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义和团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柯文,《历史叁调》,事件,经历
义和团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1](2019)在《认识历史的叁种角度及反思——读《历史叁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柯文的《历史叁调》,从"事件"、"经历"、"神话"叁个角度入手,以历史研究者、历史参与者、神话制造者叁方视角对义和团事件进行考察,启发历史研究者与学习者多角度的认识历史,客观还原历史真相。(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克里斯·威廉姆斯,弓嘉羽[2](2019)在《对龙不利:英国政治漫画中的义和团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分析英国政治漫画家对义和团运动的反应,可以了解读者是如何理解这场冲突的。笔者通过利用讽刺杂志《笨拙》(punch)和《卡迪夫每日新闻报》(Cardiff daily)、《西部邮报》(the Western Mail)和《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等报刊,将漫画视作独特的社论资料,以展现图形文本的另类解读。语境阅读和对单个卡通漫画的细致审视是重构读者认知的重要因素。本文特别考虑了以下叁个主题:以中国为例研究与大英帝国的互动关系、处于列强角逐漩涡中心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列强对运动进行报复的渴望和困难。当使馆被围危机解除后,尽管漫画家们认为清朝统治者有能力智胜联军,但他们还是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责任甩给了清政府。总而言之,漫画反映了英国关于其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及其维护自身现状责任的遐想。不论是漫画还是背后的创作者们,他们向读者展现的有关义和团运动动机的见解都非常有限。(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裴磊[3](2019)在《历史“多重人格”现象思考——《历史叁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读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柯文所着《历史叁调》一书,以义和团为考察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认知历史的叁个维度:事件、经历与神话。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其实际上是戴着面具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则永远被掩盖在面具之下,历史的面具还会随着时间、环境、背景的不同而发生适应性改变。这种无法根除的历史人格转变现象既有弊端也有益处,因此在这种自发性歪曲历史的重压下,历史学家应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同时保持敏锐求真的治史精神。(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邱志红[4](2019)在《近代史所学人与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自建所以来,即在近代史学科的框架下,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指导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并在中外关系史、晚清政治史等领域的义和团运动专题史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代史所学人不仅以其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全国的义和团研究,而且在义和团研究的学术组织工作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可以说,近代史研究所的义和团研究是全国义和团研究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就,它的缺陷,反映了那个时代全国性的学术潮流。近代史所的学人们身处这一潮流之中,又在相当程度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着潮流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文[5](2019)在《身体表演与例外话语:义和团的仪式性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和团身体表演的仿生对象是以巫武为基础的。其中,巫术冠以其神秘色彩预设了神人互通的本能具象,武术的戏剧操练朦胧了神人隐匿的身体潜能。神巫因素与武术因素共生于义和团的身体思维中,两者的"合谋"促生了团民身体意念的自我救赎并创设出多数人共有的乌托邦秩序,进而为"神人合一"的过渡提供了前提性可能。不论辩解的是,身体在神人之间的转换也为义和团的杀戮行为完成了自我救赎的道德教化,即将罪恶行为斥诸于世俗身体中并在神灵身体中得以解脱。(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程琪[6](2019)在《试析中外电影中义和团的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清历史上,义和团运动算是相当广为人知,动荡慌乱的年代,神秘的宗教仪式,悲壮无奈的结局赋予了它极大的戏剧性,为后来中外相关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电影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眼中的义和团,他们所生长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他们看待义和团运动的眼光,从这些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出历史环境的变化和历史思潮的涨落,同时,如何辩证看待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剧中的史实和虚构,又如何让大众能够甄别虚实,也是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高志军[7](2019)在《愤怒与妥协:山西义和团教案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西义和团运动期间,基督教会受到了巨大打击,教士教民被杀者甚众,教会建筑、财产多遭毁失,山西义和团教案震惊了世界。全文以山西义和团教案善后为主题,除绪论和结语外,用五章内容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山西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山西义和团对基督教会的迫害。第二章介绍锡良抚晋时期针对教案交涉所做的一些工作,即保护教士教民、赈济教民、设立山西洋务局等,并对岑春煊接替锡良出任山西巡抚的原因作出分析。第叁章指出一些教士教民在教案善后中行为比较恶劣,挟愤报复。第四章首先介绍岑春煊抚晋后在教案交涉方面所做的工作,即借给教会钱款、调查全省教案情况、惩办仇教人员、安葬死难教士教民等。然后指出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山西陆续同耶稣教各差会以及天主教会签订了教案议结合同,对受害教会和教民做出了赔偿。第五章认为教会毒害国人的各种谣言的传播造成的恐慌以及毓贤的仇教政策,是山西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此外,山西官府在教案善后中的某些失职的做法使教民的认同感进一步倒向教会,也使得官府对教民的管理权遭到削弱。山西义和团教案经过长期的交涉与谈判后最终议结,教案善后过程考验了山西官府的外交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外各方对于民教调和问题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2)
张伟[8](2019)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山西地方社会的暴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历史上任何一场民众参与的集体暴力活动的源起研究,都不应该只停留在“环境决定”或是“普遍规律”的讨论层面。如果将关注重点放在历史进程中的“人”身上,以微观的视角观察人际或是群际之间的具体互动过程,就会发现以往很多归之为“原因”的论说其实并不一定与我们看到的“结果”存在必然的关系。山西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便是极其剧烈的暴力活动和杀戮行为,如何解释这一过程学界其实并没有进行过较为细致的探讨。本文以“接触性”为切入点来分析地方社会的暴力活动,便是基于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过于看重“背景”和“影响”,而轻视“过程”的研究范式的反思。因为对暴力活动过程的关注,才会在“求真求实”的原则下,更为深刻地检验以往所探究的“背景”和“影响”的准确性和说明程度。而对于山西的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讨论,以往研究的重点,诸如因物质利益冲突而来的传教士干预诉讼,或是因文化冲突而来的反教流言等反面的影响,在具体的历史时空里,这些情形或许只是山西民众“仇洋”、“仇教”的重要原因,但这却并不能直接促使他们参加义和团、从事集体性的暴力活动,“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直接。而从山西的官员、地方士绅、普通民众、传教士、教民之间的具体互动来看,回归集体行动的“政治性”的思路,或许才能有效诠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敌视到对峙,再到暴力相向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以往对清廷的“反洋”态度如何与山西地方社会广泛的连接起来却一直缺乏有效的解释。笔者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以“接触性”为切入点,聚焦于具体社会情境中各方主体的社会互动,从而得出山西义和团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毓贤在遵从“筹兵”命令背景下在山西倡议练拳,但是山西官府始终没有在组织上有效控制义和团,只是将“反洋”的观念不断向地方社会传播。由于政见不同和力量强衰等原因,山西各地的地方官又普遍缺乏与义和团的互动,“反洋”观念只能以地方社会的理解并实践开来,最终形成了官民一致“反洋”的背景下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苗冲霄[9](2019)在《义和团运动前的大名府》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直隶交界处。大名府位于叁省交界,受到周边义和团运动影响很大,因此大名府也是义和团运动早期中心地之一。这一时期,大名府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人民流离失所,官府毫无作为;伴随天灾人祸的是各种秘密组织如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白莲教的影响逐步扩大;随后又是天主教传播活动激起的"反洋教"思想。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夕的大名府社会现状。(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焦雨楠[10](2019)在《试析赫德对义和团之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事件比义和团运动更广为人知。对北京公使团的戏剧性包围,在1900年夏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周锡瑞着,张俊义、王栋译:《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英文版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义和团自发生之日起就形成了"妖魔化"和"神圣化"的两歧分判。"义(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义和团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分析英国政治漫画家对义和团运动的反应,可以了解读者是如何理解这场冲突的。笔者通过利用讽刺杂志《笨拙》(punch)和《卡迪夫每日新闻报》(Cardiff daily)、《西部邮报》(the Western Mail)和《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等报刊,将漫画视作独特的社论资料,以展现图形文本的另类解读。语境阅读和对单个卡通漫画的细致审视是重构读者认知的重要因素。本文特别考虑了以下叁个主题:以中国为例研究与大英帝国的互动关系、处于列强角逐漩涡中心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列强对运动进行报复的渴望和困难。当使馆被围危机解除后,尽管漫画家们认为清朝统治者有能力智胜联军,但他们还是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责任甩给了清政府。总而言之,漫画反映了英国关于其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及其维护自身现状责任的遐想。不论是漫画还是背后的创作者们,他们向读者展现的有关义和团运动动机的见解都非常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义和团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认识历史的叁种角度及反思——读《历史叁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新西部.2019
[2].克里斯·威廉姆斯,弓嘉羽.对龙不利:英国政治漫画中的义和团运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裴磊.历史“多重人格”现象思考——《历史叁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读后感[J].现代职业教育.2019
[4].邱志红.近代史所学人与义和团运动史研究[J].晋阳学刊.2019
[5].李文.身体表演与例外话语:义和团的仪式性救赎[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
[6].王程琪.试析中外电影中义和团的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9
[7].高志军.愤怒与妥协:山西义和团教案善后[D].内蒙古大学.2019
[8].张伟.义和团运动期间山西地方社会的暴力研究[D].山西大学.2019
[9].苗冲霄.义和团运动前的大名府[J].西部学刊.2019
[10].焦雨楠.试析赫德对义和团之认知[J].史学月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