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事证据认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事诉讼,聊天记录,真实性,举证责任
民事证据认定论文文献综述
晏夏[1](2018)在《网上聊天记录的民事证据真实性和举证责任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事诉讼中,网上聊天记录的真实性认定包括主体真实性认定和内容真实性认定两个方面,主体真实性认定有当事人自认和依据聊天记录内容认定两种方式,内容真实性认定方式应视主体真实性认定方式分配举证责任,对于通过当事人自认认定主体真实性的情形,应由自认的当事人提供聊天记录内容不实的反证,对于依据聊天记录内容认定主体真实性的情形,主张认定真实性的当事人负有证明聊天记录内容与原件核对无异的证明责任,即必须通过公证、鉴证或当庭演示等方式,证明聊天记录内容与原始载体无异。(本文来源于《民商法争鸣》期刊2018年02期)
黄正海,陈景庞[2](2013)在《车载鸡笼碰伤行人引发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某用摩托车拉鸡笼,在行进中碰伤行人,因未及时报警和保护事故现场,导致无法认定事故成因。最终,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事件回放:交通肇事之后未保护现场 2012年1月20日,覃某步行在村道上,农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随其(本文来源于《广西法治日报》期刊2013-03-23)
王景波[3](2012)在《民事证据的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认定事实,现在人类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认定证据。目前,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证据认定方面的问题,长期困扰审判人员案件审理工作,制约了公平正义的实现。本篇介于篇幅所限立足于实际案例,首先介绍了民事证据认定的内涵、要素、历史沿革及与认证一词的界定。明确了民事证据认定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其次,指出了我国民事证据认定中在现代自由心证制度、证据认定规则、证据认定标准叁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代自由心证制度方面梳理了证据制度发展的脉络和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发展,指出我国在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中存在的审判人员素质及庭审和文书制作方面的不足和完善方法;在证据认定规则中重点研究了证据补强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方法;在证据认定标准问题中重点介绍两大法系认定标准的区别,分析了我国证据认定标准的不足和如何构建完善我国民事证据认定标准。通过以上论述,进而探究解决方法努力促进民事证据认定制度的完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2-10-30)
高原嵩[4](2011)在《民事证据认定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一项复杂而慎重的工作,它需要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淀,理论的素养。更是一种思维、一种逻辑、一种方法、一种境界,可以说证据制度是民事案件的核心内容。案件具体事实问题在某种层面上说就是证据的认定问题,在民事审判中,法官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证据的取证、收集整理、证据力的判断,以及证明责任的分担等等。证据的认定方法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元素。当然,正确和妥当的认定案件事实,离不开经验和逻辑,使其符合正义。对案件的认定和证据的运用应置身于个案的语境中,同时又要考虑作出认定后的后果和司法导向效果,从此意义讲,意义即反应个案真实,又要体现接受人类社会的总体价值体系。1990年,随着司法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证据认定方面的规则。审判方式改革对于减少法院的诉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加强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证据规则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呈现。而各地对新出现的证据问题做法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实践中的不统一,这也在客观方面要求关于证据的统一规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对于证据的全面的规定。《民事证据规定》明确了法院对于民事证据的调查、评判证据效力等各阶段的具体程序,规范了审判环节中的具体证据规则以及证据效力等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民事证据规定》的内容较为全面。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事证据规定》中关于证据认定方面的规定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依然有探讨的必要性和研究分析的空间。作者针对实际情况,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根据实际审判业务中用到的经验法则,分析了经验法则的性质以及经验法则在评判证据价值和认定事实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审判实践适用经验法则的一些思考。另外,本论文以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认定的立法现状为基础,从我国民事审判的实际出发,围绕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认定中的排除规则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最后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希望对审判实践所有帮助。(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1-04-01)
辜恩臻[5](2010)在《英美法系证据的“宽进严出”》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较大陆法系证据法而言,英美法系证据法发展起庞杂而严格的证据规则。有学者指出,这样的差异归因于两大法系证据制度不同的理念前提,大陆法系证据制度的出发点是人类理性完美的司法证明活动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手段来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因此法律不应该事先限(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0-08-20)
许均[6](2007)在《从“张钰事件”看民事证据效力的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钰事件”中张钰所公开的有关证据材料的效力认定问题,可以从证据能力和证据力两个层面来剖析证据能力应予以肯定;证据力的认定则要区分不同的具体情形加以综合判断。“张钰事件”所引发的民事证据效力认定的难题,应当引入权利冲突解决机制下的利益衡量来破解,即以发现真实为基点,同时兼顾社会效果。(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07年01期)
刘静[7](2006)在《逻辑·经验·良心——试论民事证据认定中的法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切民事纠纷进入司法程序便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案件事实的认定。诉讼中的案件事实是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依靠各种关联证据重新建构起来的似真的事实,因此对民事证据的认定便成为这个重建过程的基础,逻辑、经验与良心在证据认定过程中均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6年21期)
曲晶[8](2005)在《民事证据审核认定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证据的审核认定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意义重大。司法判断形成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证据的审核认定。民事案件的审核认定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民事认证体系上的不健全、法律传统误导的惯性作用、审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较低等等。对民事认证制度的完善进行重点研究,无论对于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工作者,都是必要的、紧迫的。接着,作者以四章内容、占文中叁分之二的篇幅对民事证据的审核认定制度提出了四个完善途径。完善途径之一是设立两个新认证制度,即建立庭前认证制度以把握好认证的开始时间、设立民事证据瑕疵审核认定异议制度。完善途径之二是实行现代自由心证。完善途径之叁是民事认证中要把握经验法则这一非法律性根据。完善途径之四是优势证明标准,它作为限制自由心证的法定证明标准是形成统一认证规则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5-03-30)
古小东[9](2005)在《论民事证据的认定及自由裁量权》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文章探讨了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这两种证据的具体认定规则;进而通过分析认为,相对于"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而言,"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有其积极的价值,但也容易导致打着"自由裁量"和"自由心证"的幌子行擅断和鱼肉百姓之实,以致影响法律的尊严,破坏法制的统一。文章对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证据的认定以及法官在证据认定中的自由裁量权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刘超,桂辉[10](2002)在《怎样认定民事证据的证明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在一些诉讼中,当事人往往只注重主张权利,而忽视收集证据或提供的证据无证明力。那么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如何提供有证明力的证据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02-07-13)
民事证据认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某用摩托车拉鸡笼,在行进中碰伤行人,因未及时报警和保护事故现场,导致无法认定事故成因。最终,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事件回放:交通肇事之后未保护现场 2012年1月20日,覃某步行在村道上,农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随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事证据认定论文参考文献
[1].晏夏.网上聊天记录的民事证据真实性和举证责任认定[J].民商法争鸣.2018
[2].黄正海,陈景庞.车载鸡笼碰伤行人引发争议[N].广西法治日报.2013
[3].王景波.民事证据的认定[D].黑龙江大学.2012
[4].高原嵩.民事证据认定规则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5].辜恩臻.英美法系证据的“宽进严出”[N].人民法院报.2010
[6].许均.从“张钰事件”看民事证据效力的认定[J].法学.2007
[7].刘静.逻辑·经验·良心——试论民事证据认定中的法学方法[J].法制与社会.2006
[8].曲晶.民事证据审核认定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5
[9].古小东.论民事证据的认定及自由裁量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0].刘超,桂辉.怎样认定民事证据的证明力[N].法制日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