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H_2O_2-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钴(论文文献综述)
汤家华,程乐华[1](2021)在《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中钴的含量》文中指出以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为显色剂,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钴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为9.2的NH3·H2O-NH4Cl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作用下,钴(Ⅱ)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能生成一种红色配合物,配合物在546 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4L·mol-1·cm-1,检出限(3s/k)为5.64×10-3mg/L,钴(Ⅱ)的质量浓度在0~0.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应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中钴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国强,杨建君,何家洪,宋仲容,徐强[2](2014)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20002012年)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直接显(褪)色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对不同分析方法的反应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实际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并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发展提出了提高仪器性能,以增强灵敏度和减少测量误差;开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绿色环保的显色剂,以改善检测方法;加强与高效分离、富集检测技术的联用,以降低测定干扰,提高方法准确度等建议。
李呈宏[3](2013)在《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微量金属离子,偶氮类试剂作为分光光度试剂中的一种重要的试剂,它是测定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显示剂。于此,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利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简称CTACPA),并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TACPA与镧(Ⅲ)、铜(Ⅱ)离子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镧、铜的分析方法;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铁(Ⅲ)、钒(V)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痕量铜、铁、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TACPA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研究了CTACPA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ACPA与镧(Ⅲ)可形成配合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9×104L·mol-1·cm-1,镧(Ⅲ)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加氢催化剂样品Pt-La/CNTs、 Pt-La/ZrO2中微量的镧,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研究了CTACP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CTACPA与铜(Ⅱ)形成配合比为1: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4L·mol·cm-1。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铜(Ⅱ)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g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C-7.24×10-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铁(Ⅲ)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0的NH4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7027C+0.0548(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2。此方法测定头发和面粉中的微量铁,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钒(V)催化KBrO3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钒(V)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3075C+0.2485(C:μg/mL),相关系数为0.9988,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花生中的微量钒,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本论文通过对CTACPA的研究,认为CTACPA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显色试剂,可以用于一些金属离子的检测。
刘利平,其木格,阿娟[4](2012)在《Co-H2O2-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Co(Ⅱ)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DBON-PF)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建立了测定痕量钴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8.5×10-12g/mL,Co(Ⅱ)含量在0ng/10mL~3.2n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是光度法测定钴的高灵敏体系之一,本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应用于VB12中钴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3.4%,加标回收率为96%~104%,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
于秀兰,田松涛[5](2011)在《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19952010年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分别评述了苯基荧光酮(PF)、4,5-二溴苯基荧光酮、9-取代苯基荧光酮和2,3,7-三羟基-9-[(取代基)偶氮]苯基荧光酮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并从反应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108篇。
范鑫[6](2011)在《苯基荧光酮衍生物对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18世纪末发现金属元素铬以后,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耐火等行业中。在电镀工业中由于铬的光泽和高硬度、高耐磨性,它常常被用作镀层来增加产品的装饰性和耐磨性。在空气中铬能形成稳定的氧化膜,所以铬镀层能在空气中长久地保持原来的颜色和光泽。因铬及其化合物在许多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产生的含铬废水己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铬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综述和实验部分: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铬的分析方法,表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及缺点,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实验部分分别研究了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与铬(VI))的显色反应及3,5-二溴-4-(2,4二羟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与铬(VI)的显色反应。研究了以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HMPF)为显色体系,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HMPF与铬(Ⅳ)的显色反应及光度性能。考察了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的用量等条件显色反应的性能。讨论了各种共存离子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得出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与铬(Ⅳ)形成化学计量比为2: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36nm波长处,铬含量在0-35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3.26×105L·mol-1·cm-1,检测下限为3.69ug/L,将该分析方法用于电镀废水中铬含量的测定,取得较好效果。研究了以3,5-二溴-4-(2,4二羟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为显色剂,在pH=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及CTMAB的存在下,3,5-二溴-4-(2,4二羟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与铬(VI)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分别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的用量等条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得出该显色反应的检测下限为2.1ug/L,由工作曲线的斜率求得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3×105L·mol-1·cm-1。在CTMAB过量条件下,用连续变换法和摩尔比法测得铬(VI)与DBARPF生成配合物的摩尔比为Cr(VI):DBARPF=1:2。并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电镀废水中的总铬含量。
李茹,乔壮明,王平,李超,张诺,代玉雪,赵燕芳,蔡燕燕,魏琴[7](2010)在《痕量镍分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2003~2009年国内外利用不同分析测试技术测定痕量镍的进展,并对常规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重点讨论。从反应体系、反应介质、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上述测定体系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为了克服分离手段复杂、数据处理复杂等缺点,需要开发诸如简单的分离富集技术与仪器联用等新技术并将化学计量学运用到各种技术当中。此外,研制新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及稳定性好的活化剂和探针,也是提高测定镍含量准确度的可行手段。
王延青,王全杰[8](2009)在《制革废水中六价铬测定方法的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制革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催化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何家洪[9](2008)在《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铬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中三价和六价为常见的稳定形态。不同的价态会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铬(Ⅲ)为人体及动植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参与糖和脂肪代谢过程,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而铬(Ⅵ)被公认为有毒致癌物质,其毒性比铬(Ⅲ)大100倍,含铬(Ⅵ)物质可造成人体心血管功能和造血功能损伤,引起肝脏、肾脏、肺部等器官病变,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较高渗透性,对动物具有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近年来随着皮革、电镀、冶金等涉铬(Ⅵ)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中含铬(Ⅵ)物质含量在不断增加,使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因此铬(Ⅵ)分析检测受到环卫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铬(Ⅵ)也成为各国环境检测的必测元素之一,铬(Ⅵ)含量的分析检测也成为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理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铬(Ⅵ)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离子色谱法、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电化学-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由于这些分析方法所需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冗长费时,且需要多种化学试剂,因此使得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光度法由于所需仪器要求简单,操作简便,药品用量较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分光及荧光光度法分析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甲基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基于90℃温度条件下,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橙的褪色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剂Cr(Ⅵ)浓度和测量信号的差值(△A)成线性关系,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最佳褪色条件,得出方法表观活化能为25.73KJ·mol-1,线性范围为0~72μg·L-1,检出限为4.74μg·L-1,同时对干扰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选择性好,同时将本法与标准方法测定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基本相当。2、铬(Ⅵ)—结晶紫—过氧化氢体系催化动力学光谱法测定痕量铬(Ⅵ)75℃温度下,在硫酸介质中,铬(Ⅵ)能显着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铬(Ⅵ)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催化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值(△A)成线性关系,且△A在较长时间内稳定。以此建立起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96μg·L-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A= 0.0033+0.1401C(Ⅵ)(μg·25mL-1) (r=0.9985)检出限为6.91μg·L-1。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可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和湖水样品中铬(Ⅵ)含量的分析测定。3、藏红T高灵敏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在盐酸酸性介质中,利用具有伯氨基团的藏红T与具氧化性的Cr(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藏红T中伯胺基这一荧光基团消失,分子π电子共轭度降低,导致产物分子的荧光效率降低,从而使其整个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下降的原理,建立用Cr(Ⅵ)-藏红T荧光猝灭测定痕量Cr(Ⅵ)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酸性介质中藏红T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59.0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5.0nm。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含量在0~128μg·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5μg·L-1 ,相对标准偏差为1.2%。本法具有灵敏度高、费用低、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已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自来水和湖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并与标准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满意。
李满秀,张春花[10](2005)在《钼的光度分析方法进展》文中认为根据近年的文献报道,评述了国内钼的光度分析近况。内容包括普通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计算光度法及其它。主要从测定体系与测定条件,相应光度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或灵敏度、干扰情况、测定范围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归纳和概述。
二、Co-H_2O_2-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H_2O_2-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钴(论文提纲范文)
(1)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中钴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溶液的配制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溶液酸度的影响 |
2.3 显色剂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用量的影响 |
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的影响 |
2.5 显色时间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
2.6 共存物质的影响 |
2.7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2.8 精密度试验 |
2.9 准确度试验 |
3 结论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显(褪)色光度法 |
1.1 邻菲啰啉 |
1.2 苯基荧光酮类 |
1.3 磺基水杨酸 |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
4 荧光光度法 |
5 化学发光分析法 |
6 联用技术用于铁?的分析检测 |
7 结语 |
(3)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变色酸偶氮类显色剂 |
2.2 卟啉类显色剂 |
2.3 三氮烯类显色剂 |
2.4 荧光酮类显色剂 |
2.5 吡啶偶氮类显色剂 |
2.6 其他类显色剂 |
2.6.1 5-偶氮罗丹宁类显色剂 |
2.6.2 亚甲胺H类显色剂 |
2.6.3 偶氮苯类显色剂 |
2.6.4 二安替比林甲烷类显色剂 |
2.6.5 噻唑偶氮类显色剂 |
2.6.6 含氮唑偶氮类显色剂 |
2.7 本论文选题与研究思路 |
第三章 配合物显色机理 |
第四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4.1.1 主要实验仪器 |
4.1.2 试剂及药品 |
4.2 试剂的合成 |
4.2.1 合成原理 |
4.2.2 合成方法 |
4.3 结构鉴定 |
第五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显色剂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
5.2.2 酸度的选择 |
5.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
5.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
5.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
5.2.6 配合物的组成 |
5.2.7 工作曲线 |
5.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5.3 样品分析 |
5.3.1 样品的测定 |
5.3.2 回收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
6.1 实验部分 |
6.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6.1.2 实验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
6.2.2 酸度的选择 |
6.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
6.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
6.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
6.2.6 配合物的组成 |
6.2.7 工作曲线 |
6.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6.3 样品分析 |
6.3.1 铸造镁合金 |
6.3.2 铝合金样品 |
6.3.3 回收试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
7.1 实验部分 |
7.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7.1.2 实验方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
7.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
7.2.3 反应介质和用量的选择 |
7.2.4 H_2O_2用量的选择 |
7.2.5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7.2.6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
7.2.7 体系的稳定性 |
7.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7.2.9 工作曲线 |
7.3 样品分析 |
7.3.1 头发中铜的测定 |
7.3.2 水中铜的测定 |
7.3.3 回收实验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 |
8.1 实验部分 |
8.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8.1.2 实验方法 |
8.2 结果与讨论 |
8.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
8.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
8.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
8.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8.2.5 H_2O_2用量的选择 |
8.2.6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8.2.7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
8.2.8 体系的稳定性 |
8.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
8.2.10 工作曲线 |
8.3 样品分析 |
8.3.1 头发中铁的测定 |
8.3.2 面粉中铁的测定 |
8.3.3 回收实验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
9.1 实验部分 |
9.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9.1.2 实验方法 |
9.2 结果与讨论 |
9.2.1 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
9.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
9.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
9.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9.2.5 KBrO_3用量的选择 |
9.2.6 H_2SO_4用量的选择 |
9.2.7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9.2.8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
9.2.9 体系的稳定性 |
9.2.10 共存离子的影响 |
9.2.11 工作曲线 |
9.3 样品分析 |
9.3.1 花生中钒的测定 |
9.3.2 头发中钒的测定 |
9.3.3 回收试验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Co-H2O2-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反应介质 |
2.3 试剂的用量 |
2.4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
2.5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
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7 工作曲线 |
3 样品分析 |
(5)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
2.1 苯基荧光酮 (PF) |
2.2 4, 5-二溴苯基荧光酮 |
2.3 9-取代苯基荧光酮 |
2.4 2, 3, 7-三羟基-9-[ (取代基) 偶氮]苯基荧光酮 |
3 结语 |
(6)苯基荧光酮衍生物对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铬的主要工业用途及现状 |
1.3 铬含量检测分析研究的意义 |
1.4 铬分析方法的介绍及研究进展综述 |
1.4.1 电化学分析法 |
(1) 电位分析法 |
(2) 吸附伏安法 |
(3) 阴极阳极溶出伏安法 |
(4) 库仑分析法法 |
(5) 单扫描示波极谱分析法 |
(6) 极谱催化波法 |
1.4.2 分光光度法 |
(1) 一般分光光度法 |
(2) 萃取分光光度法 |
(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4)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
(5) 流动注射光度法 |
(6) 共振光散射光度法 |
(7) 全差示分光光度法 |
1.4.3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 |
(2) 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4 荧光分析法 |
1.4.5 化学发光法 |
(1) 铬的存在状态 |
(2) 还原剂影响的 |
(3) 介质的选择 |
(4) 温度影响 |
1.4.6 离子色谱法 |
第二章 2-羟基-3-甲氧基苯基荧光酮与铬(VI)的显色反应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试剂与络合物的吸收光谱 |
2.2.2 酸度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
2.2.3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
2.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以及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
2.2.5 显色时间的影响 |
2.2.6 温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
2.2.7 络合物组成测定 |
2.2.8 工作曲线 |
2.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3 样品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铬(VI)与3,5-二溴-4-(2,4 二羟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
3.1 摘要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试剂与络合物的吸收光谱 |
3.3.2 显色体系酸度及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3.3.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3.3.4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
3.3.5 显色时间、温度的影响 |
3.3.6 配合物的组成测定 |
3.3.7 工作曲线 |
3.3.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4 样品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痕量镍分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光光度法 |
1.1 常规分光光度法 |
1.2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 电化学分析方法 |
4 流动注射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
5 分子荧光光谱法 |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质谱法 |
7 其它方法 |
(9)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综述 |
1.1 引言 |
1.2 铬元素的作用与危害 |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研究综述 |
1.3.1 常规分光光度法 |
1.3.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1.3.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
1.4 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研究综述 |
1.4.1 荧光增强法 |
1.4.2 荧光猝灭法 |
1.5 小结与展望 |
1.5.1 小结 |
1.5.2 展望 |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 |
2 甲基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
2.1 试验部分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试验药品 |
2.1.3 试验溶液配制 |
2.1.4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吸收光谱曲线 |
2.2.2 反应介质及其用量的影响 |
2.2.3 甲基橙用量的影响 |
2.2.4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2.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2.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2.2.7 工作曲线、灵敏度及重现性 |
2.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样品分析 |
2.5 结论 |
3 结晶紫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
3.1 试验部分 |
3.1.1 试验仪器 |
3.1.2 试验药品 |
3.1.3 试验溶液配制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吸收光谱曲线 |
3.2.2 反应介质及其用量的影响 |
3.2.3 结晶紫用量的影响 |
3.2.4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3.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2.7 工作曲线、灵敏度及重现性 |
3.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4 样品分析 |
3.5 结论 |
4 藏红T 高灵敏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与试剂 |
4.1.2 溶液配制 |
4.1.3 试验原理及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激发和发射光谱曲线 |
4.2.2 反应介质及用量的影响 |
4.2.3 藏红T 用量的影响 |
4.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2.6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
4.2.7 工作曲线和方法精密度与检出限 |
4.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4 样品分析 |
4.5 结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钼的光度分析方法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普通光度法 |
1.1 硫氰酸盐光度法 |
1.2 荧光酮类试剂光度法 |
1.3 偶氮类试剂光度法 |
1.4 其它试剂光度法 |
2 动力学光度法 |
3 荧光光度法 |
4 计算光度法 |
4.1 人工神经网络解析光度法 |
4.2 偏最小二乘法-迭代目标因子分析光度法 |
4.3 小波变换-偏最小二乘光度法 |
5 其它 |
四、Co-H_2O_2-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钴(论文参考文献)
- [1]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中钴的含量[J]. 汤家华,程乐华. 巢湖学院学报, 2021(03)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J]. 李国强,杨建君,何家洪,宋仲容,徐强. 冶金分析, 2014(01)
- [3]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呈宏.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4]Co-H2O2-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J]. 刘利平,其木格,阿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5]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于秀兰,田松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1(02)
- [6]苯基荧光酮衍生物对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D]. 范鑫. 河南师范大学, 2011(06)
- [7]痕量镍分析的研究进展[J]. 李茹,乔壮明,王平,李超,张诺,代玉雪,赵燕芳,蔡燕燕,魏琴. 冶金分析, 2010(06)
- [8]制革废水中六价铬测定方法的进展[J]. 王延青,王全杰. 中国皮革, 2009(19)
- [9]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D]. 何家洪. 重庆大学, 2008(06)
- [10]钼的光度分析方法进展[J]. 李满秀,张春花. 冶金分析,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