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清蛋白论文-李燕,伊洋,石径,王世杰,罗永康

牛乳清蛋白论文-李燕,伊洋,石径,王世杰,罗永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乳清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酶解,抗原性

牛乳清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伊洋,石径,王世杰,罗永康[1](2019)在《低致敏牛乳清蛋白的酶法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乳清蛋白中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如何降低β-LG抗原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复合蛋白酶对牛乳清蛋白进行酶解,在不同酶解时间点取样,以β-LG抗原性为主要标准,筛选出各方案中β-LG抗原性最低的酶解产物,同时分析该产物的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并与2款市售水解乳清蛋白产品进行苦味比较。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质量比1∶1复配水解牛乳清蛋白能够制备低致敏产品,其β-LG抗原性仅为0.798μg/mL,且苦味较低。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15 g/100 mL、加酶量5 000 U/g(50%碱性蛋白酶+50%胰蛋白酶)、酶解温度48℃、酶解pH 8.0、酶解时间2.5 h。(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梁莎[2](2019)在《牛乳清蛋白肽的制备及减肥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是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减肥或预防肥胖已成为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减肥食品也成为科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研究以牛乳清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牛乳清蛋白肽,测定其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各因素对牛乳清蛋白肽活性的影响。同时,对牛乳清蛋白肽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小鼠试验对其减肥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使用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五种常见蛋白酶对浓缩牛乳清蛋白粉进行酶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牛乳清蛋白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是制备牛乳清蛋白肽的最佳蛋白酶。牛乳清蛋白浓度为60 mg/mL,加入750 U/g碱性蛋白酶,45℃酶解4 h时,所得酶解液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最高60.11±0.14%,多肽含量75.37 mg/mL,每毫克肽的胰脂肪酶抑制率0.78±0.01%,每毫克肽的α-淀粉酶抑制率0.27±0.01%。(2)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氧气、常见金属离子、胃肠道消化等因素对牛乳清蛋白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氧气对牛乳清蛋白肽的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影响不显着(p>0.05),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对多肽结构造成破坏,pH为7-8时适合牛乳清减肥肽的保存,Fe~(3+)可提高牛乳清肽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K~+则降低了牛乳清减肥肽对这两种酶的抑制率。当酶解液中Na~+质量分数为1.0%时,牛乳清蛋白肽对两种酶的抑制率最高。牛乳清蛋白肽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其对两种酶抑制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3)对牛乳清蛋白酶解物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大孔树脂试验结果表明,牛乳清蛋白肽中发挥减肥功能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多肽。在凝胶色谱试验收集的6个峰组分中,F_2组分的每毫克肽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以F_2组分为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试验,可收集3个色谱峰,其中组分F_(2-3)的每毫克肽胰脂肪酶抑制率高达3.87±0.58%,每毫克肽α-淀粉酶抑制率高达1.25±0.40%.(4)对牛乳清蛋白肽进行了体内功能评价。将49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高剂量减肥肽组、中剂量减肥肽组、低剂量减肥肽组和复合肥减肥肽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用基础饲料进行喂养、其余6组使用高脂饲料喂养,肥胖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灌胃对各组小鼠进行给药处理。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灌胃,低、中、高减肥肽组按剂量200 mg/kg、400 mg/kg、800 mg/kg用牛乳清蛋白肽进行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的按剂量60 mg/kg用奥利司他进行灌胃;复合减肥肽组按剂量400 mg/kg用牛乳清蛋白肽与其他食物组成的复合肽进行灌胃。4周后将小鼠处死,并对其减肥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可以有效增加小鼠进食量、促进小鼠体重增长,喂养4周后,高脂饲料组的小鼠体重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模型建造成功。灌胃结束后处死小鼠,从血清指标中可以看出,牛乳清蛋白肽可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甘油叁酯含量,且高剂量减肥肽组效果优于低剂量减肥肽组,牛乳清蛋白肽与阿拉伯糖、花青素、茶多酚等食物组成的复合减肥肽组减肥效果优于单一牛乳清蛋白肽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喜波,张安琪,王玉莹,崔强,周国卫[3](2019)在《巴氏杀菌和超巴氏杀菌对牛乳清蛋白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巴氏杀菌与超巴氏杀菌处理对牛乳清蛋白结构的影响,采用热力学和光谱学等方法测定乳清蛋白结构及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杀菌处理对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影响不显着,而经超巴氏杀菌处理后的乳清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显着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显着增多,结构转变的更为无序,其稳定性更好;荧光光谱分析结构表明经121℃、5 s超巴氏杀菌处理的乳清蛋白样品发生红移,说明超巴氏杀菌改变了乳清蛋白二级和叁级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显示121℃、5 s热处理的乳清蛋白样品热变性温度为99.9℃,高于巴氏杀菌处理的乳清蛋白样品,表明超巴氏杀菌处理后的乳清蛋白样品的稳定性显着提高,期望为制备高品质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叁思[4](2018)在《酮病奶牛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差异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奶业已成为中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部分奶牛场及农户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奶牛代谢疾病也随之增多。奶牛酮病是由产后能量供需不平衡,引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疾病。可致产奶量减少、奶质变差并影响后代素质,奶牛淘汰率升高等,给畜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探讨酮病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负平衡状态对乳汁蛋白组学的影响,研究酮病奶牛能量代谢负平衡与乳汁蛋白组学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获得酮病奶牛乳汁蛋白组学图谱,寻找酮病奶牛乳蛋白中的早期监测标志物。本实验通过非标定量(Label-Free)蛋白组学方法,对酮病奶牛乳脂球膜蛋白和乳清蛋白分别进行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奶牛乳汁全蛋白图谱,并分析了酮病对牛乳蛋白组成的影响。随后,选择了炎症相关乳脂球膜蛋白进行ELISA验证。在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某千头奶牛存栏量的集约化牧场,选取60头产前14-21天奶牛收集血液,分娩后每3天于清晨榨乳前收集血液和乳汁一次,跟踪采集至产后第28天。分离乳脂和脱脂乳分别冻存。对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质(TP),葡萄糖(GLU),甘油叁酯(TG),游离脂肪酸(NEFA)和β羟丁酸(BHBA)进行检测,并将血清BHBA浓度≥1.40 mol/L奶牛分为酮病组,血清BHBA<1.40 mol/L奶牛分为对照组,使用酮粉法进行确认。将酮病组和对照组奶牛的乳脂和脱脂乳分别混匀后,分别提取乳脂球膜蛋白和乳清蛋白样品进行蛋白定量、SDS-PAGE电泳和胶内酶切,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蛋白组学检测,并进行叁次技术重复。搜库后,筛选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酮病对奶牛乳汁蛋白组学的影响。随后,对炎症相关乳脂球膜蛋白进行ELISA检测。同样根据血清BHBA浓度将奶牛分组。围产期内经历过酮病,血清BHBA水平≥1.40 mol/L的奶牛为酮病组,将围产期无酮病发病史,BHBA<1.40 mol/L且没有酮病临床症状的奶牛为对照组,并使用酮粉法进行确认。在酮病组奶牛分娩后的第7-14天,收集酮症发作前的样品为K1组,酮症组奶牛第14-28天的样品为K2。当酮病组奶牛产后超过28天,血液BHBA水平<1.40mol/L,收集的样品为K3组,作为酮病恢复后的样品。分娩后7-14天的对照组样品为C1组。在14-28天收集的对照组样品为C2组。分析获得了正常和酮病奶牛产后炎症相关乳脂球膜蛋白变化的规律。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的乳脂球膜蛋白组分有402个蛋白上调和308个蛋白下调;乳清蛋白组分有22个蛋白上调和313个乳清蛋白下调。酮病导致了参与运输、信号转导、蛋白转运、囊泡介导的转运,发育成熟和免疫系统反应等生物过程均受到了很大影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核糖体、内吞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癌症通路通路改变显着。对酮病奶牛炎症相关乳脂球膜蛋白的检测中发现,C2中的c4b结合蛋白α链(C4BPA),凝血酶原(F2),补体3(C3)和α-1-酸性糖蛋白(ORM1)显着高于K2组(p<0.05),而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14)显着降低(p<0.05)。K2中的α-inter-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ITIH4),补体9(C9),F2,α-2-HS-糖蛋白(AHSG)和补体调节蛋白变体4(CD46)显着高于K1(p<0.05),而CD14和CD46显着低于K1组(p<0.05)。K3组中ITIH4,F2和ORM1显着高于K1组(p<0.05),CD14显着低于K1组(p<0.05)。K1组的ITIH4,C4BPA,C3和CD46显着高于C1(p<0.05),而F2,AHSG和ORM1显着低于C1(p<0.05)。K2中的CD14和ORM1显着低于C2中(p<0.05),K3组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ORM1在显着低于K2(p<0.05)。且NEFA的浓度与BHBA、血液中C3、血液中C9、C3和ORM1水平显着相关。BHBA的浓度与血液中C3,TNFα,血液中C9,CD14,C3,和ORM1水平显着相关,GLU浓度与TNFα和ITIH4水平显着相关。我们发现,酮病时奶牛生产效率降低,能量负平衡导致肝功能受到损害。酮病导致奶牛能量代谢紊乱,乳腺分泌功能降低,乳汁免疫功能降低,部分阐明了能量负平衡导致乳汁蛋白变化的机制。证明奶牛酮病与围产期炎症相关代谢通路存在关系。酮病导致了牛奶中炎症相关乳脂球膜蛋白变化,引发了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症反应。本实验对于将来酮病的预测、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8-06-01)

侯策[5](2018)在《河流型水牛与荷斯坦奶牛乳清蛋白、脂肪球膜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牛奶被誉为“奶中之王、乳中珍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泌乳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实验利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亚热带地区河流型水牛与荷斯坦奶牛的乳清蛋白、脂肪球膜蛋白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为了解水牛奶与奶牛奶蛋白质层面的差异以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对泌乳中期的河流型水牛与荷斯坦奶牛的乳清蛋白和脂肪球膜蛋白进行了 iTRAQ质谱检测,获得了乳清蛋白与脂肪球膜蛋白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共鉴定到346个乳清蛋白,筛选得到42个显着差异表达蛋白;共鉴定到370个脂肪球膜蛋白,筛选得到36个显着差异表达蛋白。(2)对显着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乳清显着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的GO条目是防御反应,细胞溶解,细胞外区域,补体激活,抵抗细菌,对有机物的应激反应,维生素结合和转运,酶调控活性和受体代谢过程;主要富集的KEGG代谢通路是溶酶体和补体和凝血级联。脂肪球膜显着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的GO条目是细胞外区域,硫化合物结合,对细菌的防御反应,蛋白质-脂质复合物,脂蛋白颗粒,脂质生物合成过程和乙醇生物合成过程;没有显着富集的KEGG代谢通路。(3)对乳清与脂肪球膜显着差异表达蛋白进行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ALB)在网络中形成明显的节点,其与多种乳清蛋白和脂肪球膜蛋白都有相互作用,预示它可能对泌乳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4)对筛选的显着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从热图中可以看出叁次生物学重复性较好,差异蛋白的表达量与质谱结果一致;对乳铁蛋白(Lactoferrin,LTF)和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其在水牛与奶牛蛋白样品中的表达量与质谱结果相一致。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水牛奶与奶牛奶的乳清差异蛋白与抗病力(KNG2,C3和C7)和乳品存储时间(LGMN,NAGA,PSAP,NPC2)相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与乳脂生物合成(CYB5R3,APOA1,APOE)相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赵爱迪[6](2017)在《微波加热对牛乳清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很少有人在建立了牛奶体系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日常生活中不同加热方式对牛奶中营养物质的影响。牛奶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为了探究微波加热对牛奶中牛乳清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对牛奶体系进行简化:以牛乳清蛋白,牛乳清蛋白-乳糖模型为研究对象。本试验主要对不同浓度HC1和CH3COOH提取的牛乳清蛋白未变性活率进行测定;采用内源性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对相同时间内不同微波功率、相同功率下不同微波时间以及不同热处理对乳清蛋白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不同加热方式对牛乳清蛋白-乳糖模型糖基化反应进程及产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同浓度条件下,HC1提取的牛乳清蛋白未变性活率比CH3COOH提取的要低,采用0.2mol/L的CH3COOH提取牛乳清蛋白的未变性活率最高;(2)微波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牛乳清蛋白的各项功能特性。微波加热2min的条件下,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牛乳清蛋白的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逐渐增大;起泡性、乳化性、溶解性、流变性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00W时这些性质最好;微波功率600W的条件下,随着微波时间延长牛乳清蛋白的这六种性质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0s时起泡性最好,90s时乳化稳定性最好,其他几种功能性质在60s时最佳;不同方式加热样品时,微波循环方式最有利于牛乳清蛋白乳化性、起泡性、溶解性和流变性的改善,水浴处理方式对牛乳清蛋白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提升幅度最大;(3)微波加热2min的条件下,600W的微波功率时牛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含量变化的最多,1000W微波功率使其叁级结构伸展变性最严重;在固定微波功率600W时,加热90s时牛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含量变化最小,120s时二级结构含量变化最大;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牛乳清蛋白的叁级结构变化越大,在120s时荧光吸收峰最大;不同方式加热样品时,微波循环的方式能够让牛乳清蛋白的二级和叁级结构变化最大,液化气直接加热的方式对牛乳清蛋白的二级和叁级结构的影响最小;(4)微波加热方式更能促进牛乳清蛋白-乳糖模型糖基化反应,微波循环加热方式使糖基化反应程度最深,水浴加热方式使糖基化反应程度最小;(5)向牛乳清蛋白溶液中加入乳糖可以显着提高牛乳清蛋白的各项功能性质,使用微波循环加热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糖基化产物的各项功能性质;(6)微波循环加热对糖基化产物二级结构含量的影响最大,水浴加热对糖基化产物的二级结构含量变化影响最小;液化气加热方式对糖基化产物的叁级结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3-01)

肖瀛,方雨婷,胡业芹,谢凡,周小理[7](2014)在《微波加热对牛乳清蛋白氧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普通加热和微波加热对牛乳清分离蛋白(WPI)氧化影响的差别。分别比较普通方式加热15、30、60和90min以及微波加热60、120、240和360s后WPI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聚酪氨酸水平、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和SDS-PAGE电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加热相比,较长时间(>120s)的微波加热会使WPI的羰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明显的增加,巯基含量明显下降,表面疏水性与荧光光谱结果显示长时间微波加热可能对WPI结构有明显修饰作用并改变其空间构象,SDS-PAGE结果显示长时间微波加热有明显的交联现象产生。(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齐晓彦[8](2013)在《酶水解降低牛乳清蛋白抗原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普遍的婴儿膳食过敏原,为了解决婴幼儿配方奶粉产生过敏的不良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利用酶水解法改性牛乳蛋白,该文对乳清蛋白中主要过敏原致敏性、抗原表位等进行阐述,主要针对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酶水解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乳清蛋白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提供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3年07期)

李红[9](2013)在《广西水牛乳清蛋白分离纯化及结构特性的多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WP)具有丰富的功能特性,是一类食品科学、生物化学、生理医学研究的重要蛋白。为深入了解广西地方特色水牛乳WP及其主要组分p-乳球蛋白(p-LG)、α-乳白蛋白(a-LA)的结构特性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行为,本文运用层析分离、质谱、圆二色谱、荧光色谱、粒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WP、β-LG、α-LA一级及多级结构进行了全面解析,并对多种WP-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工作如下:WP、β-LG、α-LA活性分离:采用缓慢酸沉去除酪蛋白(CN)、低pH高盐法、叁氯乙酸法、钙盐沉淀法、铁盐沉淀法、离子层析分离等多种手段对WP、β-LG、α-LA进行了活性分离,并同时对目标蛋白的纯度、得率、活性进行了分析检测。WP、β-LG、α-LA结构多尺度探析:质谱分析发现广西水牛乳β-LG、 α-LA氨基酸序列与荷斯坦牛乳β-LG、a-LA氨基酸序列都存在一定差异。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和粒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蛋白浓度、pH值、NaCl离子强度对WP、β-LG、α-LA多级结构及空间分布行为影响显着。蛋白浓度增加过程中,WP、β-LG、α-LA分子内作用力发生变化,WP较P-LG、α-LA能够更好地保持叁级结构的稳定。pH7.5~pH5.0及0.00M~0.30M NaCl范围内,WP、β-LG、α-LA二级结构保持稳定,但叁级结构发生改变。pH5.0条件下水牛乳WP、β-LG、α-LA疏水性基团暴露程度明显增加,0.30M NaCl引起水牛乳WP、p-LG. a-LA聚集效应增强。WP-CN相互作用体系研究:CD显示pH6.0时WP与CN相互作用对WP-CN体系二级结构影响最为显着。pH7.0~pH6.0范围内WP-CN体系聚集程度较同等条件下单体WP/CN有所减弱,而pH5.0条件下情况则相反。0.00M~0.30M NaCl存在条件下,WP-CN体系的稳定性优于单体WP/CN。WP-胞外多糖(EPS)相互作用体系研究:pH7条件下EPS与WP之间呈现静电斥力,随EPS浓度(0.00%~0.10%)的增大,WP二级结构中β-折迭含量逐渐提高。pH6.0时WP与EPS之间开始呈现静电引力,而pH5.0时二者广泛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低NaCl离子强度(0.00M~0.15M)使WP与EPS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弱,而高NaCl离子强度(0.30M)则促使WP-EPS复合物的形成。WP-油酸体系研究:pH7.0条件下油酸促使WP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迭含量提高,油酸浓度的增大(0.0mM~1.0mM)对WP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叁级结构产生明显影响。pH5.0条件下情况与pH7.0类似,而pH6.0条件下二者作用力较弱。随NaCl离子强度的增大,油酸引起WP二级结构规则化转变的趋势减弱。0.15M NaCl时油酸促使WP分子展开,而O.OOM/0.30M NaCl时油酸引起WP聚集效应增强。(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6-01)

刘丽波,孙迪,李春,刘宁,刘景圣[10](2012)在《糖基化修饰牛乳清蛋白过敏原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除母乳外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来源。但是,部分婴儿对牛乳会产生过敏反应。通过美拉德反应对乳清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但已经成为食品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特征、致敏性、表位等进行阐述,详细地介绍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糖基化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糖基化法作为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的方法之一,能较好地保持其原有结构和功能特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13期)

牛乳清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肥胖是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减肥或预防肥胖已成为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减肥食品也成为科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研究以牛乳清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牛乳清蛋白肽,测定其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各因素对牛乳清蛋白肽活性的影响。同时,对牛乳清蛋白肽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小鼠试验对其减肥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使用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五种常见蛋白酶对浓缩牛乳清蛋白粉进行酶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牛乳清蛋白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是制备牛乳清蛋白肽的最佳蛋白酶。牛乳清蛋白浓度为60 mg/mL,加入750 U/g碱性蛋白酶,45℃酶解4 h时,所得酶解液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最高60.11±0.14%,多肽含量75.37 mg/mL,每毫克肽的胰脂肪酶抑制率0.78±0.01%,每毫克肽的α-淀粉酶抑制率0.27±0.01%。(2)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氧气、常见金属离子、胃肠道消化等因素对牛乳清蛋白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氧气对牛乳清蛋白肽的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影响不显着(p>0.05),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对多肽结构造成破坏,pH为7-8时适合牛乳清减肥肽的保存,Fe~(3+)可提高牛乳清肽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K~+则降低了牛乳清减肥肽对这两种酶的抑制率。当酶解液中Na~+质量分数为1.0%时,牛乳清蛋白肽对两种酶的抑制率最高。牛乳清蛋白肽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其对两种酶抑制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3)对牛乳清蛋白酶解物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大孔树脂试验结果表明,牛乳清蛋白肽中发挥减肥功能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多肽。在凝胶色谱试验收集的6个峰组分中,F_2组分的每毫克肽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以F_2组分为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试验,可收集3个色谱峰,其中组分F_(2-3)的每毫克肽胰脂肪酶抑制率高达3.87±0.58%,每毫克肽α-淀粉酶抑制率高达1.25±0.40%.(4)对牛乳清蛋白肽进行了体内功能评价。将49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高剂量减肥肽组、中剂量减肥肽组、低剂量减肥肽组和复合肥减肥肽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用基础饲料进行喂养、其余6组使用高脂饲料喂养,肥胖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灌胃对各组小鼠进行给药处理。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灌胃,低、中、高减肥肽组按剂量200 mg/kg、400 mg/kg、800 mg/kg用牛乳清蛋白肽进行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的按剂量60 mg/kg用奥利司他进行灌胃;复合减肥肽组按剂量400 mg/kg用牛乳清蛋白肽与其他食物组成的复合肽进行灌胃。4周后将小鼠处死,并对其减肥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可以有效增加小鼠进食量、促进小鼠体重增长,喂养4周后,高脂饲料组的小鼠体重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模型建造成功。灌胃结束后处死小鼠,从血清指标中可以看出,牛乳清蛋白肽可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甘油叁酯含量,且高剂量减肥肽组效果优于低剂量减肥肽组,牛乳清蛋白肽与阿拉伯糖、花青素、茶多酚等食物组成的复合减肥肽组减肥效果优于单一牛乳清蛋白肽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乳清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燕,伊洋,石径,王世杰,罗永康.低致敏牛乳清蛋白的酶法制备[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2].梁莎.牛乳清蛋白肽的制备及减肥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王喜波,张安琪,王玉莹,崔强,周国卫.巴氏杀菌和超巴氏杀菌对牛乳清蛋白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4].高叁思.酮病奶牛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差异表达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

[5].侯策.河流型水牛与荷斯坦奶牛乳清蛋白、脂肪球膜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D].广西大学.2018

[6].赵爱迪.微波加热对牛乳清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

[7].肖瀛,方雨婷,胡业芹,谢凡,周小理.微波加热对牛乳清蛋白氧化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4

[8].齐晓彦.酶水解降低牛乳清蛋白抗原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3

[9].李红.广西水牛乳清蛋白分离纯化及结构特性的多尺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3

[10].刘丽波,孙迪,李春,刘宁,刘景圣.糖基化修饰牛乳清蛋白过敏原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

标签:;  ;  ;  ;  

牛乳清蛋白论文-李燕,伊洋,石径,王世杰,罗永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