。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以下参数: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Diastolic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d)、左室后壁厚度(Diastolic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d)和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应用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相对室壁厚度( RWT)。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计算LVEF。记录并存储标准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6.0工作站对所有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测量心底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心尖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LVtw定义为:LVtw=Rot-A-Rot-B。采用心尖四腔图像,分别于二尖瓣瓣环左室侧壁、后室间隔与心尖处描记叁点,系统自动算出MAD。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除LVtw外,LVN组无明显变化,LVR组均明显减低(P<0.01);LVN及LVR组LVtw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MAD与LVEF显着相关,r值为0.84,直线相关方程为LVEF=39.15+1.90 MAD;LVN组MAD与LVEF显着相关,r值为0.83,直线相关方程为LVEF=12.96+3.85MAD;LVR组MAD与LVEF显着相关,r值为0.76,直线相关方程为LVEF=35.36+2.41MAD。(3)叁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显着相关,其中对照组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66、-0.35,回归方程为LVEF=23.7-1.1GLS-0.85GCs(P<0.01);LVN组GL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为-0.73,回归方程为LVEF=25.63-2.13GLS(P<0.01);LVR组GCs、LVtw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40、0.47,回归方程为LVEF=30.29+1.60 LVtw-0.59GC(sP<0.01)。(4)叁组GLs、GRs、GCs及LVtw与MAD显着相关,GLs是MAD的独立预测因子。对照组的回归方程为MAD=3.4-0.6GLs(P<0.01);LVN组回归方程为MAD=5.59-0.44GLs(P<0.01);LVR组回归方程为MAD=3.41-0.56GLs(P<0.01)。结论:STI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患者发生构型改变时的整体功能变化,MAD有望成为临床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快捷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0-04-01)
刘昕,王建华[8](2010)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DCM)的左室心肌力学特性,探讨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TI技术测定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左室扭转(LVtw)和MAD,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肌应变和扭转参数与MAD和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患者各参数减低(P<0.01),纵向应变在整体功能上的作用减弱(beta值0.66 vs 0.54,P<0.01),周向应变作用加强(beta值0.38 vs 0.44,P<0.01);DCM组GLs及LVtw是TMAD的独立预测因子;如果设定MAD为8.9 mm时,其诊断LVEF≤50%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结论 MAD和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DCM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刘昕,王建华[9](2009)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扩张性心肌病(DCM)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探讨二尖瓣环位移(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6例健康人及(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9-17)
王建华,刘昕[10](2009)在《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测量叁尖瓣环位移评价右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叁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并分析其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右室收缩功能评价寻找一种便捷、实用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DCM组),记录心尖四腔观二维图像,输入(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9-17)
收缩跟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到基于转矩调整的改进方法存在难以获取最优调整状态的问题,该文针对传统功率曲线法提出收缩风机转速的跟踪区间、减小跟踪路程的改进思路,以优化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根据平均风速,周期性的调整起始发电转速的改进功率曲线法。其设计机理在于风速平均值恰好反映了风速及风能量集中分布的区间。因此,最优转速跟踪区间与平均风速存在数量上的直接关系而变得容易预估,且无需迭代搜索。与目前基于调整转矩的改进方法相比,该文所提方法不仅提高了风能捕获效率,且简单易行。最后,通过对模拟风速序列的仿真计算与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缩跟踪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洪运,李开元,张政波,郭俊艳,王卫东.一种跟踪收缩压的智能气压式止血装置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
[2].殷明慧,张小莲,叶星,邹云.一种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改进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3].刘昕,李月明.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
[4].王建华,刘昕.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测量叁尖瓣环位移评价右室收缩功能[C].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2010
[5].王建华,刘昕.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测量叁尖瓣环位移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C].20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换届会论文集.2010
[6].刘昕,王建华,丁桂春.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
[7].刘昕.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
[8].刘昕,王建华.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
[9].刘昕,王建华.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
[10].王建华,刘昕.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技术测量叁尖瓣环位移评价右室收缩功能[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