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度论文-欧晓勇

虚拟度论文-欧晓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品虚拟度,品牌认知度,电子商务,企业价值

虚拟度论文文献综述

欧晓勇[1](2019)在《电子商务市场品牌认知度、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平台的虚拟特征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影响了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与价值。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探讨电子商务中品牌认知度、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信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品牌认知度显着提升了企业价值,而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不明确,而同时具备高品牌认知度和低产品虚拟度的产品则有效提升了产品价值。研究结论充分证明了电子商务市场不仅没有降低品牌认知度及企业价值,还能够通过品牌认知度渠道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吕有清,赵艳萍[2](2018)在《新创企业虚拟度的结构化测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246家新创企业为样本,运用SPSS和AMOS统计工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创企业虚拟度测评指标由核心能力、信息化水平、网络能力和网络结构耦合度四个方面构成。最后引入了雷达图分析法,对新创企业虚拟度进行了可视化评价,并参照246份样本的虚拟度均值,将新创企业虚拟度划分为潜力型、发展型和全面型叁种类型。(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贾旭东,衡量,何光远[3](2017)在《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企业具有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组织模式。本文以3家典型企业虚拟经营的发展历程为核心案例,对比17家相关企业的数据,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发现虚拟度是解释虚拟化现象的关键因素,可从职能虚拟度、产品虚拟度、信息化水平叁个维度进行测评。本文对虚拟度测评构成体系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的定性研究后,结合文本向量空间模型,构建出虚拟度测评的理论模型并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思想和Eviews软件检验了该理论模型,实现了对企业虚拟化水平的量化测度,为深入研究企业组织的虚拟演化现象,推动更加深入的虚拟企业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7年05期)

蒋杨永,刘春艳,蒋建华[4](2010)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虚拟度评价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企业是21世纪企业的潜在发展模式,在研究企业虚拟度内涵的基础上,全面考察影响企业虚拟化程度的各种因素,构建企业虚拟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虚拟度评价方法。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对其进行模拟计算,并以浙江大唐袜业集群为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为企业虚拟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0年05期)

林颖[5](2010)在《金融虚拟度对超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金融体系高速发展,而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体系为整个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社会财富不断累积,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近一百多年来,金融工具的滥用、金融体系的失灵也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这些作用累积爆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金融所具有的虚拟性的特征,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放大资金的使用规模,可是事物总是利弊并存的,大规模的提高虚拟金融的存量或者提高金融工具的虚拟程度,一旦超出我们可控的风险程度,在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下,其毁坏性的后果是难以准确估量的。本文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着手,沿着金融体系虚拟程度的发展,深入的分析了金融虚拟性与国民收入分配循环之间的联系,指出了在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下所产生的总量上和结构上的超国民收入分配的情况,从正、负两个方面来研究金融虚拟程度的提高对国民收入循环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超国民收入分配所产生的积极以及不良的影响。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理论分析,主要运用金融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金融虚拟性与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第叁章为本文的实证分析,试图分析:①适度的金融虚拟程度有益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适度与不适度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个临界的值域;②由于金融虚拟性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失调会产生哪些毁坏性的后果。第四章为本文结论。指出了对金融虚拟度进行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以及各国的独特性设立必要的监控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①界定了由于金融虚拟性所产生的超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两种状况—总量超分配以及结构超分配,并分析了他们的成因及影响效应;②从超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存在时,寻找适度的金融虚拟度的临界值指标。③探索金融虚拟程度与结构超分配之间的动态适应指标。(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0-05-01)

廖成林,唐逸飞[6](2008)在《虚拟企业的虚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企业是21世纪企业联盟的主要形式。虚拟企业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各合作企业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更需要企业之间合作协调。基于此,提出用虚拟度来度量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开展的程度,建立了一套包括企业核心能力、生产柔性、虚拟环境优度、企业间信任关系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计算。(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08年03期)

谭建国[7](2004)在《金融产品虚拟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产品多而复杂。通过引入“金融产品虚拟度”的概念 ,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虚拟度计算公式。力图从量上把握金融创新工具市场的风险 ,更好地了解、把握金融产品 ;同时选择了六种典型的金融产品 ,对其进行虚拟度分析 ,所得排列次序与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04年08期)

虚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以246家新创企业为样本,运用SPSS和AMOS统计工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创企业虚拟度测评指标由核心能力、信息化水平、网络能力和网络结构耦合度四个方面构成。最后引入了雷达图分析法,对新创企业虚拟度进行了可视化评价,并参照246份样本的虚拟度均值,将新创企业虚拟度划分为潜力型、发展型和全面型叁种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度论文参考文献

[1].欧晓勇.电子商务市场品牌认知度、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吕有清,赵艳萍.新创企业虚拟度的结构化测评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8

[3].贾旭东,衡量,何光远.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J].科研管理.2017

[4].蒋杨永,刘春艳,蒋建华.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虚拟度评价与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

[5].林颖.金融虚拟度对超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

[6].廖成林,唐逸飞.虚拟企业的虚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

[7].谭建国.金融产品虚拟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商业研究.2004

标签:;  ;  ;  ;  

虚拟度论文-欧晓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