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王素春

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王素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醚化合物,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内电荷转移(ICT),传感器

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素春[1](2016)在《氮(硫)杂冠醚衍生物光化学传感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应用密度泛函等方法从理论角度对氮杂、硫杂冠醚类金属离子光化学传感器进行了计算与研究。首先,我们对两种新型含香豆素基团的氮杂18-冠-6化合物(L)进行了计算。用B3LYP/6-31+G(d,p)方法对两配体L1、L2及其与Na+、K+、Mg2+、Ca2+的配位化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发现配体与金属配位后冠醚中氮原子、连接基团及香豆素基团逐渐发生平面化,即分子的共轭程度有所增大。然后,在优化的结构基础上,对配合物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计算,结果表明冠醚环中的氮原子参与了配体与金属的配位。另外,我们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自由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模拟,同时,考虑到以上分析结果及分子本身结构特点对分子内电荷转移(ICT)产生的影响,我们对模拟吸收光谱中峰位移动及吸收强度的变化进行了解释说明,并且证明配体L1、L2对Ca2+均具有选择性。然后,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理论,运用DFT方法在B3LYP/6-31+G(d)及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吖啶冠醚化合物L1、L2、L3、L4四个配体及与Hg2+、Mg2+的配合物进行了气相中的计算。通过几何优化、热力学能、NBO及模拟吸收光谱的计算与分析,发现L3、L4对某些金属离子可能有选择性。根据实验中的检测条件,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对L3、L4在溶剂中的性质进行了计算,将几何结构、分子能量等数据与气相中数据进行了对比讨论,另外,对两个体系的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并且对部分激发性质如激发波长、激发能量、振子强度以及跃迁轨道电子云分布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将具有优良电子特性的TTF与冠醚形成的衍生物L1,以及其二硫代化合物L2作为金属离子传感器,用DFT B3LYP/6-31+G(d)方法进行了计算。对L1、L2及L/Mn+(Mn+=Na+、K+、Ag+)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结合能、NBO和吸收特性分析,并且对取代前后以及配位前后各分子在1H NMR中的化学位移在6-311+G(2d,p)理论水平上进行了对比计算与讨论。此外,对L1、L2及L1/K+、L2/Ag+的电子特性进行了讨论,如配位前后的HOMO、LUMO能级,并据此解释说明了实验中伏安特性曲线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6-05)

俞兰[2](2015)在《四氮二氧氮杂冠醚衍生物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拟核酸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中磷酸二酯的骨架极其稳定,在生理条件下,其半衰期长达千万年,但是在温和条件下,天然核酸酶能迅速分解核酸,然而天然核酸酶存在很多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合成具有核酸酶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这些酶能够在生命体中催化水解羧酸酯、磷酸酯、氨基酸等物质。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核酸酶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阐明核酸酶的作用机理,从而在治疗疾病的基因药物研发、毒性物质的降解、酶的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氮杂冠醚配合物以其自身结构上的优势在模拟核酸酶催化核酸水解裂解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备受青睐。一些氮杂冠醚过渡金属配合物、氮杂冠醚镧系金属配合物作为人工水解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探究氮杂冠醚(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金属配合物及其衍生物与DNA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过渡金属配合物ZnLP对DNA的作用,结果表明:ZnLP与能将pUC19 DNA裂解为线性DNA。对比研究了ZnLP、CuLP、NiLP对DNA的剪切效率,在相同条件下,叁种配合物的水解效率大小为:ZnLP>CuLP>NiLP,这可能是由于作为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的半径作为主导作用。较大的离子半径为配体和DNA的结合提供了更适合的空间,降低了结合位阻,因而有利于中间物种的形成和后续的剪切反应的进行,从而导致ZnL1的裂解效率最高的结果。(2)采用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对比研究了相同大环结构,不同氮原子数的氮杂冠醚的镧金属配合物(LaLP、LaL_4)与DNA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两种镧配合物的水解效率大小为:LaLP>LaLX,结果表明:相比O原子而言,N原子具有更强的供电性与配位能力,因此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增加,其催化效率也更高。(3)合成了含羟丙基支链的氮杂冠醚(L:)及其金属配合物、未见报道的含酰胺支链的氮杂冠醚(LY)及其金属配合物,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其过渡金属配合物、镧系金属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过渡金属配合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ZnLY>ZnL:,CuLY>CuL:,含有酰胺基支链的氮杂冠醚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效果更佳;镧系金属配合物:LnLY>LnL:,这可能是由于酰胺基中N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羰基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该共轭体系能分散反应过渡态的电子云密度,稳定过渡态,因此,其催化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5-03-25)

张筱逸,杨发福,郭红玉,黄智胜[3](2010)在《新型水溶性杯[4]-1,3-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杯[4]芳烃与N,N′-亚乙基双(2-氯乙酰胺)反应得杯[4]-1,3-氮杂冠醚衍生物(2);2经浓硫酸磺化合成了新型水溶性杯[4]-1,3-氮杂冠醚衍生物(3),其结构经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探讨了3作为反相转移催化剂对氯化苄和硫氰酸钾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3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0年04期)

李正义,滕明瑜,马洁洁,黄吉,王乐勇[4](2009)在《新型手性杯[4]氮杂冠醚衍生物的简便合成及其对甲醇分子的包结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新型手性杯[4]氮杂冠醚衍生物的简便合成.即在路易斯酸(ZnCl2)催化下,二氰基取代杯[4]芳烃与各种光学活性的1,2-氨基醇反应,高产率得到了手性杯[4]氮杂冠醚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等特点.产物的晶体X-衍射及ESI-MS数据表明,通过主客体之间的O–H…π作用,杯芳烃上沿的空腔对甲醇分子具有较强的包结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化学)》期刊2009年04期)

郭钰[5](2008)在《新型杯[4]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杯芳烃超分子化学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杯芳烃以其特殊的空腔结构和易于修饰等特点,在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均显示出作为新一代超分子受体化合物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杯[4]芳烃为平台,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杯[4]芳烃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对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和氨基酸的配合性能。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桥联和开链结构的杯[4]芳烃氮杂冠醚及其相关衍生物,包括酯基、酰胺基、席夫碱基、硫脲基。金属阳离子萃取实验表明,含酰胺基、硫脲基和酯基的杯[4]芳烃衍生物对大多数金属离子都有较好的萃取性能,特别是对Ni~(2+)、Ag~+、Hg~(2+)、Pb~(2+)萃取率较高。阴离子识别实验表明,含酰胺基和硫脲基杯[4]芳烃衍生物对~-OOC(CH_2)_4COO~-有较好的配合性能,含酰胺基和酯基的杯[4]芳烃衍生物对CH_3COO~-有较好的配合性能。紫外光谱法测定了它们对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配合光谱并计算出它们的配合常数,结果表明它们对所测试的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有较好的配合作用,主客体分子形成1∶1的配合物。(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尹炳柱,王春兰,陈铁,丛志奇[6](2006)在《二氰基取代的四硫富瓦烯硫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甲苯溶液中,在亚磷酸叁乙酯存在下,采取高度稀释的方法,使4,5-二氰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酮分别和多缩硫杂冠醚进行交叉偶联反应,成功地得到了不对称的2,3-二氰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用1HNMR、MSI、R和EA表征了其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用1HNMR初步评价了衍生物对钠离子的配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6年03期)

陈铁,刘武军,丛志奇,尹炳柱[7](2005)在《新型四硫富瓦烯硫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度稀释条件下,经4,5-二溴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7)和多缩乙二醇的1,ω-二巯基衍生物的缩合反应,方便地合成了4,5-位带二硫杂冠醚残基的2-硫代-1,3-二硫杂环戊烯的衍生物8a~8d,中间体硫杂冠醚8c~8d的合成中有明显的“模板效应”.在亚磷酸叁乙酯存在下,8a~8d经自偶联生成新型的对称双臂四硫富瓦烯(TTF)硫杂冠醚衍生物10a~10d,而与4,5-二甲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酮(9)经交叉偶联生成新型的非对称单臂四硫富瓦烯硫杂冠醚衍生物11a~11d.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上述目标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离子传感性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5年05期)

周波[8](2005)在《N-取代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某些特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杂冠醚因其冠环中氮原子的软碱性质及本身特殊的空间构型,使氮杂冠醚对许多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络合作用;另外,氮杂冠醚不仅被用作仿酶基体,而且还可以作为取代基挂接到其它的仿酶模型中,以调控活性中心的微环境。将氮杂冠醚引入Schiff碱氧载体人工模型中,以此来考查氮杂冠醚环可能赋予模型化合物新的特点与功能,是冠醚化学和仿生化学又一新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探索其中的规律性,我们从苯并-10-氮杂-15-冠-5和吗啉出发,通过改良的Mannich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共11个N-取代的氮杂冠醚单Schiff碱新型配体及相应的Co(II) 、Mn(III)配合物作为仿生氧载体模型,以MS、IR、1~HNMR和元素分析予以表征,获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模拟生物氧载体,研究了氮杂冠醚在不同取代位置和其它不同取代基的配体对Co(II)配合物氧合性能的影响。以二甘醇二甲醚作溶剂,吡啶作轴向配体,在-5℃~25 ℃范围内测定了它们的氧合反应平衡常数K_(O2),并计算除了它们的热力学参数?H~0, ?S~0;考查了添加碱金属离子对二氧亲合性能的影响。以空气为氧源,考查了其Mn(III)配合物中氮杂冠醚及其取代位置、其它取代基以及添加NHPI 对对二甲苯的催化氧化反应诱导期和选择性能的影响。并对以上的实验结果作了合理的解释。由EDTA二酐和二氮杂冠醚合成了未见报道的3个EDTA-二氮杂冠醚缩聚物,考查了它们对难溶盐BaSO_4 的增溶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对BaSO_4 的溶解效率达60%~75%,远远优于类似物对BaSO_4 的增溶性能。这说明合适的环腔尺寸、合适长度的羧甲基侧链及其数目以及配体适度的柔韧性都有利于提高它们对BaSO_4 的增溶性能。(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03)

胡晓黎,陆广农,闫兰,杨汝栋[9](2003)在《新氮杂冠醚衍生物稀土硝酸盐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N3O2大环化合物1,12,15 叁氮杂 3,4:9,10 二苯 5,8 二氧杂环十七烷(以下简称为L)与乙酸酐、苯甲酰氯、邻苯二甲酸酐在吡啶介质中反应,合成了N,N′,N″ 叁乙酰(L1)、N,N′,N″ 叁(2 羧基)苯甲酰(L2)、N,N′,N″ 叁苯甲酰(L3)N3O2大环配体,并制备了L1的Sm,Eu,Tb,Dy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红外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1母体环上的醚氧、酰胺氮均没有参与对稀土离子的配位,并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固态时的配合物(除Sm3+配合物外)均有较强荧光,其中Tb3+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高,表明配体叁重态的能量与Tb3+的振动能级更为匹配。在Eu3+的配合物中,强度比η(5D0→7F2 5D0→7F1)=3.7,表明Eu3+处于一非对称配位环境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酸中磷酸二酯的骨架极其稳定,在生理条件下,其半衰期长达千万年,但是在温和条件下,天然核酸酶能迅速分解核酸,然而天然核酸酶存在很多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合成具有核酸酶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这些酶能够在生命体中催化水解羧酸酯、磷酸酯、氨基酸等物质。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核酸酶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阐明核酸酶的作用机理,从而在治疗疾病的基因药物研发、毒性物质的降解、酶的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氮杂冠醚配合物以其自身结构上的优势在模拟核酸酶催化核酸水解裂解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备受青睐。一些氮杂冠醚过渡金属配合物、氮杂冠醚镧系金属配合物作为人工水解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探究氮杂冠醚(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金属配合物及其衍生物与DNA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过渡金属配合物ZnLP对DNA的作用,结果表明:ZnLP与能将pUC19 DNA裂解为线性DNA。对比研究了ZnLP、CuLP、NiLP对DNA的剪切效率,在相同条件下,叁种配合物的水解效率大小为:ZnLP>CuLP>NiLP,这可能是由于作为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的半径作为主导作用。较大的离子半径为配体和DNA的结合提供了更适合的空间,降低了结合位阻,因而有利于中间物种的形成和后续的剪切反应的进行,从而导致ZnL1的裂解效率最高的结果。(2)采用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对比研究了相同大环结构,不同氮原子数的氮杂冠醚的镧金属配合物(LaLP、LaL_4)与DNA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两种镧配合物的水解效率大小为:LaLP>LaLX,结果表明:相比O原子而言,N原子具有更强的供电性与配位能力,因此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增加,其催化效率也更高。(3)合成了含羟丙基支链的氮杂冠醚(L:)及其金属配合物、未见报道的含酰胺支链的氮杂冠醚(LY)及其金属配合物,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其过渡金属配合物、镧系金属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过渡金属配合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ZnLY>ZnL:,CuLY>CuL:,含有酰胺基支链的氮杂冠醚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效果更佳;镧系金属配合物:LnLY>LnL:,这可能是由于酰胺基中N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羰基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该共轭体系能分散反应过渡态的电子云密度,稳定过渡态,因此,其催化效率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素春.氮(硫)杂冠醚衍生物光化学传感器的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6

[2].俞兰.四氮二氧氮杂冠醚衍生物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拟核酸酶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3].张筱逸,杨发福,郭红玉,黄智胜.新型水溶性杯[4]-1,3-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J].合成化学.2010

[4].李正义,滕明瑜,马洁洁,黄吉,王乐勇.新型手性杯[4]氮杂冠醚衍生物的简便合成及其对甲醇分子的包结行为[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

[5].郭钰.新型杯[4]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6].尹炳柱,王春兰,陈铁,丛志奇.二氰基取代的四硫富瓦烯硫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化学试剂.2006

[7].陈铁,刘武军,丛志奇,尹炳柱.新型四硫富瓦烯硫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5

[8].周波.N-取代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某些特殊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

[9].胡晓黎,陆广农,闫兰,杨汝栋.新氮杂冠醚衍生物稀土硝酸盐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质[J].中国稀土学报.2003

标签:;  ;  ;  ;  

氮杂冠醚衍生物论文-王素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