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保护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
交叉保护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通,魏凤,肖跃强,沈志强[1](2010)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0年10期)
徐海军,刘俊良,胡方宏,陈乃富,孙协军[2](2007)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多种禽类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病一旦暴发常由于死亡迅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防治困难,疾病常反复发生。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李秉鸿[3](2002)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交叉保护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染火鸡组织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表达一种独特的抗原性,称为交叉保护因子(CPF),它能产生一种免疫性,保护组织抵御同源或异源血清型株的攻击。美国的R.B.Rimler等研究了一种亲和层析法提纯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蛋白A-胶体金(PACG),来确定CPF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位置。接(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02年04期)
凌育燊[4](2000)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禽霍乱是有记载以来的最古老的一种家禽细菌性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侵害多种禽鸟 ,给养禽业造成颇大的损失 ,多年来都一直为国内外所重视 ,被列为重点防制的家禽疫病之一。自 1881年 Pasteur首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人工致弱的禽霍乱弱毒菌苗以(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0年05期)
崔振清[5](1998)在《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禽霍乱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杀巴氏杆菌弱毒苗和灭活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本病的爆发流行,但由于该菌存在众多的血清型,所以迄今尚未研制出控制本病的良好疫苗。近年来,科研人员对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来源于《天津畜牧兽医》期刊1998年03期)
胡占杰,金克伦,赵善昌,王淑翠[6](1995)在《禽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CPF)存在于鸡活体培养物中.用鸡活体培养禽多杀巴氏杆菌C48-1强毒株(Ⅰ型),菌血症时收获细菌制成死菌苗,免疫鸡对异型菌株P1059(3型)攻击产生交叉保护,而41℃肉汤培养时C48-1菌株不具备这种交叉保护.活体培养的细菌冻融后对异型菌株保护率达100%,经溶菌酶等处理溶解后的溶解物上清及沉淀对异型菌株产生66.7%和80%的交叉保护.但其沉淀经蛋白酶处理后则失去了交叉保护能力.生化分析表明,活体培养的细菌与肉汤培养的细菌其蛋白质与糖含量比不同;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分子量约19320蛋白成分仅存在于活体培养的细菌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传染病》期刊1995年03期)
余克伦,赵善昌,胡占杰[7](1993)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存在活鸡体培养物中。本文用鸡 活体培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血清1型),在菌血症时采血经 差速离心收获细菌,制成的死菌苗对异型菌株C_(44-42)(血清3型)和P_(1059) (血清3型)攻毒产生交叉保护作用。而41℃肉汤培养的C_(48-1)菌株则不具有这种交叉保护作用。 活体培养的细菌经冻融、溶菌酶、透明质酸酶、DN_(ase)、EDTA、Triton X-100等处理溶解后,细菌溶解物对异型菌株保护率达100%,而其溶解物的上清和沉淀时异型菌株保护率也达66.7%及80%。而溶解物沉淀经蛋白酶处理后,则失去了交叉保护能力,说明产生交叉保护作用的交叉保护因子(CPF)可能是蛋白质。 生化分析表明,活体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肉汤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其物质含量是不同的。活体培养的细菌溶解物含CPF,其蛋白与糖含量比(P/C)为3.97:1,而肉汤培养的细菌P/C为1.01:1。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分子量在17200~30000之间的蛋白成分仅存在于活体培养的细菌中,经测算其分子量大约为19320。这些研究表明,分子量为19320的蛋白质可能就是存在于活体培养物中的交叉保护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93年08期)
交叉保护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多种禽类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病一旦暴发常由于死亡迅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防治困难,疾病常反复发生。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保护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通,魏凤,肖跃强,沈志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0
[2].徐海军,刘俊良,胡方宏,陈乃富,孙协军.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J].中国兽医杂志.2007
[3].李秉鸿.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交叉保护因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2
[4].凌育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J].中国兽医杂志.2000
[5].崔振清.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特性[J].天津畜牧兽医.1998
[6].胡占杰,金克伦,赵善昌,王淑翠.禽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5
[7].余克伦,赵善昌,胡占杰.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