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测评论文-李沛潞,张启明

客观测评论文-李沛潞,张启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客观测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主血脉,血压,客观测评

客观测评论文文献综述

李沛潞,张启明[1](2019)在《血压调节能力对中医“心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医"心主血脉"功能与血压调节能力之间存在相应的匹配关系,通过对血压调节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得到中医"心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用于临床指导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从心论治,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治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吴圆荣,沈曼璇,黄虹榕,罗琴,许晓双[2](2018)在《综合标准病例考核模式在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客观测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标准病例考核模式在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测评中的作用,以客观评价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情况。方法选择来自6个省(市)8家医院的825名老年科护士,采用综合标准病例考核模式对其跌倒风险评估能力进行客观测评,并分析不同特征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的差异。结果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总体识别准确率为34.9%(288/825),不同学历、职称护士跌倒风险总体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职称越高正确率越高。不同学历护士对是否使用"认知状态"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对"超过一个医学诊断"、"使用行走辅助器具"、"步态"、"认知状态"4项风险因子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科护士对跌倒风险识别情况令人堪忧,而且不同职称、学历护士对跌倒风险评估能力不一。为预防老年科患者跌倒的发生,需对老年科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合理安排不同职称护士岗位职责,同时对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细化说明,加强年轻护士的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护士跌倒风险识别能力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护理》期刊2018年10期)

牟梓君[3](2016)在《基于汗出速率检测的大学生寒热体质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应用汗出速率动态检测的方法对人体寒热状态进行客观测评,为寒性、热性体质人群的鉴别提供客观的评价方法。研究设计:1.研究类型:探索性研巧。2.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6月至10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的健康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542人,年龄在18-35岁之间,根据志愿者填写的寒热体质问卷,筛选出典型的寒性、热性体质人群入选为研究对象。3.信息采集:制定受试者寒^体质观察问卷及基本信息采集表,采集受试者姓名、性刹、出生年月、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及其近一年来身体寒热状况,并据此来对人群进行寒热状态分类。4.样本分组:根据中医学关于寒热状态的界定和诊断原则,本研究从受试者中筛选出能够明确诊断为寒热体质的受试者进行研究,分为以下2组:a.寒性人群:经常感觉怕冷,手足发凉,不能耐受寒冷,喜温而恶寒者。b.热性人群;经常感觉怕热,手足发热,耐寒不耐热者。5.检测设备: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医汗出检测化由课题组与北京国浩传感器技术研巧院及浩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该仪器可以对汗出速率进行动态无创检测,测量精度为0.01 μg/(s·cm2)。6.检测方法:(1)检测环境:受试者在平均温度(25±1)°C、湿度30%-70%、无明显空气对流的房间内着单衣接受检测,测试期间要求环境平稳、安静。(2)检测部位:前臂内侧肘横纹下2-5cm。(3)检测时间:夏秋季节的上午8:30-11:30,下午2:00-6:00。(4)检测步骤;①测试工作者向受试者讲解检测的目的、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消除受试者的紧张情绪,以免影响汗出测量结果。②将检测设备的探头固定于相应检测部位,嘱受试者采取舒适坐位。③开启中医汗出检测仪,校正仪器初始水平。④触屏点击"开始测试"、"开始记录"键,仪器开始检测并记录存储测试数据。⑤前5分钟连续检测受试者静息状态下的汗出速率,第6-10分钟嘱受试者按照节拍器的节奏做一定速度的台阶试验以诱发汗出,结束运动之后安静休息10分钟,个阶段分别称为"静息期"、"运动期"、"恢复期"。⑧完成检测后取下探头,导出试验检测数据,告知受试者检测结束。7.数据处理及特征指标提取:针对汗出速率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静息期、运动期、恢复期叁个状态下汗出速率的算术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汗出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单位面积汗出总量,以及运动期/静息期、恢复期/静息期、恢复期/运动期的汗出速率均值比。8.统计学分析;a.对测试环境温度、湿度、测试季节及受试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可能影响汗出的因素进行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确定用于对比的两组受试者中的影响因素是巧相同或分布是否一致。b.用一个倾向评分代替所有己知混杂因素,从处理组选出一个个体,再从对照组中选取与之倾向评分最接近的个体组成对子,完成所有配对,最后按抽取好的样本对子分析结果变量和研究变量的联系。C.对两组人群叁个时期的汗出速率的均值、标准差、不同时期的汗出速率比值及测试过程中的汗出总量、最大汗出速率和时间等进行正态性检验,明确数据的分布特点,并根据其分布特点实施秩和检验,以发现寒性、热性体质人群的汗出特征指标。9.模型构建方法:将测试获得的特殊参数(如运动期汗出速率均值)作为诊断指标,利用诊断性试验及R0C曲线可以将受试者分为不同的状态(如寒热体质)。通过与量表得分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评价各个诊断指标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本研究检测的542名受试者中,明确诊断为寒性体质的人有167名,热性体质的人有163名,平均年龄为(22+3)岁,具有明确寒热体质的人占60.9%。寒热两组受试者的体重指数不同(P<〇.05),性别构成不同(x2=60.796,p=0.000),因而采用倾向评分法对混杂因素进行均衡,最后获得92对匹配数据。因受试者关于汗出速率的各项检测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应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的形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匹配后寒热体质人群的汗出数据有以下结果:①在静息期,热性人群平均汗出速率为1.23(0.91,1.42) μg/(s·cm2),寒性人群平均汗出速率为1.20(0.88,1.44)帖/(s·cm2),寒热两类人的平均汗出速率相同,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期,热性人群平均汗出速率为1.71(1.27,2.29) μg/(s·cm2),高于寒性人群平均汗出速率1.37(1.05,1.89) μg/(s·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热性人群的汗出速率均值为2.06(1.45,3.05)μg/(s·cm2),高于寒性人群汗出速率均值1.60(1.17,2.20)μg/(s·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性人群中以及热性人群中测试叁个阶段的汗出速率不同(P<0.01),恢复期>运动前>静息期,但寒性人群恢复期汗出速率与运动期汗出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运动期,热性人群汗出速率变异系数为26.03%(5.73%,43.84%),高于寒性人群汗出速率变异系数17.21%(2.90%,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热性人群最大汗出速率为3.86(2.89,5.48)μg/(s·cm2),高于寒性人群3.07(1.91,4.81)μg/(s·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热性人群检测期间1cm2汗出总量为9.92(7.47,12.99)mg,高于寒性人群为8.05(6.12,11.05)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热性体质者运动期/静息期汗出速率均值比为1.35(1.04,1.93),寒性体质者为1.11(1.00,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性体质高于寒性体质。热性体质者恢复期/静息期汗出速率均值比1.58(1.24,2.72),高于寒性体质者的1.42(1.01,2.07),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热性体质者恢复期/运动期汗出速率均值比1.20(0.98,1.47),寒性体质者为1.05(0.96,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汗出速率曲线图形特征:①热性体质人群的平均汗出速率高于寒性体质人群。②运动期,热性体质者汗出速率上升的时点早于寒性体质者;或热性体质者在运动刺激之后汗出速率上升的速度比寒性体质者更快。⑨热性体质者在运动刺激后维持高水平汗出速率的时间比寒性体质者更长。诊断性试验结果:当设定恢复期汗出速率均值≤1.86μg/(s·cm2)时,诊断为寒性体质的灵敏度=71%,特异度=58%,正确率=62.2%,诊断比值比为3.38,阳性似然比为1.69,阴性似然比为0.5。当设定恢复期汗出速率均值>1.95μg/(s·cm2)时,诊断为热性体质的灵敏度=67%,特异度=62%,正确率=63.7%,诊断比值比为3.33,阳性似然比为1.76,阴性似然比为0.53。结论:1.利用精度为0.01μg/(s·cm2)的汗出速率动态检测仪器可以对受试者汗出速率实现无创、动态连续检测,据此绘制的汗出速率曲线可以直观反映受试者的汗出变化情况,依据汗出相关指标可以对寒热体质进行分类。2.寒热不同体质人群汗出状态不完全相同。统计结果表明,热性体质人群在运动期和恢复期的汗出速率均值、运动期汗出速率变异系数,以及最大汗出速率和汗出总量均高于寒性体质人群。总体上,热性体质者在运动刺激之下比寒性体质者易汗。寒性体质者在运动时的汗出状况比热性体质者平稳。3.在静息、运动、恢复静息叁种不同的状态下,寒热体质者叁个时期的汗出速率及其变化幅度大小顺序为:恢复期>运动期>静息期,说明在结束运动后的恢复期之初汗出速率仍然在上升,或者说运动结束时身体仍在加强散热。4.热性体质者在运动后汗出持续时间比寒性体质者更长,说明热性体质者在运动诱发汗出后不易消退。5.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恢复期汗出速率均值能从一定程度上诊断寒性体质者和热性体质者。说明恢复期平均汗出速率可以作为诊断指标辨识寒热体质人群。6.诊断模型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偏低,说明仅依靠恢复期汗出速率判定寒热体质的诊断价值偏低,说明寒性体质、热性体质虽与机体的气化水平(能量代谢水平)密切相关,但能量代谢不仅取决于以汗出为主要形式的散热,还与产热及产、散热的平衡情况(如温度习服和体温调定点)有关。所以,需要结合体温等其他能体现代谢水平的指标一同检测和评价。7.汗出速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体质类型内,人们的汗出状态不尽相同,这可能会弱化人群的排汗特点,降低某种体质人群汗出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6-05-20)

白玉莹[4](2016)在《基于平衡功能检测的结核病乏力症状的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平衡功能检测设备对结核病乏力症状进行客观测评。方法:采集结核病乏力患者508例,正常人群699例。记录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种、乏力程度的自我描述等基本信息。采用位移最大值、位移总距离、位移标准差、位移变异系数、位移轨迹面积、x轴最大距离、y轴最大距离、x轴计盒维数、y轴计盒维数等13个参数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从中筛选出乏力患者的特异性评价指标。结果:经秩和检验后发现,乏力组的位移标准差、y轴移动总距离、y轴移动距离标准差这3个参数的参数值明显大于正常组,位移标准差、y轴移动总距离、y轴移动距离标准差这3个参数是乏力患者的特异性评价指标。乏力人群在位移轨迹面积、x轴移动总距离这2个参数有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2个参数的参数值也在增大,说明乏力人群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正常人群在位移变异系数、位移轨迹面积这2个参数有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2个参数值也在增大,说明正常人群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最大距离是40岁以上乏力患者左右及前后方向上的特异性参数,且y轴参数值大于x轴,说明40岁以上乏力患者前后方向的瞬时晃动幅度的极限值要大于左右方向;计盒维数是50岁以下乏力患者前后及左右方向上的特异性参数,且x轴参数值大于y轴,说明50岁以下乏力患者左右方向的晃动更大。结论:乏力症状及平衡功能下降均责之肝、脾;平衡功能检测方法可以对受试者平衡功能实现采集频率为100Hz/s采集的连续、动态、无创检测;结果显示,位移标准差、y轴移动总距离、y轴移动距离标准差是乏力患者的特异性评价指标,可用于对乏力症状的客观化测评并将其与正常人群进行鉴别。并且前后移动总距离、移动距离标准差作为特征参数的效果要优于左右移动总距离、移动距离标准差。并且乏力人群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前后晃动比左右晃动剧烈;各年龄层乏力人群之间和各年龄层正常人群之间在位移轨迹面积这个参数均有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参数值也在增大,说明年龄是影响平衡功能的重要因素,人体平衡能力随年龄而增长而下降。(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0)

解君[5](2015)在《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心率变异性(HRV)实现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方法:中医心藏功能分为藏神和主血脉两部分,藏神功能可通过睡眠质量和疲劳状态进行评价,主血脉功能可通过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价。睡眠质量、疲劳状态和心功能分级均与自主神经活动密切相关,而HRV是目前公认的判断自主神经活动常用的定量指标,因此可通过HRV分析对中医心藏功能进行客观测评。结果:(1)HF、LF/HF、r MSSD和HF、r MSSD、PNN50的夜/昼可作为藏神功能的客观化指标。中医心藏藏神功能越好,夜间r MSSD、HF越高,白天LF/HF越高,HF、r MSSD、PNN50的夜/昼越大,昼夜节律显着。(2)线性分析指标SDNN、SDNNI和HF、LF/HF、r MSSD、PNN50的夜/昼可作为主血脉功能的客观化指标。主血脉功能越好,SDNN、SDNNI和HF、r MSSD、PNN50的夜/昼越大,LF/HF的夜/昼越小。(3)非线性分析指标Poincare散点图的图形、SD1、SD2和多尺度熵值可作为主血脉功能的客观化指标。主血脉功能正常则散点图呈彗星状,否则呈鱼雷状、斑块状等,同时SD1、ALS和多尺度熵值降低。(4)在反映主血脉功能方面,HRV线性和非线性指标变化均早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结论:通过HRV分析可即时反映中医心藏功能状态,从而实现中医心藏功能的客观测评。(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5-20)

张毅[6](2015)在《基于汗出速率检测的产后汗证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应用汗出速率动态检测的方法对产后汗证进行客观测评,为产后汗证和正常产褥期汗出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研究设计:①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用以描述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某一疾病的临床特征或发生、发展情况。②研究对象:观察病例来源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及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共观察产妇62例。③信息采集:制定受试者信息采集表,采集姓名、性别、年龄、孕产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接受检测时的多汗症状、多汗相关症状(神疲、懒言、乏力等)、舌象、脉象等产后汗证相关信息,于分娩后第14天采集随诊信息,并据此予以产后汗证诊断或正常褥汗诊断。④样本分组:根据西医学对正常产褥期汗出的定义和中医学产后汗证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本研究将所有受试者划分为以下2组:a.正常组:截止至随访时,受试者已无汗出增多主诉,接受汗出检测时存在的多汗症状于分娩后7天内全部消失或明显缓解;b.产后汗证组:截止至随访时,受试者仍有汗出增多主诉,接受汗出检测时存在的多汗症状于分娩后7天内未见明显缓解。⑤检测仪器:本研究采用课题组与北京国浩传感器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的汗出量动态检测仪,该仪器能够对汗出速率实施测量精度为0.01μg/cm2/s的动态、无创检测。⑥检测方法:检测部位:前臂内侧肘横纹下2-5cm。检测条件:受试者着统一棉布单衣,室温28±1℃,湿度30%-50%,无明显空气流动,受试环境平稳、安静。检测时间:分娩后1天至7天住院期间内。检测步骤:a.测试人员向受试者宣讲检测目的、意义、步骤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绪,帮助将探头固定至检测部位,嘱受试者在检测过程中取静息态、仰卧位;b.开启汗出量动态检测仪,将通气流速调节至500ml/min:c.点击触屏“开始检测”、“开始记录”按钮,仪器开始检测并自动记录数据;d.连续检测静息状态5min(下文称“静息期”):e.检测进行至第5分钟时嘱受试者一次性饮用50℃温水200ml,诱发多汗症状;f.继续检测汗出诱发状态5min(下文称“诱发期”);g.检测时满后取下探头,导出检测数据,关机并告知受试者检测结束。⑦数据处理及参数提取:针对汗出速率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及非线性处理,其中线性部分包括汗出速率于静息期和诱发期的算数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算数均值、变异系数的诱发期/静息期比值,非线性部分包括汗出速率Poincare散点图的短轴直径(SD1)、长轴直径(SD2)和中心位置(OC)。⑧统计学分析:a.对两组受试者多汗症状主诉以及中医证型分别进行Z2检验,以发现产后汗证组多汗症状发生率以及某些特定中医证型的发病率是否具有特异性,能否据此与正常组受试者予以区分。b.对两组实验数据(汗出速率原始数据和Poincare散点图的SD1、SD2、OC)的均值、变异系数及其诱发期/静息期比值进行正态性检验以明确其分布特点,并根据其分布特点分别予以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发现产后汗证的特异性汗出速率参数。研究结果:①本研究共检测受试者62例,其中经随访确诊为产后汗证者21例,占33.9%,确诊为正常产褥期汗出者41例,占66.1%。②正常组有多汗主诉者共38例,占92.7%,产后汗证组有多汗主诉者共21例,占100%,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受试者构成气虚证诊断者共23例,占56.1%,构成阴虚证诊断者共21例,占51.20%,构成实热证诊断者共5例,占12.2%,产后汗证组受试者构成气虚证诊断者共13例,占61.9%,构成阴虚证诊断者共11例,占52.4%,构成实热证诊断者共4例,占19.0%,上述叁种主要证型的发生率在两组受试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气虚证:X2=0.0075,p=0.9936;阴虚证:X2=0.0075,p=0.9310;实热证:校正名X2=0.1184,p=0.7308)。③经正态性检验可见受试者关于汗出速率的各项检测结果离散度较大,不呈典型的正态分布,故下文均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的形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并应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④产妇产褥早期汗出速率为1.46(1.22,1.74)μg/cm2/s,显着高于非孕产人群的正常生理性汗出(0.20-0.33μg/cm2/s)。⑤正常组受试者静息期汗出速率1.29(1.20,1.69)μg/cm2/s,诱发期汗出速率1.31(1.19,1.62)μg/cm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汗证组受试者静息期汗出速率1.65(1.46,2.30)μg/cm2/s,诱发期汗出速率2.23(1.91,2.97)μg/c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汗证组受试者的静息期及诱发期汗出速率均高于正常组受试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汗证组受试者诱发期与静息期汗出速率比值1.28(1.07,1.39),高于正常组受试者的0.99(0.96,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正常组受试者静息期汗出速率变异系数1.83%(1.46%,2.93%),诱发期汗出速率变异系数2.39%(1.75%,3.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汗证组受试者静息期汗出速率变异系数6.18%(3.88%,10.29%),诱发期汗出速率变异系数13.33%(9.11%,1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汗证组受试者静息期与诱发期的汗出速率变异系数均高于正常组受试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汗证组受试者诱发期与静息期汗出速率变异系数比值1.94(1.19,6.01),高于正常组受试者的1.13(0.83,2.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Poincare散点图分析中,正常组受试者SD1为15.80(12.20,17.60) ng/cm2/s, SD2为42.40(27.25,95.40) ng/cm2/s, OC为 1923.05(1697.27,2385.85) ng/cm2/s;产后汗证组受试者SD1为23.20(15.95,41.10) ng/cm2/s, SD2为343.60(169.60,534.00) ng/cm2/s,OC为2953.73(2343.99,4039.98)ng/cm2/s,产后汗证组受试者3项参数均高于正常组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产妇于产褥早期普遍出现汗出增多现象,妊娠或分娩行为引起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以及机体多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与该现象基本呈同相变化,可能是诱发汗出增多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因素。其中,产后汗证在产妇群体中发病率可达33%左右,并非稀发疾病,可能是上述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②由于临床四诊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宏观性,以及产后汗证诊断标准主要依赖于多汗症状的病程进展,因此通过汗出增多主诉或临床辩证分型往往不能在产褥早期对产后汗证和正常产褥期汗出进行有效鉴别。③汗出速率动态检测方法可以对受试者汗出速率实现精度为0.01μg/cm2/s的连续、动态、无创检测,在此基础上绘制的汗出速率曲线图以及Poincare散点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受试者的汗出速率变化情况,从中提取的汗出速率算数均值、变异系数以及散点图短轴直径、长轴直径、中心位置等参数可以用于产后汗证的客观测评并将其与正常产褥期汗出进行早期鉴别。④产后汗证组受试者静息期、诱发期汗出速率均值、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受试者,汗出速率均值及变异系数的诱发期/静息期比值亦明显高于正常组受试者,说明产后汗证患者除了汗出量较正常褥汗更多以外,汗出速率稳定性下降是其重要特征,该特征的出现可能反映了产后汗证患者支配汗腺泌汗活动的胆碱能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紊乱。⑤产后汗证组受试者汗出速率Poincare散点图中心位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右上方偏移,OC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受试者,说明产后汗证患者的汗出速率高于正常褥汗汗出速率。⑥产后汗证组受试者汗出速率Poincare散点图SD1、SD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受试者,说明产后汗证患者的汗出速率变异性高于正常褥汗,且包含相对高频变异和相对低频变异两种成分。其中相对高频的变异成分也许是泌汗神经功能稳定性下降的外在表现,而相对低频成份也许与机体内分泌调节的稳定性下降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5-05-15)

闫胜男[7](2014)在《基于感知因素的HDR图像质量主观及客观测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动态范围(HDR, High Dynamic Range)图像包含了更高对比度、更多细节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匹配人眼对真实场景的自然性、亮度、对比度的认知特性。在数字影院、卫星遥感、下一代广播电视等方面被逐渐推广应用。然而HDR图像在常规设备显示上面临着色阶映射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问题,不同的映射算法对HDR图像压缩造成的失真尚待评估,用客观测评代替主观评估的方法其准确率有待提高。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HDR局部色阶映射算法的逆映射方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问题,对尺度可控的对数反馈全局色阶映射算法进行了分析。算法首先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构造一个对数映射方程,然后分别采用构造对数映射方程和原有局部色阶映射方程生成LDR图像,依据所生成LDR图像之间误差最小的准则,调节尺度参数s优化所构造的对数方程。实验表明,改进后全局映射算法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局部色阶逆映射引起的失真,而且生成LDR图像质量较原有局部映射有提升。2、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T P.910)标准,对采用对数反馈色阶映射算法得出的压缩解压后的HDR图像进行了图像质量的主观测试。主观测试获得的6264个评级分数结果表明:压缩率较大时,色阶映射算法影响解压生成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减小色阶映射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HDR图像压缩率应在0.3至0.4之间;动态范围跨度越大的图像,使用不同映射算法生成HDR图像的视觉质量测试结果差异越大;解压后的HDR图像的视觉质量取决于所选取的色阶映射算法,虽然Ashikhmin局部色阶映射算法整体表现最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局部的色阶映射算法的表现都要比全局色阶映射算法好。3、基于人眼视觉系统(HVS)对不同频率存在视觉感知差异的特性,以主观测评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客观质量测评算法HDR-VDP-2的投票池方程的改进方法。首先利用训练集优化投票池方程中参数,然后用优化后的参数更新HDR-VDP-2算法中各频率视觉差异图的权重。对预留测试集和本文所构造有主观测试结果的图像数据库进行的主客观测试结果的吻合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训练所得的新权重可使图像质量的客观测试结果与主观测试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由0.5831提升到0.8620。改进的权重分配方案使投票池方程获得了更高的评估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1)

宗艺晶,李俊[8](2013)在《消防服热湿舒适性客观测评表征指标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比较国内外消防服相关标准中热湿舒适性客观表征指标和测试方法,基于服装热湿传递理论,结合我国消防服测试评价现状,设计等温干燥剂透湿杯法(方法一)、等温蒸发透湿杯法(方法二)和温差蒸发热湿综合法(方法叁)3种评价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方法可行性和特征属性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方法一具有较好的数据表征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穿着状态环境条件,用其对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云仪,赵蒙蒙[9](2012)在《高温强辐射下相变降温背心的热调节作用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防灭火、炼钢、冶金、玻璃熔制等高温强辐射环境中,作业人员易于遭受热应激的影响。研究一款用于降低热应激的降温背心的热调节性能,通过模拟炼钢高温环境(32℃高温、1 000 W强辐射热),采用暖体假人对降温背心的热调节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在模拟的2轮炼钢作业中,假人各个部位的皮肤温度高低排序为:头颈、非覆盖部位、腹臀、胸背。实验结束时,假人穿着降温背心时胸背部的皮肤温度为34.0℃,比未穿着降温背心辐射30 min后低6.3℃。结果表明,在高温强辐射下,穿着相变降温背心能减小假人躯干部位的皮肤温度,减轻热应激,延长高温作业时间。(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美丽,王斌全,商临萍[10](2008)在《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护理需求逐步延伸、服务对象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精湛、护德高尚且具优势竞争力的高标准护理人才已成为各高等护理院校追求的目标。职业态度教育是护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客观评价护生对护理职业情感、认识与表(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08年11期)

客观测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综合标准病例考核模式在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测评中的作用,以客观评价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情况。方法选择来自6个省(市)8家医院的825名老年科护士,采用综合标准病例考核模式对其跌倒风险评估能力进行客观测评,并分析不同特征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的差异。结果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总体识别准确率为34.9%(288/825),不同学历、职称护士跌倒风险总体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职称越高正确率越高。不同学历护士对是否使用"认知状态"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对"超过一个医学诊断"、"使用行走辅助器具"、"步态"、"认知状态"4项风险因子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科护士对跌倒风险识别情况令人堪忧,而且不同职称、学历护士对跌倒风险评估能力不一。为预防老年科患者跌倒的发生,需对老年科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合理安排不同职称护士岗位职责,同时对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细化说明,加强年轻护士的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护士跌倒风险识别能力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客观测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沛潞,张启明.血压调节能力对中医“心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吴圆荣,沈曼璇,黄虹榕,罗琴,许晓双.综合标准病例考核模式在老年科护士跌倒风险评估能力客观测评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8

[3].牟梓君.基于汗出速率检测的大学生寒热体质客观测评[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4].白玉莹.基于平衡功能检测的结核病乏力症状的客观测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5].解君.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6].张毅.基于汗出速率检测的产后汗证客观测评[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7].闫胜男.基于感知因素的HDR图像质量主观及客观测评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8].宗艺晶,李俊.消防服热湿舒适性客观测评表征指标的比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王云仪,赵蒙蒙.高温强辐射下相变降温背心的热调节作用客观测评[J].纺织学报.2012

[10].刘美丽,王斌全,商临萍.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客观测评[J].护理研究.2008

标签:;  ;  ;  

客观测评论文-李沛潞,张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