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色素颗粒论文-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

非色素颗粒论文-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色素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光谱,光谱斜率

非色素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1](2012)在《中国近海非色素颗粒物的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色素颗粒物是中国近海水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在中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中获取的1355个站位的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数据,对非色素颗粒物440nm吸收系数ad(440)及其光谱斜率Sd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封闭或半封闭海湾以及河口海域的ad(440)较其他海域明显偏大;2)ad(440)占水体440nm总吸收系数at(440)的百分比值分布特点与ad(440)的分布特点一致,即ad(440)越大,其对水体总吸收的贡献越大;3)Sd与ad(440)仅在两个海域表现出一定的弱负相关性,在其他绝大部分海域两者的相关性较弱。(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时志强,张运林,殷燕,刘笑菡[2](2012)在《长江中下游4个湖泊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对2007年和2010年长江中下游4个湖泊58个样本ad(λ)(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进行拟合,以R2(决定系数)、RE(相对误差)和RMSE(均方根误差)等统计参数判定模型效果.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R2平均值、RE、RMSE分别为0.998、7.01%、0.015 m-1和0.994、15.90%、0.027 m-1.统计检验显示,指数模型的R2显着大于幂函数模型(ANOVA,P<0.001),而RE和RMSE则显着小于幂函数模型(ANOVA,P<0.001).指数模型能更准确地拟合ad(λ),得到的Sd(光谱斜率)平均值为(12.21±1.08)μm-1,400~700 nm波段内变异系数为8.85%,空间上4个湖泊之间变化不是很明显,仅傀儡湖的Sd略低于其他3个湖泊.ad(λ)与ρ(ISM)(无机悬浮颗粒物浓度)呈极显着正相关,通过ρ(ISM)可以得到长江中下游典型浅水湖泊ad(λ)光谱模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7期)

邢小罡,赵冬至,刘玉光,杨建洪,王林[3](2008)在《渤海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是海水总吸收系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测量的渤海黄色物质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回归了两者吸收系数的曲线斜率,平均值分别为0.012和0.014 nm-1,这与国外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分析了吸收系数和曲线斜率的时空分布,发现两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非色素颗粒物与黄色物质的两种来源导致的。(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周虹丽,韩冰,李铜基,朱建华,汪小勇[4](2007)在《南黄海和珠江口海区非色素颗粒物光谱吸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南黄海(ST03)和珠江口(ST07)海区不同季节的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404个站位的实测数据,得到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光谱的特点,结果显示两个海区夏季测量的吸收系数在特征波段(440 nm)的吸收值均小于其他季节测量的吸收值。同时,对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光谱经验斜率进行分析,ST03夏季Sd=0.009 1 nm-1(标准偏差=0.000 8 nm-1),ST03春季Sd=0.009 6 nm-1(标准偏差=0.000 7 nm-1),ST07夏季Sd=0.008 3 nm-1(标准偏差Sd=0.001 8 nm-1),ST07冬季Sd=0.009 7 nm-1(标准偏差=0.000 9 nm-1)。对获取的经验斜率进行验证,评价其在同一海区不同季节的适应性,结果显示经验斜率的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5](2005)在《青海湖水色要素吸收光谱特性分析——黄色物质、非色素颗粒和浮游植物色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3年青海湖航次获取的数据,分析了黄色物质、非色素颗粒和浮游植物色素吸收系数的光谱特点、分布趋势和相对比例,并得到了黄色物质和非色素颗粒的斜率经验值。(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5年02期)

朱建华,李铜基[6](2004)在《黄东海非色素颗粒与黄色物质的吸收系数光谱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色物质和非色素颗粒物是我国近岸水体重要的水色成分 ,对其光谱特性的了解 ,直接关系到水色遥感色素算法的精度。文章对 2 0 0 3春季黄东海航次获取的数据分析处理 ,得到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斜率经验值 Sg=0 .0 175和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斜率经验值 Sd=0 .0 10 3。经采用 2 0 0 2春季和 2 0 0 3秋季同海区试验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得到的光谱模型具有较强的区域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4年02期)

非色素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对2007年和2010年长江中下游4个湖泊58个样本ad(λ)(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进行拟合,以R2(决定系数)、RE(相对误差)和RMSE(均方根误差)等统计参数判定模型效果.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R2平均值、RE、RMSE分别为0.998、7.01%、0.015 m-1和0.994、15.90%、0.027 m-1.统计检验显示,指数模型的R2显着大于幂函数模型(ANOVA,P<0.001),而RE和RMSE则显着小于幂函数模型(ANOVA,P<0.001).指数模型能更准确地拟合ad(λ),得到的Sd(光谱斜率)平均值为(12.21±1.08)μm-1,400~700 nm波段内变异系数为8.85%,空间上4个湖泊之间变化不是很明显,仅傀儡湖的Sd略低于其他3个湖泊.ad(λ)与ρ(ISM)(无机悬浮颗粒物浓度)呈极显着正相关,通过ρ(ISM)可以得到长江中下游典型浅水湖泊ad(λ)光谱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色素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中国近海非色素颗粒物的光学特性[J].热带海洋学报.2012

[2].时志强,张运林,殷燕,刘笑菡.长江中下游4个湖泊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模型[J].环境科学研究.2012

[3].邢小罡,赵冬至,刘玉光,杨建洪,王林.渤海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8

[4].周虹丽,韩冰,李铜基,朱建华,汪小勇.南黄海和珠江口海区非色素颗粒物光谱吸收特性[J].海洋技术.2007

[5].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青海湖水色要素吸收光谱特性分析——黄色物质、非色素颗粒和浮游植物色素[J].海洋技术.2005

[6].朱建华,李铜基.黄东海非色素颗粒与黄色物质的吸收系数光谱模型研究[J].海洋技术.2004

标签:;  ;  ;  

非色素颗粒论文-周虹丽,朱建华,李铜基,汪小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