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30070
刘照涌兰化三中730070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在世界大国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文化交流应当成为我国和平发展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要迅速提升体育文化的传播力,使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能够被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我国应该重视提高对外体育文化传播的力度和质量,作为一种“软”力量,体育文化最容易深人人心,消融人们心中的误解乃至敌意。
关键词体育文化传播软实力提升
如今讨论全球化问题时,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全球化,而是开始关注思想意识、价值观等文化因素背后的软力量所带来的影响。大国的崛起必然带来现有国际体系的变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会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感,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崛起不仅意味着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强大,还包括了道德和文化上的复兴。”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构建起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
1.“软实力”概念的阐述
“软实力”的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在国际政治中,如果“硬实力”是强迫其他国家就范的必要工具的话,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吸引其他国家作为自己盟友和伙伴的“隐性资源”。“软实力”的范畴很广,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尤其是通俗文化)的感召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很明显,“软实力”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如经济规模、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等。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必须正视中国“软实力”这一重要指标。
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很强,文化价值更开放,易被人接受。中国的文化有极强的凝聚力,“中国人”的认同是自然形成的。在对“软实力”的需求上将超过对“硬实力”的需求。提高硬实力相对容易,但是,提升“软实力”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许多复杂问题。
2.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2.1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体育的技术方法属于体育认识的范畴,它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体育文化具有的这种综合的性质,使它在原始时期很难与宗教、教育、娱乐、医疗、军事相分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时间里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体系,不能在许多文化场合占一席之地。然而,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甚至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还可以从体育文化中借鉴、迁延某些具有特质的东西。因此体育一旦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则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和发展。
2.2体育文化的价值
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方式来考察,体育运动只不过是一种自身的强健、自身潜在能力的开发过程。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体育不仅仅是人类生物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过程”(马克思语)。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其意义与价值在于体育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环境,乃至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等。
3.中国体育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个民族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进程的最好见证。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华文化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内隐性文化,中华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得到众多西方学者的认同,暗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的体育文化以武术文化,养生文化为代表,强调“气”、“天人合一”的柔性文化。正如李力研所认为的:“中国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是哲学体育,其实质是对宇宙的把握。有很强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完整的世界观、宇宙观。强调个人独立人格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刚强不惜的精神。如体育的修身正心,注重道德教化,身心的和谐统一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现今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然,我国传统体育中的消极因素如“兼爱非攻”“中庸之道”则否定了竞争、突破和超越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发展。老庄的无为思想和集权下的小农意识对竞争的否定也抑制了人的深层的求胜于竞争意识。
“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颜绍沪)。“东方体育文化,特别是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其体育动作较为繁复,宜采用简练准确、生动鲜明、便于理解和流传的仿生性命名”。
4.体育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文化的分配和享受,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互动现象。体育文化传播是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文化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也有自身的特点,体育文化传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双向的。高势位的文化常常更容易流向低势位的文化。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本位文化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那么它接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也较强。
5.加强体育文化交流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5.1在国际竞技体育交流中,体现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树立国家形象
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必须运用多种力量和多种手段来实现。毛泽东主席就曾巧妙地运用“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周恩来总理则将体育誉为“外交先行官”。对外体育交流为创造良好的周边与国际环境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体育代表团队的互访,对巩固和促进国际交往、友好互利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体育界乃至国际社会通过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来认识、评价和了解中国。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誉,同时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体现的不仅是中国的体育实力,同时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综合国力。1982年,中国运动员首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并勇夺15枚金牌时,世界看到了一个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中国。2008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中国不仅获得金牌总数第一,而且参与了国际体育事务,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2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注重传统文化和国家理念的外推与传播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振兴,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因此,以体育交流为平台提升中国的文化传播力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靠中华文化传播力的提升和弘扬,在意识形态的上取得优势,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手段。
5.3通过体育节、体育旅游活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哲学观
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中的绚丽瑰宝。现今,越来越多西方人已把解决西方社会问题的目光投向中华文化。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即使在西方文化称霸全球的今天,中华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中国文化不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而且在国与国的关系上,都表现出那种雍容、和平、温良、宽柔的品格。”通过举办各种民族体育节、民俗体育旅游观光,向世界展示东方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5.4通过体育明星的示范作用体现中华民族的体育价值观
美联社影评《姚明年》,姚明是一个流行文化的符号和一位国际大使。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姚明在美国人眼中已经是中国人形象的代表”。美国华裔作家陈耀豪撰写,透过姚明的言谈举止呼应数千年前古人教诲,探讨东西方文化冲击与交融的英文著作“TheTaoofYao:InsightsfromBasketball’sBrightestBigMan”。该书在2003年底出版(中国把它译成《姚之道》,台湾智库文化出版社把它译成《姚明:美国最有名的华人》)。陈耀豪从姚明深受老子道家思想的熏陶和良好家教的视角,来探讨姚明所代表的中国价值观与文化在美国掀起的波澜。陈书则引用老子的话勉励姚明:“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何尝不也是崛起中的中国今后必须小心营造及呵护其国际形象的写照呢?
5.5通过承办大型国际体育比赛,体现国家制度与社会组织的高效性。
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努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适时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体育领域的辉煌成果,在国际组织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我国先后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2008奥运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吉祥物、会徽会标等直观的形象,都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奥运会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也表达出了中国人的智慧。
6.小结
提升体育文化传播力,增强软实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主流,体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也呈现出更加活跃生动和广泛深入的态势。体育始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呼唤和平、增进交流、加深信任与了解的理想追求与实践,是奥林匹克运动古今不变的真谛,也是体育与外交和国际关系越来越多地产生协同互动效应的根源所在。毋庸置疑,当今的国际体育交流已经起到国家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并日渐作为国家总体外交实力的构成与延伸,同样是国际体育交流在国际关系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然而,提升体育文化传播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阐释,又包括现代体育文化的融合、创新,还包括体育文化传播媒介的普及、发展。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出提升体育文化传播力的战略方案,并付诸实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宋雪莹,李相如.国际体育交流对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的历史作用与未来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2):1-4
【2】宋雪莹国际体育交流对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的影响和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73
【3】陈国瑞,黄力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走向世界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22-26
【4】卢元镇.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17-18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6】裴敏欣.“软硬失衡”影响国力,“软实力”也是强国之本[N].环球时报,200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