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羟基丙磺酸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氧氯丙烷,3-氯-2-羟基丙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合成
氯羟基丙磺酸钠论文文献综述
葛丽娟,刘白玲,张涌,李晨英,罗荣[1](2015)在《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1)和NaHSO_3为原料,Na_2SO_3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络合增效剂,经酸催化开环反应合成了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中间体——3-氯-2-羟基丙磺酸钠(2),其结构经~1H NMR,IR和ESI-MS确证。在最佳反应条件[1 0.55 mol,n(NaHSO_3)∶n(Na_2SO_3)∶n(EDTA-2Na)∶n(H2O)=1.00∶0.04∶0.01∶9.50,1的滴加时间15 min,在适宜的转速(前期100 rpm,后期300 rpm)下,于70℃(浴温)反应1.25 h]下合成的2,收率81.55%。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12期)
石莹莹[2](2014)在《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出3-氯-2-羟基丙磺酸钠,考察了亚硫酸氢钠与水的质量比、亚硫酸氢钠与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亚硫酸氢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1,亚硫酸氢钠与环氧氯丙烷物质量比为1: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h,产率最高,为95%。(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4年04期)
王伟[3](2012)在《微波场中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化学作为一种绿色化学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之中,由于微波加热能够显着加速化学反应,而且还能够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如今微波加热正在成为有机化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科研领域研究经费的增加,微波反应器也在逐渐成为各个有机化学实验室里的新成员。3-氯-2-羟基丙磺酸钠是一种含羟基和磺酸钠基的氯代烷,其中卤原子和羟基活性强,磺酸钠基又具有亲水性,是合成高聚物工业中重要的功能单体,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制备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淀粉、钻井液降失水材料、高聚物功能单体等化学品。目前,关于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微波合成及产品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经验生产意义。本文以亚硫酸氢钠、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以四丁基溴化铵为主要相转移催化剂,分别在常规条件下和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3-氯-2-羟基丙磺酸钠。并通过对目标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熔点分析以及对目标产物一些理化性质的探索研究,得到了目标产物的一些基本特性。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微波加热时间、微波辐射功率、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溶剂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微波条件下合成目标产物的较优工艺条件:n(亚硫酸氢钠):n(环氧氯丙烷)=l:1.4、反应温度85℃、环氧氯丙烷滴加时间25min、后续回流10min、微波辐射功率500W,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收率可达85%以上。设计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分别设计研究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和常规油浴条件下合成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优化条件。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二次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讨论。以合成的目标产物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原材料,通过进一步反应合成2,3-环氧丙磺酸钠,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其后通过2,3-环氧丙磺酸钠与月桂酸反应合成了月桂酸-2-羟基-3-丙磺酸钠,这是一种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种gemine新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制药、食品添加剂等相关领域。(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2-06-01)
李丕高,郭妙,李延[4](2008)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波辐射下,以环氧氯丙烷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3-氯-2-羟基丙磺酸钠;通过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微波辐射功率、环氧氯丙烷滴加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明显促进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在 n(亚硫酸氢钠):n(环氧氯丙烷):n(四丁基溴化铵)=1∶1.4∶0.0078、反应温度85℃、环氧氯丙烷滴加时间20 min、后续回流7 min、微波辐射功率500 W、微波辐射时间27 min 时,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收率可达85.8%。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物收率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08年08期)
孙继,胡兴刚,靳晓霞[5](2007)在《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亚硫酸氢钠、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在氮气保护下合成了3-氯-2-羟基丙磺酸钠。合成该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ECH/NaHS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15,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2h,相转移催化剂用量10%(可部分回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3-氯-2-羟基丙磺酸钠。(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07年05期)
彭旖[6](2007)在《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接枝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常用的水溶性高分子,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和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其改性工作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乙烯醇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前人做了大量相关的改性工作。PVA的化学改性主要是利用醋酸乙烯的双键、酯基及醇解后羟基的化学活泼性,改变侧链基团或结构,引入其他单体成为以PVA为主的共聚物或引入其它官能团,改变PVA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本研究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GES)与聚乙烯醇(PVA)进行自由基接枝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影响反应接枝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的条件范围内,随着引发剂浓度变大、AGES用量提高、反应时间延长及反应温度的升高,AGES对PVA接枝率增大。利用IR、XRD、DTA和TG表征了接枝产物AGES-g-PVA的结构与热稳定性,并推测了AGES接枝PVA的主反应机理。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引发AGES单体自由基和在PVA分子链主链上形成大分子自由基,这两种自由基进行偶合终止反应,实现AGES对PVA的接枝反应。由于PVA主链上接有羟基的碳原子上的C-H键键能较主链上其他位置的小,因此其更容易形成活性点,接枝反应更容易进行,接枝到PVA主链上的AGES也主要在这些位置。通过对AGES-g-PVA接枝产物水溶性的测试,发现AGES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PVA的溶解性能。随着AGES用量增加、引发剂浓度变大,改性产物的溶解温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AGES对PVA的接枝反应和PVA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它们对AGES-g-PVA接枝产物水溶性贡献为竞争关系。AGES除了起改善PVA溶解性能的作用外,还有部分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促使PVA的分子间部分交联,提高了PVA的交联度,降低了AGES对PVA的增溶作用。在试验合成的系列AGES-g-PVA接枝产物中,发现少部分产物不溶于水,并且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在水中呈凝胶状。这个现象很好地说明了在本实验的反应中,接枝反应和交联反应是并存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前文对反应机理的推断。AGES-g-PVA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能较纯PVA都有所提高,熔融温度也有所降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反应温度和AGES的用量是影响改性产物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降低反应温度和增加AGES用量都能提高改性产物的热稳定性能;引发剂浓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6-30)
马承银,彭旖,方荣主,唐平生,邓翠燕[7](2007)在《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GES)与聚乙烯醇(PVA)进行自由基接枝反应,对改性反应生成物进行分离得到了AGES-g-PVA接枝物。对AGES-g-PVA接枝物用IR、XRD、DTA和TG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大、AGES用量提高、反应时间延长及反应温度的升高,AGES对PVA接枝率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7年02期)
左海丽,吴晓青,崔璐娟,卫晓利[8](2006)在《合成工艺对3-氯-2-羟基丙磺酸钠产率及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3-氯-2-羟基丙磺酸钠,探讨了不同的加料顺序及原料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环氧氯丙烷过量能使亚硫酸氢钠充分反应,有利于反应产物的提纯和产率的提高,产率为95.1%;而且使得反应时间有所缩短为2h。产物的熔点为253±1℃。(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6年04期)
陈正国,汪海平,李本刚,高庆,路国红[9](2005)在《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与1-氯-3-丁氧基-2-丙醇共缩聚物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含有磺酸基又含有聚醚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水溶性高分子,我们称它们为磺酸聚醚。以线型或交联聚环氧氯丙烷与亚硫酸盐反应制备的以聚醚为主链的磺酸聚醚可被用作染料分散剂和离子交换剂,最近也有含磺酸聚醚结构单元的聚环氧磺羧酸用作水处理剂(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陈正国,钱勇,高庆,鲁圣军,汪海平[10](2003)在《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了3-氯-2-羟基丙磺酸钠,探讨了磺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水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磺化剂宜用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环氧氯丙烷比越大,水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适中时,产率越高,最高产率为40.7%;产物的熔点为2531℃。(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3年02期)
氯羟基丙磺酸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环氧氯丙烷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出3-氯-2-羟基丙磺酸钠,考察了亚硫酸氢钠与水的质量比、亚硫酸氢钠与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亚硫酸氢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1,亚硫酸氢钠与环氧氯丙烷物质量比为1: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h,产率最高,为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羟基丙磺酸钠论文参考文献
[1].葛丽娟,刘白玲,张涌,李晨英,罗荣.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J].合成化学.2015
[2].石莹莹.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J].山东化工.2014
[3].王伟.微波场中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及其表征[D].湘潭大学.2012
[4].李丕高,郭妙,李延.微波辐射技术合成3-氯-2-羟基丙磺酸钠[J].石油化工.2008
[5].孙继,胡兴刚,靳晓霞.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J].天津化工.2007
[6].彭旖.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接枝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
[7].马承银,彭旖,方荣主,唐平生,邓翠燕.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
[8].左海丽,吴晓青,崔璐娟,卫晓利.合成工艺对3-氯-2-羟基丙磺酸钠产率及时间的影响[J].胶体与聚合物.2006
[9].陈正国,汪海平,李本刚,高庆,路国红.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与1-氯-3-丁氧基-2-丙醇共缩聚物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研究[C].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05
[10].陈正国,钱勇,高庆,鲁圣军,汪海平.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3
标签:环氧氯丙烷; 3-氯-2-羟基丙磺酸钠; 表面活性剂;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