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插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季机插稻,产量,产量构成,群体特征
机插稻论文文献综述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1](2019)在《双季机插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双季机插稻产量构成特征及高产协同规律,促进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4个早稻(株两优30、两优287、中嘉早17和中早35)和4个晚稻(H优518、五丰优T025、五优308和天优华占)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双季机插稻中产(7 000~8 250 kg·hm~(-2))、高产(8 250~9 000 kg·hm~(-2))和超高产(>9 000 kg·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双季机插稻产量水平的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均呈显着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总体上差异较小;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要实现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每平方米颖花量需达到42 000以上;从中产到高产,双季早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均主要依靠穗数的增加,从高产至超高产,早稻总颖花量的增加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穗数实现,而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应在适当增加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以较多的穗数和较大的穗型协同产出较高的总颖花量,同时保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双季机插稻超高产基本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双季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易茜,任丹华,朱从桦,欧阳裕元,余俊奇[2](2019)在《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施肥方式(人工撒施和机械侧深施);副区因素为2种施氮量(180 kg/hm2和144 kg/hm2,分别记为N180和N144)。分析各处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着提高川西平原单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有效穗、每穗粒数、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0.39%、6.60%、4.97%、4.79%和18.54%。侧深施肥条件下,N180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显着高于N144处理。180 kg/hm2氮肥撒施处理的产量比144 kg/hm2氮肥机械侧深施处理增加2.87%。可见,机械侧深施技术既能降低施肥成本,又能稳产,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唐建明[3](2019)在《盘土床土不密接,机插稻秧易成片干死》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插秧盘土与床土不密接,毛细管通道中断或输水能力下降,在晴热天易发生秧叶干卷甚至成片秧苗枯死的现象。网友光5月28日发微信:请问这水稻秧苗怎了?还没揭膜,播种后15天左右。笔者:秧苗应是干死的。秧盘与秧板土壤不密接,秧苗在晴热天干死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6-01)
唐建明[4](2019)在《机插稻秧床:雨后及时排水破板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扬中网友孤帆5月27日发微信:这是第二批育的机插稻秧苗。一般情况下,多少天可以把无纺布揭了?笔者:现在温度较高,育机插秧时盖无纺布的主要目的是保湿,使秧盘内环境比较稳定。天持续晴热或苗弱时,可以多盖一段时间,到2叶1心期甚至更大一些也可以盖。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5-29)
贾一磊,王进友,高雯雯,杨松,魏福友[5](2019)在《机插稻侧位施肥方式对肥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侧位施肥的增产效果,提出机插稻合理的侧位施肥方法,为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产、提效寻求新途径。结果表明:水稻侧位施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基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侧位施肥技术用于钵苗机插的效果好于毯苗机插,但毯苗机插可以减少二次分蘖肥的用量,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水稻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罗丽芳,程旭权,胡江,艾明[6](2019)在《双季机插稻对水稻品种及育秧技术的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季稻区早晚稻接茬紧凑,农村劳动力缺乏,采用水稻双季机插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对品种的选择、秧苗的培育是水稻机插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总结双季机插稻对水稻品种及育秧技术的要求,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6期)
屈成,杨漫,吴旺嫔,刘芬,王悦[7](2019)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早39和陆两优99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早39和陆两优996以播前用烯效唑浸种的处理叶龄、茎基宽、百株鲜质量相对较大,分别为3.52叶和3.81叶、0.25 cm和0.27 cm、21.15 g和23.48 g,而漏插率、翻倒率、伤秧率和勾秧率分别降低了38.0%~69.0%、44.0%~58.0%、14.0%~26.0%和22.0%~40.0%,全生育期缩短1~2 d,产量最高分别达7.97 t/hm~2和8.39 t/hm~2;播前用多效唑喷施的处理产量次之,但全生育期延长了2 d。用烯效唑浸种对中早39的增产优势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2期)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8](2018)在《合理氮肥运筹提高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双季机插稻合理氮肥运筹,2013—2014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研究了氮肥施用量、施用比例及施用时期对双季机插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同步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扩大群体库容量,机插早、晚稻分别在施氮量为180,195kg/hm2时即可达到较高产量,同时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在适宜施氮量下,施氮比例及追氮时期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着影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早稻8∶2至7∶3、晚稻7∶3,移栽后7天+倒2叶抽出期追施氮肥有利于分蘖成穗,中后期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协调,穗数充足,穗型较大,总颖花量高,并同步提高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周双庆,丁小庆,房静超,周治中,吕连庆[9](2018)在《常规药剂加硅肥浸种对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机插水稻育秧过程中运用常规浸种药剂加不同剂量硅肥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明确硅肥浸种的有效剂量和使用方法,开展了常规浸种药剂添加不同浓度硅肥的浸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育秧中在应用常规药剂浸种的同时适当加入水溶性硅肥,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逆能力,尤其是对秧苗鲜(干)物质积累及其秧块根层增厚的作用明显,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其中以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0.78%浓度)浸种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10](2018)在《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的选育和精确定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2013年和2014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19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明确了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早稻主茎平均总叶片数(N)为10.7~12.2,叶数变幅10~13,伸长节间数(n)均为4个,够苗叶龄为N-n+1;机插晚稻品种N为14.4~15.2,叶数变幅14~16,n均为5个,够苗叶龄为N-n。高产类型机插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穗型较大、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其中,高产类型机插早稻生育期110~113d,日产量75~79kghm–2d–1,分蘖力每株2.6~3.4穗,每穗粒数115~135粒,千粒重26~28 g;高产类型机插晚稻115~120 d,日产量78~82 kg hm–2 d–1,分蘖力每株4.2~4.8穗,每穗粒数130~150粒,千粒重24~27 g。(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机插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施肥方式(人工撒施和机械侧深施);副区因素为2种施氮量(180 kg/hm2和144 kg/hm2,分别记为N180和N144)。分析各处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着提高川西平原单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有效穗、每穗粒数、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0.39%、6.60%、4.97%、4.79%和18.54%。侧深施肥条件下,N180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显着高于N144处理。180 kg/hm2氮肥撒施处理的产量比144 kg/hm2氮肥机械侧深施处理增加2.87%。可见,机械侧深施技术既能降低施肥成本,又能稳产,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插稻论文参考文献
[1].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双季机插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研究[J].核农学报.2019
[2].易茜,任丹华,朱从桦,欧阳裕元,余俊奇.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唐建明.盘土床土不密接,机插稻秧易成片干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4].唐建明.机插稻秧床:雨后及时排水破板结[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5].贾一磊,王进友,高雯雯,杨松,魏福友.机插稻侧位施肥方式对肥效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
[6].罗丽芳,程旭权,胡江,艾明.双季机插稻对水稻品种及育秧技术的要求[J].江西农业.2019
[7].屈成,杨漫,吴旺嫔,刘芬,王悦.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8].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合理氮肥运筹提高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J].水土保持学报.2018
[9].周双庆,丁小庆,房静超,周治中,吕连庆.常规药剂加硅肥浸种对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8
[10].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J].作物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