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溶剂体系论文-王茂鑫

混合溶剂体系论文-王茂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溶剂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油污泥,清洗,溶剂,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

混合溶剂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茂鑫[1](2019)在《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含油污泥清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污泥产生于原油的开采、储运以及炼化过程中。含油污泥既是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又可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若能回收其中的油相,对保护环境和缓解能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水洗法和热解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含油污泥来源广泛且组成复杂,使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集合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法。溶剂萃取法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或有机溶剂可以从含油污泥中回收绝大部分的原油,但同时面临着有机溶剂大量使用的问题。表面活性剂水洗法操作方法比较简便,对设备要求低,对油含量低的油泥清洗效果比较理想且成本相对较低,在工业上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对高含油量或者原油粘度大的含油污泥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中,在溶剂萃取法与表面活性剂水洗法的基础上,借鉴油砂开采中沥青的提取工艺,制备溶剂/表面活性剂体系去清洗含油污泥;另外,微乳液具有良好的增溶能力和超低的界面张力,将有机溶剂或矿物油作为油相制备微乳液,可用于含油污泥的高效清洗。本文具体研究了以下两方面内容:1.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和乳化剂D-OA复配,与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水相混合,制备出了溶剂/表面活性剂清洗剂。两种表面活性剂以质量比1:1复配时表现出较好的界面活性,确定了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1.0 wt%,研究了温度、时间和搅拌转速等参数以及有机溶剂类型、离子强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通过SEM/EDX、接触角和FTIR等表征手段的评价与比较,证明了绝大部分原油已从固体颗粒中脱除。最后,对不同油田产生的多种实际含油污泥的室内清洗实验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溶剂/表面活性剂清洗剂表现出一定的实际应用性能。2.参照D-OA的制备原理,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AEC-9H)与聚醚胺(D230)按照摩尔比2:1混合制备出乳化剂DAEC,然后将DAEC和Brij-30复配,选用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白油等作油相,制备出了 O/W型单相微乳液。微乳液电导率的变化表明微乳液发生了由W/O到双连续型再到O/W的转变,绘制了微乳液拟叁元相图,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复配比、盐浓度等对增溶能力的影响,最后微乳液清洗模拟含油污泥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2](2019)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杉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选取乙醇/水、乙酸乙酯/水、乙二醇/水以及纯水4种体系进行实验.从液相产物得率和总酚得率来看,以乙醇/水混合体系作为介质时杉木碱木质素的解聚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00℃、反应时间30 min、转速500 r/min,甲酸镍用量10%,乙醇/水体积比40∶60,在该条件下,液相产物得率达73.88%,总酚得率达14.45%.液相产物经200℃一级闪蒸后,在500℃下热裂解,形成的源于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的单酚等化合物的种类最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混合单酚的产量,尤其是富含寡聚物的蒸馏残余物经二次热解可部分断开甲基芳基醚键,形成一定量的邻苯二酚,这为液相产物的提质和利用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思扬,丁玉奎,陈松,廉鹏,张幺玄[3](2019)在《混合溶剂体系下制备超细化RDX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未来弹药的指标要求,对RDX进行进一步精制化改良;依照重结晶原理,对丙酮-环己酮混合溶剂体系下的RDX进行超细化制备,设计搭建了在超声强化作用下的超细RDX制备装置,通过调整不同外部因素对试验施加影响,成功制备多种形貌的高品质低感度的超细化RDX。(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付燕丽[4](2018)在《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叁元混合体系电导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ILs)具有导电性高、不易燃、不易挥发,且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较宽等特点,是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工业中良好的电解液。离子液体的电导率是其应用于电解液体系的基础数据,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混合能降低其黏度并提高导电性能。本文测定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基磺酰)亚胺盐([C_4mim][TFSI])在碳酸丙烯酯(PC)+γ-丁内酯(GBL)和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混合有机溶剂中的电导率,并研究了不同摩尔比(1:0,2:1,1:1,1:2,0:1)的混合溶剂对离子液体[C_4mim][TFSI]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EC和DMC对[C_4mim][TFSI]-EC-DMC体系的电导率具有协同效应,且EC与DMC的最佳摩尔比为1:1,而PC和GBL对[C_4mim][TFSI]-PC-GBL体系没有协同作用。我们利用不同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Casteel-Amis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溶液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而Vogel-Tamman-Fulcher(VTF)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可以准确的描述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此外,我们研究了Arrhenius方程中活化能E_a和指前因子A与离子液体浓度的依赖关系,并用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用于关联离子液体多元体系电导率与温度、组成关系的拟Arrhenius方程,其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的COMPASSⅡ力场对纯离子液体[C_4mim][TFSI]和叁元体系[C_4mim][TFSI]-PC-GBL、[C_4mim][TFSI]-EC-DMC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表明,通过Einstein方程计算得到的[C_4mim][TFSI]体系中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几乎线性增长,并且阳离子([C_4mim]~+)的自扩散系数要略高于阴离子([TFSI]~-)。在叁元体系[C_4mim][TFSI]-PC-GBL和[C_4mim][TFSI]-EC-DMC中,各粒子的自扩散系数均随离子液体浓度的不断增加而单调减小,且有机溶剂的扩散系数DMC>GBL>EC>PC,这与它们的黏度大小关系相反。通过Nernst–Einstein方程计算得到纯离子液体体系和叁元体系的电导率,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电导率为实验测量值的0.5~0.9倍,另外,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很好的重现电导率对组分和温度的依赖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忻萍萍,史浩婷,牛逊,潘晖[5](2016)在《纤维素在四己基醋酸铵/助溶剂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及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质资源,但纤维素中含大量氢键,很难溶于常见有机溶剂,开发有效的纤维素溶解体系是纤维素应用的重点和难点。相对传统纤维素溶剂而言,离子液体具有对纤维素溶解性好,低毒性、难挥发等优点,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四己基醋酸铵(THAA)离子液体,并分别以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助溶剂对不同纤维素原料微晶纤维素、滤纸等进行溶解。探讨助溶剂类型、THAA含量、溶解温度和纤维素聚合度对THAA/助溶剂混合体系溶解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对纤维素溶解有促进作用,DMAc和DMF效果不大。当THAA/DMSO混合体系中THAA质量分数为30%时溶解纤维素性能最佳,25℃下能溶解7.51%的微晶纤维素。此外,纤维素在此溶剂体系中的溶解速度随溶解温度的升高及纤维素聚合度的降低而提高。纤维素经THAA/DMSO混合体系溶解再生后纤维素晶型由Ⅰ型变成Ⅱ型。(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胡衍甜,吕早生,孙昱,吕春绪[6](2016)在《N_2O_5/HNO_3/有机溶剂混合体系硝解DPT制备HMX》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以N_2O_5为硝化剂的硝化体系硝解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DPT)制备HMX的收率,考察了在N_2O_5/HNO_3/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乙酸酐、乙腈、硝基甲烷、二氯甲烷4种有机溶剂与HNO_3在不同体积比下对DPT的硝解,测定了体系的H+浓度和N_2O_5的电导率,并分析了其对HMX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种N_2O_5/有机溶剂体系相比,N_2O_5/HNO_3/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产品收率明显提高;体系的酸度和硝化能力是影响HMX收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低酸度且硝化能力介于乙酰硝酸酯和NO2+之间时,有利于HMX生成;N_2O_5/HNO_3/乙酸酐混合体系为最适宜的硝解体系,当HNO_3与乙酸酐的体积比为3∶2时制备的HMX收率最高,为87.9%。(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曾常伟[7](2016)在《醇水混合溶剂体系催化液化木质生物质及其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超临界醇和亚临界水两溶剂的优点,采用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作为液化反应介质,高压釜为反应器,在近临界状态下液化木质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对其中的工艺与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甲醇水混合溶剂在近临界状态下对杉木屑液化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醇水比例、杉木屑添加量等因素对原料转化率及液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杉木屑添加量为1 g,甲醇/水(v/v)=75:75,0.5g硫酸锌,在240°C下反应30min后,原料的转化率为93.32%。液化产物分析中液化残渣主要由木质素或木质素衍生物组成,而液化产物轻油中主要是酯类、酸类、酚类、醇类等37种化合物组成,特别是乳酸和乙酰丙酸的含量高,重油主要是木质素液化的产物。此工艺具有液化油转化率高,而且液化油中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含量也较高的优点。其次,本文还比较了不同原料和不同醇类对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影响情况,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固液比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虫蛀竹粉和甘蔗渣两种原料的甲醇水混合溶剂体系液化而言,虫蛀竹粉和甘庶渣对反应温度的相应有稍微差异,虫蛀竹粉在240°C条件下的转化率达到96.32%,而甘蔗渣需在260°C温度下才可达到97.60%的最高转化率。同时,硫酸锌催化剂在体系里形成的酸性环境中,对结构较为致密的虫蛀粉液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结构疏松的甘蔗渣仅在甲醇水体系中高温条件下即可达到85.51%的高转化率。而且两种原料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得到液化产物中都发现高得率的5-羟甲基慷糠醛、乳酸、乙酰丙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对纤维素甲醇/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液化而言,当纤维原料添加1g,硫酸锌0.1 g,醇/水(v/v)=30:30,240°C条件下反应30 min后其原料转化率为98%左右,极性更大的甲醇比乙醇提供更多的氢自由基,有利于促进纤维素中间产物的在缩聚;同时纤维素液化产物中含有大量的5-羟甲基糠醛、乳酸、乙酰丙酸等高附加值化合物。最后,本文对纤维素甲醇/乙醇水混合体系液化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纤维素醇水混合溶剂液化反应为一级反应,甲醇水溶剂液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7.06KJ/mol,指前因子为5.4761x10~(12)min~(-1),甲醇水溶剂液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40.56KJ/mol,指前因子为1.1556x10~(13)min~(-1)。采用反应淬灭的方式对醇水溶剂液化纤维素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得到不同终止温度下的液化产物,通过不同分析手段对液化产物进行表征,结合不同终止温度下的原料转化率,进而研究推测其可能主要产物包括高附加值化合物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可为反应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6-04-01)

刘杨[8](2016)在《混合溶剂体系超细高氯酸铵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氯酸铵(AP)是固体推进剂中的常用氧化剂,占固体推进剂质量分数的700%o-80%。因此,AP的形貌与粒径与固体推进剂的性能密切相关。反溶剂重结晶法是制备AP的一种重要方法,溶剂对AP的形貌和粒径影响很大。目前,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AP时多采用单一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丙酮与醇类(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醇类、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与醇类作为混合溶剂,乙酸乙酯做反溶剂,制备出了具有不同形貌和粒径的超细AP。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混合溶剂种类进行研究。采用丙酮/醇、DMF/醇和DMAC/醇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超细AP。结果发现,溶剂种类对AP形貌和粒径影响明显,在添加醇类之后,丙酮/醇、DMF/醇、DMAC/醇混合体系下产物AP粒径与单一丙酮、DMF、DMAC溶剂相比显着降低。丙酮/醇体系产物AP的结构与醇类做单一溶剂时AP的结构类似。DMF/醇和DMAC/醇混合体系制备的AP结构则受DMF和DMAC影响更多。(2)对混合溶剂中两种溶剂体积比的研究。选用丙酮/异丙醇、DM F/异丙醇以及DMAC/异丙醇分别调节两者体积比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超细AP。结果表明,丙酮/醇、DMF/醇和DMAC/醇混合体系中,其中一种溶剂所占比例上升,则相应的该溶剂对产物AP的粒径和形貌影响作用增加。(3)对混合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进行研究。选用丙酮屏丙醇、DMF/异丙醇和DMAC/异丙醇,探究混合溶剂体积比对AP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酮/醇、DMF/醇和DMAC/醇混合体系中,随着混合溶剂与反溶剂比的降低,AP的粒径逐渐减小,混合溶剂与反溶剂比达到一定比例后粒径减小趋于缓和。(4)超声搅拌的研究。选用丙酮/醇、DMF/醇和DMAC/醇体系探究了超声搅拌对混合溶剂下AP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醇、DMF/醇、DMAC/醇叁种混合体系在超声条件下,由于超声搅拌所产生的声空化能和超声波影响了晶体的成核和生长,使晶体表面张力减小,产物AP的形貌均趋于球形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31)

戈根武,罗稳,田博士,李庆锋[9](2015)在《混合溶剂体系中极性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于非中心对称空间群的化合物在催化和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固体材料可能具备热电、压电、铁电、二次谐波(SHG)效应等物理特性。我们采用溶剂热法在水-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结晶于极性空间群的化合物1[C4N2H12][Co2(SO4)3C2H6O2]和化合物2[C4N2H12][Co(C2O4)2]。化合物1为有机胺哌嗪导向的二维层状硫酸钴结构,其中的过渡金属离子Co(Ⅱ)都是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但是具有两种不同的配位环境,一种是六个配位O原子都来自共点和共边相连的SO4四面体,而另外一种配位环境中,相邻的SO4四面体单元提供四个O原子以及溶剂乙二醇分子中的两个O原子以供配位。这样的配位模式使Co O6八面体的畸变度增大,发生的姜-泰勒效应最终使化合物结晶于对称性较低的Cc极性空间群(如Fig.1所示)。同样结晶于Cc极性空间群的化合物2为哌嗪导向的二维层状草酸钴结构,其中的过渡金属离子Co(Ⅱ)也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六个配位O原子来自四个草酸根离子,其中四个O原子分成两对采用螯合配位而剩下两个O原子都是单桥连的配位,由于草酸根特殊的平面构型,这样的配位模式也使化合物2中的Co O6八面体的畸变度增大,最终结晶于极性空间群(如Fig.2所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固体无机化学》期刊2015-07-25)

李骏[10](2015)在《以聚乙二醇为助溶剂的醇胺和离子液体混合体系吸收CO_2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力发电厂中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大量CO2是造成全球气候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降低CO2排放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在传统火力发电厂中引入碳捕集装置,可对其烟气中的CO2进行吸收和处理,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规避其排入大气所引起的气候问题。但当前发电厂烟气中CO2捕集主要采用的是各类传统化学吸收剂,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开发高效节能的CO2吸收剂成为工业中CO2大规模捕集应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本文针对传统醇胺水溶液和新型离子液体在CO2捕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以聚乙二醇(PEGs)为助溶剂的无水混合吸收溶剂(醇胺-PEGs体系和离子液体-PEGs体系)用于燃烧后和燃烧前CO2捕集工艺,力图建立效果更优、成本更低的碳捕集方案,以期为碳捕集在电厂中的规模化工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研究借鉴。为评估PEGs作为助溶剂的应用潜力,考察了其物化性质、CO2溶解度和溶解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PEGs在高温条件下具有可媲美离子液体的蒸汽压和热稳定性,而粘度仅为离子液体的一半。同时,通过测定在温度范围为303.15-333.15 K和压力范围为50kPa至1.2 MPa条件下CO2与PEGs之间的气液相平衡,发现PEGs对CO2的溶解度与一些常规离子液体相当。PEGs以上优良特性表明,它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助溶剂应用于本文所研究的醇胺或者离子液体混合体系。针对燃烧后捕集过程并结合其吸收条件,选择PEG200作为助溶剂,并以常用的乙醇胺(MEA)、二甘醇胺(DGA)、二乙醇胺(DEA)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吸收剂,系统研究了该类混合溶剂的物化性质、CO2吸收解吸能力、CO2吸收机理及吸收动力学。通过考察其物性数据,发现MEA热稳定性差,且易挥发,不适宜于高温高流量烟道气中C02捕集过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DGA、DEA和MDEA混合溶剂。通过评估混合溶剂对CO2吸收解吸性能,表明DEA-PEG200和DGA-PEG200混合溶液比醇胺水溶液的CO2循环吸收量提高25%以上,并且在353 K条件下能够再生98%以上,理论再生能耗降低50%。通过研究CO2溶解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发现MDEA-PEG200吸收CO2为物理过程,而DGA和DEA混合溶液对CO2具有化学吸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吸收机理及反应热。采用压降法研究了DGA/DEA-PEG200吸收C02动力学,结果表明,DGA反应速率和加强因子均高于DEA。根据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哈塔数(Ha),确定了CO2在DEA/DGA-PEG200中的反应为快反应。综上所述,DGA-PEG200在本文所研究的醇胺体系中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针对燃烧前捕集过程的高温高压吸收条件,开发了以PEG400作为助溶剂,氨基酸类离子液体(AAILs)作为化学吸收剂的混合体系。根据热重分析结果,发现该混合体系在373 K以下氮气吹扫300 min质量损失小于0.3%,其分解温度高于530K,在目前所研究的混合吸收溶剂中热稳定性最好。C02在混合溶剂中的气液相平衡数据表明,AAILs-PEG400捕集CO2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过程,在低压条件下化学吸收占主导作用,随着压力上升,CO2溶解以物理过程为主。通过考察AAILs-PEG400对CO2的选择性,发现在中低压条件下,CO2/H2理想选择性系数在1000以上,能够有效避免分离过程中H2的损失。采用FTIR研究了C02在AAILs-PEG400中的吸收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将按照1:1比例进行,高于醇胺溶剂的1:2化学比。对于反应速率常数而言,在333.15 K时,[P4444][Gly]-PEG400> [P4444][Pro]-PEG400> [P4444][Ala]-PEG400;根据相关吸收动力学参数,推测出C02在AAILs-PEG400中的反应均为快反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AILs-PEG400在高温下捕集C02具有热稳定性好、吸收量大和选择性高等优势。(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3-10)

混合溶剂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杉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选取乙醇/水、乙酸乙酯/水、乙二醇/水以及纯水4种体系进行实验.从液相产物得率和总酚得率来看,以乙醇/水混合体系作为介质时杉木碱木质素的解聚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00℃、反应时间30 min、转速500 r/min,甲酸镍用量10%,乙醇/水体积比40∶60,在该条件下,液相产物得率达73.88%,总酚得率达14.45%.液相产物经200℃一级闪蒸后,在500℃下热裂解,形成的源于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的单酚等化合物的种类最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混合单酚的产量,尤其是富含寡聚物的蒸馏残余物经二次热解可部分断开甲基芳基醚键,形成一定量的邻苯二酚,这为液相产物的提质和利用指出了新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溶剂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茂鑫.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含油污泥清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

[2].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思扬,丁玉奎,陈松,廉鹏,张幺玄.混合溶剂体系下制备超细化RDX试验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4].付燕丽.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叁元混合体系电导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

[5].忻萍萍,史浩婷,牛逊,潘晖.纤维素在四己基醋酸铵/助溶剂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及再生[J].林业工程学报.2016

[6].胡衍甜,吕早生,孙昱,吕春绪.N_2O_5/HNO_3/有机溶剂混合体系硝解DPT制备HMX[J].火炸药学报.2016

[7].曾常伟.醇水混合溶剂体系催化液化木质生物质及其产物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8].刘杨.混合溶剂体系超细高氯酸铵的制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9].戈根武,罗稳,田博士,李庆锋.混合溶剂体系中极性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固体无机化学.2015

[10].李骏.以聚乙二醇为助溶剂的醇胺和离子液体混合体系吸收CO_2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标签:;  ;  ;  ;  ;  

混合溶剂体系论文-王茂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