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主教,教义,正信,基督教
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周太良[1](2016)在《坚持正信正行——中国天主教参与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源泉。宗教文化中的许多积极因素,有益于社会发展。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和谐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产生过重要影响。自20世纪以来,在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宗教领袖的共同努力下,倡导宗教之间在求同存异、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共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2016年03期)
曹占伟[2](2014)在《“和谐世界”构建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世界"理念既是中国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设想,也提供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继续巩固和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积极推动多边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等多项措施,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4年22期)
王发龙[3](2011)在《论和谐世界的构建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世界理念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发展战略,有其多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谐世界的构建亦应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从国际行为体的国际合作与自身作为两个层面进行。(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邓斯雨[4](2011)在《“和谐世界”理念及中国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新概括,是中国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1年05期)
李雷[5](2009)在《和谐世界理念的形成及其构建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世界”这一和平外交理念是由胡锦涛最早于2005年4月在出席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他指出“我们亚非国家应该发扬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本文来源于《山西党校报》期刊2009-10-25)
王慧勇[6](2009)在《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基于对世界范围内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认识,尽管我国也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但在相当长时期里都认为很难建设和谐世界。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主题这一重要思想后,则进一步开拓了我国外交战略的新思路,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叁代领导集体,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主题的新特点,提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树立新安全观等主张,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统一、对内政策与对外方针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拓性地运用到国际事务领域,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建设和谐世界要把对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政府深入洞察当今世界形势之后提出的关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正确主张,是新时期中国的世界秩序观,是对中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新发展。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和谐世界”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分别从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个方面来论述。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渊源。分别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西方和谐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叁个方面来论述。第叁章主要阐述了“和谐世界”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从政治、经济、文明观、安全观、环境保护几个方面来论述。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促进“和谐世界”思想实现的基本思路。主要从联合国改革、政治、经济、文明观、安全观这些方面来论述第五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途径。主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六章主要阐述了“和谐世界”思想的重大意义。主要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意义,“和谐世界”思想的积极实践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来论述。(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张红[7](2008)在《论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动构建和谐世界,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世界的内涵是坚持和平共处,民主公正、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相互包容。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原则,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文化上互相借鉴、安全上互相信任、环保上互相帮助。(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常宗耀[8](2007)在《略论和谐世界理念及其构建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谐世界的内涵和特征表现在:政治上要建立一个民主和法制的世界;经济上强调世界各国应该共赢和共存;文化上应该是多种文化或文明的相互包容;生态上寻求各国人民共同治理。构建和谐世界,必须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和拓展共同利益等途径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7年09期)
李云龙[9](2007)在《人权对话与合作: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权对话是国际人权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解决国家之间人权分歧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广泛的人权对话增进了各国的相互理解,推动了国际人权规范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07年01期)
郭志俊[10](2006)在《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关系民主化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都体现了民主、平等、正义的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外交旗帜。本文分析了国际社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即要加强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探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途径可以为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程序与机制前提。(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6年05期)
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和谐世界"理念既是中国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设想,也提供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继续巩固和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积极推动多边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等多项措施,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周太良.坚持正信正行——中国天主教参与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J].中国天主教.2016
[2].曹占伟.“和谐世界”构建的基本思路和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4
[3].王发龙.论和谐世界的构建途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
[4].邓斯雨.“和谐世界”理念及中国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途径[J].才智.2011
[5].李雷.和谐世界理念的形成及其构建途径[N].山西党校报.2009
[6].王慧勇.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途径[D].西南大学.2009
[7].张红.论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常宗耀.略论和谐世界理念及其构建途径[J].兰州学刊.2007
[9].李云龙.人权对话与合作: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途径[J].人权.2007
[10].郭志俊.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J].兰州学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