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文肇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51100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他汀类药物对于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尤其是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查以及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干预前后他汀类药物对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的影响。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心血管病的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原因和机制不是十分明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发现,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性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中的一种病变,而且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形式,能从另一角度判断出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情况。肥胖人群、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人群、高血压人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等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人群的比例持续增加,引起了医务相关人群的密切关注,一级预防措施的采取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一级预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主要目的是为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而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早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他汀类预防效果显著,能使冠心病患病风险下降25%~40%,心血管发生率下降31%,并且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0%,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意义重大。用他汀类药物预防高危人群的冠心病是在对患者密进行血脂测量的前提下实施的。当高危人出现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时,为了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调控至100mg/dl以下时,应及时给予他汀类药物。当高危人群出现混合型高脂血症,他汀类药物也可作为主要药物,为了进一步进行强化调脂治疗,需要联合贝特类药物进行。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高危人群患者总180例,作为目标人群,而且所有病例均采用国际诊断金标准进行审核,明确诊断,并且采用排除标准进行排除。最后统计结果为: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区间是39~80岁。
1.2方法
本研究以冠心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包括吸烟人群、血脂异常人群、高血压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等,选取200名高危人群来做研究。将人群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预防,在一段时间内服用他汀类药物,定时定量,本次研究以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代表来进行试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来进行预防,可以采取调节饮食、戒烟酒、接受其他种类的药物来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对冠心病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比如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判断是否得冠心病,以及得冠心病的可能性,通过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对判断阿托伐他汀药物对于预防冠心病的疗效和作用。
2.结果
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降低,而且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冠心病的患病率,同时可以延缓斑块的进展,稳定斑块的状态以及抗炎等多重作用。所有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无论疾病的状况如何,他汀类药物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干预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干预组明显好于对照组,随访时对照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高于干预组。由此可以说明,他汀类药物一方面有增强冠心病治疗效果作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由此可知,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而且能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3.讨论
3.1他汀类药物介绍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多的好处,一方面从药物角度来说,他汀类药物不易发生不良反应,而且疗效确切,另一方面从对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来说,他汀类药物疗效好,安全性好,而且对于人体具有全面的保护作用,所以他汀类药物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并且也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其中他汀类的多器官保护作用是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比较普遍应用的重要原因。而且在预防冠心病方面,尽早用药对于降低血脂的效果越明显。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而且未患心肌梗死,在基线血胆固醇不出现增高的情况下降血压,使用他汀类药物,平均干预年,与安慰剂相对比,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表明,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如果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比较,可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1]。
3.2他汀类药物的其他功能
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在临床中,他汀类药物能够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逆转或消退,不仅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状况,而且对于正常人也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除了调脂作用之外,他汀类还具有一些潜在的效应,比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抗血栓、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重作用[2]。这些潜在的作用多数是通过临床试验获得的,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3评价标准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方面,通常情况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价药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且以此作为评鉴的金标准[3]。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可以观察到动脉血管腔的局部狭窄,而且通常会低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总负荷,这是因为它所设的参照的正常血管部分常常已有明显病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近几年,临床上采用超声技术,来全面评价冠状动脉血管内血管壁的斑块总负荷,准确性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对有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吸烟、等危险人群,可以采取一级预防措施
进行早期干预,在冠心病基本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治疗,同时也应该加强控制吸烟等手段以实现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全面预防控制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慧芸,王烨,姜盈缨,金丽茵,刁洁华,徐世荣,宋道平.脂蛋白(a)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06:666-671.
[2]岳乐.他汀降胆固醇预防冠心病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