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论文-刘贺

光学显微论文-刘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显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技术,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论文文献综述

刘贺[1](2019)在《深耕计算光学显微成像 打造生命科学研究“利器”——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辉》一文中研究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取字面释义,直接说明了"利器"对于成事的重要价值。在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显微镜都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但是常规"所见即所得"的显微镜,无法满足几十纳米尺度的精细细胞结构观测以及大量显微成像图像中的数据提取要求。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李辉和他的团队聚焦计算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9年15期)

吴奕萱[2](2019)在《专注高端科研级显微产品研发制造 永新光学入选浙股凤凰榜十大IPO企业》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4日,2018年浙江凤凰榜暨浙江资本市场报告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永新光学入选浙股凤凰榜十大IPO企业。20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嫦娥二号”、“嫦娥叁号”、“嫦娥四号”星载光学镜头的制造,并主导制定ISO9345显微镜国际标准《显微镜光(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7-15)

蒋虎[3](2019)在《基于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技术的二维材料光学各向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晶格具有较低的对称性,黑磷、二硫化铼、二碲化钼等层状二维材料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性质。这类二维材料的面内各向异性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来调控其理化性能,为制备多功能纳米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金属纳米材料在光的照射下将产生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在纳米尺度展现出优异的光场调控和光电输运控制能力。二维金属纳米材料由于结构对称性的破缺,其上的SPP激发具有各向异性,这使得二维金属纳米材料在光学开关、偏振控制、等离激元传感和光学信息处理等微纳器件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利用扫描偏振调制显微镜(Scanning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Microscopy,SPMM)研究了层状二维材料在微米尺度的光学各向异性以及单个微米大小的二维金纳米叁角板SPP激发的各向异性。首先,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针对二维材料的高频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从偏振成像技术原理出发,阐述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关键点,推导出SPMM可以直接给出二维材料的差分反射率或差分透射率,为偏振调制显微成像系统在二维材料的定量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使用SPMM测定了薄层黑磷、ReS_2和1T′-MoTe_2的晶轴。实验表明各向异性二维材料的SPMM信号随着入射光偏振角的变化以正弦方式周期性变化,当晶轴方向与入射光偏振方向夹角为45°时SPMM信号达到最大,基于此实现了使用SPMM测量的晶轴取向,其结果与角度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得的结果一致,说明SPMM方法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新方法。发现SPMM测出的差分反射率信号的正负取决于样品厚度,而差分透射率信号的正负不随样品厚度改变,所以使用透射式的SPMM测定晶轴方向时可以不考虑样品厚度。通过分析SPMM信号的理论表达式发现只需要在两个偏振方向上测量透射式SPMM信号就能给出晶轴方向,可以将整个测量时间降至数秒钟,因此SPMM可以开发成为用于在线检测各向异性二维材料晶轴方向的工具。此外,利用搭建的SPMM研究了在玻璃基底上的薄层黑磷、ReS_2和1T′-MoTe_2的光学各向异性。利用SPMM对大小为数十微米的薄层黑磷、ReS_2和1T′-MoTe_2进行了差分反射率和差分透射率成像,这些图像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实现了微米尺度层状二维材料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可视化。对比400nm、532nm、800nm和1064nm波长下不同厚度的薄层黑磷、ReS_2和1T′-MoTe_2的差分反射率像和差分透射率像,发现差分反射率和差分透射率是厚度和波长依赖的,这种厚度和波长依赖现象可以利用多层介质中多次反射效应给出很好的解释。利用不同波长和不同厚度的实验数据,实验上给出了波长为400nm、532nm、800nm和1064nm时黑磷不同晶轴的复折射率以及波长为532nm时ReS_2和1T′-MoTe_2不同晶轴的复折射率。此外,还利用SPMM定量研究了褶皱对各向异性二维材料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影响,发现褶皱的凸起会降低光学各向异性,而褶皱的凹陷会增加光学各向异性。最后,利用SPMM研究了的单个微米大小的二维金纳米叁角板SPP激发的各向异性。金纳米板的SPMM信号代表了水平偏振的激发光激发的SPP强度与竖直偏振的激发光激发的SPP强度之差,因此SPMM图像能直接反映出纳米粒子不同位置SPP激发的各向异性。利用透射式的SPMM对单个金纳米叁角板进行了远场扫描成像,结果显示金纳米叁角板中间部分基本没有信号,中部激发的SPP是偏振无关的,这是因为金纳米叁角板的中部的结构是完全对称的。金纳米叁角板的边缘上的SPMM信号随着激发光的偏振角度的变化而周期的变化,而且叁条边的变化规律基本一样,但彼此相差约60°,这是由于在叁角板边缘上纳米结构对称性的破坏。基于FDTD的数值模拟复现了SPMM实验扫描图像,并且得出金纳米叁角板的SPP的平面模和边角模都是偏振依赖的,但偏振依赖特性正好相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7-01)

李靖韬[4](2019)在《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活性生物样品检测,通常采用宽场荧光超分辨成像技术。但是传统的宽场荧光超分辨技术受到了光学系统成像衍射极限的限制,通常只能达到探测光波长的二分之一。此外现有宽场荧光超分辨技术通常需要上万张原始图像集,原始图像利用率较低。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光学实验系统受到的扰动较多,图像集信噪比低,现有宽场荧光超分辨技术抗噪能力较差。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宽场荧光超分辨技术分辨力提升有限、图像利用率低、抗噪性能差的问题是光学测量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针对宽场荧光超分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成像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包括散粒噪声在内的背景噪声,提升原始图像利用率并实现超分辨成像。本课题深入研究了现有基于闪烁样品的超分辨成像方法,包括超分辨光学闪烁成像、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稀疏贝叶斯重构,探究叁种方法在抗噪能力、成像速度及成像分辨力方面的特性,对其加以改进,并通过宽场显微实验系统测试了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方法的成像分辨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研究现有基于光学闪烁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如超分辨光学闪烁成像、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稀疏贝叶斯重构,在抗噪能力、横向分辨力提升、图像处理速度方面的表现。分析影响叁种方法成像性能的参数,包括闪烁样品的分布密度、闪烁样品的占空比、成像系统信噪比、系统点扩散函数尺寸等因素。(2)提出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成像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该方法是一种原始图像利用率高,抗噪性能强的超分辨成像方法。(3)建立显微图像采集系统,搭建宽场荧光超分辨成像系统实验平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数值孔径为0.65,荧光发射波长为633nm时,采用均衡化空间交互超分辨光学闪烁成像方法,能够抑制背景噪声,在4阶情况下获得2.6倍于宽场显微成像方法的横向分辨力。采用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方法在粒子稀疏区域可以获得7.4倍于宽场显微成像方法的横向分辨力。采用稀疏贝叶斯重构方法在粒子稀疏区域可以获得5.1倍于宽场显微成像方法的横向分辨力。采用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始图像噪声的影响,提升原始图像利用率,最终可以获得78nm的横向分辨力,达到普通宽场分辨力的7.6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林国涛,莫祖康,翁瑶,符跃春,何欢[5](2019)在《c-AlN/TiN/Si(100)异质结构的显微组织及光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方氮化铝(c-AlN)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光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法制备了c-AlN/TiN/Si(100)异质结构,研究了它的显微组织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AlN薄膜和TiN缓冲层呈立方岩盐矿结构的(200)面择优取向;c-AlN薄膜、TiN缓冲层和Si衬底的界面清晰,不存在第二相,但错配应力使得界面处存在一定的缺陷;c-AlN薄膜的光致发光谱分别在376,520,750 nm处有3个发光中心;376 nm处的发光峰与氮空位(V_N)和氧杂质(O_N)有关,520 nm处的发光峰与Al空位(V_(Al))和O_N的复合有关,而750 nm处的发光峰可归因于V_(Al)和价带之间的辐射复合;c-AlN薄膜的电致发光中心在580 nm附近,也属于c-AlN的深能级缺陷发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孔清滢[6](2019)在《光学各向异性单颗粒高时空分辨超定位显微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目前已在纳米激光、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传感、和诊断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单颗粒水平上研究纳米结构的形状、尺寸、和组成成分的差异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探明环境介质与单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调控纳米材料的性能和阐明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极其重要。基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LSPR)发展起来的单颗粒显微成像技术,在此研究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于此,本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首先,我们使用高信噪比和高灵敏度的暗场显微镜对单颗粒进行成像分析,发现金纳米棒的散射光的强度随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的改变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时间分辨率为10ms,空间定位精度为20nm的超定位示踪技术,通过求解连续拍摄的图像中光学质心的位置和光斑信号强度,重构颗粒运动轨迹和光学图案。该技术能够同时在时域-空域-频域多个维度上对单颗粒进行示踪。我们运用该技术重点对金纳米棒的旋转布朗运动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流体黏度对纳米棒的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所构建的单颗粒示踪技术完全具备通过测量单颗粒的运动状态来监测环境介质变化的能力。在以上超定位示踪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以光学稳定好,散射信号强的金纳米棒作为运动探针,通过精确追踪单颗粒的运动行为变化来研究发生在其表面附近的分子识别作用。我们成功捕捉了修饰在金纳米棒上的生物素与载玻片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分子识别的瞬态过程,观测到分子识别中过渡态和稳态之间的动态变化。这种在单颗粒水平上捕捉分子识别反应的技术,提高了我们对分子识别动态过程的认知,有助于我们研究隐藏在整体测量方法下的单分子动态行为。随后,我们搭建了一个随机散射超定位显微镜用于观测等离激元材料的近场光学信号。在成像过程中,每次拍摄只搜集少数与纳米结构不同部位上发生弹性碰撞的散射光子,利用单分子定位技术提取出每个衍射光斑的精确位置。在一系列成像循环后,再利用之前所构建的超定位方法重构光学图像,从而得到等离激元材料的近场辐射图。在该随机散射超定位显微成像技术中,金纳米线的横向光学分辨率比传统暗场显微镜提升了3-4倍。我们通过借助定位概率密度分布图表征纳米线周围的局域场增强分布,在远场成像中实现对等离子体共振模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5)

顾梦涛,宋祥磊,张彪,唐志永,许传龙[7](2019)在《基于波动光学的显微光场成像点扩散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场Micro-PIV通过Lucy-Richardson(L-R)算法对光场图片进行反卷积重建,从而获得示踪粒子的叁维坐标信息,准确的点扩散函数(PSF)是L-R算法完成重建的前提,而现有PSF模型不适用于光场Micro-PIV系统。为此,建立了基于波动光学的显微光场成像PSF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模拟PSF图像,并通过结构相似性算法计算了模拟PSF图像与实际PSF图像的相似度,进一步利用L-R算法结合PSF对单个粒子和不同浓度下示踪粒子的流场进行了叁维重建。结果表明:模拟PSF图像与实际PSF图像相似度大于0. 94,表明PSF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单个粒子的叁维坐标误差在一个像素以内,并可准确地获得不同浓度下示踪粒子的叁维坐标信息,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光场Micro-PIV实现瞬时叁维速度场测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莫驰,陈诗源,翟慕岳,吴润龙,王子晨[8](2018)在《脑神经活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包含数亿至数千亿的神经元以及更为复杂的神经突触连接网络,是生物体中最复杂的器官.脑科学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前沿新兴学科之一,它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我、探索智慧和意识的本质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活体中对大脑神经活动进行长时间、大视野、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是解析大脑功能的关键.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以其时空分辨率高,光学探针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等优势,成为了脑神经活动研究的重要工具.针对大脑的高度散射、高速神经信号传递、超大神经元规模、精细突触连接结构等特性以及自由活动动物的脑神经活动观测需求,本文将从超深、超快、大视场、超分辨、微型化5个发展方向,概述包括多光子、红外二区、光声、光片、结构光以及自适应光学在内的多种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在脑神经活动显微观测领域的发展进展及前沿动态,并展望脑神经活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36期)

许琦敏[9](2018)在《为探索细胞世界研制“中国眼镜”》一文中研究指出此番通过项目验收的四套超分辨率显微镜,最高分辨率达到了50纳米。它们背后是已经发展起来的显微光学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的完整技术和工程体系。两个胶囊咖啡大小的物镜要做出来,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更需要精密的检测设备和严格的检测标准,中国正一点点填上这些领域(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12-28)

姜天海[10](2018)在《郑炜:主攻光学显微成像,为生物光学制造“透视眼”》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是四大经典物理学之一,生物光学是用光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观测、研究及解答生命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炜主要从事的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研发新的显微镜,我们的显微镜能够看到比头发丝还要细100倍的东西,并且能观察到样品的内部情况,有点类似于"透视眼"。但是,光学显微成像领域也面临着如何能够"看得细"和"看得深"两大挑战。经过科研人员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看得细"还是"看得深"方面,都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同(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8年09期)

光学显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月14日,2018年浙江凤凰榜暨浙江资本市场报告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永新光学入选浙股凤凰榜十大IPO企业。20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嫦娥二号”、“嫦娥叁号”、“嫦娥四号”星载光学镜头的制造,并主导制定ISO9345显微镜国际标准《显微镜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显微论文参考文献

[1].刘贺.深耕计算光学显微成像打造生命科学研究“利器”——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辉[J].科学中国人.2019

[2].吴奕萱.专注高端科研级显微产品研发制造永新光学入选浙股凤凰榜十大IPO企业[N].证券日报.2019

[3].蒋虎.基于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技术的二维材料光学各向异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李靖韬.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林国涛,莫祖康,翁瑶,符跃春,何欢.c-AlN/TiN/Si(100)异质结构的显微组织及光学性能[J].光学学报.2019

[6].孔清滢.光学各向异性单颗粒高时空分辨超定位显微成像技术[D].南京大学.2019

[7].顾梦涛,宋祥磊,张彪,唐志永,许传龙.基于波动光学的显微光场成像点扩散函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8].莫驰,陈诗源,翟慕岳,吴润龙,王子晨.脑神经活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J].科学通报.2018

[9].许琦敏.为探索细胞世界研制“中国眼镜”[N].文汇报.2018

[10].姜天海.郑炜:主攻光学显微成像,为生物光学制造“透视眼”[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

标签:;  ;  ;  ;  

光学显微论文-刘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