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落叶论文-Fayzmamad,Davlatbekov

枯落叶论文-Fayzmamad,Davlatbekov

导读:本文包含了枯落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枯落叶分解,微生物群落,主要营养物质,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枯落叶论文文献综述

Fayzmamad,Davlatbekov[1](2019)在《枯落叶中碳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森林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加深对从枯落物到土壤的碳返还过程的理解。为提高森林落叶层的固碳能力,迫切需要明晰微生物在落叶层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叶际微生物群落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微观生态学角度看,枯叶凋落物分解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的核心和基础。据此,本论文将研究主要集中在:1)典型森林系统枯落物的营养、物质化学计量比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变化;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凋落物养分分解过程的关系。试验在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区进行。选择了叁种阔叶树:CL(刺槐)、LL(辽东栎)和SL(山杨)的凋落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分解袋法,在野外布设实验样区后,定期测定凋落物养分(C、N、P)变化、(C:N:P)比值及碳水化合物动态变化。同时,采用Illumina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叶际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枯落物C在凋落物分解的前6个月显着减少,随后在分解过程中缓速下降;氮在整个分解过程中波动,磷在分解结束时的损失率较高;计量比随分解逐渐降低。2)分解时间对营养物质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均大于树种;3)刺槐和辽东栎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分解10个月和12个月是分别达到最大值。变形杆菌和放线菌是最主要的细菌门。在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最大的优势门;4)微生物群落与凋落物化学养分(主要营养元素C、N、P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呈显着正相关;5)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在枯落物分解到8-10个月时达到最强,其次是外源性生物降解代谢、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佳楠,刘任涛,赵娟,常海涛,罗雅曦[2](2018)在《沙地柠条灌丛枯落叶输入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盐池县沙地柠条灌丛枯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大小类型灌丛微生境空间方位上枯落叶分布特征,分析柠条灌丛枯落叶输入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柠条冠幅增大枯落叶累积量亦逐渐增加,即Ⅳ(大型灌丛)>Ⅲ(中型灌丛)>Ⅱ(小型灌丛)>Ⅰ(极小型灌丛),并且,Ⅱ类灌丛微生境北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显着小于其他3个空间方位(p<0.05)。2)土壤含水量表现为Ⅰ、Ⅱ类灌丛微生境显着低于Ⅲ、Ⅳ类(p<0.05)。土壤温度则随灌丛减小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pH表现为Ⅱ>Ⅰ>Ⅲ>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速效钾均表现为Ⅲ类灌丛显着高于Ⅰ类和Ⅱ类,Ⅳ类居中(p<0.05)。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既与总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亦与东边、西边和北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只与西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显着负相关(p<0.01)。土壤pH与枯落叶累积量呈负相关(p<0.05),而与南边和北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显着负相关(p<0.01)。土壤速效钾既与柠条灌丛下总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亦与南边、北边和西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不同大小类型灌丛微生境枯落叶输入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某些土壤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个灌丛大小阈值范围。(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1期)

王宝荣[3](2018)在《辽东栎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叶际氨基糖及微生物量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落叶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途径,其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影响生态系统碳贮藏、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现有研究表明枯落叶分解过程主要由微生物主导,但是关于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细胞壁残体物质氨基糖的变化情况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枯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量及其产物作为研究对象,聚焦枯落叶分解过程中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细胞壁残体物质氨基糖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枯落叶分解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对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叶际氨基糖含量的影响,试图阐明枯落叶分解过程中环境因子驱动-底物有效性及基质质量改变-枯落叶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调整-叶际氨基糖含量分解/积累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明确微生物细胞壁产物氨基糖在枯落叶分解过程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参与的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调控过程,以期更深入的了解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过程和机理,丰富枯落叶分解过程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叶分解过程中,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与枯落叶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小的变化顺序为枯落叶微生物生物量碳(LMBC)<微生物生物量氮(LMBN)<叶微生物生物量磷(LMBP),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8,0.59,0.74,叶际微生物生物量P含量显着受水分含量影响;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显着受季节变化、分解克数和放置层次变化的影响,其中季节变化引起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改变是导致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的最大值出现于9月份,而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P含量的最大值出现于10月份,表现为滞后效应,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C、N和P的时空变化具有非同步性。2.水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特别对于枯落叶叶际微生物量C:P和N:P,叶际微生物生物量P含量的波动是造成叶际微生物生物量C:P及N:P变化的主要因素;季节和分解克数的变化极显着影响叶际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而分解袋放置层次对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没有影响;水分对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可塑性,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枯落叶水分含量条件下呈现不同特点,高水分含量条件下呈现稳态特征,低水分条件下呈现非稳态特征,水分含量从高到低的改变导致了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由稳态特征向非稳态的转变,这一过程是动态平衡的。3.枯落叶分解过程中,枯落叶叶际氨基甘露糖含量显着高于氨基半乳糖,这种情况在土壤中恰好相反,表现为氨基半乳糖含量显着高于氨基甘露糖。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叶际氨基葡萄糖/胞壁酸比值与枯落叶C:N的变化趋势一致,反应了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由初始真菌占优势逐渐转变为细菌占优势,细菌细胞壁残体物质胞壁酸随着枯落叶分解的进行持续积累;枯落叶分解过程中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可以作为碳源/氮源在微生物有需求的时候进行补充,氨基糖的积累与分解过程同时发生,取决哪一个过程占据主导优势;枯落叶叶际具有高于土壤的氨基糖含量,随着枯落叶分解的进行,氨基糖总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反映了微生物细胞壁产物在枯落叶系统的逐渐积累过程。4.枯落叶分解过程中环境因子(水分、温度)对枯落叶叶际微生物生物量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比枯落叶基本理化性质(可溶性碳、氮、磷等)对其影响更加强烈,环境因子和枯落叶基本性质分别解释了12.16%和4.28%的变异,两者共同解释了42.28%的变异;枯落叶分解过程中环境因子对于枯落叶叶际氨基糖含量的影响略强于枯落叶基本理化性质,温度的变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共同解释了21.09%的变异,大于环境因子和枯落叶基本理化性质单独作用的结果;枯落叶分解过程中氨基糖作为重要的碳源和氮源在微生物对碳氮有需求的时候分解,维持微生物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平衡,使微生物生物量C:N保持基本稳定的状态;枯落叶叶际氨基糖含量的分解/积累动态平衡由水分温度条件-底物养分有效性和底物质量-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综合作用所主导,其相互作用促进枯落叶的分解。(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海鑫[4](2018)在《辽东栎枯落叶养分原位释放及叶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枯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养分、叶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并揭示两者之间内在关系及影响因素,本文选择陕西省子午岭任家台林场内辽东栎枯落叶为研究对象。将枯落叶放置在枯落物层、腐殖质层以及土壤层进行分解,同时设有正常添加量(10 g)及加倍添加量(15、20 g)的枯落叶叁种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方式下枯落叶的全碳、全氮、全磷、全钾、质量损失率和叶际细菌、真菌,揭示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变化特征、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叶际细菌、真菌群落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明确枯落叶自身理化性质与叶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相关关系及影响枯落叶分解速率的关键因素。结论为:(1)在同一放置层分解时枯落叶全氮的释放与累积受到外界水热条件及枯落叶添加量的影响。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枯落叶全氮的释放速率(17.23%)与全碳释放速率(38.48%)相比较慢;在同一外界环境下,枯落叶全碳释放率呈现:10 g枯落叶>15 g枯落叶>20 g枯落叶,枯落叶的添加量增多,则全碳的外源补充相对变多,会导致全碳的释放率降低。不同放置层处理对枯落叶全磷富集与释放的变化规律影响不显着,对全钾含量的变化影响显着。枯落叶全磷初始含量过低,为0.37 g/kg,在分解前期(0-62天内),全磷含量迅速增加;枯落叶在腐殖质层分解时,枯落叶添加量的不同导致其全磷积累指数出现差异,其中15 g枯落叶的NAI-P相对较高,为154.44%;放置在土壤层分解的枯落叶全钾含量始终高于在枯落物层与腐殖质层分解的枯落叶全钾含量,在342天时,NAI-K达到93.35%。(2)在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全碳含量较高,碳与氮、磷、钾比值的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在季节性降雨期内枯落叶全氮、全磷含量逐渐增加,在分解到第342天时(春季)全氮、全磷平均含量增加了1.64 g/kg、0.34 g/kg,全碳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枯落叶C/N、C/P比在整个分解周期内不断降低。枯落叶在土壤层分解时全钾含量会明显增高,从1.50 g/kg到2.47 g/kg,对枯落叶C/K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放置层。(3)在同一气候环境中,质量损失率除了受枯落叶的化学组成影响还受枯落叶的添加量以及其分解时的放置层影响。在同一放置层中,正常添加量的枯落叶质量损失率(枯落物层38.95%、腐殖质层36.42%)高于加倍添加量15 g枯落叶的质量损失率(枯落物层32.83%、腐殖质层26.78%),高于20 g枯落叶的质量损失率(枯落物层30.88%、腐殖质层25.46%),且放置在枯落物层分解与放置在腐殖质层分解的枯落叶质量损失率相比较高;10 g、15 g枯落叶的C/N比与质量损失率相关性显着,C/N比越小,质量损失的越多,进而枯落叶分解速率较快。(4)季节变化、枯落叶基本理化性质均会影响叶际微生物类群的组成和分布。枯落叶的叶际微生物存在优势类群,不同季节枯落叶在细菌门水平中优势微生物类群为变形菌门(67.56-80.05%),在细菌纲水平下,优势微生物类群是α-变形杆菌纲(38.28-47.87%);不同季节枯落叶在真菌门水平中优势微生物类群为子囊菌门(77.10-99.31%),在真菌纲水平下,优势微生物类群是粪壳菌纲(46.17-67.71%);在春季水热环境良好,使得叶际微生物大量繁殖,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在夏季,占优势的菌株在分解前期能迅速定殖,此时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少;在秋冬季节,一些耐受性强的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如α-变形杆菌纲在冬季丰度为47.87%、锤舌菌纲在冬季丰度为29.61%、伞菌纲在秋冬季节相对丰度达到6.82%和7.05%;不同季节枯落叶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分布主要受到枯落叶含水率和C/N比值的影响,而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主要受到N/P比值和全钾含量的影响,其他因子(pH、养分因子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也会对不同的叶际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周锋,李佳佳,唐建清,黄成[5](2016)在《叁种枯落叶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群体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林地枯落叶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群体生存的影响,选取了常规栽培树种意杨、构树以及垂柳,以仔虾(0.016±0.003 g)群体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意杨叶、构树叶以及垂柳叶四个处理组,其中叁种枯落叶设计两个浓度梯度,即覆盖养殖箱底一层量和叁层量,饲养并测定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①一层量枯落叶下,叁种枯落叶均能极显着促进仔虾的生长(P<0.01),意杨叶组仔虾病死率极显着低干对照组(P<0.01),而其余两组病死率极显着高于对照(P<0.01)。②叁层量枯落叶下,仅意杨叶极显着促进仔虾的生长(P<0.01),而其余两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③不同类型叁层量与一层量枯落叶对仔虾病死率的影响差异不大(P>0.05)。(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6年01期)

于齐[6](2015)在《陕北石油区树草种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陕北地区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与开发,对当地周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生态破坏,所以亟需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降低土壤中的有害石油烃类物质,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恢复土壤结构与功能,使污染土壤得到净化和修复。植物枯落叶作为天然有机质在分解后对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养分的归还和释放以及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变土壤酶活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利用树草种枯落叶对油污土壤进行修复,一方面充分利用废弃的植物枯落叶资源,将其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植物枯落叶分解后可向土壤释放溶解性物质,调节石油污染土壤C/N比,为石油烃降解菌提供代谢底物,促进石油污染物的降解,以修复和和改良石油污染土壤。为此,本文研究内容是将陕北石油区常见的荒山造林树草种枯落叶21种、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19种施入到石油污染土壤中,进行为期120 d的室内混合分解培养,检测石油污染土壤残留石油烃含量、不同枯落叶种类对油污土壤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学性质的改良,综合分析评价不同植物枯落叶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筛选出具有较好修复能力的植物枯落叶,用于指导油污土壤的植物修复,使植物枯落叶废弃物这一资源最大化利用,体现其生态修复价值。主要结论如下:(1)在21种常见荒山造林植物中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对油污土壤修复效果最佳,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冠花(Coronilla varia)、艾蒿(Artemisia argyi)、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修复效果其次,酸枣(Ziziphus jujuba)、杠柳(Periploca sepium)、山枣(Ziziphus montana)对油污土壤修复效果不明显,白榆(Ulmus pumil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枯落叶对油污土壤修复具有微弱抑制作用,其他种类枯落叶则对油污土壤的修复效果不佳,甚至起到恶化作用。具体而言,侧柏、小叶杨、柠条和杠柳4种枯落叶均可显着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油污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繁殖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所有枯落叶的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Zn含量、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除白叁叶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外其他枯落叶的处理均显着增加了速效Fe、Mn的含量;除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外,其他植物枯落叶均可以显着增加土壤碱解N、速效K的含量;落叶松(Larix gmelinii)、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紫花苜蓿、小冠花、白叁叶和白羊草显着增加了土壤有效P的含量,白叁叶的提高效果最显着;而辽东栎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显着。绝大多数枯落叶促进了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但却对过氧化氢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其中紫花苜蓿对增加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效果最显着,柠条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最显着,酸枣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最显着。(2)19种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中,对油污土壤性质综合修复效应最好的是苦楝(Melia azedarach)和桃树(Prunus persica)枯落叶,较好的依次为桑树(Morus alba)、国槐(Sophora japon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 mono)和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枯落叶,其他树木枯落叶效果不明显或者甚至起到恶化作用。具体而言,不同的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初始养分含量具有差异,桃树、五角枫、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枯落叶具有较高的N、P、K含量,银杏(Ginkgo biloba)、法桐(Platanus hispanica)、梧桐(Firmiana simplex)枯落叶N、P、K含量较低。所有枯落叶均显着提高了油污土壤速效K和有机质、有效Zn含量以及脲酶和脱氢酶活性。苦楝、国槐、桑树、紫叶李明显促进了土壤放线菌的生长,提高了土壤碱解N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桃树、垂柳、五角枫枯落叶促进了土壤细菌的生长,提高了碱解N、速效P、有效Fe、有效Mn含量以及蛋白酶活性,而栾树(Koelreteria interifolia)枯落叶显着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于齐,张晓曦,刘增文,王文轩,张祯尧[7](2015)在《陕北石油区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和资源化利用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采集陕北典型石油污染土壤,施入19种常见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粉碎样进行为期120 d的室内混合分解培养试验,检测不同枯落叶修复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降解石油烃的能力,并以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油污土壤性质综合修复效应最好的是苦楝(Melia azedarach)和桃树(Prunus persica)枯落叶,较好的依次为桑树(Morus alba)、国槐(Sophora japon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mono Maxim)和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枯落叶,其他树木枯落叶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起到恶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有兵,严毅,王亚婷,李子光,周庆宏[8](2015)在《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测定法,对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枯落叶浸出液会延缓叁叶鬼针草种子萌发,抑制胚芽生长,在2.5%的处理质量分数下,对胚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0.22。对株高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随着浇灌枯落叶浸出液质量分数及添加枯落叶粉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质量分数为2.5%时,株高的RI=-0.17,生物量的RI=-0.54。在添加80%枯落叶粉的处理下,株高的RI=-0.54,生物量的RI=-0.67,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敏感程度高于株高。滇杨林下土壤对叁叶鬼针草生长无化感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2~10 cm深的土壤促进作用最强,株高和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分别为0.57、0.73。(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吕铖香[9](2014)在《芒萁对光强与4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芒萁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双重优势,竞争力和排斥力极强,常在疏灌草丛和马尾松单优群落下层呈单优层片分布。然而,随着灌草丛开始经马尾松单优群落进而演替为常绿阔叶森林群落时,芒萁开始出现消退现象。由此提出2个猜测:受乔木树种荫蔽的影响,光照强度是影响芒萁连续密集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测定的4种针阔叶树种枯落叶片分解时释放的化感物质对芒萁单优层片的发育产生了重要的生态影响。为了探讨遮荫、乔木枯落叶叶覆盖对芒萁单优层片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种光强并选择了4种极具代表性的乔木枯落叶作为试验供体对象,以盆栽芒萁为研究材料,测定了芒萁的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色素含量、反射光谱、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指标。结论如下:(1)7-9月高温强光照,光条件下盆栽芒萁全部枯死。不同遮荫下,各处理下的芒萁对遮荫的响应主要体现对不同光的需求,枯落叶处理及对照净光和速率(Pn)值均在遮荫50%下最大,芒萁在80%和30%遮荫下受到光抑制;马尾松枯落叶处理下芒萁Pn值最大,枫香枯落叶处理下最小。12月各光合参数值较小,表明对芒萁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差异上。(2)从整体看,3个遮荫梯度下,4种枯落叶处理的荧光参数值表现规律不强。与10月份相比较,各处理下荧光参数差异性较大,12月份芒萁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荧光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明显比10月份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却比10月份大。方差分析表明遮荫对芒萁的荧光参数有显着影响。(3)芒萁叶绿素总含量(ChlT)、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与遮荫度增呈正相关关系,而Chla/b则相反;马尾松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的色素含量较高,表明马尾松处理有利于芒萁色素的合成并促进在弱光环境下的光合作用。(4)各处理下,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特性变化趋势呈现遮荫50%>遮荫30%>遮荫80%的规律。马尾松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叁边参数的影响最大,而不同遮荫度下叁个阔叶树种枯落叶处理对叁边参数影响不一,基本呈增大趋势。在遮荫与枯落叶作用下,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是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的敏感区域。(5)芒萁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遮荫程度的降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光强是影响芒萁酶活性的因素之一,当芒萁受到光抑制,芒萁对逆境胁迫产生了一种抗逆性。马尾松枯落叶处理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3种阔叶树种枯落叶处理削弱了芒萁抗氧化酶活性。(6)随着遮荫率降低,芒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说明光强是影响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的因素之一;苦槠、马尾松和枫香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可溶性蛋白影响较大。10月份芒萁MDA含量基本的变化趋势:50%遮荫>30%遮荫>遮荫80%;经马尾松、枫香、青冈枯落叶处理,12月份芒萁MDA含量与遮荫度呈负相关。12月的低温条件,致使芒萁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机制在弱光、化感物质双重逆境胁迫下,基本呈降低趋势,各逆境导致其光合、生理参数降低的限制因子不同。低温胁迫对芒萁光合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弱光胁迫,而枯落叶释放的化感物质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4-06-30)

王国保,刘增文,时腾飞,于齐,张权威[10](2014)在《陕北采油区灌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环境的改良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陕北石油污染区典型荒地土壤,分别以3种石油污染水平(轻度污染15g/kg,中度污染30g/kg,重度污染45g/kg)油土混合培养后,施入当地9种常见灌木枯落叶进行室内分解培养试验120d,检测不同灌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紫穗槐、沙蒿和小叶女贞枯落叶可明显促进3种水平油污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呼吸.柽柳、柠条、花棒和踏榔枯落叶可明显促进3种水平油污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柠条、沙蒿、踏榔、小叶女贞、花棒、柽柳和紫穗槐枯落叶可明显增加3种水平油污土壤有机碳和速效K含量.爬地柏、沙棘和花棒枯落叶可明显提高3种水平油污土壤Fe、Mn和Zn的有效性.综合而言,柠条和踏榔枯落叶对3种水平油污土壤均有明显改良效果,紫穗槐枯落叶对轻度油污土壤、小叶女贞枯落叶对中度油污土壤,柽柳和紫穗槐枯落叶对重度油污土壤也均有较明显的改良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枯落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宁夏盐池县沙地柠条灌丛枯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大小类型灌丛微生境空间方位上枯落叶分布特征,分析柠条灌丛枯落叶输入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柠条冠幅增大枯落叶累积量亦逐渐增加,即Ⅳ(大型灌丛)>Ⅲ(中型灌丛)>Ⅱ(小型灌丛)>Ⅰ(极小型灌丛),并且,Ⅱ类灌丛微生境北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显着小于其他3个空间方位(p<0.05)。2)土壤含水量表现为Ⅰ、Ⅱ类灌丛微生境显着低于Ⅲ、Ⅳ类(p<0.05)。土壤温度则随灌丛减小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pH表现为Ⅱ>Ⅰ>Ⅲ>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速效钾均表现为Ⅲ类灌丛显着高于Ⅰ类和Ⅱ类,Ⅳ类居中(p<0.05)。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既与总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亦与东边、西边和北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只与西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显着负相关(p<0.01)。土壤pH与枯落叶累积量呈负相关(p<0.05),而与南边和北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显着负相关(p<0.01)。土壤速效钾既与柠条灌丛下总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亦与南边、北边和西边方位枯落叶累积量呈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不同大小类型灌丛微生境枯落叶输入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某些土壤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个灌丛大小阈值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枯落叶论文参考文献

[1].Fayzmamad,Davlatbekov.枯落叶中碳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刘佳楠,刘任涛,赵娟,常海涛,罗雅曦.沙地柠条灌丛枯落叶输入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3].王宝荣.辽东栎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叶际氨基糖及微生物量动态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张海鑫.辽东栎枯落叶养分原位释放及叶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周锋,李佳佳,唐建清,黄成.叁种枯落叶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群体生存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6

[6].于齐.陕北石油区树草种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7].于齐,张晓曦,刘增文,王文轩,张祯尧.陕北石油区城市绿化树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8].王有兵,严毅,王亚婷,李子光,周庆宏.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

[9].吕铖香.芒萁对光强与4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特征[D].浙江农林大学.2014

[10].王国保,刘增文,时腾飞,于齐,张权威.陕北采油区灌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环境的改良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14

标签:;  ;  ;  ;  

枯落叶论文-Fayzmamad,Davlatbekov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