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技术论文-李楠

复调技术论文-李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京剧《沙家浜》,支声复调,填充式复调,对比复调

复调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1](2019)在《现代京剧《沙家浜》复调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京剧《沙家浜》音乐中,使用了支声复调加花变奏、拖腔长音处的填充式对比复调、管弦乐队与唱腔旋律形成的对比二声部复调、京剧叁大件演奏过门中的对比复调、音乐中的对比模仿复调等等复调技术。通过分析,认识其使用的具体位置与实际效果,了解传统复调作曲技术在京剧音乐创作及表现力方面起到的实际作用。(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潘文海[2](2019)在《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复调音乐教学是各个音乐学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文章对作曲技术理论课中复调音乐教学的作用进行总结,并从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技术作用发挥出来、构建完善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四方面,论述了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0期)

杨天成[3](2019)在《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创新。新时期,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与需求,积极探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培养与激发,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运行机制也成为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一项全新课题。目前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作曲技术理论这一课程,其主要就涵盖了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学以及复调音乐及小乐队编配等基本课程,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复调音乐这一课程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学效率也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能够有效的改进当前高校复调音乐教学现状,提升其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6期)

宋戚[4](2018)在《中世纪盛期英国经文歌复调创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盛期以来,法国复调音乐与其同时代的英国音乐有着难以剥离的密切联系。自12世纪以来,法国音乐持续影响着不列颠岛早期音乐形式的发展。然而,由于英格兰岛国的自足地理环境、鲜明民族性以及带有保守倾向的文化性格等因素,致使英国多声部音乐的建构又具有了孕育本土音乐风格的胚胎。进入13世纪,旋律交换技术在巴黎圣母院复调创作中被逐渐弃用之时,英国经文歌却反映出对这一技术的偏好,并逐渐成为英国音乐的典型手法。自经文歌体裁在英国出现以来,等旋律技术及其在声部间的变化运用,一直是英国作曲家创作的着眼点。同时,叁、六度音程的大量使用,又体现出英国传统音乐在声部纵向结合关系上的构思倾向。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带有鲜明英国化特点的复调技术与创作观念,才使得简朴、悦耳之英国音乐风格,最终成为西方音乐历史转型阶段替代法国极致复杂之风的最好选择。(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8年04期)

李楠[5](2018)在《现代京剧《红灯记》复调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京剧《红灯记》音乐中,使用了大量的支声、对比、模仿等传统复调作曲技术。支声复调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叁大件伴奏声部的加花变奏;京剧打击乐与全乐队形成的支声复调;对比复调包括为长音做填充式二声部叁声部对比复调;模仿复调包括严格、自由模仿等。复调技术的运用,使现代京剧《红灯记》获得了层次繁多、色彩缤纷的音乐语言形象。(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怡[6](2018)在《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项重要课程,复调音乐的教学目标即为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多声部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利用音乐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多年来高师复调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然而却没有充分重视对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就必须要实现复调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复调音乐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优化措施,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02期)

王竹[7](2018)在《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复调音乐教学是音乐院校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培养多声部思维能力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复调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生能够更加明白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以及音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在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效果十分显着。本文主要针对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复调音乐教学的方法与原则,并对现状采取创新应对措施。从而可以提高对作曲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的重视,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胡佳[8](2017)在《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调音乐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音乐专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多声部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与音乐文化的理解。目前作曲技术理论课堂中比较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上的应用程度比较低,应对这种现象予以提升。(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3期)

陈玲俐,文锋[9](2016)在《李忠勇音乐作品中的复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忠勇(1934.12—2011.11)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在他的众多音乐作品中,本文重点研究他的部分作品,关注他独特手法的运用且带有个人色彩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片段。主要通过分析叁首作品看其复调技法运用的独到之处。包括无伴奏混声合唱《翠竹林边忆红军》中创造性地运用词曲结合关系,管弦乐《云岭写生》中赋格段的特色化应用和管弦乐《江吟》中融合了传统、民族与当代复调技法的帕萨卡利亚写作。经本人分析研究,李忠勇教授的复调特点主要是在传统技法中为民族、为当代、为表现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和创作,不拘泥于传统本身。最后,从表现形式和数量上归纳总结李忠勇先生在作品中对复调手法的运用习惯以及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6年05期)

赵晓辰[10](2016)在《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61年,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1创作的无打击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作品《大气》(Atmospheres,1961)首演于多瑙厄辛根音乐节(Donaueschinger Musiktagen),引起西方先锋音乐阵营的轰动。在这部作品中,利盖蒂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卡农技术,声部繁多又大同小异,从而形成一种微变的、网状的、内动外静的、极为复杂的音响体。他称这种技术为"微复调"(micro-polyphony),成为利盖蒂音乐的标志。利盖蒂创作于1968年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虽然由于编制限制无法构成那种只有管弦乐队才能表现出来的宏大的微复调织体,但是它几乎汇集了有关微复调的所有核心原则与技术,极具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选择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为研究对象,并从音高组织、节奏组织和"音色—音响"功能叁个方面对乐曲中的微复调技术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6年05期)

复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调音乐教学是各个音乐学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文章对作曲技术理论课中复调音乐教学的作用进行总结,并从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技术作用发挥出来、构建完善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四方面,论述了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调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楠.现代京剧《沙家浜》复调技术分析[J].戏曲艺术.2019

[2].潘文海.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方法[J].青年与社会.2019

[3].杨天成.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J].祖国.2019

[4].宋戚.中世纪盛期英国经文歌复调创作技术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

[5].李楠.现代京剧《红灯记》复调技术分析[J].戏曲艺术.2018

[6].王怡.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18

[7].王竹.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J].传播力研究.2018

[8].胡佳.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7

[9].陈玲俐,文锋.李忠勇音乐作品中的复调技术研究[J].艺海.2016

[10].赵晓辰.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技术研究[J].当代音乐.2016

标签:;  ;  ;  ;  

复调技术论文-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