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多肽活性论文-李文茜

抗菌多肽活性论文-李文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菌多肽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银,Tachyplesin-1多肽,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细菌生物膜

抗菌多肽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茜[1](2019)在《抗菌多肽修饰银纳米粒的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纳米银(AgNP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抗菌剂,由于细胞毒性、难降解性等受到限制。为了提高载体的抗菌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增加应用范围,利用AgNPs作为药物载体,将多功能抗菌肽(MFP)通过物理作用修饰到AgNPs上,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抗菌药物体系,达到协同治疗和靶向作用。研究方法:对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阳离子两亲性肽Tachyplesin-1进行修饰,在此基础上连接MMP-2/9酶敏感肽链(PVGLIG),PEG和N-乙酰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N-Ac-PGP)使其构成一个酶敏感的靶向多功能抗菌肽(MFP)。通过物理作用(静电相互作用)与AgNPs进行组装,制备出对耐药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载药体系。利用紫外分度光度计、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对合成后的AgNPs载药体系进行结构表征,利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表征。MFP修饰的AgNPs(MFP@AgNPs)在体外的MIC值通过肉汤稀释法进行测定,MBC值通过检测对细菌的抑制率进行考察;采用杀菌动力学测定MFP@AgNPs载体材料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杀菌情况;MFP@AgNPs的抗菌机制利用SEM检测MDR-AB菌体形态变化,并利用PI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考察;利用CCK8法检测MFP@AgN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并通过溶血率考察对红细胞的影响;MFP@AgNPs对MDR-AB的耐药倾向通过检测20代的MIC值变化进行考察;MFP@AgNPs在体内的抗菌效果利用MDR-AB感染的肺炎模型进行考察。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MFP@AgNPs。MIC和MBC值表明,MFP@AgNPs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甚至对于MDR-AB也具有良好活性,而游离的AgNPs对MDR-AB具有耐药性;杀菌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MFP@AgNPs在6μg/mL的浓度下能快速杀死MDR-AB,而AgNPs的浓度为192μg/mL时才能在杀菌动力学中起效;SEM结果显示MFP@AgNPs能够完全破坏菌体的形态,较为完全的杀死菌体,检测加药后PI的荧光强度,其杀菌机制为破坏细菌生物膜,使内部DNA和蛋白质溢出;通过诱导耐药实验表明MFP@AgNPs不容易产生耐药性;通过生物膜裂解实验得出MFP@AgNPs在杀菌过程中呈浓度依赖性;本文所构建的MFP@AgNPs无细胞毒性,且对红细胞无影响;利用小鼠免疫抑制肺炎模型观察MFP@AgNPs在体内的活性,观察肺部湿干重比值、组织中细菌分布数量、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量、病理切片等结果得出其在体内具有较好抗菌活性;通过检测体内组织的分布,结果表明MFP可以使AgNPs靶向肺部炎症,但肝脏、肾脏和脾脏的分布也较多,可能由于存在聚集性,难于降解。研究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MFP@AgNPs结合物成功构建,MFP@AgNPs显着提高了AgNPs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菌活性,具有低毒性,炎症靶向性,酶敏感性性,该载药系统为耐药细菌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选择。(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顾晨涛,黄洒,王雪燕,李明岩,施永清[2](2019)在《鲫鱼鱼鳞抗菌多肽的制备纯化及其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鲫鱼鱼鳞为原料,对其预处理后采用柠檬酸浸提酶解等工艺得到鱼鳞抗菌多肽粗酶解液,经透析后,再依次经Sephadex G-15、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和纤维素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并对其进行分子质量分析以及对多种细菌、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AcIII,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为单一条带,表明其已达到电泳级纯,其分子质量约为20.1 kD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具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假单胞菌和希瓦氏菌的MIC为16μg/mL,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为32μg/mL。(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婷婷[3](2017)在《蛋膜酶解生产抗菌多肽工艺研究及抗菌活性成分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蛋成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多,关于禽蛋品的食用及开发利用方面,大家一贯都是仅仅用了可直接食用的鸡蛋清和鸡蛋黄,将没能够食用的大批量鸡蛋壳随意扔掉。若这些蛋壳得不到妥善处理,久而久之就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造成环境影响这一社会问题急需得到解决,蛋壳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已迫在眉睫。事实上,蛋膜中蛋白含量非常丰富,是潜在的多肽和氨基酸资源。因此,本课题试验在蛋壳膜的综合利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以鸡蛋壳膜为试验基本原材料,用中性、碱性、胰和木瓜蛋白酶对蛋壳膜进行酶解,将酶解所得到的酶解液分别对Chicken E.coli、S.aureus、P.aeruginosa、S.typhimurium、S.dysenteriae、A.hydrophila、Enterotoxigenic E.coli和P.multocida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得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抑菌效果要比其他蛋白酶酶解液抑菌效果好,然后分析了酶解过程中的碱性预处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酶解p H五因素对鸡蛋壳膜酶解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Design Expert 8.0.6分析软件,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响应面法(RSM)优化酶解工艺条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优化试验结果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h、酶用量37.51u/mg、酶解pH 10.14。该最优工艺条件下,鸡蛋壳膜酶解液对S.typhimurium的抑菌圈直径为17.927±0.19mm,与理论最优值17.941±0.21mm接近,抑菌效果比优化前提高了10.52%,说明拟合方程与实际相符合,所得结果准确可靠。进一步,本课题试验选取了较适合的两种酶进行双酶法酶解蛋壳膜生产抗菌多肽,以S.typhimurium为指示菌检测复合酶解液抑菌活性,对复合酶酶解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通过正交回旋旋转组合探讨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酶酶解正交工艺条件优化(加酶比例为:1:1)结果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40℃、酶添加量2%、酶解时间4h、酶解PH值10。其次,对蛋膜酶解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及鉴定,本研究通过Tricine-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分析酶解液的分子量大小,然后利用Sephadex-G25凝胶过滤层析(分子筛)进一步分离纯化。经Tricine-SDS-PAGE电泳,确定抑菌活性分子大小在7kD左右。(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喻志勇[4](2013)在《人精液抗菌多肽29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人精液抗菌多肽29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方法对人精液先进行粗品提制,并进行冷冻保存,然后将冷冻的精液干粉进行溶解,分别进行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层析、凝胶过滤等,将溶解的精液干粉进行洗脱,并用收集器收集洗脱峰,低温干燥冷冻保存,然后稀释进行抑菌试验,具有抑菌性的洗脱峰即为含抗菌肽的峰。之后,对含抗菌肽的提取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抗菌谱检测,采用琼脂糖弥散法对不同浓度29肽的抗菌活性的检测分析,并对其溶血活性予以检测。结果最低抑菌浓度、抗菌谱检测:杀菌活性整体要优于抗生素,对杀菌活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结果为:大肠杆菌(10.5ug/mL)、绿脓杆菌(18.8ug/mL)、金黄色葡萄菌(20.9ug/mL)、酵母菌(37.1ug/mL),以及白色念珠菌(41.8ug/mL)。琼脂糖弥散法对不同浓度29肽抗菌活性的检测分析:29肽对真菌均的抑制作用很强;对G+的抑菌活性要大于对G-的抑菌活性,对绿脓杆菌的抑制活性相对最强,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菌肽的溶血活性的检测:抗菌肽溶血活性均呈现阴性,说明29肽不具有溶血活性。结论抗菌肽的抗菌能力较之抗生素明显要强,29肽初步确定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多肽,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对真菌的抑制力很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3年04期)

范译文[5](2012)在《野生黑斑蛙皮肤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多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是多种生物体经外界环境诱导由特定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并由一些腺体分泌的参与到生物体固有免疫反应的小分子多肽。其原指存在于昆虫血淋巴当中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多肽,是由瑞典科学家Boman于1980年在天蚕蛹中首次分离得到,而后相继在动物体、人体内、植物体中甚至是细菌当中发现类似功能结构的抗菌多肽类。现今,抗菌多肽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谱的抗菌活性,而有些抗菌多肽对于部分真菌、寄生虫、病毒及肿瘤细胞等也具备强力杀伤作用,甚至有些抗菌多肽对于HIV-1病毒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最值得注意的是,其针对多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优异的杀灭作用。毋庸置疑,传统抗生素的发现及应用是伟大的且具有拯救意义的。至20世纪80年代,人们借助抗生素这把利刃几乎征服了所有的感染类疾病,然而,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及抗生素的使用不当,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抗菌多肽的发现就像是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尤其是某些抗菌多肽对耐药菌及肿瘤细胞表现出强力杀伤作用,但对于正常细胞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抗菌多肽无疑成为最有希望替代抗生素成为新一代抗菌药物的小分子药物。近些年,抗菌多肽类药物的化学实体数量正在逐年上涨,最具有代表性的抗菌多肽药物为Enfuvirtide,其能阻碍HIV病毒进驻到细胞内部。可见,抗菌多肽具备的研究潜力和带来的经济价值是无法估计的,且其势必为人类的生命健康造福。两栖类动物作为水生鱼类与陆生爬行类之间的过度种群,其生存环境变化差异较大,且其皮肽裸露在外,没有甲壳等的保护,这就给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相当有利环境条件,但是两栖类动物却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入侵,有研究表明两栖类动物其后天获得性免疫十分脆弱,而在其机体防御系统中起主导的往往都是其先天具备的物理屏障及抗菌多肽防御系统。而两栖类中无尾目蛙类的皮肤富含各种腺体,尤其是颗粒腺体,所以能够分泌的抗菌多肽种类也是较其他两栖类多的,且蛙类种族庞大,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这就意味着无尾目蛙类体内蕴含的天然抗菌多肽数量是十分可观的,更有研究证实,两栖类动物皮肤内蕴含的活性肽含量相当于高级哺乳动物体内的10万多倍。本研究以野外捕获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击黑斑蛙背部皮肤,人为使其应激以使蛙皮中的腺体分泌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分泌液,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处理后的分泌液进行纯化,多次纯化后,便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天然黑斑蛙皮肤抗菌多肽,利用多肽测序仪对其进行Edman降解测序后得到两种新型蛙类抗菌多肽AMP-1和AMP-2,经过活性测定,发现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大肠杆菌(ATCC25922)均有强力抑制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亦有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其对于MCF-7癌细胞同样表现出杀伤作用,而在兔溶血细胞试验中表现出轻微的溶血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邹汉勋[6](2012)在《基于α-倒捻子素的抗菌多肽模拟抗菌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健康问题之一。细菌耐药性常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多、感染复发、住院时间延长、昂贵抗生素及其它药物的使用增加等。因此,寻找新颖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对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工合成的以细胞膜为作用靶点的天然抗菌多肽模拟抗生素的发展,为新一代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倒捻子素是从山竹果皮里面提取分离的一种四羟基占吨酮衍生物。-倒捻子素具有良好的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然而,由于-倒捻子素较高的溶血活性,使其难成为一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菌剂。在本论文中,首次用模拟天然抗菌多肽的设计思路对-倒捻子素进行修饰和改性。在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上模拟天然抗菌多肽,以改进-倒捻子素的生物功能。本文设计合成了9个-倒捻子素衍生物3a-3f,最低抑菌浓度测试结果表明,3a-3f显示良好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同时显示了一定的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溶血活性研究表明所合成的-倒捻子素衍生物降低了-倒捻子素的溶血活性,提高了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中的选择性。其中,-倒捻子素衍生物3b具有最好的生物选择性。3b在20分中内可抑制99.9%的细菌增长,具有快速杀菌能力;并且化合物3b对细菌无产生耐药性产生。-倒捻子素本身是一类具有抗细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在-倒捻子素的母核上进行改性从而模拟天然抗菌多肽,在结构和生物功能上兼具两类化合物的特性。该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复合型抗菌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林崇韫,贺聪,陈峰,毕英佐,赵亚华[7](2010)在《抗菌多肽(蜂毒肽)的鸡输卵管定位表达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外源抗菌多肽基因在鸡输卵管中的表达,抑制病原菌通过母鸡垂直传播给子代,本文克隆了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5端的调控序列1.1kb,将之取代载体pVAX1的CMV启动子,并将蜂毒肽基因(melittin,MLT)插入其下游,构建了输卵管定位表达抗菌多肽重组载体pOV_(1.1)-MLT,将该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和导入鸡体内,皆成功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并显示出抗菌活性,实现了输卵管定位表达抗菌多肽基因。(本文来源于《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期刊2010-08-01)

王振宝[8](2009)在《小亚璃眼蜱的生活史和抗菌多肽活性的研究及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研究小亚璃眼蜱生活史和保种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AU-PAGE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初步分析在小亚璃眼蜱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功能分子抗菌多肽及其抗菌活性。同时,利用疫区采集的抗凝全血建立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检测方法,可为综合防制小亚璃眼蜱及其所传播的牛环形泰勒虫病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为一种叁宿主蜱,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半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是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的传播媒介之一,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鉴于此,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小亚璃眼蜱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经观察:小亚璃眼蜱在22-28℃,60-85%相对湿度下室内人工饲养,完成一代需要138d,成蜱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分别为8.5d、10.5d、27.5d;卵孵化期为31.5d,孵化率为80%;幼虫吸血前期、吸血期、蜕化期分别为3d、5.5d、18.5d;若虫吸血前期、吸血期、蜕化期分别为4d、10d、19d;成蜱在4℃冰箱、室外模拟鼠洞保种试验成活率为80%。本试验表明,小亚璃眼蜱完全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大量繁殖和4℃冰箱保存,这可给蜱及蜱传疾病研究提供丰富、低廉的试验材料,且其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物学参数能为研究蜱及蜱传播疾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本文利用上述试验繁殖和保种的小亚璃眼蜱,对其血淋巴中阳离子抗菌多肽的电泳分析方法及其抗菌作用进行探讨,从半饱血的小亚璃眼雌蜱体内抽取血淋巴,用50ml/L的乙酸抽提,经AU-PAGE分析小亚璃眼蜱血淋巴中阳离子多肽成份,用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对各多肽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小亚璃眼蜱血淋巴中阳离子多肽成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AU-PAGE分析发现一电泳迁徙率明显高于溶菌酶的阳离子抗菌多肽。提示在小亚璃眼蜱的血淋巴中,存在与溶菌酶不同的阳离子抗菌多肽。AU-PAGE是一种较简单,快速,经济的分离纯化天然抗菌多肽的方法。在疫区采集牛体上硬蜱的同时无菌采取了该牛的全血,用于建立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检测方法,根据牛环形泰勒虫裂殖子表面抗原(Tams1)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大小为154bp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分析,与已知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6%。用建立的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检测方法,对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流行地区采集的50份全血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8%,而血涂片检出的阳性率只有58%。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二温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临床诊断、隐性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牛生洋,赵瑞香,孙俊良,李刚,许秋亚[9](2009)在《两株嗜酸乳杆菌产生的抗菌多肽活性与分子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株嗜酸乳杆菌La-1和La-2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经粗提、活性检测,得到了抗菌性明显的多肽组分。经SDS-PAGE电泳分离检测,发现其主要组分为分子量约为33.0kD的多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喻志勇[10](2007)在《人精液抗菌多肽29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并纯化正常人精液抗菌多肽,并检测其抗菌活性及抗菌谱。方法:以昆明医学院附一医院男性科就诊病人的精液为原料,提取抗菌活性多肽,将40人正常精液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过mono-s一阳离子柱层析提取活性粗制品,再经过分子筛(sephadexG-25),及RP-HPLC.G8柱多步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各步分离均采用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纯化分子的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E电池检测其分子量,肽质量指纹谱(PMF)鉴定。结果:从人精液中纯化出一分子量约为3.5KD左右的抗菌活性多肽,对大肠杆菌(ATCC)、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等有抗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经肽质量指纹谱(petide mass fingerprinting)鉴定分析后,该抗菌肽很可能为一新肽,该肽由29个胺基酸残基组成命名为29肽。并研究了该分子的部分性质,该肽带正电荷,偏碱性,有较强的疏水性,推断很可能是低分子量的链状脂肽。结论:29肽很可能是一种新的有较高抗菌活性人源性多肽。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7-05-01)

抗菌多肽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鲫鱼鱼鳞为原料,对其预处理后采用柠檬酸浸提酶解等工艺得到鱼鳞抗菌多肽粗酶解液,经透析后,再依次经Sephadex G-15、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和纤维素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并对其进行分子质量分析以及对多种细菌、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AcIII,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为单一条带,表明其已达到电泳级纯,其分子质量约为20.1 kD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具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假单胞菌和希瓦氏菌的MIC为16μg/mL,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为32μg/m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菌多肽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茜.抗菌多肽修饰银纳米粒的抗菌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顾晨涛,黄洒,王雪燕,李明岩,施永清.鲫鱼鱼鳞抗菌多肽的制备纯化及其抑菌活性[J].食品科学.2019

[3].张婷婷.蛋膜酶解生产抗菌多肽工艺研究及抗菌活性成分鉴定[D].河南科技大学.2017

[4].喻志勇.人精液抗菌多肽29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分析[J].中外医疗.2013

[5].范译文.野生黑斑蛙皮肤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6].邹汉勋.基于α-倒捻子素的抗菌多肽模拟抗菌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7].林崇韫,贺聪,陈峰,毕英佐,赵亚华.抗菌多肽(蜂毒肽)的鸡输卵管定位表达及其抗菌活性研究[C].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2010

[8].王振宝.小亚璃眼蜱的生活史和抗菌多肽活性的研究及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新疆农业大学.2009

[9].牛生洋,赵瑞香,孙俊良,李刚,许秋亚.两株嗜酸乳杆菌产生的抗菌多肽活性与分子量测定[J].食品科学.2009

[10].喻志勇.人精液抗菌多肽29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

标签:;  ;  ;  ;  

抗菌多肽活性论文-李文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