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专业论文-廖慧平

体育新闻专业论文-廖慧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新闻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课程体系,媒介生态

体育新闻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廖慧平[1](2019)在《中美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叁十余年的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体育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大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其次,经历二十几年发展的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亦越来越完善,这些赛事在为媒体提供丰富报道资源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体育媒体人参与传播,作为培养体育新闻从业者的摇篮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自然责无旁贷。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首先,从专业发展的内部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院校都开设了体育新闻传播专业,部分综合性院校也开始涉足体育新闻传播专业领域,内部的驱动导致专业的竞争加剧;其次,从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进入二十一世纪,媒介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尤其是两微一端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媒体生态格局,而"智能+"出现则打破了新闻传播原有的价值选择标准和制作规范。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做出调整甚至改变。课程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如何调整和改革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就成为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媒体生态环境,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但国内体育新闻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从其母学科新闻传播学那里借鉴经验,但体育新闻专业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课程体系的调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彼此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以国际视野来审视我们自己,这样才能共同提升。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全国各高校针对指导意见开始了新一轮的教改思考。为了更清晰地展现中美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笔者收集了我国7所院校(包括台湾地区1所)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体育传播专业的培养方案,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与美国体育传播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互联网作为一种重新结构社会的方式和力量,改变了新闻传播原有的规则和运作方式,但对于互联网所造成的新的传播格局和传播规则的深刻改变,国内很多教学管理者及老师一方面对此认识还不是特别充分,另一方面又受到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有的课程体系仍然以模块式为主,没有体现融合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性,导致整个课程体系的相对滞后。虽然,全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因各自学校的资源、特点及认识的不一,呈现出多样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各高校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特色不鲜明,在体育传播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建设方面都亟待完善。其次,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与融媒体时代的全方位传播不符,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具体包括:第一,目前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与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有差距,课程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专业构思、创意、互动和设计;第二,网络是未来传播活动最主要的数位平台,经由网络平台的资讯创作能力,包括多媒体设计的专业技术、网页制作、资料库管理、资讯管理等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第叁,体育类课程的设置相对单一,大多只包括技术课,体育理论课程普遍偏少,且所开设的体育课大多不是以兴趣为着落点,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此外,我国体育体育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所涉及的面较窄,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仍有待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应不断适应新媒体生态环境,树立全媒体的课程观念,建立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地融入新媒体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媒体生态环境的多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子琦[2](2019)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体育新闻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全国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体育新闻特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特色专业发展方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体系搭建、特色教学团队构建、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提出了一些构想,以期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17期)

魏伟[3](2019)在《去专业主义与反专业主义:体育新闻的两种极端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新闻的新闻专业主义长期以来受到质疑。在新闻实践中,去新闻专业主义的"遮羞布"表征和反新闻专业主义的"操盘手"表征两种极端倾向越来越显着。随着体育的职业化程度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这两种倾向越发明显。研究从体育新闻的构成元素出发,尝试批判体育新闻中的名流保护主义和社交媒体环境下部分体育新闻从业者试图操控职业体育的倾向,分析这两种极端倾向发生的根源,并提出极端倾向表征出现后的范式修复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萍[4](2019)在《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的教育变革作为考察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视角和出发点,剖析我国专业性体育高校中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概况,归纳出影响该方向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结果如下:从总体来看,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水平一般,在专业认知、情感、行为维度中的认同水平中等,专业适切性和具体情境维度中的认同水平偏低。在具体问题中,学生对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市场基本了解,对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对自身专业有较好评价,相信通过持续性学习能够加深积极感情;专业行为较为积极,重视实践忽略理论,对体育新闻和专业书籍的关注度较低;学生个人的性格、特长、思维与自身专业的融合程度不高,对自身了解不够;关于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学生普遍感到不满意,与个人期待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学生认同专业价值的同时担忧专业将会限制就业,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不自信。最后,笔者发现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年级、学校因素;学生个人的专业课成绩、专业选择动机因素;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配置、学校设施因素;还有就业情境中的物质待遇、就业率和媒介环境感知因素。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不仅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更是复杂多元。针对目前影响该方向学生专业认同水平不高的原因,可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心理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弹性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软硬件设施以及实习实践规划等方面着力改革,以期提高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4)

赵卓伦[5](2019)在《误区与对策:高等院校体育新闻专业新媒体课程小班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课程是近两年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学的热点领域,各个院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以适应媒介的快速发展,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体育新闻领域尤为突出。在新媒体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小班课程教学是极其重要一步。明晰小班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误区,探索高等院校体育新闻专业新媒体课程小班教学的路径,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江天[6](2019)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遵循现代教育理念,适应融合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培养模式的滞后性、课程设计单一性和技术设备的陈旧性,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高校应通过探索创新专业通识人才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协作创新机制等路径,推进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21期)

赵军涛[7](2018)在《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下体育新闻专业中文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新闻专业由于其实践和理论兼具的特性,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媒体机构的需求,是目前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作为基础课程的中文基础课应该服务该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摒弃中文基础课的中文化、文学化特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考核方式等多渠道的改革,为体育新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基础平台,在发挥其基础课程作用的同时,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夯实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梁英桃,冉荣,冯蔚涛[8](2018)在《媒介融合下的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世界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培养适应媒介融合大趋势下企业需求的新闻人才成为各大院校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下体育类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提出了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6th ICPE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Leisure,Sport and Tourism(EIST 2018)(Lecture Notes in Management Science,VOL.106)》期刊2018-12-27)

苏伟福[9](2018)在《媒介融合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专业的困境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传播形式,也对体育新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与新闻教育水平提出了多元化要求。媒介融合时代下,高校体育新闻学专业面临众多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基于媒介融合时代,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专业教学面对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转型策略,希望能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新闻教学,培养出适应多元化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与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2期)

于黎冰,关辉[10](2018)在《体育新闻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新闻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来看都十分高,所以在教学模式方面应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要从创新、实践、理论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专业应很好地将体育和新闻两方面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新闻的内涵,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8年26期)

体育新闻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全国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体育新闻特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特色专业发展方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体系搭建、特色教学团队构建、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提出了一些构想,以期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新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廖慧平.中美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周子琦.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体育新闻特色”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3].魏伟.去专业主义与反专业主义:体育新闻的两种极端倾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

[4].孙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5].赵卓伦.误区与对策:高等院校体育新闻专业新媒体课程小班教学改革[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

[6].江天.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

[7].赵军涛.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下体育新闻专业中文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8

[8].梁英桃,冉荣,冯蔚涛.媒介融合下的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C].Proceedingsof20186thICPES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lResearch,Leisure,SportandTourism(EIST2018)(LectureNotesinManagementScience,VOL.106).2018

[9].苏伟福.媒介融合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专业的困境与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18

[10].于黎冰,关辉.体育新闻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J].观察.2018

标签:;  ;  ;  

体育新闻专业论文-廖慧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