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轻重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湘语,轻重音,变调,韵律词
轻重音论文文献综述
夏俐萍[1](2018)在《湘语益阳方言的轻重音格局与变调》一文中研究指出益阳方言轻重音的语音与感知实验表明: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在能量、时长上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别。轻读音节除了能量和时长上的衰减外,五个单字调中和为高、中、低叁个平调,母语者对于轻重音有较高的辨识度。研究表明,益阳方言存在韵律词和韵律短语两级韵律单位:韵律词为重轻式,包括句法词及状中短语、定中短语、动补短语、数量短语、后置粘附组等类词短语。韵律短语为中重式,包括主谓短语、动宾短语、部分动补短语及前置粘附组。韵律短语的轻重音与变调规律是韵律词规则的循环使用。(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8年01期)
康超[2](2017)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轻重音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将紧紧围绕着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轻重音来展开。轻重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存在于双音节词中,存在于短语中,更存在于日常的每一句语句以及语段和篇章中。如果留学生想要走进中国,走进中国文化和语言,轻重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课堂上的知识点讲授,课后的实践练习,从书本知识转化成“学以致用”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如若留学生所说的汉语中可以通过学习轻重音得以避免“洋腔洋调”,那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本文中,我将通过对汉语轻重音现象进行一个本体的研究,包括轻重音的界定、轻重音的语音特征以及轻重音在语用上的一些功能。同时,根据我对南昌大学印尼留学生的调查,提出我对汉语轻重音问题出现诸多偏误的解决方案,我将运用自身学习的综合知识,帮助留学生找到改善语音面貌的方法。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汉语轻重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描述,其中又可以细化为两个分支,一个是国内研究现状,一个是国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前辈和先贤研究成果的不断学习,努力思考不足,找出自己研究的方向,就初步奠定了本篇论文的重点研究方向,由于笔者自身的能力不足,缩小了范围,本论文重点探讨的是双音节词中的轻重音相关的一些问题,并未涉及语句和语段的轻重音。第二部分,是本论文中所占分量较重的一部分,细细列出轻重音相关的知识,写出了笔者对学术界存在着争议的“重音”和“轻音”的一些思考。轻重音和语流音变的关系以及轻重音的功能也都在本章中有所体现。阅读的很多文献都很有影响力,因此也将众多前辈的思考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部分,统计并且详细列在了第二章当中。这部分是轻重音的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也无法展开后一步骤的教学工作。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能够认知清楚轻重音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轻重音。第叁部分,就是笔者所做的关于汉语轻重音的调查报告,在这部分,我详细列出了调查的内容,以及留学生在这次汉语轻重音朗读中出现的偏误,并对他们所出现的偏误进行了非常系统而细致的分析。我选择的调查内容是十个双音节词,这十个双音节词具有一定特殊性,比较考验留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水平。同时,还选择了五位中国学生和十位印尼同学进行一个对比,以期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找到双方的异同,有助于中国对外汉语教师更好的知道如何教授印尼的留学生们。偏误分析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笔者根据前文中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及第叁部分里的亲自调查得出的一些结论,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其中有一些,充分结合了汉语的一些语言特色,也和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有关系。通过笔者自身的一些体会,融合带有汉语特色的一些语言训练方法,带动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使他们能够对学习汉语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1)
黄楠[3](2016)在《香港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轻重音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轻声与词重音(下文称轻重音)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重要特性,也是粤语人群普通话习得的难点之一,轻重音问题直接影响粤语人群的普通话水平,造成他们交流上的困难。本文选取8名正在学习普通话的母语为粤语的香港学生(下文称粤语组)、8名普通话水平为二级甲等的大陆学生(下文称母语组)为发音人,通过声学分析和听辨实验考察粤语人群的轻重音偏误。研究结果发现:(1)含轻声的双音节词(下文称轻声词)的听辨结果显示:粤语组听辨准确率明显低于母语组,在习得双音节轻声时存在明显偏误;无轻声标志词准确率显着低于有轻声标志词,粤语组较难辨识无轻声标志词;孤立词、句中宽焦点、句中窄焦点对听辨准确率有影响,孤立词时听辨准确率最低;前字声调对听辨准确率有影响,高低顺序为:T4>T3>T1>T2, T3、T4后的听辨准确率较高;轻声词的使用频率对听辨准确率有较大影响。(2)轻声词的声学分析结果显示:基频方面,粤语组轻声音节的调型偏平,升降幅度不够,调值明显变低,调域明显变窄;粤语组轻声音节的基频在无轻声标志词中高于有轻声标志词;母语组焦点词基频明显提升,调域明显变宽,焦点后音节基频变低,调域变窄,而粤语组变化明显较母语组弱。时长方面,粤语组轻声音节的时长显着较长,时长比也明显较大。(3)不含轻声的双音节词(下文称非轻声词)的听辨实验结果显示:粤语组轻重模式发生偏误,母语组单念时倾向前重,粤语组前重、后重比例相当;句中宽焦点、句中窄焦点时,两组被试均倾向前重,但粤语组前重倾向更明显。调类对重音感知有很大影响,去声最易被感知为重音,其次是阳平、阴平,最后为上声。(4)非轻声词的声学分析结果显示:基频方面,粤语组均存在调型偏平、调域偏窄、调值偏低问题;时长方面,粤语组时长显着长于母语组。本文研究发现的粤语人群轻重音的偏误特征,对粤语人群正确习得普通话轻重音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8)
杨美玉,陈玉东[4](2016)在《普通话和马来西亚华语双音节词轻重音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的轻重格式一直是学界探讨并至今仍没有统一观点的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别以中国人和马来西亚华人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长和音高两个方面,分析与对比两国人的双音节词轻重格式的特点。研究发现,在中国人的发音中,普通话的双音节词在中重、重中和重轻叁种轻重格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印明了普通话不同轻重格式之间的区别性。对比中国人的轻重格式特征,本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的普通话学习者在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音高和时长方面的对比度不够,导致有些格式之间界限不是十分清晰。最后,本文对汉语轻重音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6年02期)
刘娟,李如龙[5](2014)在《衡山方言的轻重音及与其有关的变调》一文中研究指出衡山方言的两字组、叁字组的轻重模式与字组是否成词、字组的词性(体词性和谓词性)及语法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在句子中,轻重音有区别语素的实义和虚义、辨别数词的确数义和约数义等功能。轻重音在语音上的特征表现为:轻读音节较重读音节的时长短,非平调变读为平调(具体的变调规则是上声13变读为阴平33,入声24变读为阳去44)。这种变调可称为"轻读变调"。根据轻读变调的稳定性,可以分为"规定性的轻读变调"和"非规定性的轻读变调"两种。"规定性的轻读变调"具有与北京话"轻声"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可以界定为"轻声"。(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崔凤玲[6](2013)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轻重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汉语学习热。高等院校如何在国际机遇下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输送汉语言知识成为当前教学重点之一。作为对外汉语学科基础之一,汉语语音教学中轻重音问题的处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此为角度,深入研究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轻重音的学习思路,提出问题,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改进轻重音学习的办法。(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3年12期)
阮香草[7](2013)在《轻重音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中的作用及其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轻重音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汉语轻重音语法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提高汉语教学的兴趣建设,教导学生学会区别轻、重读音的不同义项学习,采用比较和识记的课堂策略。另外,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提出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能够会区别轻重音展示出的不同语法现象。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现代汉语轻重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宏观描述和分析。通过追踪前辈的研究成果,找出研究的方法,初步奠定了本论文的研究。第二部介绍轻重音相关知识,对学术界有争议的“重音”和“轻音”进行了界定,认为对重音的认识应该从表达功能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作分析。同时通过自己研究以及阅读的文献把轻重音特征、功能和类别详细的统计出来。轻重音的类别繁多本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来分析,总结它的功能、特征,这有利于留学生教学以及学习轻重音。第叁部分讨论轻重音对学习语法的作用。轻音具辨义作用,轻音对词法、句法结构有一定的作用。重音分成语法重音的选择依据,和语法重音的句法相关性而两个方面加以讨论。第四部分通过对留学生以及30名中国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汉语轻重音的偏误现象以及产生偏误的原因。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还说明了为何留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中国人也会出现同样的错误。第五部分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留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也为了汉语教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本文对留学生学习轻重音提出相关的建议。第六部分作出最后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莫超,张建军[8](2013)在《从轻重音现象看河州方言与阿尔泰语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第一手语料,考察积石山和循化两县方言常用双音节名词的轻重音,旨在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推论,认为前轻后重现象是受突厥语影响形成的,前重后轻现象则是来自汉语的影响;河州方言常用双音节名词正在由前轻后重式向前重后轻式过渡。(本文来源于《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期刊2013-03-01)
于丽,连吉娥[9](2011)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轻重音偏误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介语偏误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所说汉语的轻重音进行了偏误分析,寻找其偏误的规律,目的是为少数民族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1年10期)
邱斌,肖冰萌[10](2011)在《从轻重音格式看安福话两字组词语的连续变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安福话两字组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可分为两类:非后重式和后重式。轻重音格式会影响连读变调。(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轻重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篇论文将紧紧围绕着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轻重音来展开。轻重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存在于双音节词中,存在于短语中,更存在于日常的每一句语句以及语段和篇章中。如果留学生想要走进中国,走进中国文化和语言,轻重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课堂上的知识点讲授,课后的实践练习,从书本知识转化成“学以致用”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如若留学生所说的汉语中可以通过学习轻重音得以避免“洋腔洋调”,那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本文中,我将通过对汉语轻重音现象进行一个本体的研究,包括轻重音的界定、轻重音的语音特征以及轻重音在语用上的一些功能。同时,根据我对南昌大学印尼留学生的调查,提出我对汉语轻重音问题出现诸多偏误的解决方案,我将运用自身学习的综合知识,帮助留学生找到改善语音面貌的方法。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汉语轻重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描述,其中又可以细化为两个分支,一个是国内研究现状,一个是国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前辈和先贤研究成果的不断学习,努力思考不足,找出自己研究的方向,就初步奠定了本篇论文的重点研究方向,由于笔者自身的能力不足,缩小了范围,本论文重点探讨的是双音节词中的轻重音相关的一些问题,并未涉及语句和语段的轻重音。第二部分,是本论文中所占分量较重的一部分,细细列出轻重音相关的知识,写出了笔者对学术界存在着争议的“重音”和“轻音”的一些思考。轻重音和语流音变的关系以及轻重音的功能也都在本章中有所体现。阅读的很多文献都很有影响力,因此也将众多前辈的思考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部分,统计并且详细列在了第二章当中。这部分是轻重音的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也无法展开后一步骤的教学工作。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能够认知清楚轻重音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轻重音。第叁部分,就是笔者所做的关于汉语轻重音的调查报告,在这部分,我详细列出了调查的内容,以及留学生在这次汉语轻重音朗读中出现的偏误,并对他们所出现的偏误进行了非常系统而细致的分析。我选择的调查内容是十个双音节词,这十个双音节词具有一定特殊性,比较考验留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水平。同时,还选择了五位中国学生和十位印尼同学进行一个对比,以期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找到双方的异同,有助于中国对外汉语教师更好的知道如何教授印尼的留学生们。偏误分析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笔者根据前文中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及第叁部分里的亲自调查得出的一些结论,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其中有一些,充分结合了汉语的一些语言特色,也和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有关系。通过笔者自身的一些体会,融合带有汉语特色的一些语言训练方法,带动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使他们能够对学习汉语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轻重音论文参考文献
[1].夏俐萍.湘语益阳方言的轻重音格局与变调[J].方言.2018
[2].康超.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轻重音与对外汉语教学[D].南昌大学.2017
[3].黄楠.香港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轻重音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杨美玉,陈玉东.普通话和马来西亚华语双音节词轻重音对比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6
[5].刘娟,李如龙.衡山方言的轻重音及与其有关的变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崔凤玲.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轻重音问题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7].阮香草.轻重音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中的作用及其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8].莫超,张建军.从轻重音现象看河州方言与阿尔泰语的关系[C].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2013
[9].于丽,连吉娥.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轻重音偏误实验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
[10].邱斌,肖冰萌.从轻重音格式看安福话两字组词语的连续变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