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组成论文-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

有机质组成论文-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质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宝石组,平湖组,始新统,西湖凹陷

有机质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1](2019)在《西湖凹陷南部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和花港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始新统的勘探潜力也日益受到重视。始新统烃源岩的特征分析是烃源岩潜力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碳同位素分析对烃源岩进行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除饱和烃碳同位素均值小于-28‰外;芳烃、非烃、沥青质碳同位素值均值均大于-28‰,且平湖组比宝石组碳同位素值增长3‰以上。始新统平湖组和宝石组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分皆存在δ~(13)C_(饱和烃)<δ~(13)C_(非烃)<δ~(13)C_(沥青质)<δ~(13)C_(芳烃)和δ~(13)C_(饱和烃)<δ~(13)C_(非烃)<δ~(13)C_(芳烃)<δ~(13)C_(沥青质)特征,呈现"逆转"现象。西湖凹陷南部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影响,存在海相陆相混源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郝蓉,徐召玉,沈祠福,伍玉鹏,宋艳暾[2](2019)在《消落带夏冬季土壤溶解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在环境地球化学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落带独特的"干湿交替"使土壤有不同的季节特征,但有关不同季节土壤DOM的性质、组成及来源差异还未见报道。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叁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消落带表层土壤DOM在不同季节的组成、结构,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消落带土壤DOM的组成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冬季土壤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浓度、土壤DOM的芳香性、缩合度、腐殖化程度、所含疏水性组分都高于夏季土壤,但参与光漂白的活性要低于夏季土壤。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源指数(BIX)表明该区土壤DOM的来源在不同季节都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且腐殖化程度和生物可利用性都不高,并未表现显着差异。该区土壤DOM存在两个主要的荧光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峰和类腐殖酸峰。研究提出消落带淹水期间产生的DOM对水环境有很大影响,以内源为主的库区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内源物质的管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消落带的水体修复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慧杰,徐豪东,王学良,曾晓玲,王琦[3](2019)在《不同生物质材料对蕉园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生物质材料对蕉园土壤有机质及组成的影响,以木炭、椰壳炭、椰糠炭和与椰糠炭等碳量的椰糠为材料,分别以质量分数为2%和4%的用量加入土壤中,于室内常温培养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不变。在第15、30、60、90、120和180 d采集土壤,分析不同生物质材料对土壤有机质、胡敏酸、富里酸和土壤胡敏酸/富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炭、椰壳炭、椰糠炭和椰糠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添加木炭、椰壳炭、椰糠炭和椰糠均能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添加椰壳炭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相对较小。椰糠的添加主要是同时增加了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碳含量,生物炭(木炭、椰壳炭和椰糠炭)的添加主要是影响了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的相互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志昌[4](2019)在《宁东煤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及定向转化反应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东煤田中低阶煤储量丰富,是宁夏煤化工产业理想的原料工业基地。了解宁东煤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和定向转化的机理对于实现宁东煤的高附加值利用,转化宁夏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为强劲的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取宁东煤田红柳矿(HL)、羊场湾矿(YCW)和梅花井矿(MHJ)煤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次以石油醚、二硫化碳(CS_2)、甲醇、丙酮、等体积的丙酮/CS_2混合溶剂对叁种煤样分别进行了分级萃取,得到各级萃取物和萃余煤。然后依次选用环己烷、苯和甲醇作为热溶溶剂,蒽作为活性氢受体,对叁种煤样的萃余煤分别进行了热溶解聚,得到各级热溶物及热溶残渣。最后,制备了磁性负载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并对热溶残渣进行催化加氢裂解。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叁种煤样的各级萃取物、热溶物和催化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分级萃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宁东煤中较易溶出的有机质分子。石油醚萃取物以烷基取代环己烷为主;CS_2萃取物以大分子芳烃及芳烃衍生物为主;甲醇萃取物中则主要为正构烷烃和烷基取代苯;丙酮萃取物中主要是以含氧有机物为主的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经前几级萃取后丙酮/CS_2萃取产物中可检测组分较少,且主要以大分子为主。甲醇对各煤样的萃取率最高,石油醚对各煤样的萃取率最低,说明萃取率不仅与煤样本身有关,而且与溶剂极性和溶解性有关。从产物组成上看,叁种煤样分级萃取物中可检测组分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其中环烷烃类,取代芳烃类和杂原子有机物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还检测到少量高附加值产物如角鲨烯、姥鲛烷和植烷等,对宁东煤的高效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叁种萃余煤的热溶物收率随着热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相比于环己烷和苯,甲醇对于煤结构中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溶出效果最好。300℃下热溶产物中芳烃类的含量较高,烯烃类含量最低。大部分芳烃是以甲基、乙基、异丙基和长链烷基等为取代基的取代芳烃,推测其主要游离于煤中的大分子网状结构中。还检测到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主要以烷基取代的苯酚为主。与分级萃取结果对比分析,热溶物中烷烃的含量较高,说明煤结构中烷烃类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特别是支链烷烃在煤复杂的结构网络中有较强的绕合作用,温和条件下萃取并不能将其大量溶出。制备的磁性负载型固定超强碱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分布较好的介孔结构和较强的碱性位点。相比分级萃取和变温热溶,煤样的热溶残渣经催化加氢反应后产物中可溶物的收率明显提高,表明固体超强碱能有效促进煤结构中有机质分子间共价键的断裂。催化裂解产物中的芳烃类、酚类和酮类含量较高,特别是酚类化合物,说明了固体超强碱催化剂能促进煤结构中连接苯氧基和大分子网络骨架结构的-C-O-键的断裂。(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雨阳,罗春岩,韦增辉,赵庆杰,吴蔚东[5](2019)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结合铜库容量大小及组成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机质组分结合铜库容量的大小与组成的调控能力,选择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热带次生林和橡胶林的土壤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其有机质含量低、中、高,分别记为SoilL、SoilM、SoilH,以SoilH的含碳量为标准,向SoilL和SoilM中加入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土壤分别记为SoilL+B和SoilM+B),并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铜模拟土壤不同铜污染水平。结果表明:SoilL+B和SoilM+B的有机质结合态铜饱和容量分别为8.70 mg·g-1和9.76 mg·g-1,分别为SoilL和SoilM的3.69倍和3.12倍;SoilL+B较SoilL的富啡酸结合态铜(FA-Cu)、胡敏酸结合态铜(HA-Cu)、球囊霉素结合态铜(GRSP-Cu)和颗粒有机碳结合态铜(POM-Cu)的饱和容量分别增加了1.71、2.83、2.75 mg·g-1和0.09 mg·g-1,而黑炭结合态铜(BC-Cu)的饱和容量降低了0.76 mg·g-1;SoilM+B较SoilM的FA-Cu、HA-Cu、GRSP-Cu和POM-Cu的饱和容量分别增加了1.66、3.75、2.68 mg·g-1和0.07 mg·g-1,但BC-Cu的饱和容量降低了2.14 mg·g-1;生物炭对SoilL和SoilM中5种有机组分结合态铜库贡献的大小顺序均为HA>GRSP> FA>POM>BC。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结合铜库和各有机组分铜库的容量,并提高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能力。(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何丁,王凯,庞宇,何晨,李朋辉[6](2019)在《叁峡水库调蓄对库首干支流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和分子组成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河流到边缘海可溶性有机物质(DOM)的运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大坝水库的建设扰乱了河流与边缘海之间有机物质的运输。叁峡水库(TGR)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水库,可作为评估大坝建设和水库调蓄如何影响内陆水体DOM循环的典型案例。我们利用稳定碳同位素、紫外吸收和叁维荧光光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潘高超,张文逸,金阳,李映雪,庞宇[7](2019)在《叁峡建坝后库首区干支流沉积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河流筑坝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着影响,河流库区有机质的来源、转化和沉积过程更显独特。本研究以叁峡库首区干流及邻近典型支流香溪河的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总碳(TC%)、总氮(TN%)、总有机碳(TOC%)、稳定碳同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庞佳丽,许燕红,何毓新,孙永革[8](2019)在《太湖藻华暴发过程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组成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活动和城市化导致的点源和面源污染,带来了严峻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碳循环模式产生了严重影响。藻华暴发过程中,浮游藻类迅速增殖,引入大量初级生产力,使水体中颗粒态有机质(POM)和溶解性有机质(DOM)从量到分子组成都发生剧烈改变,影响湖泊有机碳循环收支平衡和源-汇结构。溶解性有机质拥有复杂的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属性,是有机质转化、降解的重要"化学反应炉",从分子级别对其进行解析将有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索慧慧,林颖,赵苗苗,王坤,曲东[9](2019)在《生物炭对淹水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生物炭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采用向水稻土中添加生物炭的厌氧泥浆培养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后对不同培养阶段的厌氧泥浆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DOM组成、荧光光谱特性及土壤中Fe(III)还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增加水稻土中DOC含量及影响紫外光谱特征值(SUVA_(254)),引起DOM组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变化,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变化存在差异,酸性水稻土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水稻土中Fe(III)的还原效率在添加生物炭下得到促进,同时对土壤的初始pH也产生一定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添加生物炭可通过调节SUVA_(254)、DOM组成和体系pH,从而影响厌氧水稻土中的硝酸盐还原、铁还原及产甲烷过程。(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马书琴,鲁旭阳[10](2019)在《藏北高寒草地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但由于SOM形成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SOM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存在一定挑战性。本研究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y-GC/MS)的方法,从SOM化学组成的角度分析了其对藏北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种高寒草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含氮化合物是两种高寒草地SOM化学组成中重要成分,分别占总SOM的38.0%和52.5%;2)多糖类和萜烯类在两种高寒草地SOM中差异性达到显着水平(P <0.05);3)通过分析两种草地SOM化学组成与土壤CO_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多糖直接影响着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拟合方程为Y=86.76X+344.87(R~2=0.63, P<0.05),式中Y为CO_2累积排放量,X为多糖类的相对含量;4)SOM化学组成中多糖类、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烃物质与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之间显着相关(P <0.05)。综上可知,高寒草地SOM化学组成直接关系着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CO_2的排放过程,SOM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组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用于预测土壤CO_2的排放特征。(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有机质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在环境地球化学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落带独特的"干湿交替"使土壤有不同的季节特征,但有关不同季节土壤DOM的性质、组成及来源差异还未见报道。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叁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消落带表层土壤DOM在不同季节的组成、结构,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消落带土壤DOM的组成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冬季土壤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浓度、土壤DOM的芳香性、缩合度、腐殖化程度、所含疏水性组分都高于夏季土壤,但参与光漂白的活性要低于夏季土壤。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源指数(BIX)表明该区土壤DOM的来源在不同季节都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且腐殖化程度和生物可利用性都不高,并未表现显着差异。该区土壤DOM存在两个主要的荧光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峰和类腐殖酸峰。研究提出消落带淹水期间产生的DOM对水环境有很大影响,以内源为主的库区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内源物质的管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消落带的水体修复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质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西湖凹陷南部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非常规油气.2019

[2].郝蓉,徐召玉,沈祠福,伍玉鹏,宋艳暾.消落带夏冬季土壤溶解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郑慧杰,徐豪东,王学良,曾晓玲,王琦.不同生物质材料对蕉园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4].王志昌.宁东煤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及定向转化反应的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王雨阳,罗春岩,韦增辉,赵庆杰,吴蔚东.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结合铜库容量大小及组成的调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6].何丁,王凯,庞宇,何晨,李朋辉.叁峡水库调蓄对库首干支流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和分子组成的影响初探[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潘高超,张文逸,金阳,李映雪,庞宇.叁峡建坝后库首区干支流沉积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初探[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庞佳丽,许燕红,何毓新,孙永革.太湖藻华暴发过程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组成的变化特征[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索慧慧,林颖,赵苗苗,王坤,曲东.生物炭对淹水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10].马书琴,鲁旭阳.藏北高寒草地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标签:;  ;  ;  ;  

有机质组成论文-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