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热动力源论文-常艳,张勇,孙景贵,柴鹏,李亮

成矿热动力源论文-常艳,张勇,孙景贵,柴鹏,李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矿热动力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锆石,U-Pb测年,闪长玢岩,热动源

成矿热动力源论文文献综述

常艳,张勇,孙景贵,柴鹏,李亮[1](2013)在《海沟金矿床的成矿热动力源:来自伴生闪长玢岩的锆石CL图像和U-Pb测年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海沟大型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与成矿伴生的闪长玢岩(脉)单颗粒锆石CL图像分析和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叁组内部组构和年龄时段不同的锆石。其中:第Ⅰ组锆石发育内部成分环带的同时,具有强烈脆性破裂构造、并在其内部有新生锆石充填,其单点年龄为不谐和年龄,变化区间在2 292 Ma~1 262 Ma,计算得上交点为2 515Ma±34Ma、下交点为502Ma±110Ma(MSWD=0.59);第Ⅱ组以发育弱成分环带、自形—半自形晶为特征,单点谐和年龄为1 925 Ma~1 720 Ma(N=12,Mean=1 815Ma±130Ma,MSWD=0.069,MSWD=1.00);第Ⅲ组锆石则以发育清晰内部成分结构、自形为特征,单点谐和年龄为131 Ma~122 Ma(Mean=128 Ma±12 Ma,N=3,MSWD=3.2,MSWD=0.041)。从闪长玢岩岩浆作用与区域地壳演化角度分析,第Ⅰ组和第Ⅱ组锆石均为岩浆作用过程捕获的碎屑锆石,而第Ⅲ组锆石则是闪长玢岩岩浆上侵后结晶形成的锆石;依据叁组锆石的内部构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我们认为强烈缩减的新太古代地壳区可能是海沟金矿床的伴生脉岩和含矿流体产生的热动源区,其动力学背景与中生代库拉板块向中国东部大陆俯冲引发的和龙地体向北侧兴蒙造山带的强烈挤压剪切作用相适应。(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3年01期)

杨明桂,曾载淋,赖志坚,吴新华[2](2008)在《江西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与成矿热动力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大量的钨矿床勘查研究资料成果为基础,以张天堂—西华山钨矿带为典型,建立了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以成矿花岗岩为主因,由不同类型的钨矿床组成的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重点展示了脉状钨矿床的四维结构与定位规律以及多样的矿床垂直分带模式。同时通过对脉状钨矿床形成的热动力过程观察研究,揭示了区域水平挤压扭动与诱发的局部垂直内应力场交替活动、岩石剪切破裂与扩容充填交替进行的整个成矿过程,及其对钨矿床结构形式与时空分布规律的约束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邢树文,孙景贵,李月新,赵明,殷嘉飞[3](2007)在《中国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热动力成矿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应用成矿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初步确立不同成矿系统的形成条件和时空演化的成矿动力学模式,即太古宙陆核演化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元古宙裂陷盆地演化与层状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古生代古亚洲洋形成-封闭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动力学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07年04期)

邢树文,孙景贵,李东旭,刘洪文,陈军强[4](2003)在《胶东晚中生代金矿成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及热动力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地区晚中生代金矿床均有一个与岛弧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相一致的δ3 4 S( 6 .5‰~7.0‰ )硫源 ,而金铜矿床的δ3 4 S为 4 .5‰~ 5 .0‰ ,与岛弧玄武质岩浆的δ3 4 S接近。可初步认为该区金 (铜 )成矿流体的热源来自地幔或俯冲地幔楔产生的玄武岩浆。成矿流体的产生与岛弧玄武质岩浆底侵 /内侵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于被加热的地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高怀忠,张旺生[5](2000)在《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成矿系统的特征、成矿流体和热动力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 ,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 ,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 .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 -火山碎屑沉积相、含碳质沉积相及混杂蛇绿岩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 ,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 (体 ) .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系统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 .构造带内由于应力的差异驱动成矿流体从强烈挤压地段向相对低压的伸展区迁移 ,使金矿床 (点 )集中分布于二者过渡带附近 .矿体及矿脉则形成于构造带较晚阶段形成的次级断裂及裂隙中 .(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00年04期)

胡正国[6](1991)在《小秦岭金成矿作用特征——热—动力成矿机理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华北微陆核南缘的小秦岭区,其前寒武系经历了早期粘塑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中期塑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脆性变形-地块隆升位移阶段等演化进程,而金矿的形成则是在太华群等经受热动力多期改造的基础上,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结果,其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期与区域褶皱变形作用同步,受与之相伴产生的脆-韧性剪滑断裂的控制.随区域地质-构连发展,先后形成了变质-混合岩化热液类矿床(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蚀变构造岩型)、沉积变质类矿床(风化壳-热液型)和岩浆热液类矿床(爆破角砾岩型)等"叁类五型"金矿(化).小秦岭区金矿的系列性、序列性和成矿作用的后生性体现了金矿成矿作用的继承性特征,揭示了陆核区金矿形成作用与热动力作用的密切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黄金科技动态》期刊1991年05期)

成矿热动力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江西大量的钨矿床勘查研究资料成果为基础,以张天堂—西华山钨矿带为典型,建立了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以成矿花岗岩为主因,由不同类型的钨矿床组成的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重点展示了脉状钨矿床的四维结构与定位规律以及多样的矿床垂直分带模式。同时通过对脉状钨矿床形成的热动力过程观察研究,揭示了区域水平挤压扭动与诱发的局部垂直内应力场交替活动、岩石剪切破裂与扩容充填交替进行的整个成矿过程,及其对钨矿床结构形式与时空分布规律的约束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矿热动力源论文参考文献

[1].常艳,张勇,孙景贵,柴鹏,李亮.海沟金矿床的成矿热动力源:来自伴生闪长玢岩的锆石CL图像和U-Pb测年证据[J].矿物岩石.2013

[2].杨明桂,曾载淋,赖志坚,吴新华.江西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与成矿热动力过程[J].地质力学学报.2008

[3].邢树文,孙景贵,李月新,赵明,殷嘉飞.中国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热动力成矿模式[J].地质与资源.2007

[4].邢树文,孙景贵,李东旭,刘洪文,陈军强.胶东晚中生代金矿成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及热动力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

[5].高怀忠,张旺生.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成矿系统的特征、成矿流体和热动力条件分析[J].地球科学.2000

[6].胡正国.小秦岭金成矿作用特征——热—动力成矿机理初步探讨[J].黄金科技动态.1991

标签:;  ;  ;  ;  

成矿热动力源论文-常艳,张勇,孙景贵,柴鹏,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