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王忆如,陈敏,张顺琦,吴斌

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王忆如,陈敏,张顺琦,吴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力-强度模型,疲劳可靠度,响应曲面法,多参数优化

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忆如,陈敏,张顺琦,吴斌[1](2018)在《压电驱动微动平台柔顺机构疲劳可靠性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驱动微动平台中柔顺机构承受多次往复运动,一般都被过量设计。文章以某典型压电微动平台为例,对其静力学和动力学建模,解析和仿真对比确保模型精确性。同时基于应力-强度模型进行疲劳可靠度计算,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同时考虑平台和柔性铰链相互作用,进行多尺度参数优化,在实现功能同时,满足可靠度要求。(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金燕,刘少军,张建阁[2](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下高速滚动轴承的疲劳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高速滚动轴承中热弹流润滑效应的影响,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航空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通过带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近似拟合温度场效应,并将热应力映射到滚动轴承赫兹接触区内,完成热弹流润滑效应下航空轴承接触应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同时考虑热弹流润滑效应、材料属性以及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随机性,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完成热弹流润滑效应下航空滚动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完成最小可靠性指标寻优和惩罚函数最佳设计点。基于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完成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数值算例表明,所建立的可靠性分析模型能正确反映热弹流润滑效应对航空轴承接触疲劳的影响。与传统的Monte Carlo法相比,两种计算结果的失效概率之差为2.0×10~(-4),相对误差为23.8%,而所提方法耗时只有蒙特卡洛方法的0.15%,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高效的计算性能。(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赵现枫,朱标,唐合存,张江,李本卫[3](2018)在《基于疲劳理论的空调结构件可靠性优化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Miner疲劳理论与随机振动理论,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对空调安装固定离心风扇及电机的结构件进行可靠性研究.主要进行应力及模态响应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疲劳判定,针对潜在失效位置进行优化,降低结构件疲劳失效风险;本文的计算均采用国标对于随机振动的要求的数据进行,通过相关计算数据的对比,总结归纳基于疲劳线性积累在空调结构件中的可靠性分析的方法与思路。通过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应用,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将问题发现在设计阶段,避免因设计评估不充分导致后期改善的成本损失,这是科学的设计方法值得在空调结构设计中尝试,为高质量好产品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本文所述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有重要意义,极大程度提高了产品结构精细化设计水平和能力。(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30)

王健,万里兮,侯峰泽,李君,曹立强[4](2018)在《微波芯片倒装金凸点热疲劳可靠性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射频系统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硅基板的微波芯片倒装封装结构,解决了微波芯片倒装背金接地的问题。使用球栅阵列(BGA)封装分布为周边型排列的Ga As微波芯片建立了叁维有限元封装模型,研究了微波芯片倒装封装结构在-55~125℃热循环加载下金凸点上的等效总应变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封装尺寸因素对于金凸点可靠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凸点高度、凸点直径以及焊料片厚度对凸点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金凸点离芯片中心越近,其可靠性越差。上述各结构尺寸因素对凸点可靠性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焊料片厚度>金凸点直径>金凸点高度。因此,在进行微波芯片倒装封装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较薄的共晶焊料片来保证金凸点的热疲劳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呼斯乐图,段富海,来进勇,安玮[5](2018)在《EMA行星架多目标优化与疲劳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机电作动器传动部件静动态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对电传飞机襟翼EMA行星架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与疲劳可靠性分析。首先结合工作原理、应用要求、实际工况建立了行星架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受力分析与计算;其次应用ANSYS软件分析了静动态特性并确定应力、变形以及固有频率分布情况;再次依据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与灵敏度分析;最后对优化后的行星架进行静动态性能对比与疲劳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行星架总体性能明显提高,在保证静动态性能要求前提下实现了结构轻量化,并满足疲劳寿命和可靠性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彭长伟[6](2016)在《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疲劳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车组是轨道列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动车领域我国发展速度占据世界的领先地位。现在我国拥有世界上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动车线路。但是我国在动车运行起来动车事故也发生了多次,温州动车事故历历在目,因此在动车的使用上,要格外注意动车的安全性。进动车本身而言故障一般发生在转向结构方面,动车速度快、质量惯性大,因此会对动车的转向结构形成较大的负荷,容易出现结构疲劳等现象,为动车的运行埋下隐患。(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20期)

李磊[7](2016)在《半挂牵引车车架疲劳可靠性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半挂牵引车作为一种重要的货运工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车架作为重要的承载部件,承受着来自地面的随机作用载荷、载重以及相关附件载荷,所以,半挂牵引车车架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半挂牵引车能否可靠且持久的工作。半挂牵引车性能的好坏不仅体现在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还要满足车架的疲劳可靠性设计。本文以半挂牵引车车架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疲劳可靠性理论、有限元分析理论以及优化算法等技术为平台,对车架的疲劳可靠性进行评估,并在满足车架的刚度、强度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车架的疲劳寿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半挂牵引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车架的边界条件,并对原始设计尺寸下的车架在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以及紧急转弯工况等特殊工况下进行刚度强度校核并分析车架具有的模态特性,找出半挂牵引车车架的薄弱部分,并确定半挂牵引车车架的前十阶模态频率及其相应的模态振型。本文首先在Adams中建立车架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际路况,以C级路面谱作为输入,由垂向位移激励计算求出悬架与车架连接处的动态外载荷作为车架疲劳仿真分析的载荷谱。在疲劳可靠性分析软件Fatigue中,根据车架使用材料的性能,模拟出车架材料的S-N曲线,通过准静态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计算出车架在最恶劣工况下的疲劳寿命。然后根据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以车架的各纵横梁为设计变量,以车架的较低应力和较轻质量为优化目标,选取较为合理的车架纵横梁设计尺寸,并对优化后的车架尺寸进行特殊工况下刚度强度校核以及相应的模态特性,分析车架的疲劳寿命,并对比原始设计尺寸车架的疲劳寿命,优化后车架的强度有所增强,质量有所减轻,车架的疲劳寿命也提高了4.4%左右。本课题研究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半挂牵引车车架的疲劳寿命问题,该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车架的抗疲劳设计等问题研究,也为其它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16)

程娅慧[8](2016)在《风电齿轮齿形优化及疲劳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新能源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近年来,风电设备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和运用。在风电机组故障中,齿轮箱故障占机组故障率的20%,且停机时间长,维修困难,而齿轮故障占齿轮箱故障的40%左右,所以提高齿轮的可靠性对提高整个齿轮箱的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型号2MW级风电齿轮箱为研究对象,探讨齿轮的相关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RomaxDesigner平台,建立2MW级风电齿轮箱的虚拟样机模型,将随机风载转换为速度转矩载荷,确定第一级行星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2)探讨齿轮的制造安装误差对应力的影响,制造误差有齿厚制造误差、齿根圆角半径制造误差、齿宽制造误差、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为中心距偏差。得出各个参数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在误差内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在实际加工中的建议。(3)以太阳轮为例,以单位长度法向载荷减小且均匀分布为目标,齿向修形和齿廓修形为手段,对齿形进行优化。同时探讨齿形优化对单位长度法向载荷、接触应力、弯曲应力、传递误差、谐响应的影响。齿向修形采用线性修形和一定量的鼓形修形,齿廓修形采用鼓形修形。结果表明,修形后单位长度法向载荷、接触应力、弯曲应力、传递误差、谐响应最大值都明显减小。(4)采用概率描述的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累积损伤计算模型,结合等效正态分布和应力强度干涉理论,计算优化后的齿轮在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下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疲劳累计损伤可靠度,并与传统的不考虑应力循环次数齿轮的可靠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形后的齿轮可靠度达到99%以上;且与不考虑应力循环次数的结果相比,计算结果更精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唐薇[9](2015)在《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疲劳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为了实现高速列车自主化、统型化、标准化及系列化,从2014年起我国开始全面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化动车组”以及高铁运营的完整标准体系,以尽可能统一、尽可能互联互通、尽可能部件互换为总体目标,全面提升中国高铁的发展质量。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标准化动车组”速度及载客量的不断提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也受到我国铁路部门和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转向架作为机车车辆承载的关键部件,其构架的疲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处于设计阶段的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以确保“中国标准动车组”安全稳定运行。本论文以350km/h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方法为理论研究基础,基于既有规范UIC615、EN13749、BS7608、IIW1823等标准,应用ANSYS软件对该动车构架进行有限元计算,并进行疲劳强度、损伤分析;针对构架焊缝区域,基于DVS1612、EN15085规程对焊接接头局部细节进行疲劳强度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以上两种既有标准的疲劳评估方法;通过分析CRH380BL动车组(与标准动车组同族)转向架的长期跟踪试验数据,建立了时速350公里速度级的试验程序载荷谱,并利用该程序载荷谱对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进行疲劳可靠性研究,计算HW标准与BSI规程下构架的疲劳损伤,并与基于UIC标准载荷的损伤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将存在应力集中和动应力幅值较大的定位转臂座、齿轮箱吊座作为研究对象,对局部进行结构形状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了疲劳分析。此外,还对构架进行了模态分析。以上研究过程,为标准动车组转向架设计以及建立符合我国运用条件的时速350公里速度级的高速列车转向架载荷谱和疲劳强度规范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5-30)

陈东兴[10](2013)在《车用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疲劳可靠性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高,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催化载体越米越靠近排气歧管,最终排气歧管部分和催化器连成一体,排气歧管和催化器合成一体,合称排气歧管总成。排气歧管总成的工作条件恶劣,表层气体与内腔中气体温度相差很大,且长期处于循环交变温度载荷下,容易出现疲劳失效等现象,使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增多、噪声变大、功率波动、甚至使发动机失效。由于发动机的性能排气温度日益提高,因此对排气歧管总成的疲劳可靠性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应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其疲劳可靠性,优化其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试验样机的数量,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采用仿真分析与发动机台架实验验证相结合,对排气歧管总成的振动和热疲劳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就是找出其寿命薄弱处并进行结构优化。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排气歧管总成进行叁维模型建立,结合ABAQUS软件划分网格模型,对其进行了自由和约束模态分析,并探讨了温度对模态频率的影响,揭示温度对共振频率的影响规律。(2)根据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应力分析,基于应力分析结果,用名义应力法和损伤累积理论进行热疲劳分析,找出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应力集中处和最大应力大小。(3)对排气歧管总成进行结构优化,根据初次仿真结果修改叁维模型,再次分析优化后结构,得到结果是优化后排气歧管总成的各阶固有频率都有所提高,减少了共振发生几率,热应力分布均匀,最大应力也减小了7MPa,热疲劳性能符合设计要求。(4)进行排气歧管总成可靠性试验,根据相关技术要求搭建实验台架,进行300小时的实验并采集相关数据,最后对实验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00小时疲劳可靠性实验后,排气温度劣化率小于5%,300h排气压力与0h时基本一致,排气歧管总成表面无裂纹、大变形;台架振动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振动响应降低明显。因此,本研究仿真优化后的排气歧管总成是可靠的,抗疲劳能力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到高速滚动轴承中热弹流润滑效应的影响,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航空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通过带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近似拟合温度场效应,并将热应力映射到滚动轴承赫兹接触区内,完成热弹流润滑效应下航空轴承接触应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同时考虑热弹流润滑效应、材料属性以及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随机性,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完成热弹流润滑效应下航空滚动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完成最小可靠性指标寻优和惩罚函数最佳设计点。基于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完成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数值算例表明,所建立的可靠性分析模型能正确反映热弹流润滑效应对航空轴承接触疲劳的影响。与传统的Monte Carlo法相比,两种计算结果的失效概率之差为2.0×10~(-4),相对误差为23.8%,而所提方法耗时只有蒙特卡洛方法的0.15%,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高效的计算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忆如,陈敏,张顺琦,吴斌.压电驱动微动平台柔顺机构疲劳可靠性优化设计[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2].金燕,刘少军,张建阁.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下高速滚动轴承的疲劳可靠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8

[3].赵现枫,朱标,唐合存,张江,李本卫.基于疲劳理论的空调结构件可靠性优化分析研究[C].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8

[4].王健,万里兮,侯峰泽,李君,曹立强.微波芯片倒装金凸点热疲劳可靠性分析及优化[J].半导体技术.2018

[5].呼斯乐图,段富海,来进勇,安玮.EMA行星架多目标优化与疲劳可靠性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8

[6].彭长伟.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疲劳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7].李磊.半挂牵引车车架疲劳可靠性分析及优化[D].湖南大学.2016

[8].程娅慧.风电齿轮齿形优化及疲劳可靠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

[9].唐薇.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疲劳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0].陈东兴.车用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疲劳可靠性优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标签:;  ;  ;  ;  

疲劳可靠性优化论文-王忆如,陈敏,张顺琦,吴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