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候选抗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瓜白粉病,白粉病抗性基因,候选基因
候选抗性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崔浩楠,高鹏,李冰,赵玉龙,朱强龙[1](2019)在《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白粉病是甜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陆地和保护地均有发生,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白粉病病原菌增殖快,传播迅速,防治困难。抗真菌药物不能完全抑制白粉病的发生,而且过多的施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选育抗白粉病甜瓜品种是解决白粉病影响的重要方法。甜瓜白粉病存在多种病原真菌,并且存在多种生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陈佳莹,宋斯敏,王春台,刘新琼[2](2019)在《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候选基因Pi39E长片段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来源于粳稻品种Q15,定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前期研究发现候选基因区域预测有12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其中候选基因Pi39E最大,克隆的难度较大。为了构建Pi39E长片段载体,本实验通过加大反应底物的浓度,目的片段的质量浓度为124 ng/μL,质粒载体的质量浓度为158 ng/μL,目的片断与质粒DNA按1.15∶1的摩尔浓度比进行连接反应,在9μL的总体系中加入1μL的PEG4000,同时采用电击大肠杆菌DH5α转化方法优化实验方案,成功构建该载体。本结果对新抗性基因Pi39精细定位及其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9期)
郝俊杰,李磊,王波,秦玉红,崔健[3](2018)在《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明确抗性基因的候选区段,为进一步克隆基因及解析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高抗白粉病资源(自交系‘74’)和感白粉病资源(自交系‘80’)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_1、F_2群体,利用单囊壳白粉菌鉴定亲本及群体白粉病抗性并进行遗传分析;采用BSA-seq的方法对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在此基础上在候选区段开发分子标记,进一步精细定位白粉病抗性基因。【结果】分离群体单株表型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74的抗性是由不完全隐性基因控制的。BSA-seq技术初步将抗性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15—25 Mb位置,命名为PM 74。最终,利用分子标记将抗性基因定位于SSR15321和SSR07531之间,遗传距离为3.06 c M,物理距离为238 444 bp,可解释41.95%的表型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候选区段内包含有17个候选基因,其中Cucsa.275630为TIR-NBS-LRR类基因。【结论】本研究将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到约238 kb的候选区段内,区段内包含有一个TIR-NBS-LRR基因,该基因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7期)
农保选[4](2018)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苗期抗性基因的关联分析、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的爆发给水稻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实践证明,发掘利用新抗源、培育抗病新品种,是控制水稻病害最经济有效、最环保的措施。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与SRBSDV抗性相关的基因或QTL的报道。本研究利用SNP标记,对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SRBSDV苗期抗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同时对普通野生稻导入系D4的SRBSDV苗期抗性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结合基因表达量分析鉴定出候选基因,为抗SRBSDV水稻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可靠的分子标记,为该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1.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SRBSDV苗期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对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进行SRBSDV苗期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19个地方品种的SRBSDV苗期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发病率变异范围为6.11-100%,平均值为84.80%。利用211,818个SNP标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检测到5个与水稻SRBSDV苗期抗性相关的QTL,分别为qSRBSDV1、qSRBSDV4、qSRBSDV5、qSRBSDV11及qSRBSDV12,单个QTL可解释7.84-17.80%的表型变异。在所有的关联SNP位点中,共检测到221个候选基因,其中46个候选基因在籼稻群体和总体样本群体中均被检测到。2.普通野生稻导入系D4的SRBSDV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分析D4为含有普通野生稻血缘的高抗SRBSDV材料,本研究采用排驱性及抗生性测验分析了 D4对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D4对传毒介体白背飞虱既无排驱性也无抗生性,表明其对SRBSDV的抗性为抗病毒性而非抗虫性。同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广恢998/D4 F2代进行SRBSDV苗期抗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F2群体的水稻SRBSDV苗期抗性呈偏正态分布,表明抗源D4的SRBSDV苗期抗性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3.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QTL-seq技术定位与水稻SRBSDV苗期抗性相关的主效QTL通过对357份998/D4 F2代衍生的F2:3家系进行SRBSDV人工接种鉴定,选取极端抗、感各50 个F2单株的DNA等量混合,构建抗、感池,与双亲一起进行重测序。采用SNP-index关联分析法,将与水稻SRBSDV苗期抗性相关的主效QTL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1.40M的范围内,其物理距离为16,300,001-17,700,001bp,区间内包含218个预测基因,命名为qSRBSDV9。4.水稻SRBSDV苗期抗性主效QTLqSRBSDV9的验证及精细定位利用InDel标记,对SRBSDV苗期抗性主效QTL进行连锁遗传分析,利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SRBSDV苗期抗性相关的QTL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Indel7和Indel40之间,与QTL-seq检测出来的qSRBSDV9位置相吻合,该区域的LOD值为4.8,可以解释34.6%的表型变异。根据qSRBSDV9的定位区间,设计InDel引物,扩增亲本和分离群体单株,先筛选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利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筛选近等基因系,最终找到12个重组单株,比较重组单株与抗、感亲本的标记差异,采用代换作图法,最终将qSRBSDV9定位于分子标记ID32和ID35之间(物理距离为17,393,019-17,495,354bp)102.3kb的范围内,该区间仅包含21个预测基因。5.水稻SRBSDV苗期抗性相关候选基因分析通过参考水稻基因组的注释信息,对qSRBSDV9区域内的预测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通过对抗、感亲本进行人工接种SRBSDV,对qSRBSDV9区域内的21个候选基因进行接种前后表达量分析,最终鉴定出两个参与水稻SRBSDV苗期抗性调控的最优候选基因 LOC_Os09g28690 和 LOC_Os09g28730。6.水稻SRBSDV苗期抗性主效QTLqSRBSDV9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育种评价利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桂育7号/D4构建的BC3F3代衍生的BC3F3:4群体进行SRBSDV苗期抗性鉴定,利用与SRBSDV苗期抗性位点qSRBSDV9紧密连锁的InDel标记ID32和ID35对抗、感株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标记的扩增条带均清晰、稳定,基因型与表型的吻合率均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利用这两个标记筛选含有qSRBSDV9的近等基因系,其抗病性比感病亲本有了显着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水稻SRBSDV苗期抗性主效QTLqSRBSDV9及其连锁分子标记ID32和ID35可以应用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朱吉风[5](2018)在《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抗性基因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菜豆是人类直接消费的最重要食用豆类之一。生产上,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对普通菜豆的危害越来越重,需要不断挖掘抗性基因,培育新型抗性品种代替现有品种。本研究基于前期大规模资源筛选结果,对HR45和龙芸豆5号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分析候选基因,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HR45抗病遗传分析采用针刺法利用Xap菌对F_1、F_2及F_(2:3)家系进行接种鉴定。14与21 DAI,正交杂交种F_1的发病级分别是4.27与4.67,反交发病级别与正交基本一致,为4.33与4.73,说明HR45抗性为细胞核遗传;F_1代发病级别位于抗感亲本之间,说明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F_2群体抗感分离明显且呈连续分布,说明HR45抗性为数量性状。利用F_(2:3)家系表型推测对应F_2单株基因型,抗感分离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说明HR45中至少含2个抗性基因。2、HR45抗病基因初定位利用均匀分布于普通菜豆11条染色体上的2,802个SSR标记对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537个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进一步筛选由F_2单株组成的极端抗、感池,在染色体Pv06与Pv08上获得多态性标记,说明抗性基因位于Pv06与/或Pv08上。结合F_2群体表型检测抗病位点,在Pv06与Pv08上检测到抗病位点。Pv06上抗病基因位于SSR标记p6s53与p8s243之间;在Pv08上共检测到2个抗病基因,位于标记p8s189与p8b24之间和p8b27与p8b28之间,相距约为8.5 kb。3、HR45抗病基因精细定位针对初定位候选区段,共开发74个SSR和125个In/Del标记,其中44个标记在亲本间有多态。利用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群体表型定位抗病基因,14与21 DAI在Pv06与Pv08上都检测到抗病位点,命名为qH6与qH8。qH6位于Pv06染色体SSR标记p6s260与p8s243之间,标记间物理距离为326 kb,14与21DAI的LOD值分别为7.8和12.2、贡献率分别为6.4%与7.5%。qH8位于标记p8s433与p8b17之间,标记间物理距离为18.5 kb,14与21 DAI的LOD值分别为15.5与16.1、贡献率分别为46.6%与39.9%,该位点效应值较大,共预测到3个基因。Gene1编码AAA-type ATPase、Gene2编码PPR、Gene3编码anthocyanidin 3-O-glucosyltransferase 1-like蛋白。4、HR45抗病候选基因分析对3个候选基因在抗感材料中进行克隆、比对和结构预测。Gene1属于UBA_like家族,Gene2属于PPR超家族,Gene3属于UDPGT家族;抗感材料中Gene2、Gene3的CDS、启动子序列均存在差异。利用RT-PCR技术分析候选基因表达模式,抗感材料中Gene1表达量基本一致,抗病材料中Gene2表达量略低于感病材料,而Gene3略高于感病材料。抗感材料中3个候选基因表达均受病原菌诱导,其中Gene3表达量在接种48 h后抗病材料高于感病材料。VIGS检测结果表明Gene3可能是HR45的抗病候选基因。5、源于龙芸豆5号的抗性基因定位龙芸豆5号对Xff菌表现良好抗性。为明确其抗性基因,与感病材料杂交构建F_2群体。14与21 DAI,同时在Pv10上检测到抗病位点,LOD值分别为6.41与5.35,位于SSR标记p10s174与p10s244之间,标记间物理距离为270 kb,其中10个预测基因编码的激酶、氧化酶和转录因子等可能与抗病相关。另外,上位性分析发现14与21 DAI各有4对位点之间存在上位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介于7.2%与12.2%、7.7%与8.8%之间,说明上位性对龙芸豆5号抗性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王晓婉,邓森文,李开,王春台,徐鑫[6](2017)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候选基因多位点编辑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Pita2是定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前期研究中通过精细定位得到了5个候选基因,其功能及作用原理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Pita2候选基因的多位点编辑载体。首先在候选基因外显子区域找到2个含有PAM序列的特异性靶位点序列,并构建候选基因入门载体SK-gRNA,然后利用同尾酶将SK-gRNA重组载体上的目的片段gRNA酶切,采用一步法将2个gRNA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 C1300-Cas9。质粒PCR鉴定以及测序的结果表明,以上5个多位点编辑载体构建成功。后期通过遗传转化并鉴定候选基因表达量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为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19期)
姜陆[7](2017)在《甜瓜蔓枯病抗性基因相关的SSR候选分子标记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水果之一。甜瓜蔓枯病是由Didymella bryoniae引起的真菌病害,其田间的爆发常导致甜瓜叶片、茎部、根部、果实受损,因此导致甜瓜减产、品质降低。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病原菌致病力分析、真菌ITS区分子测序鉴定结合的方法,对实验中使用的蔓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了该真菌的归属。对实验室保存的14种甜瓜鉴别寄主与感病品种Hami413,通过苗期人工喷雾分生孢子法筛选出蔓枯病抗性甜瓜材料。以筛选出的抗蔓枯病甜瓜品种Iran H与感蔓枯病甜瓜品种Hami413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利用BSA法(混合分组分析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甜瓜抗病池与感病池之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SSR分子标记,为Iran H抗蔓枯病基因的定位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感蔓枯病甜瓜品种Hami413的接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致病性较强的菌株;且与已报道的D.bryoniae菌株的菌落及分生孢子形态相似;核糖体序列间隔区的测序结果经Blast序列对比,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属于D.bryoniae。(2)苗期人工喷雾分生孢子法接种鉴定,筛选出高抗蔓枯病甜瓜材料Iran H,抗性材料在不同的季节抗性表现稳定。对接种后对抗感材料叶片POD的活性指标进行测定,接种后抗病甜瓜叶片中的POD活性显着高于感病甜瓜,可为甜瓜蔓枯病的接种材料鉴定作为参考。(3)以筛选出的抗蔓枯病甜瓜品种Iran H为供体亲本,以感蔓枯病甜瓜品种Hami413为受体亲本,构建BC1及F2代分离群体,分离群体接种结果符合单个隐形基因的遗传规律。(4)以128株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BSA法筛选出甜瓜抗病池与感病池之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10个SSR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8)
刘早利,陈亚红,王春台,刘新琼[8](2016)在《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候选基因CRISPR/Cas9敲除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Pi39是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上的稻瘟病新抗性基因,为了明确其功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候选基因的敲除载体。通过对候选基因序列分析,将合成的靶位点序列插入入门载体p ENTR-sg RNA,再与表达载体Cas9发生重组。本研究首先在候选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域找到了2个带有PAM序列的靶位点,将2个目的小片段依次克隆到p ENTR-sg RNA载体上。通过菌落PCR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小片段插入位置正确。将入门载体与表达载体进行重组反应后,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和质粒DNA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载体构建成功。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敲除载体操作简单,耗时短,为进一步开展Pi39候选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鹏,周胜军,朱育强,陈新娟,陈丽萍[9](2013)在《基于简化基因组深度测序技术的黄瓜白粉病主效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白粉病是黄瓜主要叶部病害之一.黄瓜染色体上有重要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开发大量相关特异分子标记有助于精细定位抗性基因及获得与黄瓜白粉病抗性紧密连锁的标记,这些标记不仅可用于抗性基因的检测,还可为黄瓜白粉病抗性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供的高抗白粉病和高感白粉病的典型黄瓜种质及其F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LAF-seq简化基因组深度测序技术,基于黄瓜全基因组测序信息,以父本BK2、母本H136为对照,以抗/感白粉病池为试材,构建SLAF-seq文库,筛选特异性长度片段,应用Illumina GAIIx高通量测序系统获得标签序列。对获得的SLAF标签进行基因组定位和标签深度的统计和筛选,在多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多态性标记和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获得与黄瓜白粉病抗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注释信息。本研究共获得73,100个SLAF标签,标签整体平均深度达99.11x.通过多态性分析得到SNP、EPSNP、INDEL等3种类型的多态性标记5,355个,利用亲本和抗/感白粉病池对多态性标记进行筛选,获得了140个与黄瓜白粉病抗性密切相关的差异标记,差异标记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通过对抗性基因的候选基因组区段进行分析验证,成功定位了2个与白粉病抗病性状相关的侯选区域,得到7个与黄瓜白粉病抗性紧密连锁的特异标记,通过基因注释获得28个基因及相关注释信息,其中5个基因分别与防御应答、伤害应答和毒素分解代谢、细胞应激反应等功能相关,这些基因可能是与黄瓜白粉病抗性相关的功能基因。研究结果为探索黄瓜白粉病抗病机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7)
赵传纪,刘学群,王春台,徐鑫[10](2013)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长片段PCR在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扎昌龙中扩增长10.6 kb的候选基因,将其通过Asc I单酶切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并对阳性克隆进行质粒PCR、酶切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的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Xa31(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5期)
候选抗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来源于粳稻品种Q15,定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前期研究发现候选基因区域预测有12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其中候选基因Pi39E最大,克隆的难度较大。为了构建Pi39E长片段载体,本实验通过加大反应底物的浓度,目的片段的质量浓度为124 ng/μL,质粒载体的质量浓度为158 ng/μL,目的片断与质粒DNA按1.15∶1的摩尔浓度比进行连接反应,在9μL的总体系中加入1μL的PEG4000,同时采用电击大肠杆菌DH5α转化方法优化实验方案,成功构建该载体。本结果对新抗性基因Pi39精细定位及其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候选抗性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崔浩楠,高鹏,李冰,赵玉龙,朱强龙.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J].中国瓜菜.2019
[2].陈佳莹,宋斯敏,王春台,刘新琼.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候选基因Pi39E长片段载体的构建[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郝俊杰,李磊,王波,秦玉红,崔健.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8
[4].农保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苗期抗性基因的关联分析、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广西大学.2018
[5].朱吉风.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抗性基因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6].王晓婉,邓森文,李开,王春台,徐鑫.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候选基因多位点编辑载体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7
[7].姜陆.甜瓜蔓枯病抗性基因相关的SSR候选分子标记的筛选[D].新疆大学.2017
[8].刘早利,陈亚红,王春台,刘新琼.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候选基因CRISPR/Cas9敲除载体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6
[9].张鹏,周胜军,朱育强,陈新娟,陈丽萍.基于简化基因组深度测序技术的黄瓜白粉病主效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C].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10].赵传纪,刘学群,王春台,徐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