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建筑工艺遗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建筑工艺,遗产,原创性,大木作
传统建筑工艺遗产论文文献综述
陈栋[1](2009)在《中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原创性”问题初探——以大木作工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提出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原创性"问题。在理论上对原创性做了界定,分析了原创性的成因,最后以大木作工艺为例,提出原创性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史》期刊2009年02期)
李浈[2](2008)在《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按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是濒危的无形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与系统保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建立保护框架体系的意义和构想,探讨了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可行性,旨在推动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进程,解决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工艺失传"和"工匠队伍断层"的迫切问题,为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期刊2008-11-01)
李浈[3](2008)在《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按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是濒危的无形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与系统保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建立保护框架体系的意义和构想,探讨了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可行性,旨在推动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进程,解决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工艺失传"和"工匠队伍断层"的迫切问题,为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陈栋[4](2008)在《中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原创性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定地域内的传统建筑工艺与其他地域相较存在独特的技术、方法或过程,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这种特质即本文所指的“原创性”,原创性是历史上工艺创新的积累结果。本文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原创性问题,是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球性共识的社会环境下,针对我国当前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传统建筑工艺原创性的形成与工艺变迁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影响工艺变迁的物质与文化背景,分析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传承方式及经验积累,初步总结了原创性的形成原因。深入认识原创性需要对其解析,解析强调了工艺的过程性,以香山帮、京帮、云南白族、云南通海等地工艺资料为依据,分析各地传统建筑工艺的共性与特征,总结了原创性的具体表现。解析分为工艺的总体情况与具体工种两个层面,并以大木作为例提出从技艺、操作程序、风俗仪式叁方面分析具体工种的途径。在分析原创性成因与表现的基础上,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文化区域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原创性问题,提出了评价工艺之间差异程度来分析原创性的设想。量化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原创性分析的操作,故引入评价学理论,建立了一套针对传统建筑工艺差异程度的评价方法。研以致用,以浙江前童传统大木作工艺为例,尝试了原创性理论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前童与临海、东阳帮、香山帮等地的工艺比较分析,初步判定前童是以东阳为中心的“东阳帮”传统建筑工艺流派的一个分支,而前童、临海与东阳传统建筑工艺的相似之处,是东阳帮向浙东传播的影响所致。东阳——仙居——临海——前童,东阳帮的原创性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6-01)
李鸿昌[5](2008)在《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中的励匠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我国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不断挖掘和再认识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至今都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工艺失传、工匠流失问题成为成为传统建筑工艺传承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着名工匠之乡前童作为调查基地,通过跟踪调查和地毯式访谈,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试图较为全面的对当今传统建筑工匠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予以剖析,从而找出我国当前传统建筑工艺失传、工匠流失的内在根源,为问题的解决指明方向。通过对日本已有的相关经验和我国的相关实践的学习研究,对我国与日本在立法、学术和社会氛围几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比,为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提供借鉴,指出我国当前存在的种各种不足,以及保护工作进一步展开的方向。最后,本文对传统建筑工艺保护中的励匠机制予以探讨,从政府、社会和工匠叁个层面,提出建立在“保护”基础之上的“激励”,建立在精神激励之上的经济支撑,建立在保护“传授”人基础之上的对新一代工匠的培养,并将整个机制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希望能通过作者的研究和思考为未来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5-01)
李浈,杨达[6](2007)在《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框架体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按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是濒危的无形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与系统保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建立保护框架体系的意义和构想,探讨了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可行性,旨在推动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进程,解决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工艺失传"和"工匠队伍断层"的迫切问题,为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营造》第四辑)》期刊2007-06-15)
传统建筑工艺遗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按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是濒危的无形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与系统保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建立保护框架体系的意义和构想,探讨了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可行性,旨在推动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进程,解决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工艺失传"和"工匠队伍断层"的迫切问题,为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建筑工艺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栋.中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原创性”问题初探——以大木作工艺为例[J].建筑史.2009
[2].李浈.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2008
[3].李浈.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陈栋.中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原创性问题探讨[D].同济大学.2008
[5].李鸿昌.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中的励匠机制探讨[D].同济大学.2008
[6].李浈,杨达.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框架体系的思考[C].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营造》第四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