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花针茅论文-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

短花针茅论文-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花针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荒漠草原,建群种,放牧强度,分蘖

短花针茅论文文献综述

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1](2019)在《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和贮藏养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连续放牧14a的随机区组试验平台上,设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0(对照CK)、0.91羊单位/hm~2·半年(轻度放牧LG)、1.82羊单位/hm~2·半年(中度放牧MG)和2.71羊单位/hm~2·半年(重度放牧HG),研究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及根、茎基中贮藏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度放牧下短花针茅茎基粗蛋白质含量显着提高,分蘖数显着增多;分蘖数与茎基粗蛋白质含量之间极显着正相关(r~2=0.17,P<0.001);各处理下,短花针茅茎基贮藏养分含量均高于根系。短花针茅于茎基中贮藏较多粗蛋白质,促进分蘖,减少过度放牧伤害。(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雪峰,韩国栋[2](2019)在《根分泌物2,4-二叔丁基苯酚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系分泌物对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改善根际微环境以及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互关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内蒙古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根分泌物中酚酸类组分2, 4-二叔丁基苯酚(2, 4-BDP)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设置4组不同质量浓度处理研究2, 4-BDP对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即CK(0mL·g~(-1))、LG(2.5mL·g~(-1))、MG(7.5mL·g~(-1))和HG(12.5mL·g~(-1)),并于25℃下培养3周后,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16SrDNA的V3-V4区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中优势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丰度随2, 4-BDP浓度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各处理中其丰度表现为CK (45.93%)>LG (32.06%)>MG (13.62%)>HG (4.4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随2, 4-BDP浓度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其中,放线菌门的丰度表现为CK (3.14%)<LG (5.67%)<MG (26.26%)<HG(40.11%),厚壁菌门的丰度表现为CK (1.66%)<LG (1.85%)<MG (15.48%)<HG (28.10%);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各处理中其丰度表现为MG (32.87%)>LG (30.73%)>CK (19.97%)>HG (18.05%)。当2, 4-BDP浓度为2.5mL·g~(-1)时,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着变化,优势细菌属Gp4、Gp6、Gp25、Gp7的丰度显着降低,而Pseudomonas、Rhizobium、Sphingomonas和Bacillus等根系促生菌的丰度显着增加,有助于改善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当2,4-BDP质量浓度达7.5mL·g~(-1)和12.5mL·g~(-1)时,就会对部分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显着降低,不利于土壤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于瑞鑫,王磊,杨新国,田娜,王兴[3](2019)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斑块优势种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斑块中优势种的生活史策略及对养分限制的响应,以及优势种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随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为植物种群演替及变化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3类典型斑块:斑块A(短花针茅)、斑块B(短花针茅+草木樨状黄耆)、斑块C(猪毛蒿+苦豆子+老瓜头),测定优势种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C∶N, C∶P, N∶P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不同斑块C,N,P化学计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各斑块优势种的C, N, P及其计量比特征在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各指标季节间的变化特征在不同斑块之间也存在差异;植物C含量在不同优势种和不同斑块间的差异均不显着;短花针茅N含量显着小于其他优势种,导致斑块A的N含量总体显着小于另外两个斑块;植物P含量在斑块A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为增长的趋势,而在斑块C中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过程;斑块A植物的C∶N值无显着的季节变化,C∶P和N∶P值在春季显着高于夏秋季;斑块B和斑块C不同优势种的C∶N, C∶P和N∶P值均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但随季节变化过程不同,斑块B除C∶N值外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斑块C各比值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结论] 3种斑块C,N,P含量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斑块A表现为防御性策略,斑块B表现为竞争性策略,而斑块C表现为竞争性和防御性策略共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峰,陈大岭,赵萌莉,郑佳华,杨阳[4](2019)在《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种群密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物种短花针茅为对象,分析了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块样地短花针茅种群小尺度空间分布异质性.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分别为重度放牧(27.81株·m~(-2))>中度放牧(22.17株·m~(-2))>对照(11.31株·m~(-2))>轻度放牧(10.76株·m~(-2)),中度与重度放牧显着增加了短花针茅种群密度;通过半方差函数进行模型拟合,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及重度放牧样地短花针茅种群分布分别符合指数模型、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通过对短花针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各样地结构比分别为对照(99.7%)>重度放牧(94.7%)>轻度放牧(92.7%)>中度放牧(87.9%),表明4块草地空间自相关性程度均较高,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中度放牧草地短花针茅种群结构比最小,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分形维数分析,4块草地空间结构良好,空间分布简单,并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空间分布更简单且均质化;结合2D及3D图看,轻度放牧及重度放牧均造成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从梯度分布变成斑块分布,并使空间异质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曲艳,李青丰,段茹晖,樊如月,刘重阳[5](2019)在《放牧方式对暖温型草原区短花针茅群落特征及α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暖温性草原区植物群落特征和草地生产力对不同放牧模式的响应,探讨草地生产力和多样性指数的关系,选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暖温性草原区短花针茅群落作为样地,采用划区轮牧、自由放牧Ⅰ(载畜率3.48只羊/hm~2)、自由放牧Ⅱ(载畜率4.00只羊/hm~2)和围栏禁牧4种放牧方式,2017年连续6个月进行草地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群落特征及α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围栏禁牧表现最好;划区轮牧的草地群落特征及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放牧方式;8月围栏禁牧下的草地生产力虽高于其他放牧方式,但10月份4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生产力差异较8月份小。综上,和林格尔县暖温型草地可以支持放牧行为,划区轮牧可保证草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丽欣,杨阳,张峰,乔荠瑢,赵萌莉[6](2019)在《短花针茅种群功能性状对载畜率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种群的表型功能性状(株高、单株重、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元素类功能性状(叶片N含量、叶片C含量、叶片C/N)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短花针茅种群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短花针茅种群表型功能性状指标逐渐降低,重度放牧显着低于对照(P<0.05);载畜率对短花针茅种群叶片C、N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中度放牧区C/N显着低于轻度放牧(P<0.05);可塑性指数PI值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变大;叶面积是短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最显着的指示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爱民,韩国栋,康静,闫宝龙,赵坤[7](2019)在《长期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对长期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9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物种组成、植物高度、盖度和密度进行观测,并对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5次观测对照区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着大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所有处理均是7月和8月的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高,6月和9月观测值较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差异由大到小排序为:重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轻度放牧区>对照样地;月份和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放牧处理对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效应大于月份。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6月和9月表现最为明显,且会威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宋晓辉,王悦骅,王占文,闫宝龙,韩国栋[8](2019)在《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和枯落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植物量和枯落物量的影响,本试验于2018年5月至9月采用目测法估测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和枯落物盖度,用烘干法测定地上植物量和枯落物量。结果表明:在不放牧情况下,群落地上植物量和枯落物量都显着高于中度、重度放牧(P<0.05);枯落物盖度在生长季中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7月份显着低于5、9月(P<0.05),而群落盖度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8月份显着高于其他月份(P<0.05)。(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2期)

张军[9](2019)在《放牧和水热条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是欧亚大陆半干旱草原的重要组成类型,是草原和荒漠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对环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的极为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放牧是该类草原主要的草地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放牧利用与水热条件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草原植物对放牧利用与水热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与自我调控机理,对保护荒漠草原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试验样地,通过对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气象因子的长期监测,探讨在禁牧与重牧处理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之间、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的状态格局与转移过程,进而揭示放牧利用与水热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与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5年的长期放牧试验数据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水热条件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和累加效应。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降水的时滞累加响应有所差别。重度放牧减弱产草高峰期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对水热耦合的响应程度,但对产草高峰期地上现存量关于生长季降水的时滞累加(时滞期为1个月,累加期为2个月)响应影响很小。2.重度放牧不改变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水热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不论在禁牧区还是重牧区,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均与累积降水量正相关、与累积温度负相关;物种丰富度与累积降水和温度均呈现正相关。然而,重度放牧减弱累积降水对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影响的边际效应。3.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受放牧利用和降水年份类型的影响。不论在禁牧区还是重牧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在湿润年都显着大于干旱年。不论降水年份类型如何,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在禁牧区都显着大于重牧区。然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属性却不受放牧和降水年份类型的影响,两两之间始终保持线性正相关关系。4.放牧差异化地影响水热条件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方差解释比例。不论在禁牧区还是重牧区,水分条件对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的影响始终大于温度条件。但重度放牧显着减小水热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方差解释比例,而且在禁牧区水分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大于温度条件,在重牧区温度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大于水分条件。5.重度放牧和降水年份类型对植物功能群的年际间状态格局与转移过程产生显着影响。一方面,长期连续重度放牧不影响C3植物和优势种植物的地上现存量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减小木本植物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由湿润年变为正常年或干旱年时,重度放牧促进C4植物向C3植物转移、非优势种植物向优势种植物转移、非禾本植物向禾本植物转移;然而,在干旱年或正常年变为湿润年时,重度放牧促进C3植物向C4植物转移、优势种植物向非优势种植物转移、禾本科植物向非禾本科植物转移。此外,不论降水年份类型如何,长期重度放牧的累积效应表现出对木本植物向草本植物转移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水分因子是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主要控制因子,长期重度放牧表现出对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其与水热条件之间关系的影响较小,但对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的状态格局与转移过程的影响显着。植物功能群状态格局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因此,研究放牧利用和水热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菊红[10](2019)在《放牧与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是内蒙古重要的天然草地,对维持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过度放牧与干旱胁迫致使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下降,草地发生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本文通过植物群落组织力、种间关系的研究,阐明了放牧与降水对植物种群生态位与组织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地上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阐明了放牧与降水对生产力稳定性、植物多样性及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的影响;通过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的研究,阐明了放牧与降水对稳定性指数及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影响。研究目的是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植物群落稳定性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多样性保护与稳定性维持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降水对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组织力、各功能群组织力、群落组织力均无显着影响,与放牧也无显着的交互作用,而放牧对各尺度下的组织力影响剧烈。放牧时,植物群落组织力下降至无放牧区的69%,多数物种的组织力等级下降,优势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组织力上升或保持不变,在植物群落中的最优地位未发生改变,非优势物种木地肤、细叶韭、狭叶锦鸡儿组织力显着下降。多年生禾草组织力显着增加,物种最丰富的多年生杂类草组织力显着下降。表明放牧使植物群落组织结构变差,转变为少数植物占绝对优势的简单结构群落。2.无放牧区主要物种总体呈不显着的负联结性,负联结种对占57.1%,而放牧区呈显着的正联结性,正联结种对占85.7%,表明放牧使植物群落物种间的关系由竞争为主转变为共存为主。放牧区种对间的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系数(O/)、Dice系数(DI)均下降,表明放牧使主要物种间的关系更加松散,植物种群生态位发生分化。Lotka-Volterra模型的构建与模拟可以清晰的展现种对间关系变化的动态过程,放牧改变了优势种对间作用的动态过程,长期进行当前强度的放牧并不会造成优势物种的消失。年降水量变化时,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在丰水年呈显着正联结、平水年呈不显着正联结、欠水年呈不显着负联结,表明年降水量的下降致使种对间的关系由共存为主转变为竞争为主。3.放牧与降水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呈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无放牧区>放牧区,放牧使平水年与欠水年差异显着,加剧了干旱对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在功能群尺度,放牧与降水对多年生禾草,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多年生禾草地上生物量在丰水年表现为放牧区>无放牧区,其他降水年型均表现为放牧区<无放牧区,其他功能群也均表现为放牧区<无放牧区,放牧使多年生禾草,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物量下降趋势更加显着。4.放牧与降水对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对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无显着的交互作用,各指数一致呈现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无放牧区>放牧区的特征。多年生禾草的成员多样性随降水减少而降低,但放牧对其无显着影响;降水对灌木、半灌木成员多样性无显着影响,但放牧使其显着下降;降水减少使多年生杂类草的成员多样性显着下降,放牧降低了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却提高了其优势度指数。无论是否放牧,无论何种降水年型,多样性-生物量均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5.放牧与降水对群落的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无显着的交互作用,在单因素方面,降水对二者无显着影响,放牧使二者显着下降。无论是否放牧,无论何种降水年型,物种异步性-时间稳定性、丰富度-时间稳定性、丰富度-物种异步性均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功能群的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方面,放牧与降水仅对灌木、半灌木有显着的交互作用,放牧使多年生禾草与多年生杂类草的时间稳定性增加,使灌木、半灌木与一、二年生植物的时间稳定性下降,显着降低了除多年生禾草外其他功能群的物种异步性。降水仅显着影响灌木、半灌木的时间稳定性,不影响其他功能群的时间稳定性,对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异步性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短花针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改善根际微环境以及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互关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内蒙古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根分泌物中酚酸类组分2, 4-二叔丁基苯酚(2, 4-BDP)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设置4组不同质量浓度处理研究2, 4-BDP对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即CK(0mL·g~(-1))、LG(2.5mL·g~(-1))、MG(7.5mL·g~(-1))和HG(12.5mL·g~(-1)),并于25℃下培养3周后,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16SrDNA的V3-V4区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中优势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丰度随2, 4-BDP浓度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各处理中其丰度表现为CK (45.93%)>LG (32.06%)>MG (13.62%)>HG (4.4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随2, 4-BDP浓度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其中,放线菌门的丰度表现为CK (3.14%)<LG (5.67%)<MG (26.26%)<HG(40.11%),厚壁菌门的丰度表现为CK (1.66%)<LG (1.85%)<MG (15.48%)<HG (28.10%);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各处理中其丰度表现为MG (32.87%)>LG (30.73%)>CK (19.97%)>HG (18.05%)。当2, 4-BDP浓度为2.5mL·g~(-1)时,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着变化,优势细菌属Gp4、Gp6、Gp25、Gp7的丰度显着降低,而Pseudomonas、Rhizobium、Sphingomonas和Bacillus等根系促生菌的丰度显着增加,有助于改善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当2,4-BDP质量浓度达7.5mL·g~(-1)和12.5mL·g~(-1)时,就会对部分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显着降低,不利于土壤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花针茅论文参考文献

[1].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和贮藏养分的变化[J].中国草地学报.2019

[2].高雪峰,韩国栋.根分泌物2,4-二叔丁基苯酚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于瑞鑫,王磊,杨新国,田娜,王兴.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斑块优势种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9

[4].张峰,陈大岭,赵萌莉,郑佳华,杨阳.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5].曲艳,李青丰,段茹晖,樊如月,刘重阳.放牧方式对暖温型草原区短花针茅群落特征及α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6].贾丽欣,杨阳,张峰,乔荠瑢,赵萌莉.短花针茅种群功能性状对载畜率的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19

[7].朱爱民,韩国栋,康静,闫宝龙,赵坤.长期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J].草地学报.2019

[8].宋晓辉,王悦骅,王占文,闫宝龙,韩国栋.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和枯落物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业.2019

[9].张军.放牧和水热条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0].刘菊红.放牧与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标签:;  ;  ;  ;  

短花针茅论文-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