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王玮

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王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构网络,多路径并行传输,多径TCP协议,带宽调度

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王玮[1](2019)在《异构网络中多路径并行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构网络中,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同时利用多种网络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可聚合多个网络的传输能力,有效提升传输吞吐量,实现负载均衡,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资源需求、提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多路径并行传输的传输层解决方案可兼顾各层特点,实现流控制、拥塞控制和对其他流的公平性,在当前和未来网络架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基于传输层多路径传输协议实现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展开研究,提出带宽调度方案、拥塞控制方案和切换优化方案,以提升频谱效率、终端能量效率和移动用户的传输性能。所提方案基于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MPTCP),但其思想亦可应用于其他多路径传输协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提升MPTCP连接的频谱效率,提出一种带宽调度方案。首先,仿真分析端到端链路参数对MPTCP连接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路径带宽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大,吞吐量不再随之显着提升。其次,将MPTCP连接中各子流达到较高吞吐量时所需的带宽资源表示为有效带宽,利用Mathis Model将其建模为往返时延和丢包率的函数,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往返时延和丢包率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无线信道多样性和时变性引起的误差。最后,根据有效带宽调整各子流所用路径无线链路的带宽资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可在保证一定吞吐量的同时提高频谱效率。(2)为提升无线多模终端的能量效率,提出一种能量有效的MPTCP拥塞控制方案。首先,将终端消耗每焦耳能量所能接收的数据比特数表示为终端能量效率,在总传输速率、路径容量和总功率的约束下,以多模终端各网络接口接收数据速率为待求解变量,将终端能效最大化问题建模为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其次,利用遗传算法求得各接口满足条件的数据接收速率,并将接收速率转化为其所占总速率的比值,以速率分配比例的形式输出。最后,利用流量模型将求得的速率分配比例应用于基于窗口的拥塞控制算法,通过调整处于拥塞避免阶段的子流收到新的确认包时拥塞窗口的变化量,调整各子流所用路径上传输的数据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可将部分数据流量从低能效路径迁移到高能效路径,提升终端的能量效率。(3)为提升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传输性能,提出一种切换优化方案。首先,根据用户运动情况和当前接入网络的接入点位置,对数据包进行预先调度。当用户移动到当前接入网络的边缘时,预测离开该网络的时间,若该时间不大于往返时延,则将经该网络的路径设置为备用路径,不再传输数据。其次,根据链路往返时延和丢包率估计信道质量,根据用户运动状态和备选网络接入点的位置估计用户在各备选网络中的驻留时间,将二者加权求和,选择加权值最大的网络作为切换网络。最后,基于包的预调度和切换网络选择,提出切换优化方案,通过与对端的信令交互,移除原连接,并利用切换网络提供的新的IP地址建立MPTCP连接中新的子流连接。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能以较少的切换次数实现较高的吞吐量,提升移动用户应用MPTCP进行多路径并行传输时的传输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2-28)

王欢[2](2018)在《多路径并行传输环境下流媒体业务高效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以其独特的应用方式,为网络媒体传播带来了革新式的飞跃,流媒体业务具有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等特点,现有网络尽力而为的特性无法为流媒体传输提供相应的QoS保障,使用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是提高流媒体传输质量的重要解决方法,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CMT)是一种带宽聚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端到端通信的吞吐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但当前SCTP-CMT协议使用轮询算法进行传输路径选择且不区分数据包优先级,由于每条传输路径具有不同的特性状态,接收端易产生数据包乱序到达问题,在此环境下,使用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可能降低流媒体业务的传输质量。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第一,对比说明了四种常用的数据包调度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详述了叁种流媒体编解码技术并提取流媒体数据帧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路径相对时延的数据包调度策略MRDF,该算法添加了叁种新的控制块格式用于实现数据发送与接收的时间戳记录,定义并推导了由数据包时间戳计算路径相对单向时延的公式,详细说明了 MRDF算法中数据发送端与接收端在多种传输状态下的具体操作。通过该算法,发送端与接收端可以选择具有最小单向时延的路径进行数据包传输,能够尽最大可能确保数据包的按序到达。第叁,提出了一种流媒体视频质量评估框架,通过对NS2中SCTP协议模块的修改实现了 MRDF算法与视频评估框架,在多种仿真场景中模拟了 MRDF算法与RR算法的数据流与视频流传输,并基于流媒体评估框架分别通过TSN、吞吐量、CWND、PSNR与MOS等性能评估指标与体系验证了 MRDF算法能够有效减少接收端数据包乱序问题的发生,确保数据按序到达,提升系统的吞吐量;能够提升流媒体业务的视频传输质量,保证视频画面清晰流畅地播放,提升用户体验。(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19)

李加成[3](2017)在《异构网络环境下多路径并行传输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的终端设备日益普及。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是指通过聚合各路径上的带宽资源,实现业务数据的快速传输,以提高对网络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传统的多路径并传技术大多考虑同构网络环境下的传输,缺乏考虑网络的异构性。而异构网络由于各链路性能的不对称性,数据包在链路上的传输时延大小不一,可能导致接收端数据乱序现象的发生,而乱序会造成接收端缓存阻塞,严重时会导致缓冲区溢出,严重影响了并行传输系统的吞吐性能。因此,为了改善异构网络中多径并行传输系统的性能,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本文做了如下研究:第一,对异构网络环境下多径并行传输引发的数据包乱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造成数据包乱序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时延累积概率分布的数据包乱序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发送端队列时延对数据包乱序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利用该模型推导出了数据包有序传输的约束条件和数据包乱序概率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出的数据包乱序概率曲线与仿真曲线基本符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第二,在数据包有序传输的约束条件下,为减少接收端数据乱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传输时延预测数据调度算法——TDP-KF算法,该算法首先给出了路径传输时延的有效评估方案,在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测数据块到达接收端的时间时,引入了数据块在发送端的队列等待时延,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实现了发送端数据块的精准调度,有效减少了接收端数据乱序。仿真结果显示,TDP-KF算法能够有效减少接收端数据乱序,提高异构网络环境中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整体吞吐量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6-30)

李华,陈立云,王民全[4](2016)在《基于覆盖网络多路径与并行TCP的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传统TCP应用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覆盖网络多路径与并行TCP的优势,并就覆盖网络多路径与并行TCP传输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多路径与并行TCP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网络传输速度,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实际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6年16期)

于萌,卓越[5](2016)在《基于SDN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调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因路径差异而无法保证接收端不产生数据乱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DN技术的传输数据调度方法。该方法通过路径状态监测模块对路径的缓存占用比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利用了SDN技术的操控灵活性等优点,根据缓存所占用的比率以及路径流量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均衡的调度。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使传输数据的路径负载平均,达到路径最优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6年07期)

陶晓玲,于萌,王勇[6](2016)在《多路径并行传输的路径动态决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多路径并行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路径质量的差异会导致网络传输性能整体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的路径动态决策方法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dynamic selection,CMT-DS)。该方法考虑到路径传输质量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通过测量时延、抖动、丢包率、缓存占用比4个路径传输属性,并拟合成路径质量的关联函数,根据该关联函数来对路径进行动态的选择。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CMT-DS方法对属性参数测量趋近于Spirent网络测试仪测量结果,对路径动态的选择较其他方法可使得网络吞吐量提高12.07%。(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杜白,李红艳[7](2016)在《多优先级的异构网络多路径并行视频传输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异构网络环境中使用多路径高效的并行传输高质量的视频流,本文针对H.264视频编码中不同的图像帧丢失后对解码造成的不同影响,提出了一种多优先级的多路径并行视频分配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将不同图像帧分成两个优先级,并根据整个网络的实时状态动态的把视频流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中,使得系统在接收端丢失最少的图像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大大减少网络的丢帧率,提升网络传输视频数据性能。(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6年04期)

范媛媛[8](2016)在《无线mesh网络中多路径并行传输拥塞控制及数据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mesh网络(WMN)具有组网灵活、覆盖范围广和可靠性高等优势,成为下一代网络的研究热点。多路径并行传输(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CMT)技术能够有效聚合网络带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鲁棒性,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研究重点。无线mesh网络的网状结构能够提供多条路径,为数据并行传输提供有利条件。因此,研究无线mesh网络中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对提高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并行传输会导致多路径流与单路径流在共享瓶颈链路时产生公平性问题,以及在接收端产生乱序和缓存拥塞等问题,一方面降低了系统吞吐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并行传输技术在网络中的普及与应用。合理的拥塞控制及数据调度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并行传输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研究意义。因此,本文对这两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如下:网络中数据包丢失时,现有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拥塞控制机制对路径状态粗略估计,对拥塞窗口的调整处理简单,不能有效实现拥塞控制机制的叁个目标:公平性、提高吞吐量和均衡拥塞。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拥塞程度与数据速率的拥塞控制算法。利用路径路由器的数据积压量对路径的拥塞程度进行精确评估,从而实现对拥塞窗口的精细化控制;另外,通过数据速率判断多路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多路径间拥塞窗口减小的联合控制;同时,基于拥塞窗口减小和公平性原则优化拥塞窗口的增加机制,从而实现拥塞控制的叁个目标。本文采用网络性能仿真平台NS2对所设计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保证多路径流与单路径流在瓶颈链路的公平性,并实现多路径间拥塞的均衡。同时,与现有拥塞控制算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优化网络性能。通过预测数据包到达接收端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数据调度,能够有效降低乱序的可能,提高传输性能。然而,现有调度算法进行预测时忽略了路径可靠性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预测的数据调度算法。首先根据带宽与时延评估路径质量,根据路径质量周期性选择数据并行传输的有效路径集。然后引入路径可靠性因素,即路径丢包率及拥塞程度对数据到达接收端的时间进行预测,选择有效路径集中能够最快到达接收端且拥塞状况良好的路径作为传输路径。在NS2仿真平台下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算法的平均吞吐量、端到端时延、重排序时延和接收端缓存大小等网络性能指标都优于其他调度算法。该算法能够降低数据包乱序的可能,提高传输效率。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1-18)

金小敏,刘元安,范文浩,吴帆,张洪光[9](2015)在《面向多路径并行数据传输的动态路径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路传输控制协议联合拥塞控制未考虑丢包率对吞吐量的影响和传统静态路径选择方法降低并行数据传输鲁棒性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提升吞吐量为优化目标的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动态路径选择方法.综合考虑往返时延和丢包率对吞吐量的影响,根据最优策略动态地选取不同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时不减少路径数量,在不影响并行数据传输鲁棒性的基础上提升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在路径参数变化时,所提出的路径选择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均衡流量,提升吞吐量.(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海锋,霍永华[10](2015)在《多路径并行传输下路径差异对业务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径差异对多路径并行传输下的业务性能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EX-Padhye模型,对系统路径参数等价与不等价情形下的业务传输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对仿真系统路径差异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业务性能对路径差异的敏感性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5年07期)

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以其独特的应用方式,为网络媒体传播带来了革新式的飞跃,流媒体业务具有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等特点,现有网络尽力而为的特性无法为流媒体传输提供相应的QoS保障,使用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是提高流媒体传输质量的重要解决方法,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CMT)是一种带宽聚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端到端通信的吞吐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但当前SCTP-CMT协议使用轮询算法进行传输路径选择且不区分数据包优先级,由于每条传输路径具有不同的特性状态,接收端易产生数据包乱序到达问题,在此环境下,使用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可能降低流媒体业务的传输质量。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第一,对比说明了四种常用的数据包调度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详述了叁种流媒体编解码技术并提取流媒体数据帧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路径相对时延的数据包调度策略MRDF,该算法添加了叁种新的控制块格式用于实现数据发送与接收的时间戳记录,定义并推导了由数据包时间戳计算路径相对单向时延的公式,详细说明了 MRDF算法中数据发送端与接收端在多种传输状态下的具体操作。通过该算法,发送端与接收端可以选择具有最小单向时延的路径进行数据包传输,能够尽最大可能确保数据包的按序到达。第叁,提出了一种流媒体视频质量评估框架,通过对NS2中SCTP协议模块的修改实现了 MRDF算法与视频评估框架,在多种仿真场景中模拟了 MRDF算法与RR算法的数据流与视频流传输,并基于流媒体评估框架分别通过TSN、吞吐量、CWND、PSNR与MOS等性能评估指标与体系验证了 MRDF算法能够有效减少接收端数据包乱序问题的发生,确保数据按序到达,提升系统的吞吐量;能够提升流媒体业务的视频传输质量,保证视频画面清晰流畅地播放,提升用户体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玮.异构网络中多路径并行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王欢.多路径并行传输环境下流媒体业务高效调度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3].李加成.异构网络环境下多路径并行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4].李华,陈立云,王民全.基于覆盖网络多路径与并行TCP的传输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

[5].于萌,卓越.基于SDN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调度方法[J].信息通信.2016

[6].陶晓玲,于萌,王勇.多路径并行传输的路径动态决策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杜白,李红艳.多优先级的异构网络多路径并行视频传输算法[J].信号处理.2016

[8].范媛媛.无线mesh网络中多路径并行传输拥塞控制及数据调度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9].金小敏,刘元安,范文浩,吴帆,张洪光.面向多路径并行数据传输的动态路径选择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

[10].张海锋,霍永华.多路径并行传输下路径差异对业务性能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

标签:;  ;  ;  ;  

并行多路径传输论文-王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