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性分析论文-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彭绿春,张露

育性分析论文-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彭绿春,张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育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绿杜鹃,杂种群,杂交亲和性,结籽率

育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彭绿春,张露[1](2019)在《常绿杜鹃不同杂种群间杂交的可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中不同杂种群间杂交的可育性规律,对属于腺柱杜鹃花杂种群(Gr)、云锦杜鹃花杂种群(F)、美国山石南杜鹃花杂种群(Ga)、高加索杜鹃花杂种群(C)和东石楠杜鹃花杂种群(D)的33个品种组配302个杂交组合,对各杂种群间的杂交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以Ga和F杂种群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花柱长度和胚珠受精率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从坐果率考虑,在33个品种中,‘Blurettia’、‘Sun Fire’和‘Surrey Heath’等11个品种适宜作为母本,‘Mrs. P. Denouden’、‘Marcel Menard’和‘Catawbiensis Boursault’等5个品种适宜作为父本,‘Alfred’、‘Delta’和‘XXL’等16个品种作为母本或父本皆可,而‘Cosmopolitan’不适宜作亲本;在5个杂种群中,Gr适宜作为母本,F适宜作为父本,Ga作为母本或者父本皆可,C和D的杂交效果与其配组有关;不同杂种群间杂交存在单向不育、双向可育或不育现象。(2)5个杂种群作为母本杂交的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大小则分别为Ga> Gr> C> D> F,Ga> C>Gr> D> F,Ga> C> F> G r> D;作为父本杂交的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大小分别为F> Ga> Gr>D> C,F> Ga> D> C> Gr,F> Ga> Gr> C> D;作为亲本的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大小分别为Ga> F> Gr> D> C,Ga> F> D> C> Gr,F> Ga> C> Gr> D。(3)从花粉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来看,除D×F的花粉不萌发外,其余组合的花粉均能萌发,但各杂交组合的花粉管长度/花柱长度不同,且胚珠受精率低下。综上所述:常绿杜鹃不同杂种群间杂交存在明显不育现象,包括不能坐果、不能结籽和种子不萌发,而受精前障碍和受精后障碍可能是其杂交不育的关键原因。(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梁森林,党江波,梁国鲁,郭启高[2](2018)在《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观察及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制片确定枇杷天然实生筛选株系‘B431’为四倍体。采用改良涂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离体萌发法和人工杂交分析其育性,染色体计数法检测了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行为;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也可见少量单价体和部分多价体;减数分裂进程中出现板外染色体、早熟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极少的叁极体等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有二分体、叁分体、多分体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四倍体枇杷‘B431’育性低于二倍体,但其花粉活力达到66.29%±2.22%,杂交结实率与二倍体差异不显着,仍有较高的育性,其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叁倍体率达到66.67%,可以作为叁倍体创制的核心亲本。(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徐洪强,李琪,张景晓[3](2018)在《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及合子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种间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水平,探讨两者的生殖隔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研究了温度(17、21、25、29和33℃)、盐度(18、22、26、30和34)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牡蛎卵子可以与岩牡蛎精子受精,相反方向也能够受精,两者之间是双向受精;杂交组受精率及孵化率显着低于自繁组(P <0.05),且孵化率变化趋势与受精率基本一致。随着温度和盐度的上升,自繁组和杂交组受精率和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长牡蛎♀(长牡蛎♂(GG)、长牡蛎♀(岩牡蛎♂(GN)、岩牡蛎♀(长牡蛎♂(NG)和岩牡蛎♀(岩牡蛎♂(NN)交配组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5、21、25和29℃,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7.0%、43.7%、42.8%、82.8%和76.9%、33.5%、33.4%、74.8%;GG和NG组最适盐度为26,GN和NN组最适盐度为30,各组在最适盐度下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6.6%、31.6%、41.2%、85.0%和77.3%、25.9%、37.7%、79.8%;在温度25℃、盐度26条件下,各组受精率随精子浓度增加而增大,尤其是杂交组,当精子浓度为100~104个/μL时,GN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7%~43.9%和2.9%~39.9%;NG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是9%~46.2%和0%~44.2%。本研究证明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高露璐,王淑安,王磊,宋薇,王鹏[4](2019)在《79个铁线莲品种花粉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线莲享有"藤本皇后"的美誉,是优异的垂直绿化材料。本研究以79个铁线莲栽培品种为试材,通过0.5%TTC法和I_2-KI法两种方法测定铁线莲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并比较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花粉量差异不显着,测定花粉活力差异显着,TTC法测量花粉活性均值高于I_2-KI法并成为铁线莲栽培品种花粉活力检测的最佳方法。铁线莲品种间花粉量差异显着,品种间变幅为0~241粒,平均花粉量为118粒,以48粒花粉量为级差,栽培品种可分为5类群。铁线莲品种花粉均具活力,其花粉活力变幅为2.8%~78.4%,萌发率最高为78.4%(C.'Doctor Ruppel'),最低为2.8%(C.'Purpurea Plena Elegans'),铁线莲品种群间花粉活力排序为早花大花组>晚花大花组>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可为铁线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0期)

张靖国,范净,陈启亮,杨晓平,胡红菊[5](2016)在《中国砂梨多倍体种质资源发掘及其花粉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掘中国砂梨种质资源中蕴藏的多倍体种质,明晰中国砂梨基于染色体水平的多样性,为砂梨多倍体育种和起源进化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中收集保存的466份砂梨种质进行倍性鉴定,并对新发掘的多倍体砂梨种质进行花粉生活力和自交结实率分析。【结果】共发掘出多倍体砂梨种质5份且均为叁倍体,占总样本的1.07%,显示中国砂梨种内基于染色体的多样性水平较低。叁倍体种质的花粉生活力和自交结实率均为0,显示其花粉不育且无单性结实能力。【结论】首次将流式细胞仪成功地用于中国砂梨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分析,发掘出的5份叁倍体种质中,有3份自然叁倍体集中分布于鄂西恩施的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结合部,暗示该区域或为砂梨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花粉育性分析结果可为其在多倍体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杨阳,马双新,贾慧,刘微微,曹志艳[6](2015)在《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异宗配合真菌,在自然界中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对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有性态诱导和交配型PCR鉴定的方法,对2011—2014年采集的野生菌株及室内诱导产生的有性杂交后代F1、F2代进行交配型组成鉴定,通过检测两性菌株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明确其有性生殖能力,结合RT-PCR技术对有性生殖过程中MAT1和MAT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株和有性杂交后代中均存在两性交配型菌株,且出现频率相当,介于2.09%和6.25%之间;Aa两性菌株的育性与杂交时对应菌株的交配型组成相关,两性菌株与A交配型菌株或a交配型菌株杂交均可育,能产生成熟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但其自交时败育,只产生子囊壳,不产生子囊孢子。两性菌株Aa自交和两性菌株Aa与A交配型或与a交配型菌株杂交时,Aa菌株中MAT1和MAT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推测MAT基因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苏家齐,王昭萍,张跃环,喻子牛,李琼珍[7](2015)在《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种间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葡萄牙牡蛎(AA)与熊本牡蛎(SS)的种间配子亲和性及合子育性,以成熟的这两种牡蛎为材料,研究了温度(18、21、24、27和30℃)、盐度(16、20、24、28和32)对其受精率、孵化率的影响;在最优环境条件组合下,估算了不同精子浓度下(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受精率及孵化率的F50临界值。结果表明,SS、AA及SA受精率和孵化率随着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7℃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99.1%±0.3%、98.4%±1.2%和81.3%±2.8%;孵化率变化趋势与受精率相似,也在27℃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99.1%±0.5%、96.8%±2.8%和67.1%±5.5%。SS和SA在盐度24时出现最高受精率,分别为98.8%±1.3%和81.1%±7.4%,AA为94.8%±4.5%;SS和SA在盐度24时出现最大孵化率,分别为75.9%±3.7%和66.1%±4.5%,此时AA孵化率为86.4%±4.2%。在温度27℃、盐度24环境条件下,SA和AA在精子浓度103个/μL时受精率最高,分别为92.4%±1.2%和87.2%±5.7%,SS受精率为92.5%±2.2%;此时的孵化率分别为82.2%±7.0%、78.9%±7.8%和79.8%±4.3%,各实验组间无显着差异。采用一元二次方程估算,SA受精率F50值的精子浓度为58.88个/μL,孵化率F50值的精子浓度为208.93个/μL。本研究为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生殖隔离机制及其种间杂交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杨阳,郭丽婕,贾慧,藏金萍,曹志艳[8](2014)在《玉米大斑病菌两性菌株的育性分析及交配型基因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基因(MAT基因)调控着菌株间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而且,大多数异宗配合的丝状子囊真菌具有一对高度异源的交配型基因。本实验室对采自1999—2013年的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鉴定,发现在自然界中存在A、a和Aa 3种交配型。进一步研究发现,A交配型菌株含有MAT1基因,a交配型菌株含有MAT2基因,两性菌株Aa含有交配型基因MAT1和交配型基因MAT2。为了探求两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背景,本试验通过室内人工诱导,发现两性菌株Aa与交配型A菌株和交配型a菌株杂交均能产生有性后代,同时,将具有不同交配型的菌株进行对峙培养,可以产生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同时,还对两性菌株Aa自交及与2个交配型菌株A或a杂交情况下,交配型基因MAT1、MAT2以及其他与有性生殖过程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两性菌株Aa自交,还是两性菌株Aa与A交配型菌株或与a交配型菌株杂交情况下,两性菌株Aa中MAT1和MAT2基因均能表达,且在整个诱导期间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1-05)

任尚佳[9](2014)在《高加索叁叶草与白叁叶杂交BC_1胚培养及F_1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牧草在品质、产量、适口性及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气候条件的限制,豆科牧草仍没有摆脱栽培品种单一化的现状。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培育除苜蓿之外的高产高抗同时可固氮的牧草新品种。本试验以适应内蒙古中西部气候条件的蒙农叁叶草1号(Trifolium ambiguum Bieb. cv. Mengnong No.1)为母本,其优点为高产高抗,缺点是无根瘤,不能固氮。引种自大兴安岭的固氮能力强的白叁叶(T. repens L.)作为父本,与母本进行远缘杂交育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白叁叶为轮回亲本与杂种F1代回交,结合胚离体培养技术,探索适宜回交胚离体生长的培养条件及扩繁条件,以期得到BC1代,为育性恢复创造条件。杂种Fl生长第1-2年,经形态学、细胞学等检测为高度不育未结出种子,从第3年开始有部分植株结出种子,比例占到杂种Fl代的88%。因此,试验对杂种F1所结种子进行了生物学指标的观测和细胞学研究,对F1育性恢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改良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均可作为回交胚离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适宜的蔗糖和CH浓度分别为15g/L和250mg/L。取胚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14-21d。适宜的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CH (250mg/L)+KT (1.0mg/L)+2,4-D(0.5mg/L);适宜的叶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mg/L)+2,4-D (2mg/L)。2.F1各植株所结种子,均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且具有硬实性,发芽前机械处理可破除其硬实性。3.杂种F1所结种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在40到48范围内变动,个别植株的细胞中有染色体加倍和混倍体现象。其中,杂种Fl代3-12的种子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异,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与高加索相同为48条,核型公式为:2n=6x=42m+6sm,属于2B型。6-3的种子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4,核型公式为:2n=30m+14sm,属2A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陈惠清[10](2014)在《水稻籼粳交后代品系的籼粳分化与杂种F_1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籼粳交的育种目标是扩大双亲的遗传差异,克服不良性状,利用优良性状间的互补,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本研究以珍汕971B/秀水13和珍汕97B/辽91B等两个群体通过系谱法选育获得的41个F9代品系为材料,采用程氏分类法及SSR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对其籼粳属性及籼粳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对比。同时,利用上述品系与4个不同籼粳类型的两系不育系配组,在前人育性QTL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杂种一代的育性表型,探讨籼粳交后代品系育性等位基因来源、作用方式,评价上述育种品系在籼粳交上的育种价值,为培育优异的籼粳交种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程式指数法(形态指数分类)分类结果表明:41个籼粳交后代品系可分为10个籼型,24个偏籼,5个偏粳和2个粳型。采用41个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以籼粳属性判别值(Di)和籼粳稻成分指数值为划分定性指标,可将上述品种分为2个籼型,35个偏籼型,4个偏粳型,平均粳稻成分指数分别为8.12%、34.51%和77.23%。形态指数分类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相关系数为0.76,呈极显着正相关,表明两种籼粳分类法均可反映籼粳交后代品系的籼粳分化程度。而基因DNA水平上的分子鉴定分类法更为客观、可靠。2、采用DPS软件对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76个籼粳交F1的结实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两系不育系配组Fl结实率高低依次为:培矮64S>272S>HS-3>N5088S,这与供试品系在籼粳分类上大多偏籼有关。41个籼粳交后代品系配组F1结实率的均值根据结实率高低可分为4类,即10个品系亲籼又亲粳(平均结实率78.9%),24个品系仅亲籼(平均结实率71.5%),3个品系仅亲粳(平均结实率65.0%),4个品系则两者均不亲和(平均结实率60.7%)。表明采用系谱法育成的偏籼型材料后代品系与籼型不育系的亲和力较好。3、根据珍汕97B/秀水13和珍汕971B/辽91B两群体的育性QTL定位结果,结合籼粳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表型,以及各品系相关育性基因的SSR分子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珍汕97B/秀水13的22个后代品系中有16个品系与籼型不育系272S配组的F1代结实率在75%以上;上述品系育性基因存在来源于珍汕97B的等位基因,且广亲和基因qSPF6-1可有效提高杂种一代的结实率;4个即亲籼又亲粳的后代品系的育性基因均存在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而育性基因均来自秀水13的4个品系与籼型不育系272S配组F1结实率均较低(均值为51.9%),在与粳型不育系N5088S配组F1结实率仍有2个组合结实率大于74%。在不存在广亲和基因的珍汕97B/辽91B的后代品系配组F1共有5个品系即亲籼又亲粳,13个品系亲籼,1个品系亲粳。上述F1代的育性遗传方式较为复杂,这与其定位的qSPF6-2和qSPF8的作用方式(显性效应为主)和遗传贡献率较低有关,后代的育性可能还受其他因素影响。4、杂种F1结实率与后代品系的粳稻成分(Xj)相关性分析表明,后代品系的粳稻成分(Xj)与272S、HS-3和培矮64S杂交F1结实率的相关系数为-0.79**、-0.77**和-0.56**,呈极显着的负相关而品系的粳稻成分(Xj)与亲粳性未达显着水平。这一结果表明,籼粳交后代品系的亲籼型不仅受育性基因影响,且与其本身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适度的籼粳遗传成分有利于提高杂种一代的结实率。5、在水稻籼粳交育种上,系谱法多代选择可有效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中间品系,偏籼型株系不仅有利于创建大穗重穗型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型,且在遗传成分上可适度加大遗传距离,在提高后代结实率的基础上,获得强大亚种间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4-05-01)

育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制片确定枇杷天然实生筛选株系‘B431’为四倍体。采用改良涂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离体萌发法和人工杂交分析其育性,染色体计数法检测了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行为;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也可见少量单价体和部分多价体;减数分裂进程中出现板外染色体、早熟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极少的叁极体等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有二分体、叁分体、多分体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四倍体枇杷‘B431’育性低于二倍体,但其花粉活力达到66.29%±2.22%,杂交结实率与二倍体差异不显着,仍有较高的育性,其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叁倍体率达到66.67%,可以作为叁倍体创制的核心亲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育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彭绿春,张露.常绿杜鹃不同杂种群间杂交的可育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9

[2].梁森林,党江波,梁国鲁,郭启高.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观察及育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8

[3].徐洪强,李琪,张景晓.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及合子育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高露璐,王淑安,王磊,宋薇,王鹏.79个铁线莲品种花粉育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张靖国,范净,陈启亮,杨晓平,胡红菊.中国砂梨多倍体种质资源发掘及其花粉育性分析[J].果树学报.2016

[6].杨阳,马双新,贾慧,刘微微,曹志艳.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5

[7].苏家齐,王昭萍,张跃环,喻子牛,李琼珍.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种间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分析[J].水产学报.2015

[8].杨阳,郭丽婕,贾慧,藏金萍,曹志艳.玉米大斑病菌两性菌株的育性分析及交配型基因的表达研究[C].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任尚佳.高加索叁叶草与白叁叶杂交BC_1胚培养及F_1育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10].陈惠清.水稻籼粳交后代品系的籼粳分化与杂种F_1育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4

标签:;  ;  ;  ;  

育性分析论文-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彭绿春,张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