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入网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接入网,无源光网络,安全,5G技术
接入网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熙[1](2019)在《5G时代大容量光接入网的安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5G时代,光接入网会逐步承载5G应用,并向固移融合(FMC)的方向不断演进。在这种应用场景下,光接入网的安全将面临更多的威胁和挑战。无源光纤网络(PON)在演进到下一代PON2(NGPON2)的过程中,安全能力也逐步加强。5G网络面向垂直行业的安全应用使得光接入网面临着切片化的变革。光接入网必将融入到5G网络中,和5G网络一起为用户构建端到端的安全防护网。(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汤永利,刘涛,李一鸣,叶青,秦攀科[2](2019)在《一种基于OpenFlow光接入网的轻量级安全身份认证加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互联网多业务背景下各方对于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平衡因引入安全机制造成的高代价问题,通过分析软件定义光接入网(SDOAN)所面临的通信安全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密生成地址(CGA)算法与哈希生成地址(HGA)算法相结合的轻量级安全身份认证加密机制(CH-CNA)。该机制遵循OpenFlow协议的信息交互方式,通过引入无第叁方参与的CGA算法和HGA算法,以此分别完成通信节点之间的首次认证绑定和非首次认证绑定。在认证绑定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攻击者伪造、篡改认证交互消息,从而建立起面向接入网的端到端可信连接。采用OMNeT++网络仿真软件对提出的CH-CNA机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保证通信节点之间安全性交互的同时,降低了平均计算开销和因恶意攻击引起的阻塞率,符合轻量级的定义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陆忞,周昊[3](2017)在《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安全防护体系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本文就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进行了多层次、细粒度的安全防护研究。在调研和梳理终端接入网整体通信方式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主要采用的多种通信方式进行了信息安全威胁分析,研究了结合指纹的移动终端安全接入认证方法、数据级别与命令级别融合的安全交换总线技术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白名单技术与网络传输策略动态调整方法,就以上关键技术提出了契合电力公司生产、运营现状的创新思路,提升电力信息安全隐患的预先排查能力,对安全技术持续赋能。(本文来源于《大众用电》期刊2017年S1期)
胡阳,丁晨阳,蒋苏明[4](2016)在《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通道安全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加强对通信技术安全的分析及应用对于确保整个电力安全生产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通道安全入手,针对几种常见通信技术体制,就其通道的安全防护的方式和算法的密钥强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防护应用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不断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技术水平。(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6年20期)
韦雅曼[5](2016)在《基于空间调制的未来无线接入网安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重视和依赖,无线通信技术正在朝着高速、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是一个多种网络结构并存、多项通信技术并用和配合协同工作的网络,无线通信业务多样性的特点要求无线通信网络需要具有高速率、高容量和高安全性的能力。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同时结合发射分集技术与接收分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抗衰落性能和容量。另一方面,当前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的物理层安全对用户数据保护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在发射端发射机信息中加入人工噪声的方式来对窃听者进行干扰,破坏恶意窃听者的窃听信道,使其无法截取到发送给合法用户的信号或者截取信号的难度增大,从而保证合法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本论文针对未来无线接入网中基于空间调制的MIMO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常见的MIMO调制技术主要有:空间调制(SM)、空间位移键控(SSK)、广义空间位移键控(GSSK)和分布式空间调制(DSM)。本文从安全容量的角度出发,对基于空间调制的各种调制技术的MIMO通信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并对全文的工作和结构安排进行了说明。在介绍MIMO各项调制技术和其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对无线接入网络中基于SM、SSK、GSSK、DSM和协作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提出了基于MIMO调制技术的安全传输方案、基于分布式空间调制和协作中继的安全传输方案。首先,结合人工噪声技术和零空间MIMO信道响应,给出了一种基于MIMO调制技术的安全传输方案。具体地,联合考虑不同调制阶数、接收者存在单根接收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不同强度的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得到接收节点的安全速率和误比特率的变化规律。同时给出了存在窃听者情况下MIMO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以安全速率和误比特率为目标,评估基于MIMO调制技术的安全传输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然后再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空间调制和协作中继的安全传输方案。给出了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没有直接通路且存在窃听者的场景下,基于分布式空间调制和协作中继技术,引入中继节点协助进行信号转发,并利用干扰节点发送干扰信号抵御窃听者的窃听,最终实现信号的安全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空间调制和协作中继的安全传输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通信能力,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06)
张福鼎[6](2015)在《异步光分组交换接入网安全传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光分组交换(AOPS)技术的高带宽与细粒度利用率使其在下一代光接入网中成为主流,然而随着AOPS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安全问题也纷至沓来,安全传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用于AOPS光接入网安全传输的路由算法,在两种不同攻击模式下对网络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此路由算法可以提升网络安全性能,降低网络丢包率。随着负载的增加,网络总体丢包率最大降低0.3%;随着攻击节点数目的增加,网络总体丢包率最大降低3.6%。(本文来源于《全国第1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光接入网、固网与移动的融合专辑》期刊2015-12-18)
彭大芹,谷勇,万里燕,陈勇[7](2015)在《基于SDN的接入网安全解决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接入网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在总结分析现有的相应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结合SDN网络架构的特点及其相关技术,利用现有的安全机制,从组网安全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SDN的接入网安全问题解决新方案,并详细描述了该方案的设计思想、总体架构及其通信流程。最后通过搭建实验环境进行测试,从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5年23期)
曹春艳[8](2015)在《无线接入网中面向D2D的容量优化及协作安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频谱资源和终端能量的高效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近距离通信技术,D2D通信能够实现蜂窝网络控制下的端到端直接数据传输。蜂窝网络下的D2D通信在减轻基站负担的同时,还能提高频谱效率并降低终端能耗。本文的研究课题正是基于无线接入网中的D2D通信技术进行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课题的研究背景,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意义,并对全文的工作和结构安排进行了说明。在对D2D通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对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中的分簇技术和协作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提出了D2D成簇方案和D2D簇内外窃听抑制方案。针对设备持有者的兴趣爱好差异性、社交关系多样性以及设备能力等因素对D2D通信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dmission Policy的D2D成簇方案,将D2D到来用户加入已有D2D簇的过程看作双方的相互选择过程。该D2D成簇方案充分考虑用户间的社交信任、物理距离、用户设备能量、兴趣爱好等特点,定义两个吸引函数表征到来用户与D2D簇之间的相互吸引程度,同时利用中国餐馆过程进行到来用户选择概率的计算。此外,综合考虑用户节点的社交信任、物理距离、能量等特点,提出D2D簇的簇头选择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D2D成簇方案具有较优的系统容量和社交信任,簇头选择方案具有较好的可靠通信能力,验证了D2D成簇方案以及簇头选择方案的有效性。最后,针对D2D簇的引入可能带来通信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提出D2D簇的簇内外窃听抑制方案。针对仅有D2D簇内窃听者的场景,提出联合中继干扰方案,具体地,对D2D簇内可信用户设备进行最优角色分配,并针对波束成形技术中的载波同步问题设计多节点间的载波信号同步。针对D2D簇内外均存在窃听者的场景,提出最优中继干扰节点选择方案,通过考虑不同的业务和用户需求,设置不同的安全速率等级,制订合理的功率分配策略,以最优化安全速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的干扰方案,提出的窃听抑制方案在提高系统的安全速率、降低能量消耗方面有较好的性能表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1-05)
张磊[9](2013)在《基于SDN的接入网安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通信网络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于这些技术的各种业务不断涌现,使得人们对网络带宽及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入网位于电信网的边界,其传输数据的速率直接制约着整个网络的传输速率,因此,接入网的发展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环节。当前,最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使用普通市话电缆的铜线接入网(xDSL)技术,混合光纤与同轴电缆的接入技术(HFC),光纤接入PON技术以及无线接入的WLAN技术等。各种接入方式层出不穷,为人们接入网络进行学习、工作和娱乐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其所带来的新的安全挑战。当前,接入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非法用户的接入问题;非法报文和恶意报文传送的问题;以及窃听、伪装、拒绝服务攻击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部署网络安全设备以及VPN等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但就目前的一些解决方案来看,仍然存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网络负载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传统接入网中的安全解决方案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详细分析其组网方式、所使用的安全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确定各种解决方案能够解决的问题和仍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未解决的问题,结合SDN新型网络架构的特点及其相关技术,从安全组网的角度,使用现有的安全机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从设计思想、数据流的处理策略方面对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针对企业网/校园网的应用场景,对新的解决方案进行实例化,即为基于SDN的IPS部署方案。在对该实例的数据流处理策略和流程进行介绍之后,利用OpenFlow控制器、交换机及入侵防御系统搭建实验环境,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12-01)
柯腾辉[10](2013)在《未来绿色接入网中安全协作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此信息与通信行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成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如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重要课题。此外,与有线网络不同,由于无线介质的开放性和不可控制性,无线通信网络更容易遭到恶意入侵。因此,在无线通信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协作是构建绿色无线接入网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同时,协作也是保障无线接入网通信安全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旨在探索未来无线接入网中能量高效的协作安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综合考虑中继的剩余能量、传输误码率和安全容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动态多目标安全中继选择算法。所提方法引入马尔可夫模型为时变有记忆信道建模,并权衡能量消耗、误码性能和安全性能来选择参与协作的中继。策略在保证通信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通信可靠性和有效性。结合中继协作与协作干扰策略,提出一种能量高效的协作安全解决方案。引入安全图模型分析大范围无线接入网的安全连通性,并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与安全需求,灵活地选择包含最优干扰选择、最优中继-干扰对选择在内的多种协作方式,在保证用户与业务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能量效率,延长网络生存时间,并降低传输安全中断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12)
接入网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互联网多业务背景下各方对于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平衡因引入安全机制造成的高代价问题,通过分析软件定义光接入网(SDOAN)所面临的通信安全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密生成地址(CGA)算法与哈希生成地址(HGA)算法相结合的轻量级安全身份认证加密机制(CH-CNA)。该机制遵循OpenFlow协议的信息交互方式,通过引入无第叁方参与的CGA算法和HGA算法,以此分别完成通信节点之间的首次认证绑定和非首次认证绑定。在认证绑定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攻击者伪造、篡改认证交互消息,从而建立起面向接入网的端到端可信连接。采用OMNeT++网络仿真软件对提出的CH-CNA机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保证通信节点之间安全性交互的同时,降低了平均计算开销和因恶意攻击引起的阻塞率,符合轻量级的定义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入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熙.5G时代大容量光接入网的安全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9
[2].汤永利,刘涛,李一鸣,叶青,秦攀科.一种基于OpenFlow光接入网的轻量级安全身份认证加密机制[J].光学学报.2019
[3].陆忞,周昊.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安全防护体系技术研究与应用[J].大众用电.2017
[4].胡阳,丁晨阳,蒋苏明.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通道安全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6
[5].韦雅曼.基于空间调制的未来无线接入网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6].张福鼎.异步光分组交换接入网安全传输性能研究[C].全国第1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光接入网、固网与移动的融合专辑.2015
[7].彭大芹,谷勇,万里燕,陈勇.基于SDN的接入网安全解决方案设计[J].电视技术.2015
[8].曹春艳.无线接入网中面向D2D的容量优化及协作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9].张磊.基于SDN的接入网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10].柯腾辉.未来绿色接入网中安全协作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