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柞山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钼铜,成矿系列,斑岩,秦岭
柞山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西社,代军治,王瑞廷,王鹏,郭延辉[1](2012)在《陕西柞—山地区冷(水沟)—池(沟)—色(河铺)金钼铜矿带特征及其区域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柞—山地区冷(水沟)—池(沟)—色(河铺)金钼铜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南部,位于小茅岭—陡岭元古宙岛链状隆起带中段,中、南秦岭接合部。该带东西长35.7 km,南北宽7.6 km,已在其中发现多处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金钼铜矿床。对带内的冷水沟金铜矿床、池沟金钼铜矿床、色河铺铜矿等主要矿床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矿化受主斑岩体控制,总体上,往往从斑岩体向围岩,出现内钼、外铜、远金的多金属矿化空间分带性,构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金钼铜成矿系列。冷-池-色金钼铜矿带的发现,为中、南秦岭寻找斑岩型钼铜矿床提供了直接证据,拓宽了柞(水)—山(阳)地区的找矿思路和找矿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2年06期)
张西社[2](2012)在《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2年04期)
刘喜友,张艳梅[3](2007)在《老柞山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老柞山金矿区勘探时的水质分析资料及其水源地运气河一带的水质分析资料为依据,参照国际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提出了3种矿泉水类型,指出了各类型矿泉水的分布及其特征,并重点介绍了偏硅酸—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作为今后开发本区矿泉水资源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朱华平,李虹,张汉成,张德全[4](2005)在《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物质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地区的泥盆系中。矿体产于红岩寺—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胡家沟次级背斜南翼近轴部断裂中,赋矿岩石为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其空间展布明显受背斜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裂-裂隙带构造控制,矿石主要有团块状和网脉状,其后生成矿现象非常明显。本文从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出发,来探讨产于秦岭泥盆系中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等问题。研究表明,穆家庄铜矿矿石铅和近矿围岩岩石铅具有极高的放射性成因铅特点。通过对矿石铅、近矿围岩岩石铅与测定的寒武系碳硅质岩岩石全岩铅进行综合对比,发现它们的组成特征类似,说明穆家庄铜矿铅源来自于寒武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5年04期)
朱华平,张德全,张汉诚,佘宏全,丰成友[5](2005)在《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氢氧同位素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在秦岭柞山地区泥盆系中又发现了穆家庄铜矿,矿体明显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石主要产在铁白云石-石英脉中,其后生成矿现象非常明显。文章利用的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来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来源。穆家庄铜矿床矿石矿物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322~0.889R/Ra,小于1.0R/Ra。3He/4He比值远远低于地幔流体的比值,与地壳流体的比值在相同的数量级上。穆家庄铜矿成矿流体的40Ar/36Ar比值为377~569,平均470,显然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穆家庄铜矿成矿流体的40Ar/4He比值为0.09~0.23,平均值为0.164。很显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的40Ar/4He比值接近地壳。根据以上分析,柞山地区的穆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壳源的。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穆家庄铜矿的氢氧同位素则落入原生岩浆水范围内,表明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是由壳源岩浆驱动并参与的岩浆流体提供的。(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05年05期)
朱华平[6](2004)在《柞山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后生成矿作用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柞山地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东段,以发育众多铅锌多金属矿床而闻名于世。多年来,这些铅锌多金属矿床一直被厘定为泥盆纪热水沉积矿床(SEDEX)。近年来的金属找矿勘探实践证明,该地区不仅存在同生热水沉积成矿作用,而且后生成矿作用也非常重要。通过穆家庄铜矿和桐木沟锌矿的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研究后提出,穆家庄铜矿床是后生流体交代充填型矿床,桐木沟锌矿为热水沉积-后生流体交代改造矿床。通过对比区域热事件结构提出石炭纪秦岭地块与华北板块的点接触碰撞而使深部形成花岗岩浆,导致浅部地壳出现高热背景场,从而形成后生流体交代成矿作用。通过对南秦岭东段区域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分析,证明了柞山地区自古生代以来的区域热事件结构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厘定了叁个极为重要的热事件和成矿作用事件:360~340Ma热水沉积事件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320~280Ma深部岩浆活动和地热活动与后生流体交代成矿作用;190~170Ma发生在地壳水热活动中的脆韧性变形构造活动与构造蚀变和韧性剪切等构造-流体成矿作用。首次确认320~280Ma是柞山地区后生流体交代成矿的重要热事件之一。详细解剖了柞山地区二个典型金属矿床,确定了后生成矿作用的两种情形:流体交代成矿作用和热水沉积-流体交代改造成矿作用。穆家庄铜矿床为后生流体交代矿床,它产于柞山地区红岩寺-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胡家沟次级背斜中。该背斜南陡北缓并倒转,南翼近轴部断裂早期表现为滑脱,晚期表现为左行压剪的复合构造带。二个构造阶段均有含铜铁白云石石英脉充填,但矿体主体形成于压剪阶段。矿体赋存于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石中,其空间展布严格受背斜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裂.裂隙带构造控制,在缓倾北翼(正常翼)相同层位未发现含矿构造带,且地层岩石含铜低于20×10~(-6),低于区域背景值。团块状富矿石和密集网脉带沿构造引张部位即构造扩容带充填。矿体在走向上呈膨大缩小,倾向上呈S形,其规模取决于断裂构造的部位,而矿石类型(团块状富矿、网脉状矿)则取决于围岩性质和构造属性,相对脆性岩石中以网脉状矿石为主,相对软弱岩石以团块状、块状矿石为主。黑云母化蚀变与铜矿成矿关系密切。桐木沟锌矿床为热水沉积-流体交代改造矿床,产于马鹿坪倒转向斜北翼(倒转翼)的层间破碎带中。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下部一套粉砂质泥质岩,其中发育数层层纹状细粒.微细粒贫锌矿石。这种矿石与泥质矿物(绢云母)紧密交生、构成细密纹层,残余层理清楚,单侧不对称蚀变,其热水交代蚀变岩包括钠长石岩、方柱石岩等,为典型的同生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富矿体位于F2断裂带的次级断裂F3构造带中,靠近两断裂交点开始以东矿体厚而富,在倾向上呈雁行排列,闪锌矿多呈胶结物胶结围岩角砾和热水沉积岩角砾。富矿体两侧发育流体交代岩(绿色岩),这些绿色岩石是块状富矿体和角砾状富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这与热水沉积形成的层纹状锌矿(钠长石方柱石板岩)具有显着差异。后生流体交代岩(主要由透闪石、绿帘石、透辉石、黑云母、石英、绿泥石等矿物组成)显着受层间断层控制,它是流体交代原热水沉积层和热水沉积闪锌矿纹层而形成的,该矿床为热水沉积.流体交代改造矿床。穆家庄铜矿矿石铅和近矿围岩岩石铅具有极高的放射性成因铅特点。通过对矿石铅、近矿围岩岩石铅与测定的寒武系碳硅质岩岩石全岩铅进行综合对比,发现它们的组成特征类似,说明穆家庄铜矿铅源来自于寒武系。由于极高的放射性异常铅仅分布在矿体及其近矿围岩中,因而提出异常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勘查的主要地球化学标志之一。桐木沟矿石铅也是异常铅,反映的铅源和早期热水沉积期的来源于基底的铅源是一致的。综合对比区内几个重要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叁种不同的铅源特征:小河口铜矿反映的是与同期岩浆岩(印支期)具有相同铅源;桐木沟锌矿和银洞子银铅矿的铅源一致,说明和热水沉积期的铅源一致;穆家庄铜矿的铅则是来自于寒武系的极高放射性异常铅源。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_2的NaCl-H_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盐度12.5~35.34wt%NaCl,压力12.8~21.3Mp,在同一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流体为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_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盐度7.4~41.59wt%NaCl,压力10.8~19.3Mp。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这两期流体与二个断裂构造阶段相吻合。流体的演化过程为:第一阶段,深部岩浆上侵,岩浆的气液流体上升,混入地层建造水,当到达浅地表构造带时减压,流体迅速沸腾,产生流体不混溶,因而沉淀出金属,形成网脉状矿石。第二阶段的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NaCl-H_2O流体,随着第二个断裂构造阶段的发生,流体发生二次沸腾并沉淀出金属。桐木沟锌矿后生成矿流体仅发育第一阶段,并未见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包裹体稀有气体示踪和包裹体中流体稀土元素示踪)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桐木沟为地层水(建造水)加岩浆水,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获得了穆家庄铜矿与黄铜矿共生的黑云母氩氩坪年龄为323.68Ma;桐木沟块状富矿石中后生交代蚀变岩(绿色岩)中透闪石钾氩表面年龄为293Ma。认为柞山地区后生流体交代形成的铜铅锌矿床的主期成矿年龄在293~323Ma间,这个成矿年龄刚好和区域热事件结构中的320~280Ma热事件相吻合。确定的石炭纪(300Ma左右)的流体交代成矿作用,可能是南秦岭地区又一次非常重要的成矿作用。本文根据穆家庄铜矿、桐木沟锌矿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后生流体交代矿床的成矿作用模型,为南秦岭地区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4-06-01)
朱华平,张德全,刘平,陈连红[7](2004)在《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浸染状贫铜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稀土组成和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浸染状贫铜矿石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热水沉积事件所形成的含少量硫化物的热水沉积岩初步富集的产物,泥盆纪时期形成了穆家庄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围岩中的层纹状硅质岩可能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的热水沉积岩性质。块状富矿石的稀土组成代表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流体热液作用的结果,它既就地改造了初始矿源层,而且从异地可能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改造富集成矿。穆家庄铜矿的成因为改造型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4年01期)
朱华平,张德全,刘平[8](2003)在《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氢氧同位素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在秦岭柞山地区泥盆系中又发现了穆家庄铜矿,矿体明显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石主要产在铁白云石-石英脉中,其改造成矿现象非常明显。本文利用的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来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来源。穆家庄铜矿床矿石矿物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322~0.889R/Ra,小于1.0R/Ra。~3He/~4He比值远远低于地幔流体的比值,与地壳流体的比值在相同的数量级上。穆家庄铜矿成矿流体的~(40)Ar/~(36)Ar比值为377~569,平均470,显然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穆家庄铜矿成矿流体的~(40)Ar/~4He比值为0.09~0.23,平均值为0.164。很显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的~(40)Ar/He比值接近地壳或比地壳低。根据以上分析,柞山地区的穆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壳源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穆家庄铜矿床的矿石中石英平衡水氧同位素具有高度富集重氧的特点,δ~(18)O_(H2O)集中变化在4.75~13.29‰。在泥盆系中肯定存在高度富集重氧的地层或富集重氧的流体库,岩浆流体或其它变质流体在流经富重氧地层或富重氧流体库是与其发生了同位素交换,达到了同位素平衡,形成了高度富集重氧的成矿流体。(本文来源于《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3-11-01)
刘平[9](1998)在《柞山地区金银铜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柞山地区为一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其遥感环形构造是矿化集中区的基本格局。航磁异常与已知中酸性-中基性岩体吻合,高等值线部位反映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带。地球化学场以富As、Pb、Cu,低Zn且元素组合具明显的东西分区、南北成带特征。本区已知矿床主要为热水沉积型银铅铜(铁)矿床和热水沉积-改造(再造)型铜锌金(银)矿床,其次还有矽卡岩型铜矿床。柞山盆地成矿条件有利,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1998年S1期)
胡西顺[10](1998)在《陕西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的成因及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是流体隐爆角砾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钠长碳酸角砾岩不同于沉积碳酸盐岩,而与岩浆碳酸岩基本一致。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钠长碳酸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既有深源岩浆,也有基底地层。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钠长碳酸角砾岩与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其地质特征探讨了钠长碳酸角砾岩的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期刊1998年06期)
柞山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柞山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西社,代军治,王瑞廷,王鹏,郭延辉.陕西柞—山地区冷(水沟)—池(沟)—色(河铺)金钼铜矿带特征及其区域找矿意义[J].中国地质.2012
[2].张西社.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12
[3].刘喜友,张艳梅.老柞山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黄金科学技术.2007
[4].朱华平,李虹,张汉成,张德全.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物质来源[J].中国地质.2005
[5].朱华平,张德全,张汉诚,佘宏全,丰成友.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氢氧同位素示踪[J].地质与勘探.2005
[6].朱华平.柞山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后生成矿作用的重要性[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
[7].朱华平,张德全,刘平,陈连红.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地质.2004
[8].朱华平,张德全,刘平.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氢氧同位素示踪[C].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3
[9].刘平.柞山地区金银铜找矿前景[J].中国钼业.1998
[10].胡西顺.陕西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的成因及形成机制[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