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毒热论文-肖景东,周学文

中医毒热论文-肖景东,周学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毒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溃疡,毒热,病因,文献研究

中医毒热论文文献综述

肖景东,周学文[1](2013)在《胃溃疡“毒热”病因中医证治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胃溃疡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原因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周学文教授通过对胃溃疡病因病机的长期研究,总结出胃溃疡的"毒热"病因理论,认为"毒热"病因是中医胃溃疡形成的主要病因。周学文教授"以痈论治"胃溃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通过古医籍中相关文献,探寻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3年S1期)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2](2011)在《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杆菌的分级量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分析集(FA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2.7%(64/150),总有效率为94.0%(141/150);对照组分别为6.7%(10/150),87.3%(13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根除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显着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3](2010)在《活动性胃溃疡及胆汁反流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的影响,以证实"毒热"为其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病因要素。[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合并胆汁反流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10 g,每日2次;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2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胆汁反流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2组胆汁反流的分级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减轻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显着改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实"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的内毒病因要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王树鹏,傅海燕,周学文[4](2010)在《中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毒热”病因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历代文献,论述了"毒"指病因的含义,包括"毒"是剧烈的外在致病因素,也是邪气蕴蓄不解而产生的内在致病因素。"毒热"病因缘于邪气蕴结,成毒化热,或热甚为毒,或直接感受"毒热"之气。论述了"毒热"所致疾病及其症状。同时调查了历代有关胃癌前状态疾病活动期出现的主要证候的文献,只在胃脘痈文献中发现一处"毒热"病因,在其他病症中未见。周学文教授针对胃癌前状态疾病活动期的病因特点符合"毒热"的病因学特征,创立了中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毒热"病因学说。(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王敏[5](2009)在《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利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仓库,为中医"毒热"理论研究提供支持予以探讨.文章从研究背景、数据预处理、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仓库实现等几个角度设计并实现了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王敏,吕立,李喜旺[6](2009)在《中医“毒热”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中医"毒热"理论研究的需求出发,分析得出"中医毒热"数据挖掘系统的挖掘目标;然后根据挖掘目标,提出了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利用java技术实现系统,并对系统实现的关键之处予以阐述和总结了本系统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12期)

王敏[7](2009)在《中医“毒热”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荟萃几千年来众多中医学者的辛勤与智慧,积累了大量的中医文献资料和数据。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中医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持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为中医“毒热”理论研究提供支持予以探讨。本文从课题研究背景、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联机分析处理、关联规则和原型系统实现等几个角度讨论中医“毒热”数据分析系统。在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部分,介绍了数据预处理基本技术,分析了中医“毒热”数据的特点,给出了中医“毒热”术语的规范化和编码处理方法;举例说明了数据采集中的最关键工作——数据标引。在联机分析处理部分,介绍了数据仓库模型设计和OLAP定义、数据组织、操作等理论基础;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分割出了病因主题、病状主题、病机主题和治法主题,并且给出了各个主题的多维模型设计结果。在关联规则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关联规则基本概念和基本算法,在对同类算法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位图矩阵和Apriori性质的二维关联规则改进算法。在原型系统实现部分,从软件开发技术角度,给出了中医“毒热”数据分析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并对关键技术予以详细描述。实践证明,本文设计的中医“毒热”数据分析原型系统是可行的,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09-02-26)

宋广磊[8](2008)在《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如何充分利用其间积累的大量中医文献资料,为医学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提供支持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为决策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保障,实现了将信息转化为数据,利用数据发掘出知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理论与技术为中医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持,将文献资料信息转换成规范化数据,建立数据多维立方体,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完成对特定中医理论的论证成为亟需探讨的课题。本文围绕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实现对毒热为胃脘病等常见疾病的主要病因且总体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这一推断的论证提供支持这一中心阐述对数据仓库体系结构的研究,包括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元数据的作用与整建,数据仓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数据仓库开发方法的研究,利用RUP即统一开发过程实现数据仓库的增量迭代开发,设计与实现保证数据质量的流程,数据仓库数据总线结构的设计与开发。数据仓库应用的研究,包括OLAP,即在线联机分析;数据挖掘;OLAM,即在线联机挖掘等等。根据上述理论和开发技术,参照在医学领域应用成功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相关项目,深入问题领域应用建模方法,针对中医毒热文献特定的复杂的数据格式和数据类型,完成了将中医毒热文献信息转化为关系数据库中的规范化数据,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对数据管理的强大功能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同时,利用开源ETL工具,构建强健、可重用的ETL过程组件,实现了关系数据向多维数据的提取、转换、加载。本文还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总线技术进行主题划分,完成了各个数据集市的多维数据立方体的构建;通过实现Mondrian和Tomcat的良好集成构建了基于Web的OLAP平台,在此基础上为满足用户需求设计实现了相应的OLAP业务分析功能;同时,将OLAP业务功能模块与Web层其它功能模块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应用原型系统。在数据仓库设计开发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充分保证了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特别是利用RUP开发方法构建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充分利用了其增量迭代开发和风险控制的特点极大改进了数据仓库系统的构建。通过实践证明,本文建立的原型模型是可行的,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08-02-26)

周志谦[9](1996)在《中医治疗阴虚毒热型糖尿病性坏疽3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治疗阴虚毒热型糖尿病性坏疽32例北京市丰台区医药卫生学会西铁营门诊部(100054)周志谦关键词Ⅱ型糖尿病性坏疽,阴虚毒热型,解毒滋阴活血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在47~73岁之间,平均55.14岁。本...(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1996年04期)

中医毒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杆菌的分级量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分析集(FA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2.7%(64/150),总有效率为94.0%(141/150);对照组分别为6.7%(10/150),87.3%(13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根除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显着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毒热论文参考文献

[1].肖景东,周学文.胃溃疡“毒热”病因中医证治文献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

[2].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

[3].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活动性胃溃疡及胆汁反流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

[4].王树鹏,傅海燕,周学文.中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毒热”病因文献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

[5].王敏.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

[6].王敏,吕立,李喜旺.中医“毒热”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9

[7].王敏.中医“毒热”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09

[8].宋广磊.中医“毒热”数据仓库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

[9].周志谦.中医治疗阴虚毒热型糖尿病性坏疽32例[J].编辑之友.1996

标签:;  ;  ;  ;  

中医毒热论文-肖景东,周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