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意象论论文-龚戈烨

格式塔意象论论文-龚戈烨

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式塔意象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汉对比,中国古典诗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意象

格式塔意象论论文文献综述

龚戈烨[1](2018)在《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俄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俄汉对比研究多集中在字词、成语、国情文化等方面,涉及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俄汉研究并不多见。以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俄译为例,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俄译的翻译技巧,着重分析译者对意象的正确理解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性,旨在为俄汉翻译深入挖掘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俄汉对比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苏冲[2](2018)在《格式塔意象传译的认知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指表意之象,即“在感觉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形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夏之放2000:126)。意象的传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及认知翻译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意象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根据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意象不仅是主体基于身体体验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概括,还融入了其主观感受、情感、审美旨趣等,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性的格式塔质,是一种心理完型。这种心理完型即是“格式塔意象”。因此,意象的传译过程本质上是译者对原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和格式塔意象在目标文本中的重构。作为认知翻译的重要研究内容,格式塔意象的传译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翻译认知对等、认知模式与语篇翻译、译者对文本的交互主观性、认知翻译美学和认知语境与翻译表达等方面,但对译者在格式塔意象传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认知翻译策略的关注较少,且未能建立一个系统的主-客体关联模型,即未能实现译者主体的心理现实与文本客体语言实现的统一。有鉴于此,本研究拟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尤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许渊冲所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探讨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建构及认知翻译策略问题。具体关注以下问题:(1)在格式塔传译中,译者如何识解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2)在格式塔传译中,译者如何根据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构建?(3)从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到目标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构建,译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认知翻译策略,其理据性是什么?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格式塔意象传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对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进行识解,然后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构建。识解格式塔意象遵循了“涉身体验→认知识解→语言表征概念化”这一过程:译者对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首先基于其自身的审美体验;其次译者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五项知觉组织原则对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进行识别,即封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再次译者从勾勒、详细程度、突显、视角和隐喻这五个维度对识别出的格式塔意象进行识解。最后译者采用多种认知手段和方式,对格式塔意象在源文本中词汇、句子和语篇叁个语言层面上的表征进行概念化。第二,基于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译者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重构。译者从韵律格式塔、句式格式塔和情景格式塔叁方面入手,尽力实现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在目标文本中的有效传译。目标文本中构建的格式塔意象与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或完全对应,或包含对应,或交叉对应,或完全不对应。第一种情况是理想类型,其余叁种情况为非理想类型。第叁,译者在目标文本中构建格式塔意象时主要采取五种认知翻译策略:基于格式塔补偿的意蕴补缀策略、基于格式塔重组的移象解意策略、基于格式塔更新的整体内化策略、基于格式塔置换的变通创相策略以及基于格式塔归化的移位化境策略。其中,意蕴补缀策略的认知理据是置换原文格式塔意象的等效原型范畴,移象解意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内化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诗性文化认知模型,整体内化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再现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语篇交互性,变通创新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填充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语义默认值空位,移位化境策略的认知理据是继承原文格式塔意象的复合场景模式。不同译文的对比研究表明,上述五种认知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通过对格式塔意象传译的研究,揭示了译者在格式塔意象传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并总结了五种认知翻译策略,为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9-26)

苏冲,文旭[3](2018)在《格式塔意象的传译:认知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认知学科的重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为认知翻译学的多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概念模式和理论框架,具有方法论意义。但基于这两门学科为研究范式的格式塔意象传译策略研究尚存在系统理论缺乏、方法论研究不足、研究对象过于笼统的问题。本文将格式塔心理学中格式塔意象投射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身体体验和能动认知中,分析译者对格式塔意象表征的认知语篇识解,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译者如何在译文中传译原文格式塔意象以及对其进行解构、重构和建构的认知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8年04期)

阳莹[4](2018)在《从格式塔意象理论视角看侦探小说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侦探小说以其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以及恐怖悬疑的氛围环境,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侦探小说的翻译研究既是翻译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措施。对翻译方法的探索研究将会促进侦探小说翻译的发展。格式塔理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学者姜秋霞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重大成果,其中包括格式塔意象理论。侦探小说本身具有故事整体性、情节连贯性等特征。格式塔意象理论的应用能够促使其翻译较好地保留原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语言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格式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概念及其发展,以此为理论框架展开叙述。与此同时,还介绍了格式塔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现状。然后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代表作《无人生还》为分析材料,本文认为格式塔意象的再造需要在审美层面和语言层面同时进行。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侦探小说的经典元素作为审美意象,然后详细分析了如何在翻译中重构审美意象。而在语言层面上,本文应用了格式塔四原则来分析祁阿红的翻译。本文发现格式塔四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就近性原则、闭合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对格式塔意象的再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翻译方法来将格式塔原则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结合大量的译例分析,本文分析了在格式塔原则指导下翻译方法所产生的翻译效果。如此,译文能够在格式塔原则指导下实现语言上的自然连贯。而目标读者也能够在语言结构基础上想象出格式塔意象。最终,译者可以将格式塔意象完整地再现给目标读者。(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徐佳燕,王淑琼[5](2018)在《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应用于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的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对译文进行分析,探究译者的心理实现与文字实现,指出译者主体作用。格式塔意象再造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拓宽了送别诗意象的研究领域,提高了送别诗意象英译的整体水平,译者可运用此理论进行古诗翻译研究。本文以期引起学者对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的关注,并希望对后来的送别诗意象英译研究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1期)

宋姣阳[6](2017)在《《我们仨》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应用格式塔意象再造还原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获奖,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热潮正在兴起。然而,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翻译研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诸多文学翻译理论诞生,但是,依旧有许多主要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大致归为以下几类:注重个人语言项目而忽视部分的整体性;注重文本的静态分析而忽视心理过程中的动态活动;注重心理活动中的认识方式而忽视审美活动。以上问题,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经验基础,均视翻译过程为翻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作者为姜秋霞。本书提出文学翻译过程中“格式塔意象”,有别于以往翻译理论。它强调文学翻译过程中原文艺术形象的整体性及其再现,从而实现译文的审美体验。基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本研究以翻译《我们仨》为实践案例探索文学作品翻译过程,再现原文整体的审美要素。本研究首先对翻译实践报告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功能作了描述。其次,研究详细展示了翻译过程,从对话,动作和环境叁方面给出了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质量控制的译后反馈。作者不采用字对字、句对句翻译,而是注重建立原文整体意象,用译入语再现此意象从而达到译文的连贯和和谐。作者力求实现归化翻译,使译入语读者阅读译文时产生同样的审美体验。通过研究发现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指导译者重建译文格式塔意象才能实现语言信息和艺术要素的整体转换。希望本研究在实际上和理论上都起到作用。实际上,结果显示文学翻译质量的提高通过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而实现。理论上,希望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文学翻译开辟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7-06-01)

李翠芳[7](2017)在《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下《红楼梦》叁个英译中林黛玉诗歌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黛玉的诗歌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红楼梦》有叁个完整的英译本,其中两个完整版本—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的译本,在学术界很受欢迎,而神父邦索尔译的第一个但未发表的全译本受到的关注较少。基于叁个译本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探讨了林黛玉的诗歌意象。玛丽·斯内尔-霍恩强调使用格式塔的整体原则来深入研究文学翻译。本文与她的深刻见解产生了共鸣,试图从姜秋霞提出的格式塔意象视角出发,探讨了林黛玉诗歌翻译中格式塔意象再造。文中使用定性、定量和比较方法,从各种各样的诗歌意象中,选择了抽象意象,数字意象和名字意象,并且探讨了叁种意象的心理和语言层面上的再现。关于抽象意象和数字意象的翻译策略,本文发现:相比其他的策略如意译、省略、替换,叁个译者更多地使用了直译;邦索尔几乎都采用直译;相比霍克斯,杨宪益更多地采纳了直译。至于名字意象的翻译策略,可以看出邦索尔都采用音译,而杨和霍克斯都使用两种方法—音译和语义翻译。接着本文对语言层面,审美水平,部分和整体叁个层面的和谐做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关于语言层面的和谐,相比邦索尔,霍克斯和杨宪益更能再现原诗的音律从而实现语言和谐;至于审美水平,相比霍克斯和邦索尔,杨宪益更能再现审美和谐,保持完整的格式塔特质并使目标语读者体验到原诗呈现的审美享受;关于部分和整体的和谐,叁个译本都尽力再现格式塔整体意象,实现各部分恰当地融入整体,而不是语言成分简单地对应。每个译本都有优点和缺点.就想象机能和适应机能而言,与杨宪益和邦索尔相比,霍克斯擅长释放想象力来填补差距以及改变现有的模式使其一致和谐地融入原文。该研究可能为诗歌翻译者再现审美效应提供了借鉴,这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诗歌翻译研究—从格式塔再造视角来评估其他的诗歌翻译。(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24)

何霞[8](2017)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春江花月夜》英译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享有“孤篇盖全唐”之美誉的初唐长篇诗歌《春江花月夜》出自“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之手。它将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与游子思归的离愁别绪及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慨完美结合,而本论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来分析此诗的叁个英译本。该理论是由姜秋霞博士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中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有:格式塔意义下的意象具有特殊的格式塔质;美学角度下,涉及语言转换和审美意义的文学翻译应注重译文中的格式塔质的再现和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实现;文学翻译模式可分为两步:理解原文且实现格式塔意象的心理转换;将心中的格式塔意象付诸于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在将格式塔意象再造与意境再现在中国古典长篇诗歌中分析比较之后可见:二者的结合印证了将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运用在长篇诗歌中的可行性。借助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和数据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从语义、句法和篇章叁个层面具体对比了叁个英译本再造格式塔意象的过程,继而得出结论:成功英译长篇诗歌的关键在于实现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造;格式塔意象层面上的整体性再造有利于成功塑造长篇诗歌的译文;原作与译本之间达到的和谐状态是译者要再现的审美效果和遵循的审美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0)

张旭阳[9](2017)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词因其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丰富的想象性以及独特的音乐性,而备受高中语文教材编选者的青睐,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古诗词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以思想主旨、意境意象或语言修辞的鉴赏与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讲授法、鉴赏法与朗诵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审美过程较多关注审美理解环节而不够完整,难以达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境界的提升、审美体验的获得、审美情趣的养成所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审美过程强调完形性、整体性,经历了审美的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两个过程,具体呈现为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环节,审美过程较为完整从而弥补了这一不足。本论文首先对当前高中古诗词主流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将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引入古诗词教学,并寻找其突破口,从而系统地提出应用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格式塔意象再造的教学模式。其次,以传统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意象分析为参照,比较格式塔理论下的古诗词格式塔意象的建构;从格式塔意象再造与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主、客体方面来探寻二者之契合,从而建立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期待,确保格式塔意象理论引入古诗词教学的合理性。再次,依据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基本方法与审美过程中的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和审美理解阶段,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心理实现过程出发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心理实现;依据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语言实现过程,完成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过程的审美创造环节。最后,结合具体文本和教学案例,寻找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应用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依据,并将其教学效果与当前古诗词主流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评价,分析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应用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期刊2017-05-01)

王敏芙,章洁[10](2016)在《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下对爱丽丝·门罗小说“Night”的译文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丝·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我国掀起了一场"门罗热",但是很快便热度散去,被大众遗忘。门罗现象并非个例,对我国开展外国小说译介工作有指导意义。译文质量是影响诺奖作品传播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亲爱的生活》在翻译上颇受网友诟病,本研究从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出发,比较其中一篇短篇小说"Night"的大陆和台湾译文,从而对译者的翻译策略提出一点建议。(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6年03期)

格式塔意象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象指表意之象,即“在感觉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形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夏之放2000:126)。意象的传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及认知翻译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意象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根据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意象不仅是主体基于身体体验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概括,还融入了其主观感受、情感、审美旨趣等,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性的格式塔质,是一种心理完型。这种心理完型即是“格式塔意象”。因此,意象的传译过程本质上是译者对原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和格式塔意象在目标文本中的重构。作为认知翻译的重要研究内容,格式塔意象的传译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翻译认知对等、认知模式与语篇翻译、译者对文本的交互主观性、认知翻译美学和认知语境与翻译表达等方面,但对译者在格式塔意象传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认知翻译策略的关注较少,且未能建立一个系统的主-客体关联模型,即未能实现译者主体的心理现实与文本客体语言实现的统一。有鉴于此,本研究拟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尤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许渊冲所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探讨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建构及认知翻译策略问题。具体关注以下问题:(1)在格式塔传译中,译者如何识解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2)在格式塔传译中,译者如何根据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构建?(3)从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到目标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构建,译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认知翻译策略,其理据性是什么?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格式塔意象传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对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进行识解,然后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构建。识解格式塔意象遵循了“涉身体验→认知识解→语言表征概念化”这一过程:译者对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首先基于其自身的审美体验;其次译者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五项知觉组织原则对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进行识别,即封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再次译者从勾勒、详细程度、突显、视角和隐喻这五个维度对识别出的格式塔意象进行识解。最后译者采用多种认知手段和方式,对格式塔意象在源文本中词汇、句子和语篇叁个语言层面上的表征进行概念化。第二,基于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译者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重构。译者从韵律格式塔、句式格式塔和情景格式塔叁方面入手,尽力实现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在目标文本中的有效传译。目标文本中构建的格式塔意象与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或完全对应,或包含对应,或交叉对应,或完全不对应。第一种情况是理想类型,其余叁种情况为非理想类型。第叁,译者在目标文本中构建格式塔意象时主要采取五种认知翻译策略:基于格式塔补偿的意蕴补缀策略、基于格式塔重组的移象解意策略、基于格式塔更新的整体内化策略、基于格式塔置换的变通创相策略以及基于格式塔归化的移位化境策略。其中,意蕴补缀策略的认知理据是置换原文格式塔意象的等效原型范畴,移象解意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内化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诗性文化认知模型,整体内化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再现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语篇交互性,变通创新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填充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语义默认值空位,移位化境策略的认知理据是继承原文格式塔意象的复合场景模式。不同译文的对比研究表明,上述五种认知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通过对格式塔意象传译的研究,揭示了译者在格式塔意象传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并总结了五种认知翻译策略,为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式塔意象论论文参考文献

[1].龚戈烨.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俄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2].苏冲.格式塔意象传译的认知翻译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苏冲,文旭.格式塔意象的传译:认知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2018

[4].阳莹.从格式塔意象理论视角看侦探小说翻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5].徐佳燕,王淑琼.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6].宋姣阳.《我们仨》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应用格式塔意象再造还原人物形象[D].鲁东大学.2017

[7].李翠芳.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下《红楼梦》叁个英译中林黛玉诗歌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8].何霞.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春江花月夜》英译本比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9].张旭阳.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10].王敏芙,章洁.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下对爱丽丝·门罗小说“Night”的译文比较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

标签:;  ;  ;  ;  

格式塔意象论论文-龚戈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