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化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序介孔硅铝材料(JSA),酸性,孔径,减压渣油
裂化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小敏,汪燮卿,徐广通,张书红,郑金玉[1](2019)在《硅铝材料酸性和孔径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热解色谱和热重质谱,考察了无序介孔硅铝材料(JSA)的酸性和孔径对其接触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剂/油质量比条件下,当JSA的孔径相近时,随着JSA中弱B酸酸量和总酸量的增加,减压渣油的初始裂化温度逐渐降低,裂化能力增强,裂化产物中汽、柴油馏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增大,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减小;同时,减压渣油接触裂化的生焦率低,JSA上积炭的起始燃烧温度逐渐升高;在酸性相当条件下,JSA孔径小于15.85 nm时,孔径的变化对减压渣油起始裂化温度、裂化产物分布、生焦率、接触剂上的积炭影响不明显;JSA孔径增至15.85 nm以上时,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减小,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增大。(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侯小敏,汪燮卿,徐广通,张书红[2](2019)在《接触剂性质和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接触剂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的影响,以石家庄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热解色谱(Py-GC)和热重质谱(TG-MS)分别评价无孔无酸接触剂(A)、有孔无酸接触剂(B)和有孔有酸接触剂(C)的孔结构、酸性,以及接触剂上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裂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孔接触剂相比,接触剂上孔道的引入,使减压渣油分子能进入到孔径大于10 nm的孔道进行初步裂化,初步裂化产物能够进入孔径小于10 nm的孔道内进行二次裂化,生成更小分子。在A剂上减压渣油的油膜厚度对其热裂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和生焦率没有明显影响;在B剂上减压渣油热裂化反应强度增强,生焦率增大至12%~13%;在C剂上,随着减压渣油油膜厚度的减小,其裂化产物中C_(12-)和C_(12)~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增大,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减小,生焦率增大。TG-MS结果表明,接触剂上酸中心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减压渣油的起始裂化温度。(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杨加可,左童久,鲁玉莹,曾武松,陆江银[3](2019)在《NiMo/Al_2O_3-USY催化剂上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裂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一系列NiMo/Al_2O_3-USY催化剂,在200 mL固定床上考察了不同金属负载量对其中低煤焦油加氢裂化催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用NH_4F溶液改性USY以提高催化剂的脱硫性能,并结合XRD、氮气吸附-脱附、XPS、HR-TEM、H_2-TPR和NH_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M o/Al_2O_3-USY催化剂适宜的M oO_3负载量为15%(质量分数);当MoO_3含量超过15%后,MoS_2活性相在载体上团聚,硫化程度趋于稳定,强酸酸量和孔径减少,增加金属负载量对煤焦油加氢裂化转化率影响较小。NH_4F改性USY可增大NiM o/Al_2O_3-USY催化剂的孔径,有利于提高煤焦油加氢裂化转化率。表面强酸酸量减少后,产品中的硫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强酸酸量是影响产物硫含量的关键因素。当NH_4F浓度为0.6 mol/L时,NH_4F改性USY制得的NM 0.6催化剂上煤焦油加氢裂化的转化率为87.65%,产品汽油馏分(≤180℃)硫含量为5.96 mg/kg,柴油馏分(180-320℃)硫含量为34.98 mg/kg。(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周广林,李芹,王晓胜,徐志皓[4](2019)在《催化裂化轻汽油深度脱硫吸附剂的研制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Cu/ZnO-Al_2O_3脱硫吸附剂,考察了不同金属活性组分及其负载量、不同助剂及其负载量、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裂化轻汽油中噻吩脱除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压汞技术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500℃下焙烧制得的Ni-Cu/ZnO-Al_2O_3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最大,表现出较高的脱硫活性,其中,NiO为Ni-Cu/ZnO-Al_2O_3吸附剂脱除噻吩硫的主要活性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Ni负载量为6%(w)、Cu含量为5%(w)、焙烧温度为500℃、反应温度为350℃、压力为0.6 MPa、液态空速2 h~(-1)条件下,Ni-Cu/ZnO-Al_2O_3吸附剂的饱和硫容为1.70%。(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熊晓云,胡清勋,赵红娟,高雄厚[5](2019)在《氧化铝基质对催化裂化催化剂重油分子裂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工业拟薄水铝石做了深入表征,并详细研究了拟薄水铝石胶溶酸铝比、催化剂中拟薄水铝石含量以及铝溶胶含量对催化剂重油分子裂化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拟薄水铝石酸化酸铝比(体积质量比,m L/g)从0增至0.20,孔体积从0.39 cm~3/g降至0.27 cm~3/g,酸化后酸量先增加后减少,同时催化剂的孔体积下降,重油转化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催化剂中拟薄水铝石质量分数从10%增至25%,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逐渐增强,但随着拟薄水铝石含量的增加,重油产率下降趋势逐渐减小;铝溶胶含量增加将导致催化剂孔体积下降,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下降。(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刘明霞,柳召永,刘涛,翟佳宁,杨旭[6](2019)在《催化裂化烟气脱硝剂PRLN-60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催化裂化(FCC)烟气脱硝剂PRLN-60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和提升管对其脱硝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PRLN-60脱硝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脱硝剂PRLN-60的Na_2O含量、表观松密度、磨损指数等性质与FCC主催化剂(LDO-70)相当;在固定床评价中,当反应温度为500~700℃时,脱硝剂PRLN-60的NO_x脱除率高达100%,与参比剂相当;在提升管评价中,添加脱硝剂PRLN-60(质量分数为1.5%)后,NO_x脱除率达到97%,且对产品分布影响较小;较低空速和氧含量均有利于NO_x的脱除。(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杜艳泽[7](2019)在《工业Y沸石孔结构和酸性的调控及其加氢裂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氢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临氢条件下利用催化剂将原料油进行催化转化的过程,也是将各种重质、劣质原料直接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优质燃料、润滑油基础料以及化工原料的重要手段之一。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该催化剂主要由活性金属和裂化载体两部分构成。在裂化载体材料中,具有独特酸性能、孔结构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Y沸石成为加氢裂化领域应用最多的载体。但是,较小的孔道尺寸和较差的水热稳定性导致其不适合直接作为载体应用于加氢裂化反应中。在工业应用中,多数Y沸石必须经后处理以提高沸石的水热稳定性和二次介孔含量,然而当前所采用后处理方法所制备的Y沸石具有骨架结构破坏严重、酸密度减小以及引入二次介孔的连通性较差等缺陷,限制着Y沸石高效加工转化重质油原料。因此,需要开发更有效的后处理方法来提高Y沸石的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引入更多可有效利用的介孔和提升Y沸石的水热稳定性。在现有后处理法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优化组合多种后处理法,并调变处理过程的参数制备了叁个系列Y沸石。运用XRD、NMR解析了沸石骨架的晶体结构和硅铝物种的存在状态,通过SEM、N_2/Ar物理吸附探究了沸石的表观结构和孔结构组成及可有效利用介孔的含量,采用NH_3-TPD、Py-IR和OH-IR测定了沸石的总酸含量、种类分布以及酸中心的可接近性,并利用甲苯吸附与扩散过程验证了组合后处理法所得沸石的物化性能。利用1,3,5-叁异丙苯裂解反应和减压蜡油的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后处理Y沸石和相应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实验和研究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果:利用不同温度水蒸汽-多次酸洗处理所得Y沸石的骨架结构表征显示,该后处理组合法所得Y沸石不仅能够有效维持完整的晶体结构,并且通过调整水蒸汽温度和酸洗次数能够实现骨架硅铝比的调节,该系列沸石同时含有四配位、五配位和六配位的铝物种。孔结构测试表明,该系列沸石具有相似的孔径分布,水蒸汽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酸洗次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沸石的介孔结构性能和小于12nm有效介孔的含量。对应沸石的SEM图显示沸石表面变得粗糙,且分布着大尺寸孔洞。酸性能结果证明采用后处理组合方法脱除了Y沸石中大量骨架铝,导致其总酸量降低,尤其是L酸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其主要源自于在酸洗处理过程中脱除了大量非骨架铝,使所得到的Y沸石具有更高的B/L值。沸石的吸附与扩散过程证明酸中心和甲苯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和介孔的引入都极大提升了甲苯的扩散性能。此外,探针反应和加氢裂化实验也证实孔结构和酸含量共同影响Y沸石的催化活性,但当介孔含量达到一定时,酸中心的含量决定其催化活性。因此,550℃水蒸汽-酸洗处理所得沸石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裂化催化活性,并且产品性质优于该系列其他催化剂。经2800小时的运行评价,裂化段反应温度仅提高了2℃,证实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采用水蒸汽-酸洗-碱处理组合方式处理所得Y沸石(SNY)的骨架硅铝比达到6.2,且保持较好的Y沸石晶体结构,得益于碱处理过程能够大量脱除骨架硅,且部分铝物种在骨架缺陷位发生再铝化反应,所得沸石SNY中仅存在着四配位骨架铝。孔结构表征显示该沸石基本保留了参比沸石的微孔结构,同时具有更多集中在3~20nm的介孔,因此其介孔体积得到大幅提升,但小于12nm的有效介孔体积基本不变。SEM表征显示沸石SNY的颗粒遭到了严重破坏,表面暴露出大量孔洞结构。酸性测试表明,沸石SNY的总酸量是水蒸汽-酸洗处理沸石的2倍多,几乎与参比沸石相当,其中B酸的比例约85%,表明该后处理方法有助于提升B酸中心含量。羟基红外表征证明总酸量的提高主要源自于超笼中酸性中心的释放和方钠石笼中酸中心可接近性的提高。吸附与扩散结果表明,甲苯吸附多发生于沸石的B酸中心,且B酸性能提升可以增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扩散活化能的升高,但大量介孔结构的引入更有利于提高扩散效率。1,3,5-叁异丙苯裂解实验结果表明,沸石SNY中增加的介孔孔道更有利于中间产物快速扩散,因此产物中含有更多的二异丙苯。减压蜡油的加氢裂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沸石SNY的反应温度比水蒸汽-酸洗处理所得催化剂低了7℃,且尾油中链烷烃含量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B酸性能和介孔结构性能的提升。然而,经2100小时的运行评价,裂化段反应温度却提高了32℃,表明该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需求。采用氟硅酸铵预处理、水蒸汽-酸-碱处理所得Y沸石(SNFY)具有与沸石SNY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硅铝比,但是沸石SNFY不仅具有四配位骨架铝,还含有五配位和六配位铝物种。从孔结构测试看出,在不破坏沸石微孔结构的情况下,该沸石具有大量集中在7nm左右的孔道,介孔孔容提升至0.27cm~3/g,小于12nm有效介孔体积增加到0.079cm~3/g。SEM表征显示,沸石表面仍分布着较大尺寸的孔洞。酸性测试表明,沸石SNFY与SNY具有相近的酸量和相似的B酸和L酸分布。同时,吸附与扩散性能以及探针裂解反应也证明两种沸石具有相近的吸附与扩散性能以及相近的活性和产品分布。减压蜡油的加氢裂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化深度条件下,沸石SNFY的反应温度比水蒸汽-酸洗处理Y沸石的温度低了9℃,且产品性质得到优化,主要由于沸石SNFY的B酸中心具有更好的可接近性和更多的有效介孔介孔含量。经过2600小时运行评价,裂化段反应温度仅提高了2℃,对应于较低的提温速率,表明该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催化稳定性,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叁个系列沸石的物化性质和催化结果证明,催化剂中B酸含量和强度的增加以及介孔结构性能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多种铝物种的存在更有利于增强催化剂结构和催化稳定性。沸石SNFY作为载体对应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优于参比工业催化剂,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完成减压蜡油的高效转化,并且对应馏分产品的性质优良,裂化尾油产品具有较低含量的二环以上环状烃以及粘度指数高的特点。在加工不同性质的原料油时,该催化剂都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馏分产品,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博,李长明,黄剑锋,赵玉龙[8](2019)在《催化裂化镧基钝钒剂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镧盐和醇胺类化合物为原料,采用有机配合方法,在高温回流条件下,可制备含镧质量分数为11.4%,密度(20℃)为1.253 g/cm~3的镧基钝钒剂。在催化裂化(FCC)原料油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0×10~(-6)的镧基钝钒剂,选用LDO-75平衡剂为催化剂,在提升管装置中对其钝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镧基钝钒剂加入18.0 h后,与未添者相比,转化率提高了0.75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05,0.62个百分点,重油收率下降了1.36个百分点,有效抑制了原料油中钒组分对催化剂的污染。(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9](2019)在《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Ni/Ca/ZSM-5临氢降凝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中Ni、Ca改性对润滑油基础油凝点、收率和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i、Ca改性后,催化剂的裂化活性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和黏度指数升高。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对Ni-Ca/ZSM-5催化剂作用下的加氢工艺条件进行考察,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10℃、体积空速3.0 h~(-1)、反应压力15 MPa、氢油体积比500,在此条件下,润滑油基础油凝点为-17℃,黏度指数为93,收率为72%。(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黄佳宇,吴文涛,朱俊超,杨玉滢,张艳容[10](2019)在《操作条件对加氢裂化尾油降凝产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HZSM-5分子筛催化剂,以某炼油厂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操作条件对降凝产品链烷烃及白油的性能和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80℃,质量空速1.0h~(-1),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白油收率最高,且白油及链烷烃性质均满足要求。通过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酸类型及酸中心密度,得出自制催化剂同时具有B酸和L酸,拥有强酸中心,有利于降凝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裂化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接触剂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的影响,以石家庄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热解色谱(Py-GC)和热重质谱(TG-MS)分别评价无孔无酸接触剂(A)、有孔无酸接触剂(B)和有孔有酸接触剂(C)的孔结构、酸性,以及接触剂上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裂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孔接触剂相比,接触剂上孔道的引入,使减压渣油分子能进入到孔径大于10 nm的孔道进行初步裂化,初步裂化产物能够进入孔径小于10 nm的孔道内进行二次裂化,生成更小分子。在A剂上减压渣油的油膜厚度对其热裂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和生焦率没有明显影响;在B剂上减压渣油热裂化反应强度增强,生焦率增大至12%~13%;在C剂上,随着减压渣油油膜厚度的减小,其裂化产物中C_(12-)和C_(12)~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增大,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减小,生焦率增大。TG-MS结果表明,接触剂上酸中心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减压渣油的起始裂化温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化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侯小敏,汪燮卿,徐广通,张书红,郑金玉.硅铝材料酸性和孔径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性能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2].侯小敏,汪燮卿,徐广通,张书红.接触剂性质和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3].杨加可,左童久,鲁玉莹,曾武松,陆江银.NiMo/Al_2O_3-USY催化剂上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裂化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4].周广林,李芹,王晓胜,徐志皓.催化裂化轻汽油深度脱硫吸附剂的研制及性能[J].石油化工.2019
[5].熊晓云,胡清勋,赵红娟,高雄厚.氧化铝基质对催化裂化催化剂重油分子裂化性能的影响[J].无机盐工业.2019
[6].刘明霞,柳召永,刘涛,翟佳宁,杨旭.催化裂化烟气脱硝剂PRLN-60的性能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7].杜艳泽.工业Y沸石孔结构和酸性的调控及其加氢裂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李博,李长明,黄剑锋,赵玉龙.催化裂化镧基钝钒剂的性能[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9].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10].黄佳宇,吴文涛,朱俊超,杨玉滢,张艳容.操作条件对加氢裂化尾油降凝产品性能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9
标签:无序介孔硅铝材料(JSA); 酸性; 孔径; 减压渣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