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及其发展路径

高校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及其发展路径

张艺锦ZHANGYi-jin曰韩颖HANYing曰王丙尧WANGBing-yao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062)

(InternationalBusinessSchool,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及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具有服务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功能与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高校文化资源;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要以地方高校为依托。因此应加强各个领域和学科的交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通过多种路径,挖掘高校现有的文化资源,推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culturalresourcesofuniversitiesandnewruralpublicculturalservicesanditsdevelopmentpathareanalyzedbythemethodsofliteratureandlogicalanalysis.Theresultsshowthat:theuniversitiesownthefunctionstoservethenewruralpubliccultureandthenewruralconstructionneedstheculturalresourcesofuniversities;Developmentofnewruralpublicculturalservicesisbasedo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o,itisnecessarytostrengthencommunicationofallareasanddisciplines,establishlong-termcooperativerelationship,andtapexistingculturalresourcesthroughavarietyofways,soaspromote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newruralpublicculturalservices.

关键词:高校文化资源;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

Keywords:culturalresourcesofuniversities;newruralpublicculturalservices;developmentpath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4-0292-03

0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之一。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辐射功能,可以对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高校发展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1高校文化资源的内涵

高校文化资源是指高校可供主体利用和开发,并形成文化实力的各种文化客观对象,包括前人所创造积累的文化遗产库,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形式库,以及作为文化活动、设施与手段的文化载体库等。高校往往是其所在地或施教区的文化教育中心[1]。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农村公共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它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村文明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的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的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的程度。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的精神状态、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在发生着积极变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3]。

3高校文化资源具有新农村文化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3.1高校具有服务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功能高等院校既是区域概念,又是类型指称,指由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并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学校[4]。高校因其特殊的区位和人才优势必然成为该地区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高校不仅具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功能,还具有社会服务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几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更加重视其社会服务的功能。

3.2高校文化资源可以提升新农村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的建设,更要加快软文化跟进的速度,但就目前我国农村文化氛围和农民的思想境界而言,农村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较为先进和主动的文化介入,引导农村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文化资源作为一股强大、灵动性较强的文化形态很好地介入到农村文化中,势必会掀起一阵农村文化改革的风暴,对旧的封建思想,革除弊端,消除迷信,在新文化的引导下,用科学改造和武装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使广大农民更有能力和信心,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3.3高校文化资源可以提升新农村的文化知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因此,农村的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点。而面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大国,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文化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着力点。而就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来讲,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以及辍学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还普遍存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运用所产生的巨大效用已是有目共睹,世界的农业生产已经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若是中国农民还是抱着旧观念不放的话,则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引进和利用高校的科技、文化,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知识,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

4新农村建设需要公共文化服务

城乡二元化是我国社会结构的矛盾之一,导致了农村与城市在物质和精神资源上反差较大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物质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作为软实力的精神层面却举步维艰,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公共文化的不均等化现象严重,逐渐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现象。

发挥高校文化资源的作用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高校优秀的自然科学资源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农村的农业生产力,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发展多种副业;人文社会科学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帮助受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群体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新农村的建设过程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优秀公共文化的支持与服务。

5发展路径

5.1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下乡”机制,做到高校切实服务农村。高校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直接服务于农村,可给农村带来新观念,先进的科技,并为农村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最好的服务形式是学生每年寒暑假的“三下乡”活动,即大学生科学、文化、卫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文化与农村互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和文化艺术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艺术活动项目,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让志愿者在参与服务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文化建设做贡献。

5.2大学生的农村就业就如何更好地利用高校文化资源来发展新农村公共文化方面,国家扶持制度相对匮乏。政府应建立和颁布相对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为基层单位和群众工作服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5.3高校教师的下乡支教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初衷。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高水平人才的匮乏。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但面对当前中国农村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状,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农村实现人才引进。目前,我国主要的人才资源集中在高校,将城市高校优秀师资引入农村,支援农村建设,显然对农村的发展是一个福音。

5.4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健全在校学生激励机制。高校可以将切实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在校大学生以学分制进行认定,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优异、成果丰富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荣誉奖励以及物质奖励,促进大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既促进自身的发展也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5.5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农村文化仍然是我国文化事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由于基础薄弱,文化健身娱乐场地设施严重滞后和匮乏,严重制约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需要。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匮乏比较普遍,从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加强农村公共文化的设施建设,共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例如:建立运动场、图书室、网络教室、娱乐活动中心等设施和场地,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5.6以高校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高校与地方强强联合,发挥高校理科优势———走“科技扶农、科技富农、科技兴农”之路。以科技教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地方高校只有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形成科研特色与强项,才能有效地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脱节问题,推动高校与农村建设的双重发展。

5.7送文化下乡活动高校与地方强强联合,发挥高校文科优势———组织“文化服务下乡”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文体爱好者的积极性,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在社区组建票友会、秧歌队、合唱团、戏曲、书画协会、武术、广场舞等群众性社团,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农民群众由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由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由组织者转变为推动者,不断壮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队伍,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水平。

5.8尝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新时期,政府在大力提升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服务的主导作用,同时更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的购买服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将发展新农村公共文化的软硬件服务交给市场去做,由市场去挖掘高校文化资源,服务农村,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只是负责监督管理,而真正的实际操作下放给市场去做,政府担当的不再是传统的划桨人,而是掌舵人。5.9建立“一帮一”的对口支援在高校文化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的服务功能就必须建设一套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地方高校与农村建设“一帮一”的服务合作关系,势必更加有利于高校文化资源快速引入到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上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根据当地高校的数量和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帮扶关系,即一所高校帮一个村、一所高校帮一个县或一所高校帮一个市,将高校各个学科文化知识向新农村引入渗透,加快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6结束语

高校文化资源对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目前高校文化资源用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作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缺乏社会整体的认同和普遍推动积极的行动,没能充分利用高校文化资源的个性优势,丰富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强化高校文化的功能。在引导高校文化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发展方面,缺乏确保两种文化关系良性、互动运转的机制。因此,应在理念层面提高认识,在操作层面尽快建立完善交流平台,实现高校文化资源社会共享,突出高校文化提升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着力点,更好地实现高校文化资源为新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正刚.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求索,2004(11):107.

[2]刁维国,刁益虎.利用高校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地方文化生态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0.

[3]车凯龙.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系,2009.

[4]和飞.走出地方大学发展的误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4-7.

[5]陈坚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1-12.

[6]陈贵运.地方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2,27(7):109-112.

[7]陈崇林.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标签:;  ;  ;  

高校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及其发展路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