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竞技体育,人的异化,体育精神的缺失
体育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强[1](2019)在《论竞技体育中人的异化与体育精神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神健康以及身体健康,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竞技体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繁荣期,与其他的体育形式相比,竞技体育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较为复杂,竞技体育之中所出现的各种体育事故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以竞技体育为分析对象,了解该体育形式之中人的异化与体育精神的缺失,以期为实现竞技体育的稳定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7期)
汤晓波,董逢威[2](201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健康中国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对在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缺失进行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模仿、学校体育运动西方化、民族传统体育的边缘化。(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郭昊[3](2019)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改进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建设技能为体育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环境的保障,也需要在师生的传播中发扬出来。大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包括显性文化、隐性文化和混合的校园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质、意识以及制度的约束,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一块儿短板。在组织高校体育教学中,传播体育文化,应当通过良好的体育环境建设、教育意识的调整、教育形式的革新、增强校领导及教师的体育管理能力、将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等方式达成。(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阳丽,刘欣然[4](2019)在《体育与人主体性的缺失表征和本质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现今,机器大工业主导的社会现实面前,"技术"与"人"、"物质"与"人"、"金钱"与"人"之间都发生着微妙的置换关系,于是,在"异化"、"物化"、"客体化"的社会景象中,人的主体性被移挪于客体的位置,人受到"奴化"的社会侵蚀。人的生命实践活动需要朝向自我生成的回归,实现对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体育是彰显人本质力量的主体性活动,指引人朝向自身目的的回归,让人在躯体的强健中认识自身,在本性的张扬中理解自身,在实践的经验中检思自身。因此,对体育与人主体性的内涵进行哲学审视,进而探明体育让人主体性从困顿实现超越得以可能的实践理路成为本文考察的重点。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为理论基点,考察体育与人主体性"缺失"与"复归"的哲学关系。研究结果:一、人的主体性既是人区别与客体的本质特性,也是人在改造客体过程中所呈现出自主、能动和创造的多元生命特性。马克思"商品拜物教"、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卢卡奇"物化的意识"、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波兹曼"娱乐至死"、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等等,都表达出一种哲学担忧,即: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与获取,这是一个人性存在的价值本原问题。二、探明身体的缺失表征与人主体性困境的根源所在:1)人自身的异化导致人的主体性、创造力、自主精神都消融在"为物所役"的生活状态中,人类的社会生活在这种模式的"救赎"中迷失前行的路标。2)人的自我主体意识过强导致人与社会关系失衡,普遍将除"我"之外的"他者"放置于客体位置,社会关系的联结建立在维护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就驱使身体的本能行为转向功利化发展,丧失了人的主体性。3)人对自然的掌控致使主体身份也将在自然反主体的"反击"中被置换。身体的机能、素质、能力在人的实践中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身体由"生命源泉"演变成"技术工具",人成为扩张领土的机器。叁、体育成为了拯救物化生命的能动机制,构筑起抗阻主体性衰弱的堡垒。1)人凭借体育对身体本能的驱动之力抵抗文明时代的物化危机、摆脱人类极端理性的控制、呵护人类感性生命的存在,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与生命的对话中深度唤醒。2)体育是人类通达自由彼岸的路径选择,让人以"自然人"的身份返朴归真,突破"已知世界"的功利与束缚,回归人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向着"未知世界"寻求自我突破。3)体育恢复人类体力、体质、体能,锻造健康个体,成为呵护、包容、拯救身体的主体活动。健硕的躯体、敏捷的思维、持久的活力、果敢的行动成为体育揭示"人之为人"意义的表达。四、体育呈现出超越"异己"的力量,并在人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主体性活动中显现。1)体育是智慧的源泉。人在肉体感知的基础上,凭借积极主动的身体运动、自我超越的行为实践和符合规律的技艺改造,让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获得人向自然本原特征的复归。2)体育是勇敢的意志,塑造最真实、勇敢的生命体,在懦弱与刚强的徘想间将主体带出难以抉择的限定圈,让人在对象性活动中保持其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捉周遭的世界。3)体育是节制的品质,让人获得生命内在秩序与身体外在行为的平衡,将人从"享乐主义"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在技艺的磨练和身体的较量中接受挑战与痛苦,实现对生命本质的再造。4)体育是正义的德行,人能够在公平、正义的规则体系中主动将自身的潜能与力量释放,在与对手体力、智力的对决中获得身体运动的情感体验。体育在生命理性的呼唤中建构体育独特的文化体系,获得自身的价值确认,人的主体性在竞技的有限场域中得以更高层次的意义呈现,研究结论:就如恩格斯对劳动的描述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样,体育也创造了人本身。体育给予了生命最初的原始冲动、赋予了生命自我的进取本性、营造了生命存在的内在平衡,进而唤醒了主体的意识、确证了主体的地位、塑造了主体的能力。主体得以最本真、自由、健康的样态参与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涉中。体育的实践彰显出超越"异己"的力量,在主体和客体间的双向把握,实现对自身的内在统一,为人破解异化冲突和实现超越提供的理想路径,体育与主体性的哲学关系在"人之谜"的探明征途中得以开显。(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高晴晴,赵洪波[5](2019)在《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缺失现象及其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文件的颁布,体现出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改革的决心,但是体育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未得到同等的重视,体育教师处于边缘化,解决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刻不容缓。本研究从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方面分析,对当前形势下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培养对策。研究方法:本文以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3.1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缺失:(1)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数量骤增,致使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2)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高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院校的体育系是由公共体育部转变而成的,资源建设不足;(3)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同体育专业的学生所修的课程没有太大差别,未体现出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区别;(4)运动技能至上论,过于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5)选修运动项目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对多种运动技能的需求;(6)教育实习时间较短,缺乏专业的指导,实效性低,形式化教学严重;(7)期末理论知识的考量有"划重点式"考试的嫌疑,学生为修得学分突击学习"重点知识",不能达到真正检验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程度的目的。3.2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缺失: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使得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增多,但相关数据显示,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未见明显的提高,造成这点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体育教师的职后发展处于被动发展状态,未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2)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者未能真正了解到一线体育教师的需要,讲解的内容主要偏向理论性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3)领导者管理方式不当,许多中学体育教师忙于撰写教案、教学总结、听报告、评选优质课,导致体育教师忙于奔波、迫于任务的压力而敷衍了事。这种促进教师发展的外部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教师的被动发展导致体育教师学习的实效性不佳,体育教师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3.3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回归:(1)改变招生方式,避免粗放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升生源质量;(2)提高招生的门槛,把握好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校的标准,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3)加大师资建设,完善场地器材,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营造优质的环境;(4)课程设计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5)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体育教师素养;(6)注重学生专项能力发展,延长专项运动学习时间,提高专项能力评价标准;(7)增加选修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学习多项运动技能的需求;(8)职后教育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调动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9)改变教师管理方式,以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为中心,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结论:本研究从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方面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现阶段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的需要,实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更好的发展,以及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式的回归,应以体育教师为中心,通过转变职前教育的招生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改变职后教育的培训方式、管理方式,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徐有粮[6](2019)在《“夸夸群”背后的体育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如其来的"夸夸群"热并不是空穴来风,其根本上是由于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体育的地位不受重视,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并未获得正确的鼓励教育或未从体育竞赛中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多维能力和素质,如:抗压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等。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夸夸群"现象进行解析并得出其产生原因,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现状给出针对性意见,力求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长念[7](2019)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得失品鉴——兼谈体育理念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畅销教子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得失进行全面深入的品评,认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语言组织、知识传递、精神传输和组织写法方面均堪称成功。然而,该书在传统家教经典的引述等方面存在不少缺漏,更在帮助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偏误,但这并未从根本上影响该书对读者教子理念的助益。(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吴小茂[8](2019)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的透视与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教育,生命教育普遍缺失。应将生命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将学习体育技能知识作为生命教育的传播介质,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根基。(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3期)
姜波[9](2019)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人文教育功能性缺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的体育教育,不仅能够优化大学生的身体素养,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人文教育功能性缺失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全面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运用科学的优化对策,以切实提升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成效。(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杨全福[10](2019)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女生学习自信缺失成因及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要求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本文主要研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女生学习自信缺失的原因及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5期)
体育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健康中国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对在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缺失进行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模仿、学校体育运动西方化、民族传统体育的边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强.论竞技体育中人的异化与体育精神的缺失[J].智库时代.2019
[2].汤晓波,董逢威.健康中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缺失[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3].郭昊.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改进路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阳丽,刘欣然.体育与人主体性的缺失表征和本质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高晴晴,赵洪波.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缺失现象及其回归[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徐有粮.“夸夸群”背后的体育缺失[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7].张长念.《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得失品鉴——兼谈体育理念的缺失[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8].吴小茂.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的透视与回归分析[J].新西部.2019
[9].姜波.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人文教育功能性缺失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杨全福.初中体育课堂中女生学习自信缺失成因及调控研究[J].体育风尚.2019