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线圈论文-马文博,梅磊,王珂

耦合线圈论文-马文博,梅磊,王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线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耦合线圈,互感系数,有限元分析,磁感应强度

耦合线圈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博,梅磊,王珂[1](2019)在《LCL-S型无线充电耦合线圈的距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CL-S型的无线充电系统,分析了系统内耦合线圈自感计算方法,推导了轴向距离和径向距离与线圈互感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Maxwell建立耦合线圈仿真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法对耦合线圈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给出了耦合线圈相对位置变化时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当耦合线圈相对位置逐渐增大时,互感系数减小,但径向距离对互感系数的影响要小得多。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无线充电系统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1期)

章小斌,李登峰,周熙炜,郝会东,郭咏[2](2019)在《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角度偏移的联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产生角度偏移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展开研究,依据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模型,对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偏移角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使用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了多种线圈偏移角度模型,分析了线圈参数,将所创建的线圈偏移角度模型导入ANSYS Simplorer仿真软件,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联合仿真。通过研究得出了角度偏移的一种极限曲线,有助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非线性校正和优化。(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肖静,高立克,吴宁,祝文姬,冯玉斌[3](2019)在《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平面盘式线圈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谐振线圈是保证电能高效传输的关键部分,线圈间的互感和线圈的交流内阻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率。为了达到高效率传输的目的,线圈需要较大的互感和较小的交流内阻,因此线圈设计时的优化目标为线圈的互感内阻之比。基于毕奥-萨伐尔定理对线圈的互感和交流内阻进行了分析,得到互感、交流内阻与线圈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待优化的线圈参数为线圈匝数和匝间距。提出了一种针对线圈参数的优化算法,使得设计线圈的互感内阻之比最大。基于多参数优化的遗传算法,线圈的最优参数可以通过限制条件和最大互感内阻之比条件得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求线圈是最优的,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设计线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李阳,马靖男,李明,刘柳,赵景太[4](2019)在《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线圈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和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在分析线圈参数对传输功率、效率的影响后,提出了一套针对传输功率为1.5 kW、传输距离为200 mm系统的线圈优化设计方案。为了研究线圈参数(线圈匝数N、线圈内半径r、线圈匝间距s、线圈线径a)对系统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影响,首先基于电路理论推导得出了传输功率、效率与线圈参数的表达式,然后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搭建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发射与接收线圈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以及空间磁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由此提出了一种多参数优化方案。最后,利用所提方案对固定距离下的WPT系统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传输效率较优化前提高了7%,试验和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胥云飞,沈文辉,王玮[5](2019)在《基于中继线圈的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中继线圈结构的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并推导出了无线能量传输效率表达式。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中继线圈的位置对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影响以及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各个传输线圈间的能量流动。根据理论分析,仿真并制作了的五线圈结构的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仿真与实验表明,当中继线圈位于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正中间时,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最高可达81%。而当中继线圈偏离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正中间时,传输效率会随着偏移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对比无中继线圈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当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引入中继线圈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最高效率对应的传输距离由100 mm增加到160 mm,传输效率为40%对应的传输距离由140 mm增加到300 mm。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尹杰,袁荣湘,郭丕龙[6](2019)在《基于双频的四线圈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MCR-WPT)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传统两线圈系统往往专注于基波传输能量,而逆变器产生的谐波没有得到利用,因此提出了基于双频的四线圈MCR-WPT系统。理论推导显示该系统可通过调节逆变器移相角调节传输效率,证明该系统存在最优移相角使传输效率最大,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搭建了所提的双频同传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过调节移相角可实现最优效率跟踪。(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武奴顺[7](2019)在《线圈半径对矿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理想的电能传输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收发线圈的半径取值对传输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以电路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矿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公式,利用软件仿真法对线圈半径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线圈半径越大传输效率越高,有效传输距离越远且传输距离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越小。所得结论为研究复杂环境下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奠定了基础,为根据传输距离设计线圈半径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诸嘉慧,高强,刘齐,范维,潘加玉[8](2019)在《谐振式WPT耦合线圈形状设计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耦合线圈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电能传输的性能,线圈的最佳形状与参数亟需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构建了高频电路模型,推导出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与效率表达式,随后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对平面圆形、平面方形与螺旋筒形叁种常见形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不同距离下功率与效率的曲线图。确定了耦合线圈的最佳形状,并在最佳形状下进行不同线圈参数仿真,得出最佳谐振线圈参数变化规律,即线圈直径和线径越大,而且匝间距越小,线圈的品质因数越高。本文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依据与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马菁勖,钟贻,陈星[9](2019)在《四线圈并联谐振磁耦合无线传能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线圈并联谐振的磁耦合单元,设计了高效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分析了四线圈磁耦合单元在品质因数和可调节性的优势,结合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和电路设计软件Multisim,对设计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中磁耦合单元和发射电路单元进行了混合仿真。无线传能系统中源线圈和负载线圈设计为半径9 cm的单匝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为半径13 cm的4匝线圈组,发射和接收线圈距离为40 cm(1.5倍线圈直径)。测试表明,该系统的谐振频率为4.78 MHz,系统从直流输入到交流输出的无线传能效率达到了96.7%。(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武瑾,庄劲武,袁志方[10](2019)在《基于电磁耦合双线圈模型电磁斥力机构结构参数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电磁斥力机构等效计算方法无法有效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耦合双线圈模型的等效计算方法。等效模型主要包括驱动回路与感应回路两部分,在基本电路方程之外,引入了电磁斥力与机械运动的计算。通过合理的简化,对等效模型中集肤深度、线圈电阻、线圈自感、线圈互感等参数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以某型1 000 V/400 A电磁斥力机构样机为算例,采用时域迭代的离散算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两线圈内径、径向厚度以及斥力线圈匝数、轴向厚度等对机构效率和动子行程的影响规律。所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可有效指导电磁斥力机构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6期)

耦合线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产生角度偏移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展开研究,依据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模型,对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偏移角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使用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了多种线圈偏移角度模型,分析了线圈参数,将所创建的线圈偏移角度模型导入ANSYS Simplorer仿真软件,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联合仿真。通过研究得出了角度偏移的一种极限曲线,有助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非线性校正和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线圈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文博,梅磊,王珂.LCL-S型无线充电耦合线圈的距离特性研究[J].电气传动.2019

[2].章小斌,李登峰,周熙炜,郝会东,郭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角度偏移的联合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肖静,高立克,吴宁,祝文姬,冯玉斌.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平面盘式线圈优化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4].李阳,马靖男,李明,刘柳,赵景太.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线圈的设计与优化[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5].胥云飞,沈文辉,王玮.基于中继线圈的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9

[6].尹杰,袁荣湘,郭丕龙.基于双频的四线圈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J].电力电子技术.2019

[7].武奴顺.线圈半径对矿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效率的影响[J].自动化应用.2019

[8].诸嘉慧,高强,刘齐,范维,潘加玉.谐振式WPT耦合线圈形状设计与参数优化[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9

[9].马菁勖,钟贻,陈星.四线圈并联谐振磁耦合无线传能系统设计[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10].武瑾,庄劲武,袁志方.基于电磁耦合双线圈模型电磁斥力机构结构参数的优化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标签:;  ;  ;  ;  

耦合线圈论文-马文博,梅磊,王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