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养老保障论文-赵立新

英国养老保障论文-赵立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国养老保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国人,布莱尔政府,职业养老金计划,养老保障

英国养老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赵立新[1](2018)在《英国养老保障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历史上最早的积累型养老金计划可以追溯到1590年,当时的覆盖成员仅为皇家海军成员。到17至18世纪,退休职业年金给付范围逐渐扩展到公共事业部门,19世纪又进一步扩充到整个民事服务部门。20世纪50年代之前:进入20世纪后,随着英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要求建立全面养老金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1906年上台的自由党宣布将在全国实行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大》期刊2018年21期)

刘鹏宇[2](2015)在《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伴随老龄化而来的是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增多。面对当下和未来严峻的社会性养老风险,本文希望通过风险社会理论分析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对我国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5年05期)

[3](2014)在《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中国需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这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国情。另据预测,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近5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也将由目前的14.8%逐年增加到本世纪中叶的35%左右。中国已经迎来了"银发社会",养老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领导决策信息》期刊2014年39期)

范杨洋[4](2013)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英国养老保障及其与中国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世纪,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最突出的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英国是第一个福利国家,也是较早跨入老龄化的国家,在过去的百年之中,有关老年人的社会政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尽管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现代化发展程度和老龄化演变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是根本差异,但考察与研究英国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英国和我国养老保障理论和制度,试图找出养老保障的一般规律以及英国的养老保障理论和制度对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障理论和制度的启示意义。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又分为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现状、理论成果和不足,说明了研究方法,并概述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和试图创新之处。正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英国养老保障思想的理论来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思想的来龙去脉,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比较中英两国养老保障思想的异同。正文第二部分别阐述英国和中国的养老保障“叁支柱”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比较中英两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异同。正文第叁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英国养老保障理论和制度对中国的养老保障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3-12-01)

袁妙彧[5](2010)在《养老保障“叁支柱”制度的平衡与衔接——以英国养老金协议退出制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包含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叁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叁支柱"的优势在于通过制度要素的多元化来实现与风险相关的预期收益的最优化。但是,从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叁支柱"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有些国家依然是"第一支柱"一柱独撑,而有些国家则充分发挥了"第二支柱"、"第叁支柱"的功效,缓解财政压力,从而使得养老保障制度更具可持续性。英国养老金协议退出制度在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间架起桥梁,平衡叁者协调发展。该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私人养老金的发展,同时,该制度为英国财政减负,节省了国家财政的养老金支付成本。(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邓英[6](2007)在《英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世纪,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需要面对的最突出的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构筑一个覆盖广泛、保障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老年保障体系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对养老保障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日益升温。从国外的情况看,一方面,许多国家普遍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因此,不少国家原有的社会养老金制度在资金问题上开始面临困境,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原有社会养老金制度的设计仅考虑其社会保障的功能,没有考虑到对一国的国民储蓄率、资本市场发展等宏观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社会养老金体制摆脱财政危机,并能够直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成为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在中国,一方面,面临着传统的家庭保障模式受到工业化进程冲击、计划经济时期以国有企业作为主要载体的养老保障模式亟待改变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正在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加速到来。因此,体制转轨与劳动力人口所负担的老龄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势必对现有养老保障制度形成双重压力。同时,老龄化还将直接引起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因为该部分人口更易受到疾病困扰,从而成为政府医疗支出的主要消费者。如果以养老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仍采取现行模式运作的话,必然出现严重的偿付缺口,从而在根本上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转。在这个基础上,毫无疑问,对他国不同体制选择及转型实践经验进行阐述和借鉴,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与合理发挥政府职能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论着做了简要的概括,最后简要介绍本文的内容框架与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有关老年保障制度的基本经济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中国老年保障制度问题的基本方法;第叁部分以欧洲大陆上重要的工业化大国——英国作为样本国家来进行分析,对英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形成、发展及改革历程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以同为发达工业化国家中老龄化代表的日本为对比,比较了两国制度的不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宣布为“福利国家”的国家之一,从总体上来看,其养老保障及社会保障体系似乎呈现给我们一幅复杂的图景。英国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并且从60年代起经历过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其主要依据是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显而易见,其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与英国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密不可分的。经过多年的发展,为缩小贫富差距,英国的养老保障及社会保障政策一方面存在着向低收入者倾斜和普遍福利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则侧重于针对现实风险的直接保障需求,在养老保障制度结构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叁支柱体系。而叁个渠道所表现出的多渠道化补充型融资方式也是其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之一。同样,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福利体制下的诸多“福利病”以及管理效率的相对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也困扰着英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第四部分首先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历史沿革做了概略的介绍,然后将世界银行定义的养老保障叁支柱体系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其实还处于第一支柱承担负担过重,第二支柱和第叁支柱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阶段,需要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改革,使得国家的责任集中于保障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而将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叁者共同承担,以保证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对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有效覆盖面较窄,财务压力巨大,区域不平衡,民众信心不足等依次进行剖析,这些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最后指出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加强与改革配套的立法工作,积极向多层次养老模式转变,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注重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从现代老年保障制度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其产生有着客观必然性,它的基本特征在于社会共济,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国际上关于老年保障制度改革模式的争论实质上是价值理念的分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看,老年保障是带有公平特征的基本物品,其主要功能在于收入再分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与经济转轨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人口老龄化、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人口政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市场化改革等基本国情和现实因素,决定了我国老年保障制度改革应该保证公平优先,并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英国作为欧洲少数几个没有面临养老金危机的国家之一,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方面无疑走在了前列。系统地考察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全面阐述其内容构成,积极探索其改革的路径和最新思路,客观总结对于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借鉴与启示,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7-11-16)

英国养老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伴随老龄化而来的是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增多。面对当下和未来严峻的社会性养老风险,本文希望通过风险社会理论分析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国养老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赵立新.英国养老保障制度[J].中国人大.2018

[2].刘鹏宇.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J].现代商业.2015

[3]..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中国需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4

[4].范杨洋.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英国养老保障及其与中国的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

[5].袁妙彧.养老保障“叁支柱”制度的平衡与衔接——以英国养老金协议退出制度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邓英.英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7

标签:;  ;  ;  ;  

英国养老保障论文-赵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